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不能丢的“天地国亲师位”(散文)
广袤的江汉平原上,房屋千万间。无论大小,只要有人居住,都会设置神堂位子,俗称神龛,进门抬首即见。
以前,都是手工书写的,大都是地方书法好手或名人献墨。现在有了电脑,很多人也就现代化了,雕塑涂金。但百变不离其中----无论是手写还是精美的雕刻,人们总是端端正正干干清清放置显眼的堂屋上首正中间,力显庄严尊重。内容也是千篇一律----天地国亲师位。
从何时传到今天?无从考证。但是,逢年过节或家有红白喜事,都必须焚香发蜡升表,膜顶礼拜,三跪九叩。
此绝非迷信,且与人众切切相关。天、地、国、亲、师。无论官至九鼎,皇帝老儿、还是黎民百姓,三教九流,都与之息息共生。试问诸君:无天何生?无地何存?无国可有家?无亲从何来?无师何以精进?这天地国亲师是否应该膜顶礼拜???
手聪或刻苦练习,书写美感,给人羡慕,众多名家给了我们品尝醇香彩宴,书写神廊却要中规中矩,特别讲究人伦理性。有人为了书写美观,飞龙画凤唯艺术,顺手舒适求观感,也就有人犯“规”了。请容细细分析、考究:
“天”字书写一般上横略短,成上小下大,稳健有力,落地得势。这就进入了神龛的误区:“天”大于地(理性上)——上一横要长于下一横,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只能天盖地,绝不能地大过天,“地大过天”喻指反天,对国示为不忠,在家庭示为不孝。
再说“地”:地不得分裂,无论是天灾地震还是人为分裂,均对天下百姓生灵涂炭,对民族造成伤害,也就是灾难。所以书写“地”时必须连接紧密。向往人民团结,平安幸福。
“国”不留口,有道是:国家江山统一。如果一个国家在某处缺失防犯,留有缺口无兵把守?这个国家是什么状况?如果你不想国家安全有丝毫危险,就必须在国家四周的每个角落严防死守,确保国家安宁,百姓安居落业,社会繁荣昌盛。书者应该饱醮豪情,划圆铜墙铁壁。
“亲”不闭目,这里说的是个老亲[亲+见]字,亲,是我们的双亲,亲人。谁希望自己的亲人闭上眼睛?特别是我们的父母,如果父母闭上了眼睛,不就真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师”并不单指老师,也包括师傅。各行各业都有从师学艺之说,无论木工瓦匠,还是仙神道家,都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既然如此,“师”也成了我们知识的源头。
其实,愚人才疏学浅说得并不全面。
蓝蓝的上苍,轻飘浮云,远方点点红霞,太阳羞羞而出,微风阵阵轻柔,细雨绵绵撒落。清静辽阔,四野苍穹。日月星辰层次出,春夏秋冬轮番回,寒暑云烟无集散,雨雪风霜自然生。天景天色。
田野青翠,草原碧绿,河流奔腾,高山矗立。万物争先破土出,飞禽走兽自由行,金银铜铁各显能,桃李谷黍皆献呈。地生万物。
历史长河滚滚去,改朝换代纷纷争,兵戎相见终为稳,铁统江山稳固国。国破山何在?民众草木身,国强民众富,四海平安行。
十月怀胎苦,一朝分娩痛。嗷嗷待哺吮母血,密密缝织游子衣。伸臂遮蔽风雨雪,顶天立地为儿孙。掬抹滴滴汗,舍掉血与肉,只为后人福,只为繁衍屈。父母恩情深似海,传承重任大如山。
描不尽天的想法,风云雨雪。认真绘地的面貌,山川河流。画严实国家边境,铜墙铁壁。唱一曲父母情深,慈祥严君。风云雨雪终有律,传记掌控。山川河流静而动,蓝图规划。铜墙铁壁政行令,国威庄严。慈祥严君告所为,繁衍重生。师德先人。
总之,天地国亲师,包罗万象,一统人生。攘括我们的社会,代表着我们的尊重,代表忠孝礼智信,代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代表忠诚、务实、发展、创新。
非年非节,为何说这些?只因我有幸在武汉有了一处房屋,刚装修完整,我将这祖传“神龛”置了一幅,准备挂上,却遭到反对声音:“欧式装修风格,神龛及不相称”,我在想:洋风吹到中国吹到我们家,我热情欢迎,祖宗的宝贝我也要保留传世。而且,我还要把这合情合礼合法的“天地国亲师”申请非物质文明遗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