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软枣园之殇

精品 软枣园之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8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61发表时间:2017-04-05 19:27:21
摘要:饥饿年代,贫穷所迫,偶尔从农机厂那些废钢铁卖来换钱,母亲默许,酿成恶习,难免牢狱之灾。出狱之后,父母离异,生活拮据,苦苦挣扎,想走正路,倍加艰难,终因婚姻不幸,彻底绝望,走上自杀之路。


   孙春兰家有五个饿得嗷嗷叫的孩子,她又生来胆儿大,当然就顺大流,跟着往家里捎带点儿。有时候,为了遮人耳目,就交给大儿子秦家栋,让他带回家。
   秦家栋这时已经十四五岁,已长成一米五六的个子,那身架和模样,眼见的又是一个小秦玉璋。他不光是身架长成了,心窍也开了,总能躲过风险,安安全全地把东西带回家。这样,也算是给家里救点儿急。孙春兰眼见大儿子一次次不失手,免不了在家偷偷夸他几句。秦家栋呢,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自然要帮助娘解决家里的困难。要加上当娘的时不时夸上几句,就愈发的胆大起来。
  
   三、庵中自述
   后来,夜深人静之时,就我们俩躺在秫秸庵子里,他和我啦家常,就悄悄给我讲了一些他的过去。据我所知,他平时基本上不和别人谈自己的过去和家事。这次,大概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或者憋得太久了,需要宣泄一下。反正,他说他的,我听我的,基本上没我插嘴的机会,现在看来,当时,我纯粹是他的倾诉对象。他宣泄一下,心情也许会好得多。
   你说,我在家里是老大,那时候,家里生活那么紧张,我不帮你玉璋奶奶谁帮?我就经常和一群同伴一起,晚上下地,到大队林场,或者县农校的农场里,趁黑拿点儿粮食瓜果儿。我动作快,有人撵,跑得也快,从没失过手,我就越来胆儿越大。
   插一句,我家和秦家同住一个小巷子里,两家是近邻,按邻居辈儿,我叫秦家栋叔叔,当然就叫秦玉璋爷爷,叫孙春兰奶奶。而且我父亲和玉璋爷爷是光腚好朋友,我们两家的关系就显得特别亲近。下面听秦家栋,不还是应该叫家栋叔,继续说。
   可是,隔三差五的帮你玉璋奶奶从地里捎带点儿粮食瓜果回家,能缓点儿饥荒,但那有季节性,又不能连着干,哪里能解决大饥荒?
   一天晚上又去地里,因为看庄稼的人看得紧,空了手,极不情愿,和几个同伴儿一起,垂头丧气地回家。路上,我拉肚子,屙了一泡屎,就落在后面了。走到农机厂附近,看到黑黢黢的大铁门,我灵机一动,突然想起,我经常在农机厂里面玩,知道农机厂里面有废钢铁,里面有一个铁炉,工人把废钢铁装进去,烧化了,再浇铸成一些铸件。我要拿一些废钢铁卖,可比拿些粮食瓜果强多啦。我知道厂里有值夜班的人,也知道厂子的墙头有许多豁子。不由自主,出溜到一处墙豁前,就想迈腿跳进去。细想想,还是明天打探打探再说吧。就没进去。
   回到家,想来想去,没跟我娘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吗。白天,我就装作没事人一样,在厂里四处溜达,仔细察看,后来才知道,按圈里的行话说,这叫踩点儿。
   踩点儿时,一开始,总觉得有许多眼睛在背后盯着自己,脊梁骨总觉得发烧,碰见厂里的工人迎面走来,自己的心里也怦怦乱跳。这毕竟不是拿点儿粮食瓜果那么简单,要叫人抓住,可就真被人当成贼啦!可是心里又在安慰自己,他们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蛔虫,他们哪知道我想干什么。再说,我和一些同伴又经常到这里玩,和厂子里的人早就混脸熟了,看见我们,有好几个工人和我们经常打招呼。哪里有什么事儿,我这不是自己吓自己吗?心里嘀咕着,表面上昂着头,迈着四方步,悠闲的转着。家住咱南关的王四喇叭看见我,问我,家栋,瞎溜达什么呀?我还急中生智,说找三清哥,就应付过去了,屁事儿没有。
   踩完了点儿,心里有了谱。那时候,人都小胆儿,很少有人敢暗里拿厂子里的东西。厂子里的人也没啥警惕性,连个门卫都没设,白天里其他人可以自由出入,夜里有两三个人值班,时不时溜达几圈,也就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远没有看护庄稼的人警惕性高,那时候,粮食就是命啊!农机厂里的废钢铁堆得小山似的,别说拿走几块了,就是拿走一二十块,也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晚上,我给同伴说,家里有事儿,躲过了他们。后半夜,我拿了个布袋,自己悄悄溜出家门,从墙豁处跳进了农机厂大院。这事不能人多,人多往往坏事儿,得像我让你看的那本《书剑恩仇录》里的那些侠客一样,独往独来,自己一个人,“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再插几句。
