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文海泛舟(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文海泛舟(赏析)


作者:陆鸿禧 秀才,199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80发表时间:2017-02-28 12:03:52


   权大智为何竭尽全力地帮助何怡菁,明明知道何怡菁不是自己的骨肉,为何还愿意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出现,给何怡菁父亲般的呵护,他究竟与柳倩如有着怎样的藕断丝连,导致权大智对柳倩如情深深雨蒙蒙。这些都是何怡菁找不到公式,解不开的方程!
   何怡菁怎么也不明白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和母亲一样悲惨,母亲的不幸婚姻为什们再次复制在她的身上?为什么屋漏又逢连阴雨般的灾难总是接连不断的缠绕着她,让她无论怎么样挣扎也无法摆脱。那个张宜正怎么就会没有男人的本事?那个吴天昊怎么就如此短命?旗袍手艺精湛的外公,为何不把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对女儿柳倩如的爱,在柳倩如活着的时候相告?为何让这份父女之爱埋藏得这么久!为何让长眠九泉之下的柳倩如带着重重忧伤走完生命的旅途!
   这何怡菁心中的无数个为什么,也许伫立在柳倩如“新家”边上的权大智、何玉祥心里晓得何怡菁的心中祈盼的故事始末。也许古镇西塘边上那座长满荒草的青冢下,深睡着的柳倩如带走了《江南殇》故事的全部谜底。
   《江南殇》用散文一样的 优美文字塑造了何怡菁、柳倩如、权大智、何玉祥、张宜正、吴天昊、以及文中各色各样的人物,每个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人物沿着时间线索和故事情节的线索发展,再现着江南水乡刻满伤痕的时代气息,浓郁的生活气息、厚重的文化气息、传统的婚姻观念。柳倩如的行为给读者留下无数的思考,读罢《江南殇》就像吃了一顿味道鲜美的菜肴回味无穷。我是心脏病不能受刺激的,读的过程中一直担心病情复发。一边读一边告诫自己,这是青年作家陈烁笔下的小说,是文学作品。尽管明知道读的是小说,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读到何怡菁费尽周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自己生身之父何玉祥的时候,刚想为苦命的何怡菁松一口气,欢欣鼓鼓的时候,突然被何玉祥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吓晕,呼吸立刻变得急促,胸闷的简直透不过气来。小说写得太逼真了!还有当看到吴天昊机场车祸丧命的情节时,同情何怡菁的泪水夺眶而出,洒落文中,模糊了260页“噩耗传来,何怡菁当场晕倒,入院期间伤心过度,又不幸流产”……
   尤其是小说的《尾声》部分简直就是一篇凄美的散文,令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我是陈烁女士《江南殇》长篇小说的一名读者,本人喜欢读书但水平极其有限,没有褒贬陈烁作品的权力,只是觉得读了这部小说后,在语言方面有很多感受、有很多收获。一个月来总想把它写出来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分享,又苦于本人“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有那么多名人作序和点评的《江南殇》不敢妄加评论,又不想让我心底的那点感动烟消云散,于是就趁这股激情尚未游离我的思绪,就目视着《江南殇》的精悍的“尾声”,用捉襟见肘的文字功底拉出我的阅读心音,以此答谢本书作者给我们提供的精神食粮。
   《江南殇》 一部语言如诗般的长篇巨著,竟然是出自于一位年仅三十多岁,历经磨难的又长期生活在北方大地的女子笔下,实在不可思议!
   肤浅的读后感就此止笔。
  
   补充说明:陈烁笔名凤舞云天QQ420036364,女作家,1976年生,贵州省威宁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日报》 、《都市小说报》、《小说月刊》、《中国作家》、《中国文化报》、《中华风》《躬耕》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三百多篇。系 中国青作家协会 、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乡土作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理事。1998年定居河南南阳,已出版长篇小说或《盛世恋歌》中篇小说集《活着不容易》《你是我的青鸟》《你是我的青鸟》等。
  
