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鱼叉

精品 鱼叉


作者:老猎人 布衣,376.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00发表时间:2017-02-27 15:15:36
摘要:一把鱼叉,一个人物,一条河流,两个不同年代发生的故事,折射水质的污染,既趣味十足又意味深长。

鱼叉 北方人中,熟悉鱼叉的人不多,不过,我却是个例外。
   大约是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院里搬来一家新邻居,一家五口,俩大人,仨孩子,末小儿那个男孩儿跟我一边大。我们很快就混熟了,他的名字叫小弟,不过,我们都不叫他的名字,因为他长得胖,我们都叫他猪弟。
   猪弟的哥哥,比我们大四五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知道他哥哥叫什么名字,我们院儿的小伙伴们,背地里都称呼他“猪弟他哥”。就是“猪弟他哥”,让我熟悉了鱼叉。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学校都停课了。我住在三里河,玉渊潭公园很近,我们整天泡在玉渊潭公园里,冬天滑冰车,夏天游泳、钓鱼。
   猪弟他家是夏天搬来的,很快,他就融入了我们的游泳大军。
   猪弟他们哥俩第一次和我们去玉渊潭的时候,我们都大吃了一惊:分明是去游泳的,猪弟他哥却扛着两把闪亮的鱼叉。他哥向我们解释,说他们家是从江苏搬来的,江苏到处河湖港汊,是鱼米之乡,他们那里的人都熟悉水性,很多人都掌握一门叉鱼的技巧。我们边听边瞧他肩上的鱼叉:鱼叉由两部分组成,柄是竹子的,倒也没什么;头则就不一样了,是由一根中指粗细的钢棍打磨而成的,越往上越尖利,靠近尖端部位大约两厘米的地方,还有一个倒钩。我们越看越新鲜,都吵吵把火地跟在猪弟他哥身后,等着到玉渊潭看他怎么拿鱼叉叉鱼。
   但是,实际情形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有趣儿,在玉渊潭里面转悠了好半天,最后,猪弟他哥空手而归。因为他不了解玉渊潭公园的情况,那时候,大人不上班,小孩不上学,又都没事干,夏天就扎堆儿到玉渊潭游泳,湖里面的人跟下饺子似的,他上哪儿找鱼去呀。
   第二天,猪弟他哥起了个大早儿,他哥本来是不想叫任何人的,只打算他们哥俩去就成了,但猪弟还是叫上了我,因为,我们两家只有一墙之隔,而且他转学到我们学校,跟我一个班,他跟我的关系,自然比根本其他小伙伴儿近一些。
   猪弟他哥昨天毫无斩获,但是,他却把玉渊潭的情况观察好了。玉渊潭公园里有两个湖,西边的那个湖,我们称之为八一湖,东边的那个湖,我们称之为大湖。在大湖的紧西头,有一片芦苇荡,猪弟他哥的目标就锁定了那里,他说那里有黑鱼。
   玉渊潭有黑鱼,我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过,因为,我们这帮孩子钓鱼纯粹是瞎起哄,也就是钓个白条、马口、火轮片儿什么的,至于黑鱼,想都没想过。而且在北京人里面,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黑鱼的肉有毒,吃了容易犯病,因为黑鱼专门吃死人肉,所以,北京人对黑鱼好像避之唯恐不及。我把心里的疑问对猪弟他哥说了,我说:“黑鱼是吃死人肉的!”他哥“哈哈”地笑了,说:“哪有那么多死人?在我们家乡,黑鱼是专吃小鱼小虾、吃螺丝的。”
   猪弟他哥对于今天能否叉到黑鱼,显然心中有数。一路上,他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关于黑鱼的知识,他说,在他们老家,黑鱼不叫黑鱼,而是叫蛇鱼,因为,黑鱼有一个其它鱼类不具备的本领,就是能在陆地上爬行,比如从这个鱼塘转移到另一个鱼塘,中间隔着地面,但黑鱼几下子就能蹿过去,黑鱼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身子是扭动的,特别像蛇,所以,就有了蛇鱼这个称呼。黑鱼还异常凶猛,谁家的鱼塘要是不小心进来条黑鱼,准得遭殃,一个星期的工夫,能把鱼塘里的鱼苗全部吃光……