   家栋叔说话很忌讳偷,碰到该说这个字的时候,他总是想办法躲过去,或者用别的字儿代替。我真难说清,这是不是对“偷”的一种恐惧心理在作祟。
   《书剑恩仇录》本是金庸大侠写于1955年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按说,当时在大陆不可能看到,也不知他从哪个渠道找来一本,纸张很绵软,封面封底都烂了,还缺了几页。他让我看时,一再嘱咐,千万别传给别人。我不敢拿出去,就猫在他家里,偷偷地看。他家里就他一个人,除了几个贴心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去。那可是我生平第一次看武侠小说,那里面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得我看到深夜两三点也舍不得合书;那里面大侠们的侠义心肠,真叫我打心眼儿里竖大拇指;一招毙命的功夫,真叫我惊奇的一连串呀呀怪叫。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是当时允许播放的电影《地道战》里的日本鬼子队长的一句经典台词,他说到这一句的时候,那语气,模仿得真是惟妙惟肖。当时,我实在忍不住,扑哧笑了。
   下面,继续听家栋叔说。
   厂里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里亮着灯。我悄悄地溜过去,看见里面有两个人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心里有了底,就摸索到那堆废钢铁前。生平第一次,又是一个人,我还真是害怕,自己都能听见自己的心打鼓一样,怦怦直跳。好在,直到装满了布袋,都没有任何人出现。掂掂,约有五六十斤重,扎好口,背起布袋,撒腿就跑。到了白天瞅好的墙豁口,先把布袋放在豁口上。接着,好像有神仙托着,一人多高的墙豁口,身子一纵,就攀住了墙头。全身又一纵,就骑在了墙豁口上。把布袋丢在墙外,轻轻一跳,就燕子剪水一般,落在了地上。
   憋不住又要插几句。好像有神仙托着,这话我信,我想起了一件事。
   一次全生产队社员大会,会议主题是批判生产队队长陈留印。长得黑铁塔一般的郑铁柱气呼呼地提起一段往事。他叫我往他家里背绿豆,说是要和我平分。绿豆沉呐,一布袋,能装二百多斤呐。我一下子就背到身上,从场里背到他家,有三里多地,我没停一下脚,硬是一口气背了回去。人家好说,贼人力气大,我真信了。要搁平常,二百多斤的布袋,我咋着也不可能一个人一下子就背到背上,又一口气,不歇脚,跑三里多地。他真不是个玩意儿啦!后来,他只分给我二三十斤,还吓唬我,不叫我声张。
   全场人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其实,神仙托着,贼人力气大,是一个意思,家栋叔说的,就境界高远。
   还是继续听家栋叔说吧。
   后来,那些废钢铁,我先埋在地沟里的荒草丛下面,那里背静得很,很少有人去。几天以后,厂里没有任何反应。就背到废品收购站,卖了十几块钱。回去交给你玉璋奶奶,对她说是路上捡的,她一开始还有些不相信,经不住我赌咒发誓,她也就半信半疑接过了钱,到集市上买了一些粮食,打成面,蒸了一锅暄腾腾的窝窝头,我们弟兄姊妹五个饱饱地吃了一顿。你别说,看着弟弟妹妹们那个解馋的样子,我心里是真高兴!
   后来,唉!后来......
   一连串的叹息之后,他不再言语,只剩下一连串的喘息声,与庵子外面的蟋蟀的低鸣声彼此应和,时粗时细,时高时低。
  
   四、爹娘婚变
   后来,家栋叔越来越胆大,竟然连电机都敢从农机厂里往外拿。终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判了七年刑。
   当公安从家里往外带家栋叔的时候,孙春兰扯住儿子,嚎啕大哭,对公安说,是我害了孩子,叫我去吧!叫我去吧!
   听我娘说,大儿子被抓走,孙春兰后悔着呢。儿子多次往她手里交钱,她心里也明镜似的,明白那一定不是正道上来的。一开始,心里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许多次都没发生什么,就让她相信儿子是真有本事。这也是她心存侥幸,这事儿,被窝里捂面,不早晚得发吗?