   三
   “读经书味如稻粮,读史书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这是鲁迅笔下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寿镜吾老先生创立的私塾。老先生用美味佳肴比喻读不同书籍的收获,老先生的“三味”我无权褒贬,但是我感觉读一部熟悉的人笔下的作品其味道绝不亚于满汉全席!
   壬辰岁末应朋友邀请给辅导班讲课回到夙夜思念的故乡,时隔数月每每想起那次故园之行心里依旧觉得甜甜的。最值得回味的是我有幸见到了《太平山》文学交友群里的部分朋友并受到文人们的盛情款待。见到了在家乡文坛上享誉盛名的王学双、丁凤英、常新华等人,并且得到了朋友们的签名赠书。
   从家乡回到省城后,如饥似渴地逐页逐句逐字地阅读完几本《太平山》杂志。读着《太平山》2012年第三期(总第四期)由编委王学双撰写的卷首语《透视黄河》一文,联想到那次晚宴上学双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声,感觉才子学双豪爽大气的性格真的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腹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由衷地打心眼里敬佩学双小弟的过人才华和敢于讲真话的阳刚性格,学双笔下的文字大气磅礴,犹如母亲河的强悍。《透视黄河》多么富有胆识的题目!我把《透视黄河》原文打印出来,与朋友们共同欣赏王学双的力作。
   原文:我们从地图上相识。你臂挽扶桑,手牵西域;闪展腾挪,神游万里。吟一首轻盈的诗,书一笔大写的几;不关心风云变幻,未留意王朝更替;一心以时空为纸,夜空为墨,在天地之间泼洒大写意。
   从天上袭来,入大海襟去。一旦锁定目标,便勇往直前,舍生取义;从茹毛饮血,到21世纪,五千年的距离,独奏一曲黄钟大吕;从刀耕火种的原点,穿过历史的庭院,饱蘸沧桑,写奔流不息。
   面对肃穆秦川的防线,杀它个峡谷交错,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面对黄土高原的阻遏,冲它个沟壑纵横,浑浊自身也毫不犹豫;面对壶口的一剑封喉,亦拼它个绝处逢生,跌入龙潭复又从头跃起。
   向前是倒海的选择,向前是排山的惯力;向前有相邀的云雷,向前是信念的展示;向前去满足万类霜天的期盼,向前去成就良田沃野的希翼。只有向前去摧枯拉朽、披荆斩棘,才是创举,是开辟。
   这是龙的形象,这是龙的精神,这是龙的气魄,这是龙的作为。这是阵痛后的觉醒,这是百废后的复兴;这是痊愈之后的崛起,这是蓄势之后的飞腾;这是大汉征虏的战鼓,这是盛唐绝唱的回声。
   浑浊的黄河,你是一部供苍生阅读的鸿篇巨著,文字大朴大美,神韵飞扬。记录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奋斗,指引了炎黄子孙走向明天的辉煌,愈合了刀剑杀伐的苦难,掀动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深沉的黄河,我愿把你化作父亲,举步气势磅礴,性格粗犷豪放;喊声雄浑激越,风度气宇轩昂;博爱高深旷远,品质坚韧自强;不畏暗夜莽莽,何惧迷雾茫茫;可为生命染色,可为神州领航。(作者王学双)
   《太平山》文学杂志中还有数篇学双佳作,每篇读来都耳目一新,限于我的写作水平没办法用简短的语言向朋友们分享只好留有遗憾了。其实学双已经著书多部,因为那次见面十分仓促没能一饱眼福,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的遗憾定会稀释,我的精神化缘定会圆满。因为我们必定是地道的老乡。
  