   芦苇荡我冬天没少进去过,因为那里面沟沟岔岔的,特别适合玩滑冰车逮人儿。但是,夏天芦苇荡我就没进去过了,因为,从大湖的岸边到芦苇荡要趟过一条沟,那条沟宽也就四五米,也没多深,但据说水底下全是滋泥。平日里,只有少数水性好的大人敢趟过去,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不敢靠近,今天跟着猪弟他哥,胆子就大多了,我们俩一左一右,拽着他哥手里的鱼叉下了水,沟底冰凉冰凉的,每趟一步,脚底下的滋泥都会泛起一团黑色的浪花,还真挺瘆人的。
   芦苇荡里面沟坎纵横,间或有高出水面的地方,可以站人。猪弟他哥看好一块地方停了下来,对我们说:“就是这儿啦。”他把一枝鱼叉交给猪弟拿着,自己把另一支端在手里,两手攥着鱼叉,鱼叉的尖儿指着水面,鱼叉的柄朝他的右后方高高擎起。他就这么定格了,像一座雕塑一样,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那时候的玉渊潭,水非常清澈,水底下有几根水草、几条小鱼甚至几只小虾,差不多都能数得过来,就像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偶尔有条小鱼或小虾猛地蹿动,也都看得一清二楚,“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要等多长时间呢?猪弟告诉我:“过一会儿,得等太阳出来。”原来,黑鱼有一种特殊的生活习性,就是晒太阳——嘴露出水面呼吸,把脊背也露出水面。因为,黑鱼的脊背上长有很多黑色的花纹,所以,他们南方人把黑鱼的这种习性称之为“晒花”。
   太阳终于落出了笑脸,湖面上波光粼粼的。猪弟他哥回头冲我们摆手,意思是“有情况,别出声!”
   黑鱼果然如约而至了,在目无遮拦的水中,它美丽的黑色花纹,豪不掩饰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居然是两条!它们一边前行一边作盘桓状,样子很像太极的阴阳符号。在太极的阴阳符号中间,有一团黑色的密密麻麻的小点儿,哦!是小鱼仔儿!我惊异得差点儿喊出声来。两条黑鱼悄无声息地顺着水沟游动,游到与猪弟他哥大约两米之距的时候,两条黑鱼忽然停住了,而后把嘴伸出了水面,脊背也耸了出来,一时间纹丝不动。当真是“晒花”了!那群小鱼仔儿夹在两条大鱼中间,也学着大鱼的样子浮在了水面上。
   出手的时机到了。只见猪弟他哥前腿一弯,身子向前一顷,右手用力把鱼叉投了出去!“嗖——”鱼叉电光石火般地射向水面,“噗”地一声,穿透了黑鱼的身体!“哗啦啦!”黑鱼痛得腾空而起,带起一团巨大的红色波浪,而后又“哗”地钻进水面,拖着鱼叉在水中翻滚。但是,因为鱼叉上面有倒刺,黑鱼无论怎样挣扎也挣脱不了。此时,只见猪弟他哥飞身一跃跳进水里,双手抓住鱼叉,向上一挑,把鱼侧着举了起来,然后“嗖”地纵身上岸,把黑鱼从鱼叉上摘下来,往尼龙网兜里放。他的脸上笑开了花,边摘鱼边对我和猪弟说:“北京首战告捷!哈哈,这是条公子,起码得有三斤多。”
   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觉得,猪弟他哥投掷鱼叉的那一瞬间,简直就是神勇无比的赵子龙,宽阔的双肩、黝黑的皮肤、闪亮的鱼叉以及迅雷不及掩耳的出手动作,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回头看了一眼水面,那条母黑鱼和小鱼仔儿早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我琢磨着,叉着一条这么大的,那条又跑了,得班师凯旋了吧?熟料猪弟他哥却没想往回走的意思,他说:“等一会儿,还有一条。”他告诉我,黑鱼从交尾之后,公鱼和母鱼就生死相守了,特别是产仔护仔期间,几乎形影不离,性情也变得更加凶猛。但是,黑鱼的注意力全部在水下,他们要严防其它的水下生物袭击自己的孩子,而对于河岸上的情况他们则毫无防范,对于刚才的突发情况也毫不理解,所以,待水面再度平静后,那条黑鱼一定还会带着孩子折返回来,寻找那条公鱼。
