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女士的帽子说起
尽管隆冬朔风凛冽,气候比已往偏冷,然而,就在这严寒的氛围里,你如果走上街头,便可欣赏到各色瑰丽的“花”呢。它们在流动的大街小巷中吐蕊,它们在女士的各式发型上绽放。这便是如今突兀多起来的五颜六色的帽子。
帽子有沿无沿,或高或低;材料拉毛羊毛,腈纶膨体;颜色红黄争奇,斗艳白绿。莲梅菊兰,各领风骚。雅俗共赏,相得益彰。虽是隆冬,但到处都荡漾着馨香之气息,青春之魅力,时代之步履……美哉,冬日靓女。
从女士头戴的帽子,笔者想起了帽子的发端。早在古时候,我国帽子的式样种类就很多,有冠、冕、弁、盔、頍、笠、帢、帻、巾、幞头等。石器时代,先民就绳穿骨片成环,戴以束发。商周时,身份显赫之望族,便扮戴起了讲究的礼冠。再往后,冠已有数十种之多。富贵者以帛、罗、缯缀宝石装饰而自傲,布衣者沙巾包头或结扎发髻已满足。历代又有武士插锦鸡尾的戴鶡冠,文人布帻有耳的幞头等。由于筒状的毡帽、漆制的乌纱帽又比扎头巾省事,又渐而盛行演进至近代。一些留传至今的名人画像上,也能窥见帽子的相沿演变。诗人屈原的缁布巾,造纸专家蔡伦的进贤冠,祖冲之的束帻,诸葛亮戴纶巾,郭守敬的软脚幞头,徐光启的乌纱帽……由于封建等级制作祟,自天子到庶民,又有了一定限制的皇冕、官帽、民巾。可见帽子在我国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当时的官制、礼节、民俗。
现在的帽子工厂,星罗棋布;现在的帽子种类,形式多样。古人对帽子的讲究,今人对帽子的挑剔,大多是为了实用和装饰。
本来对此物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某种特殊时期,人们只能戴单调统一的“红卫帽”,毫无选择余地。更使人恐怖的,还是另一种“帽子”,那就是政治“帽子工厂”生产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帽子”,如果让你戴将起来,不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永世不得翻身,那才叫怪呢。在揭露“四人帮”的相声《帽子工厂》《如此照相》《永开正点车》等作品中,会听到各种政治帽子的名字。最近看了一位网友辑录的,那年那月的政治帽子竟然有55顶之多。随着时代变迁,生产此种帽子的工厂倒闭了。今年流行什么?人们才又能在街头流动的“博览会”上观瞻、品评、选择生活中的帽子了。
愿政治上的帽子永远成为过去,不再繁衍;更愿生活中的帽子花样翻新,愈来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