   读着《太平山》第三期刊登的丁凤英(QQ1017321252听听那冷雨)笔下的短篇小说《命运》,主人公雪梅的命运把我的思绪跌入《深水无波》的故事情节中。
   《深水无波》这部12万字的小说是丁凤英的杰作之一。我刚得到签名赠书予我的时候急不可耐地阅读了一遍,觉得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好像与建国、建业、建成、李包了、九奶奶等人似曾相识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似的,几次想把感受键盘上敲击出来,都因为驾驭不了桀骜不驯的汉字而让自责伴着遗憾一路狂奔。回到呼市想重温一遍找找感觉,可惜《深水无波》落在了老家同学家。前一段时间我让同学用快递将《深水无波》寄了回来,同学电话告诉我书已经启程了注意查收,那几天我是每天手机不离身边。看到小区里来送快递的就凑上去询问,生怕《深水无波》无影无踪。因为这两年我已经有过几次收不到邮件的亲历了,一朝被蛇咬总是怕井绳啊!
   这回总算没有让我的担心变成现实,接到电话后的第四天午后终于收到了。《深水无波》重新回到我的身边,再次走进我的视野。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云高不惧珠峰险呀!重温《深水无波》觉得更加亲切更加香甜,就像久旱逢甘霖甭提阅读时该有多么愉悦了。
   再次读完《深水无波》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掩卷深思从中受到很多启发,真是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啊!
   作者用流畅的文笔散文一样精彩的语言,沿着岁月前行的足迹,握住社会发展的脉搏,弘扬大爱无疆好人有好报的主题鲜明。与时俱进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细腻的文笔,舒坦的文字把故事中的人物塑造的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典型的社会环境让我们重温历史的昨天,让我们在回顾昨天的那一幕珍惜今天的变化,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典型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工作环境、精神境界、利益面前道德与金钱;金钱与亲情等等都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读者自然会根据故事中每个人物的表现给予公平公正的定位。
   小说的逼真就是情节的逼真。作者用人性化的手法刻画文中的主人公,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三十七岁守寡的九奶奶一生共孕育了六个子女,俗话说“一母生百子,百子各不同”并非指的是相貌不同,心灵上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不可思议。九奶奶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的为人处事也各领风骚迥然不同。煤窑里一声瓦斯爆炸的巨响夺去了九先生的性命,沉重的生活重担瞬间压在了丧偶的九奶奶身上,做为家中长子的建国责无旁贷地晋升为家庭的顶梁柱,跟随母亲九奶奶开始艰苦岁月里的艰难跋涉。
   一个孝顺的儿子身后必定站着一个孝顺的媳妇。一大家子人的衣食住行都由九奶奶一人掌控,然而掌舵的九奶奶却是不能身体力行的掌柜,家中的大小事情不折不扣地放在了老大建国的肩上。那时窘迫的经济条件导致全家人的生活极其寒酸,艰苦的岁月潦倒的生活并没有征服既有孝心爱心又敢于吃苦敢于挑战困难的老大建国。老大的妻子玉镯更是贤惠善解人意的女中豪杰,玉镯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却是一个勤劳与孝顺兼容的女子。
   为了老二建业能脱离农业成为一名正式职工,生有两个女儿的玉镯把腹中即将分娩的儿子做了人流,这对于一个母亲是多么大的心灵摧残啊!建业用侄儿的性命成为了一名工人。建国为了二弟建业能有份工作娶个称心如意的媳妇说服玉镯做了人流。玉镯做手术时九奶奶竟然放心不下家里的琐事离开了医院;而做为丈夫的建国也未能陪在玉镯的身边。玉镯向丈夫建国哭诉儿子的情形催人泪下啊!
   建国和妻子玉镯为了建成和建业哥俩娶媳妇东挪西借竭尽全力,就连九奶奶手中传世之宝的花瓶都变了现金,可见那个时代社会经济是何等的落后,人们是怎样的贫穷。建成和建业的婚后分家导致建国和玉镯除了大花二花两个女儿外别无所有,一贫如洗的日子丝毫没有动摇建国和玉镯的婚姻,可见这对事事为别人着想的患难夫妻是多么可亲可敬!
   屋漏偏逢连阴雨,老二建业家的双胞胎儿子中的老大小龙患了怪病使得九奶奶整日愁眉苦脸,老大建国尽管费劲周折筹措资金还是没能留住侄儿小龙,小龙治疗期间建成夫妻的表现非常冷漠,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可见亲情在金钱面前显得多么乏力!
   建业的妻子秀梅经受不住儿子小龙的夭折,竟然喝农药死在小龙火化的地方,留下建业自己带着个孩子。