   这段“守株待兔”的时间很难耐,起码得煎熬了半个小时。不过,那条母黑鱼还真的露面了,它带着那群鱼仔,转来转去,又在刚才那个地方停了下来,而后又浮出水面“晒花”。真是找死来了。猪弟他哥立刻如法炮制,那条母黑鱼眨眼间就被叉了上来。
   那个夏季,猪弟他们哥俩三天两头地就往玉渊潭跑,他母亲三天两头地就要炖一次黑鱼。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吃窝头啃咸菜的,而我们住的又是筒子楼,他们家侉炖黑鱼散发出来的香气充斥整个楼道,那个馋人劲儿,就甭提了。
   时间很快就翻篇了。第二年的春天,猪弟他们家跟着他爸爸去了辽宁盘锦五七干校,其后不久,我下乡去了黑龙江,我们天各一方了。
   我们再见面,已经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我回北京后还住在三里河,猪弟他们家从干校回来,住在和平里,我们很难碰上,但是,由于这两处都是商业部的宿舍,都有发小儿,所以,对彼此的情况间或也有耳闻。我听说猪弟去澳大利亚定居了,猪弟他哥还在北京,不过,就一般的交友规律而言,我可能不会再跟猪弟他哥有往来,因为我们俩不是同龄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交友规律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一天,猪弟他哥居然上门来找我了,他说,他是因为上当受骗才来找我的,请我帮个忙。
   原来,分手后的这些年,猪弟他哥在体育方面还挺有成就的。当时,铁人三项运动在国内刚刚起步,猪弟他哥已经取得该项目“前百”以内的名次了。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取得名次后,猪弟他哥收到了《横渡XX海峡组委会》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横渡XX海峡活动。函件中告知他,为确保运动员人身安全,组委会特请海军军舰护航。他还挺高兴的,和北京的几位朋友商量了一下,交纳费用后,如期赶往横渡举办地点。不料,到了正式横渡的那天早晨,情况突变,没有军舰护航了,连渔船都没有;早饭简直就是施粥会,每人一碗稀粥,半个咸鸭蛋。猪弟他哥说:“你想啊,XX海峡直距33公里,没有舰只护航,万一运动员体力跟不上,那就得死人哪!再说那点儿早饭,能保证我们有充足的体力游完全程吗?而且,即便我们游过去,也没有人送我们回来!你说,这不是骗局是什么?”他说,参加横渡的运动员都很气愤,但此时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因为,组委会的所有人员都人间蒸发了。猪弟他哥就是为这事来找我的,希望我把这件事在报刊上披露出来。
   我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当时并不在报社工作,只不过是工作之余有个爱好,给报纸投投稿而已,而且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归拢包齐才发表过几个“豆腐块”。其中最大的一个“豆腐块”1千字,其余的都是短讯,充其量只能算是“酱豆腐块”了。但是,因为当时北京的报纸就那么几家,《晚报》又几乎是家家订阅,所以,仅凭着这几个“豆腐块”,我的大名在发小当中已经如雷贯耳了。猪弟他哥把事情详述之后,一脸郑重地对我说:“你可是个大笔杆子,这事我就全指着你啦!”