   唉!想想,她也有难处,一个妇女在家,得照看五个饿得嗷嗷叫的孩子!还不都是叫饥荒逼的。
   饥荒把大儿子逼进了监狱,也把孙春兰逼得走了弯路。
   前面说,在离婚前,孙春兰又去了一趟上海,就与此有关。
   听我爹后来说,她是没办法,才去的。去了也没得好面子,很快就回来了。哼,那是糊弄她男人!她怀了别人的孩子,又不敢打胎,只好先糊弄男人,再生下来。你知道,那时候可有通奸罪,要弄不好,就得坐大牢。
   到快生的时候,不年不节的,秦玉璋竟然回来了。我问他,他笑笑,不是来伺候孙春兰月子吗。其他什么也不提。我早就风言风语的听说孙春兰有风流事儿,不敢相信,都五个孩子了,和秦玉璋处的又不错,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又出这么一档子事儿?我还是不相信。孙春兰生下孩子以后,秦玉璋从来没有这么仔细耐心过,做饭,洗尿布,把孙春兰的月子伺候得蜜糖一样甜。我去他家里,孙春兰非常感激的给我说,你玉璋叔待我真好!说话时,眼里都泪汪汪的。我就更不信那些风言风语了。
   谁知道,满月一过,两口子到城关镇民政助理员那一趟,离了。秦玉璋心里还真能装得住事儿。
   后来,秦玉璋对我说,离婚前,两口子闹了许多场,孙春兰又哭又闹,死活不干,秦玉璋板上钉了钉,就是不改口。最后,还是孙春兰输了。
   大儿子还在服刑,年龄也过了十八岁,让他刑满回来以后自己决定。三儿子、大姑娘判给了秦玉璋,秦玉璋把他们带到了上海。二儿子、二姑娘判给了孙春兰,孙春兰抱着才生下来的小子,领着两个孩子回了乡下,不久,就嫁给了才生的那个小子的爹。
   听说,那个男的是孙春兰当姑娘时的恋人,等了多少年,终于把带着两个带肚孩儿(我们这里的方言,指女子再嫁,带到新丈夫家里和前夫一起生的孩子)的孙春兰等到了手。听说那个男的是一个煤窑场的头儿,有钱。过去他穷,手里没钱,孙春兰这只眼看到手的鸭子飞了。大家都闹饥荒的时候,他倒有钱,把飞了的鸭子又抓回自己手里。家栋判了刑后,没少资助孙春兰一家人,生活上,孙春兰就少做了不少难。要不,那个时候,孙春兰领着四个孩子在家,真是做难啊!她最难的时候,把房梁上的瓦都揭去换了钱!还有人说,那个男人经常到她家里。
   嗨,不管咋着,也算个有情有意的男人啊!
   我爹说这话的时候,伴着几声叹息。
   我娘在一旁有些嗔怒,嘟囔了一句,胡咧咧啥?
   我爹马上就关住了话匣。
   现在想来,孙春兰的离婚缘由有许多可能。也许是因为对旧情人的资助感恩,无以回报,只好投怀送抱?也许确实是与旧情人旧情复发,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也许是因为与玉璋爷离多聚少,性饥渴而至?也许是其中一个,也许是两个,也许都有,也许还有其他我们无法猜到的原因。
   我爹娘没说过,也不知道他们是回避这个问题,心里明白不说,还是不敢打听,不了解内幕。我想知道,几次张开了嘴,想问家栋叔,又马上闭上。我也不敢揭他的旧伤疤,往他满是伤痕的心里撒盐啊!
   不管怎么着,婚离了,家散了。等到家栋叔回来,一大家子人四分五裂,都走了,只剩下了空落落的三间空房,和几张蒙着厚尘土的破床和几件破家具。
   门前的那个枣树,走的时候,还是枝繁叶茂,秋天里,嘟嘟噜噜,坠满了火红的大枣。走后第三年,也就是他的亲爹娘离婚之前不远的一天晚上,大暴雨,电闪雷鸣,一个闪电飞来,咔咔嚓嚓,竟然把主干劈断。家栋叔罚劳改回家时,第一眼就看到那棵面目狰狞的断枣树,断了的主干上刚长出纤瘦的新枝。
   面对那棵狰狞的老枣树,家栋叔心里究竟如何凄凉,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看见,他在那棵老枣树前,不言不语,恍恍惚惚,愣愣怔怔,站了好久。
  
   五、一人吃饱
   家栋叔罚劳改回家时,大概是1968年。这时候,他已经二十三四岁。
   她的娘听说了,从乡下专程跑到我家,让我娘把他叫到我家。娘俩一见面,他娘就泪流满面,哽哽咽咽,直说,你苦命啊,孩子!家栋叔倒是沉得住气,老大会儿没吭声。我娘马上把我们领了出去,剩下他们娘俩儿,让他们叙旧情。过后,家栋叔也曾经去找过他娘,但都是很快就回来了。我娘曾问过他,你要是孤单,可以跟你娘过呀?