   由于受利益驱使导致建业和建成弟兄之间反目成仇,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国和玉镯建起了新房,大花也读了大学,可是妹妹丽华突如其来的癌症,让这个刚刚平静一会的家庭中再次刮起飓风,面对丽华巨额的医疗费用,老大建国开始动员建成和建国出钱为妹妹治病,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妹妹丽华坐以待毙。这时家里养了一群羊的建成,竟然对母亲九奶奶说丽华既然患了癌症就没有必要继续治疗了,免得人财两空的话来,建成遭到九奶奶痛斥一顿。这时的建国又开始做玉镯的思想工作,赔钱卖掉刚刚盖好的几间新房,准备搬到仓库去住。玉镯也是女人,也想过上好日子,尽管嘟嘟囔囔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考虑到丽华的生命还是答应卖房子。都是亲兄弟,面对同一件事表现的却截然不同,谁是谁非不言而喻。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正当读者为建国和玉镯的新房子惋惜之时传来可靠消息,原来丽华得的不是癌症,是拿错了化验单。喜讯传来,一向没有把玉镯放在眼里的九奶奶一下子发现玉镯身上到处是闪光点,九奶奶通过这件事对自己的子女开始重新评价定位,九奶奶越想越觉得愧对玉镯了,自责无声无息的在九奶奶的心田生长,直到九奶奶那夜睡眠不再醒来。
   《深水无波》的结局出人意料十分精彩,上大学的大花通过给家人打电话,婉转的话语化解了建业和建成兄弟间多年来积攒下来的恩恩怨怨,大花的话语像一剂良药,唤醒了情感麻木的心灵,让金钱面前忘记手足之情的建成和建业以及建业的妻子李晴等人 幡然醒悟,人间最宝贵的是亲情,金钱在亲情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建国和玉镯的形象在这些利益熏心的人心中即刻高大起来。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直接净化着读者的灵魂,直接把读者带进已经走远了的岁月。跟随《深水无波》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家乡就是一家大型国有农垦企业,我家就居住在火力发电厂和煤矿附近。可是炉子里烧的不是煤炭而是野山杏的根部,俗称树疙瘩。至于停电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是房顶吊着灯泡,炕沿上燃着蜡烛。小说中的“守着电厂点蜡烛,守着煤矿烧疙瘩”写得非常真实,毫无夸张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小说中精彩的文字随处可见。“家属房的灯光将各家的窗子切割的方方正正,不同的窗帘遮住了各家的故事。”“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种颜色”“旷野上那些山榆树在春风的呼唤中渐渐醒来,慢吞吞地吐出一串串内绿的榆钱,从春风中购买温暖。”“眼泪这东西,人前流是一时的感动,人后流是心底的真情。”“小龙用生命的最后之火,照亮了天堂之路,却带走了一家人的希望之光,关上了所有春天的大门。”“什么季节都不如心里生出的季节美丽。”限于篇幅信手从文中不胜枚举的精彩语句中拈来一些一饱朋友们的眼福。
   小说在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方面语言更是精炼,值得一读。
   丁凤英的长篇小说《乡村女教师》更是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的杰作,读后很受感动,心底对那些默默耕耘在农村教师肃然起敬。
  
   丁凤英简介:1975年10月生于内蒙古扎鲁特旗。1993年师范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现在旗政协部门工作。是《扎鲁特文史》编辑之一。曾在国家、地区各类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古体诗词等数十篇(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乡村女教师》,短篇小说《病号》、《穷人》、散文集《独唱》等。

共 1120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冬日品书,再次勾起回忆,品读陈烁的《你不是我的青鸟》,与文中主人翁一起悲喜,看世态炎凉,经历着人生。讲述着看文人的心理。一篇好文会让人手不释卷,先睹为快,这是文字带给读者的享受。一起去走入那个世界。 接下来又剖析了《江南殇》,每一个触碰可谓触动心灵,为之叹息与沉思。 作者又把目光投入《太平山》杂志,如数家珍般推荐出其中好文,令人叹服。美好的文字可以愉悦身心,让文字润养我们的心灵。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7-02-28 12:12:14
  感谢赐稿菊韵,欢迎再次投入佳作。问好春祺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02-28 19:55:54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辛苦了,我在祖国边塞草原小城遥祝您春安!
3 楼        文友:叶雨        2017-03-02 09:02:33
  读书和读书不一样,边读边感悟这才是真的读书,欣赏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