   猪弟他哥是我小时候崇拜的对象,况且他哥又以“大笔杆子”相称,我怎么好意思推辞呢。我立刻拿出纸笔,把这件事写成了一份详细的文字材料。猪弟他哥拿着这份材料,立刻起身去了《中国XX报》。也就是一周左右的时间,《中国XX报》就以将近整版的篇幅,披露了“横渡XX海峡”的骗局。
   此后,我和猪弟他哥建立了联系。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又一次敲开了我的家门,他一手拿着鱼叉,一手拎着两条鱼,对我说:“上次帮了那么大的忙,我还没感谢你呢,今天给你叉了两条桂鱼,你尝尝新鲜。”我说:“嗨,我那点儿小忙还值得一提?关键是人家报社负责任……”他打断我的话,说:“你还真不能这么说,我去交材料的时候,接待我们的那个编辑,一个劲儿地说咱那份材料写得挺详细的。”我问他:“你这独门绝技还没丢,你还有时间叉鱼去吗?”他告诉我,叉鱼这个爱好,他是舍弃不了了,只是现在不比小时候那会儿,恨不得天天去,现在一个星期也就去个一两回。叉鱼的地点也变了,不再去大湖,因为玉渊潭公园早就升级为市属公园了,现在的叉鱼地点,改在了电站下面,那里可以叉到桂鱼。
   猪弟他哥说的那个电站,就是八一湖下游出口水面上横跨着的那座二层小楼。八一湖的水从电站底下泻出,与下面的河道形成两米高的落差。这里的水很深,春秋两季,是各种鱼类扎堆儿的地方,比如花鲢、白鲢、草鱼、青鱼、鲫鱼、桂鱼等,但桂鱼的数量极少。据游泳的人们说,春季鱼类在这扎堆儿,是因为洄游的鱼在电站下受阻,秋季鱼类在这扎堆儿,则是因为秋水暴涨密云水库放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每逢春秋两季,每天从早到晚,电站下面都是捕鱼的人,有站在岸边的,有站在水里的,一个紧挨着一个。捕鱼用的家伙什,也是五花八门,有持网的、有拿钓竿儿的、有用纱窗的、有用棒子拸的,甚至还有空手的。我曾经看见一个老头儿,跳进水里空手捕住了一条五六斤重的大花鲢,因为鱼身上滑溜儿,吃不上劲儿,老头儿就用双手死死抠住花鲢的两鳃。花鲢奋力挣扎,锋利的鱼鳃,把老头儿的虎口划了一道大口子,鲜血直流,但老头儿就是不撒手,最后,硬是把这条大花鲢拖到了岸上。在这个季节,这里往往还有一道北方地区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就是看鱼鹰。连续好几天,玉渊潭人民公社的渔民,都要划着几条小船,在这里放鱼鹰捕鱼。渔民们用船桨“啪啪啪”有节奏地敲打船帮,鱼鹰“噗啦、噗啦”地往来水上、水下,大展身手。鱼若是小一点儿,鱼鹰就自己把它叼上来,若是赶上又肥又大的,几只鱼鹰就会通力合作,有叼住鱼头的、有叼住鱼尾的,有抬鱼肚子的,把大鱼“哗”地一声扔进船舱内。那个整齐划一的劲儿,就跟旁边有人喊着口号指挥似的。

共 617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叉鱼是一项技术活,鱼叉由两部分组成,柄是竹子的,倒也没什么;头则就不一样了,是由一根中指粗细的钢棍打磨而成的,越往上越尖利,靠近尖端部位大约两厘米的地方,还有一个倒钩。出手的时机到了。只见猪弟他哥前腿一弯,身子向前一顷,右手用力把鱼叉投了出去!“嗖——”鱼叉电光石火般地射向水面,“噗”地一声,穿透了黑鱼的身体!“哗啦啦!”黑鱼痛得腾空而起,带起一团巨大的红色波浪,而后又“哗”地钻进水面,拖着鱼叉在水中翻滚。但是,因为鱼叉上面有倒刺,黑鱼无论怎样挣扎也挣脱不了。现在他的鱼叉,已经改进为扳机制动、弹簧发射的升级版了。鱼叉最关键的部位——叉尖儿上的倒刺也多了一根,而且角度设计得很漂亮,一左一右的,像一个小小的后掠式机翼。猪弟他哥还详细地介绍了叉桂鱼的方法:下水之前,他先捡一些石头运到水底,用这些石头垒成一个三角形的石屋;石屋中间是空的,三角形的墙体,每一面都留有一扇“窗口”;石屋垒好了,再把鱼饵放到石屋里,然后,他戴上潜水镜,叼着一根换气软管潜到水底,双手端着鱼叉,蹲在水里一动不动地瞄着石屋,静候桂鱼上钩。三角形的石屋有它的独到之处,一旦桂鱼发现食物,就会从任意一个“窗口”钻进去觅食,而不论桂鱼从哪个“窗口”钻进石屋,其身体的两个侧面,都会在另外两个“窗口”内展示出来,此时,只要扣动扳机,鱼叉立刻就会飞进“窗口”,毫无悬念地射中桂鱼,并将其洞穿在叉尖上。生动而又细腻的描写,使《叉鱼》这篇文章有了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27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27 16:23:27
  鱼叉是南方渔民的渔猎工具,也是一种猎鱼手段。感谢赐稿江山散文,欢迎继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2-27 18:04:55
  恭喜获得精品,争取更大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老猎人        2017-02-27 19:58:12
  谢谢大家认可。望大家不吝赐教。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