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琐记(随笔)
下午三点多李姐发来信息,问为期一周的省教院心理学方面培训能否去,第二天一早出发。征求了老公意见,发了可以去的回复信息。她说好,马上报市教育局,让五点左右去学校取文件。
给女儿送完饭快六点,李姐还在学校办公室等我。取了文件,顺路送她回家,然后老公陪我去买票,第二天最早一趟七点二十的只剩最后位子了,买了第二趟七点半的。回家老公便催着收拾东西,我整理要带的衣服,他插上电源给熨放了一个夏季变皱的秋装。不放心我,亲力亲为收拾行李,一边叨叨我被惯懒了什么也不会干。不理他,洗碗收拾厨房给女儿洗衣服。
快十二点女儿到家,告诉她了要出去一周,叮嘱她在家乖乖的,和老爸两人不要吵架。不过知道只是例行叮嘱,两人一定会亲密和平相处的,鸡飞狗跳的景象断不会出现。
临睡前老公再次一一询问:茶杯装了没有?洗漱用具准备了没?身份证可放好了?茶叶要不要带?只不停嗯嗯着,嫌他太罗嗦,可最后还是在他的提醒下,才记起了培训报到的文件没拿。
早上和女儿一起起床,六点二十分。女儿洗头,我洗漱和做我俩的早点,很简单,朋友送的剑门关带回的酥饼电饼铛加热一下。女儿外加一杯清淡的铁观音,放两小块冰糖。
女儿下楼,我们也紧跟着下楼。高领毛衣都穿了,老公还嫌穿的少,说西安一定降温更厉害,会冷的。我说没事,带着厚衣服呢!
清晨的公路车辆不多,我们加速行驶。雾气弥漫,两边高大的树木黄叶在风中一片片往下落,确乎深秋了,已是冬意渐近渐浓。
到达不几分钟便到了进站时间,老公提了我的行李包放进客车下部宽大的肚皮,叫着我看清包的位置。唉,这个男人,总认为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极差的,不放心他不在我跟前,怕我会丢钱,会迷路,会照顾不好自己。
上车便遇到几个熟人,但座位没在一起。系好安全带,合眼安然睡去,随着高速行驶轻微颠簸的客车。早习惯了和女儿一起晚睡早起,每晚睡眠时间都偏少,白天有机会便补觉。过一会儿变换一下坐姿,缓解一下腰背的不适,秦岭到了才抖擞精神看窗外满山黄红裹着青绿,色彩交错斑驳,多么诗意美丽的景象,叫人喜欢它的热烈而淡然喧闹而安静。当然,若有摄影师在这里,定不会放过捕捉这绚烂美好的时机,定格带回这山野清新的秋景。
出了高速站,太阳渐渐升高,清晨的寒气散去,城市上空的薄雾已被热烈的阳光驱走。下车出站便有一群出租车司机围过来,说了省教院,反应各异,有出价三四十宰人的,有要求拼客的,有支吾车坏了不能载的。往前走了几步,一辆刚下了乘客的出租,报了目的地,问了打计价器吗?看他点头,提行李包上车。
说起刚刚遇到的出租车乱象,司机前排慢悠悠回答:“我只能保证自己不宰客,正常收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注意看了看,司机花白的头发,大概五十多岁的年纪。短暂的行车中,和他交谈了,听他说坚信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正义是主流。他说载客不绕路不多收钱,这样哪怕挣的不多,但心中坦然睡觉踏实。他一直送我到教院门口,祝我办事顺利,我说祝他好人好报财源广进。
进校报到,领了饭卡学习资料,拿了房卡上六楼,已快十一点半了。问了同室的老师是杨凌来的,姓崔。打开门,她的包井然放置角落,房间没有动过的痕迹。坐下来洗手烧水,刚泡好一杯茶,崔老师开门进来了。
原来她也是早晨到的,不过赶上了上午的课。她说早上的“师生沟通艺术”老师讲的挺好。而我错过了,觉得有些遗憾。简单交谈互相介绍情况,我们一下就熟悉了,也觉得很谈得来,她说还以为会一个人住,那这几天多孤独啊!是啊,有个出入一同的伴儿,这十来天才不会孤单,尤其能遇上性情相合的伴儿,更是难得的缘分。就像前年也是在这里,我和小艾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到现在还保持联系。
我们一起去吃午饭,在学校食堂,重温学生时代生活。午饭我们都要了米饭,青椒肉丝、蒜薹炒肉,我还要了土豆条。味道马马虎虎能下口,我们边吃边聊然后上楼。两人刚刚还陌生,但一下就像是多年没见的老朋友,自是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等我们入睡,已凌晨一点。期间发了信息报告老公入住情况,说了一会儿按时打电话提醒他叫女儿上学。
下午是浙江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的课,讲解还较生动,认真听并做了笔记,一边想哪些东西今后教学中可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注意到郑教授的口头禅是“我在美国的时候……”,想到《围城里》也有人物背类似台词,不觉莞尔。
晚饭和小崔老师一起吃的砂锅,外加凉拌西兰花、炒茄条,主食馒头。西兰花和砂锅都挺咸,看来厨师挺大方,一点不考虑盐放多了费钱。很有意思,听到前排有熟悉的乡音,打招呼询问,果然同来一处,其中一个睁大眼睛看着我,说了我的姓,叫我老师。原来是毕业十多年的学生,今年暑假继续教育培训我还给他们上过课。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做学生的第一天,琐记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