   哼,他们家里也是老老少少的,哪有我插脚的地方?
   后来,他爹玉璋爷来过家乡几趟,家栋叔的大妹妹和三弟弟也回来过一趟,都长得白白净净的。看见他们兄妹俩,我娘就感叹,还是大上海的水土好啊,把你俩养得白葱似的!玉璋爷说,唉,难着呢!
   前几个月,我一个本家从上海回来了,他告诉我,他家里房子比较宽裕些,家栋的大妹妹就一直在他家住,一直到参加工作,当了工人,才搬到厂里。家栋叔的三弟也是到处打游击,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地方。一直到结婚,才真正有了自己住的地方。
   我爹恢复工作以后,也经常到上海出差。听我爹说,玉璋爷在上海终于又娶了一个女人,家是苏州的,纱厂退休的工人,说起话来,吴侬软语,很少听得懂。他们住的地方总共二十多平方,放一张大床,就没多少地方了。家里来了客人还得坐床上。

共 30836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很沉痛的故事。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家家都穷得可怜。在那个吃不饱,穿不好的年代,谈婚姻和爱情,简直都是有钱人的奢侈。小说讲述了一个因为家庭贫困,为了让家人填饱肚子而去偷盗的年轻人,在经过监狱改造回家以后,本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他面对爱情,要走进婚姻时,却由于一贫如洗,不能给所爱的人幸福。“想做好人咋就这么难!”一声叹息,叹出了活着的无奈和心酸。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父母多年的冷漠和亲情的背离,都让他的心跌落低谷,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选择了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该有多绝望,会让他离开自己最爱的人;该有多痛苦,会让他自掘坟墓,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特殊的年代,造成了人性的脆弱,也让原本美好的爱情变成了风花雪月,一场情殇在软枣园弥漫、流传。一篇质问人性,质问亲情,质问爱情的伦理小说,欣赏的同时,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一个生命的陨落,是谁的错误?是社会?还是家庭?还是他自己?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推荐欣赏!【编辑:雅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06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7-04-05 19:28:17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雅润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5 22:06:09
  谢谢雅润编辑,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雅润        2017-04-05 19:30:11
  感谢作者为短篇带来这么精彩的一篇小说。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语言的陈述,都值得学习。期待你的下一个精彩!顺祝春安!
雅润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5 22:07:58
  谢谢您的鼓励,也祝您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5 22:05:12
  感谢雅润编辑的精彩推荐及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4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04-06 09:16:29
  恭贺作品获精,问安作者!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09:30:29
  谢谢,也祝你码字儿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12:35:15
  谢谢鼓励,也祝你码字儿快乐!
5 楼        文友:老土        2017-04-06 13:43:46
  欣赏佳作,恭喜作者作品加精,祝创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14:33:09
  谢谢鼓励,也祝你创作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17:32:45
  谢谢您的鼓励,也祝您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雅润        2017-04-06 17:09:34
  恭喜作者,收获精品。期待你的下一个大作。
雅润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17:33:40
  谢谢,首先得益于您的推荐啊!祝您码字儿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23:18:21
  谢谢鼓励,与您的推荐是分不开的。
7 楼        文友:梅雪有梦        2017-04-06 18:34:21
  欣赏佳作,恭喜加精。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回复7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23:19:08
  谢谢鼓励,也祝您码字儿快乐!
8 楼        文友:古月银河        2017-04-06 22:07:35
  每篇精品,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欣赏学习了。问安朋友。
差不多共和国同岁,历经大跃进、文革、改革中沦为下岗失业人,闲来无事码点文字,消费时光,见证沧桑。
回复8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7 11:09:34
  谢谢您的鼓励,也祝您创作愉快!
9 楼        文友:阳媚        2017-04-06 22:14:28
  贺喜友友小说精品!期待佳作连连!
回复9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4-06 23:20:15
  谢谢短主鼓励,共同享受码字儿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