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南社火
摘要:近年来,陇南社火在传统杂耍戏逗的基础上,孕育萌生出了展示生产成果、炫耀生活、赞美时代的文化艺术大集会和大比赛,其目的性已不单单是热闹玩耍,既有欢乐,也有教益,更寄予着陇南人美好的生活意愿。
【编者按】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原始社会中,人类为战胜野兽而生存,常在猎兽之后庆贺,或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各方本领。这是最早的扮兽戏和“村傩”活动。农家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与“社”有关的事称“社事”,诸如“香火朝山会社”“社火会”“孝义会”“自乐班会”“曲子会”“吃割食”等等,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赤沙镇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又叫快活。语言流畅、描述生动的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