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深处的鱼(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深处的鱼(散文)


作者:岳阳冯六一 童生,532.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78发表时间:2017-03-12 11:12:05


   我还记得一条1973年的鱼。
   秋天像一条无限大的鲤鱼,身上鳞片闪烁的光有些晃眼。东井岭西边的京广铁路边,一列火车正哐当哐当驶来。我们对这个钢铁的庞然大物心存敬畏,停下了脚步,望着它疾驰而过。在轰隆隆的巨响中,我忽然看到一道金色的光亮,从头顶上飞过,那划出的弧线,是盲目的,也是欢快的,像一只从空中飞窜而来的大雀子。但是那道金色弧线来不及更优雅地舒展,就变成一块石头般沉沉坠落下来了。我的惊讶还停留在微张的嘴唇,那道金色的光亮已经变成了一条在路基边蹦跳的鲤鱼。鱼儿的身子在泥土上像一块柔软的石片,一忽儿腰际弓起,似古桥的孔洞;一忽儿身姿平展,如清流上铺砌的石块。我几乎是奔跑着扑过去,鱼儿的眼睛直直地瞪着,它看见了什么,草丛、碎石、阳光,或者我欣喜的眼睛,我伸张的手。鱼生活在水中,更多时候生活在黑暗里。现在我想,鱼可能什么也没有看见,它没有在须臾不能离开的水里,而在对于它如同绝境的空气中,但它的眼神没有丝毫惊恐,而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清纯和水沐浴过的灵动。我们见过无数的鱼,但是从天而降的鱼,会飞的鱼我们还是头一遭遇到,它让我们看到了鱼的另一种情态,在一种不可能到可能的跃动中,带给我们想象和欣喜,感觉以后,也许还有许多不可知的让人高兴的事在等待着我们呢。
   这条鱼是外贸公司发往香港的,它最后的归属,本应是灯红酒绿处。1973年的灯红酒绿处,是多么陌生又多么令人神往。在漫长的旅途,它本可以欣赏更多景物,和内地绝然不同的一个世界。它的生命历程不会老于青石板的江南,也许还可以和鱼群一起幻想遥远的海洋。但是,这条鱼自己从火车的帆布水池里飞身而下,好奇探望外面风景的时候,成了我们一帮孩子的绝版风景。我们在东井岭的山坡边,捡拾了一些树杈,燃起了一堆火焰,看着金色的鲤鱼在火焰上翻滚,鱼儿湿湿的腥味慢慢消散,一股浓浓的鱼香,弥漫在那一片青草坡,让我们把那些和大人们掺和在一块无趣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黄昏归家,嘴巴里还在吞咽着余味。
   古城由水而生,每日每夜闻听着水声,浸蕴着水意,生出了梦幻,生出了灵气。时光如水一样流淌,流淌的水里总有鱼的身影。鱼隐藏水里的时候,像一颗种子,埋在黑夜的土壤。鱼跃出水面的时候,却像一个渔家女子,水淋淋的,显露着无与伦比的天生丽质。一生一世,鱼陪伴着我们,我们也陪伴着鱼,鱼构成了这座滨湖城市生活的大背景。鱼在民俗的寓意中,象征着富足,也象征着愉悦。我们小时候,洞庭大湖是滨湖人的食品仓库,没有吃的了,随便去拿,鱼虾、湖藕、莲蓬、芦笋、堤蒿、水芹……而现在生活在洞庭大湖边的很多人,越来越疏离它,越来越惧怕它,越来越伤害它。听说洞庭湖每年都要投放大量人工养殖的鱼苗,甚至禁湖几个月,可是鱼的身影仍然越来越少了……不但鱼的身影越来越少,大湖的身影也越来越消瘦了。
   昨天,具体是某年12月2日,阳球兄笑着说,要记住这个日子,这是一次难得的小聚。洞庭湖边,渔船,清风,银月,水浪,活鱼,醇酒,清谈,也是一幅洞庭三友图呢。阳球兄正在写一部与洞庭大湖有关的长篇,难得闲暇,约我和灵均兄一起来洞庭湖边的渔船上吃鱼。虽然是冬日了,湖边毫无寒意,落日云辉还在西边的君山岛上透着弱光,半轮银月已经升上青碧的天空。也许是去吃鱼,有些心灵的暗示,我觉得那半边月牙,两头微微翘起,真像一条翻跳嬉戏的翘巴鱼,只是一条鱼在天上,显得那么孤单。说不定这条鱼何时厌倦高处的清寒之后,又会羡慕湖里鱼的自由之身,还俗之念一闪,从清澄的夜空跃入茫茫的洞庭大湖。
   渔船泊在湖边,湖水的浪波不知起于何时何处,滔滔不息推拥着船身,发出哗——哗——哗——的声响,蕴含一种梦境般的艰涩和激情。鱼因水而活,水因鱼而活,鱼和水的关系,是神灵的契合。而在我的眼光里,这水的深处荡漾着令人亲近的欣喜,也潜伏着使人战栗的危机。
   阳球兄的小说写得已入佳境,他的一句话,我和灵均兄很有同感,他觉得书写的这些文字,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鱼,应该想想许多年之后,别人可以读出一种幽隐的鲜活,嗅到一股湿腥的气息来。
   锅里的鱼儿,是阳球兄看着渔民从湖里捞起来的,在网兜里攒劲地跳跃。水活,鱼鲜,一杯小酒,灵均兄看着我们说,渔船上喝酒摇摇晃晃,感觉容易醉,你们看我是不是成了三个影子啊。我笑而不答,从渔船的舱面眺望月光下的古城门,隐隐约约看见一个老者,正漫步而出,好像是唐时乘一叶孤舟,从巴峡顺流而下的杜诗人,也像是为了一樽穿肠美酒而把洞庭秋月赊去的李诗仙。
   在洞庭大湖的渔船上,三俩好友,有鱼有酒,真是不知今夕何夕了。

共 711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的描写了自己与鱼结缘的渊源。文章蕴含着对儿时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过去的洞庭湖的眷恋与深情。儿时的洞庭湖水美鱼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洞庭湖的鱼不仅装饰了苍白的餐桌,也丰富了那个年代中人们味蕾的寡淡。作者在描写儿时的美好记忆时,细致入微,既细腻地描摹了洞庭湖的鱼类之多,也刻画了儿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欢乐与美好。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在洞庭大湖边的很多人,越来越疏离它,越来越惧怕它,越来越伤害它……大湖的身影也越来越消瘦了。”读到此处时,编者仿佛是明白了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对旧时的洞庭湖无尽的怀念之情。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儿时的洞庭湖,对洞庭湖的现貌却只轻轻一笔带过,然,就此轻轻一笔,就将洞庭眼下需要引人关注的问题——关于生态环境的思索提了出来。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更胜一筹,而作者笔下的洞庭湖只是一个“受害者”的缩影。然而,虽然只是一个缩影,却足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了。佳作,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7-03-12 11:13:10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流年,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3-12 13:26:15
  拜读老师美文佳作,认真学习品读:鱼的灵尾一摆,轻巧掠过,瞬间又隐入了深水里,只留下溅起的白质水珠,勾勒简洁的画面,凝滞在虚幻的空处。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