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苍凉而丰盈:近代南陵徐氏乃昌先生小记(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苍凉而丰盈:近代南陵徐氏乃昌先生小记(征文·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2发表时间:2017-04-06 12:51:11


   晚清时,金石大师王静安先生对徐氏甚为赏识,曾为《随庵勘书图》题诗三首,曰:
   漫忆庐黄甲戴钱,北江戏语费衡铨。
   问世尽有洪崖骨,不遇金丹不得仙。
   朝访残碑夕勘书,君家故事有新图。
   衣冠全盛江南日,儒吏风流总不如。
   前有随轩后随庵,二徐焜耀天东南。
   海滨投老得至乐,石墨琅书共一龛。
   徐氏曾与王福庵研究甲骨、钟鼎、商周三种古文字,收集很多拓片。寓居上海时,与柳亚子、朱祖谋等编纂《上海通志》。民国初年,与安大程演生等参与《安徽通志》编纂,尤其是主纂之《南陵县志》,为历朝县志之最善本。晚年主编《安徽丛书》,印出各集均为皖籍学者力作,反映甚高。
   徐氏对金石兴趣颇浓,为江南四大考证家之一。收藏金石器物,编有《随庵吉金图录》《小檀栾室镜影》《镜影楼钩影》《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玉圣林庙碑目》《积余斋集拓古钱谱》等。王静安推崇其以图录传古之功。尤其所藏汉唐古镜、古钩(具年号钩镜,水银浸镜钩、日光镜等)数量之多,品种之奇之精,为海内之冠。
   徐氏博学,善书能词,今所传除收藏、刊刻文本外,手稿墨迹与诗词亦为数不少。其妻及二女有《绣余自好吟》、《冰奁集》、《记江集》、《纫兰词》、《香芸词》诸刊刻本。至今各旧书社与拍卖行尚存,奇货可居,价格不菲。
   徐氏非仅文化巨子,亦热心实业,生财有道。前面《城南依旧》一文也略略述及,不再赘言了。
   “一二八”、“九一八”事变后,沪上沦为孤岛。徐氏闭门不出,只与名僧释印光、释妙真、名流王一亭、丰之恺等专研佛学,以避乱世。对故旧王揖唐、梁鸿志、罗振玉之沦为汉奸,尤为愤慨,并与之彻底决绝。其曾经教儿辈读文文山之《正气歌》。弥留之际,尚谆谆告诫:“中国人要有志气,要学伯夷叔齐,宁饿死首阳山下,也不作亡国奴!凡是当汉奸的戚友,必断绝往来,牢记、牢记!”
  
   四、
   没有见到徐先生乃昌返乡的记录,可是他一定有过。因为他为吾乡,也为皖省编纂了偌大一片文史资料,是不可能不归的。在其编修的《南陵县志》里面,随处可见勘察地理之实录。还有就是,他曾经在南陵藏有大量的积余斋文献。惜乎,毁于战火了。
   日冠入侵,国运垂危。郑振铎先生在其日记私人书信中,数次写到积学斋徐氏藏书被收购之详情。如民国二十九年(1940),当时他为政府与徐氏洽购其批校本数十箱。另一次,徐氏欲售出安徽志书百余种,其中有不少孤本,索价一万元以上,郑振铎还以九千,结果未能成交。又郑振铎见北平书贾从徐氏购得清人文集,捆载而去。
   张光武先生文中还说:
   母亲生前颇多识大体之举,上世纪50至60年代,她曾将外祖父所赠金石藏品悉数捐赠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文革”劫后,曾见1958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落款的感谢信及戴家祥老师签收的一份清单,其中,铜器部分就有周三足鬲、战国小编钟、战国及宋州郡虎符、鱼符、元明铜权、唐海马葡萄镜等历代铜镜42件;六朝石刻经幢及隋大业造像等大小石刻造像座17座;秦汉瓦当108块;并注明此前收到六朝砖瓦、古瓦筒、瓦槽、瓦量残片、汉五铢钱范及王莽契刀范等80件。
   而县政协文史办之《江南名士徐乃昌》中写有:
   其(指徐氏乃昌)藏书多至数万卷,不少海内善本孤本赖以收藏保留至今,除少数由于兵燹、迁徙、十年浩劫而散佚外,绝大多数得以珍藏在安徽、南京、上海、苏、杭等地图书馆(其中不少为其本人和后裔捐献)。例如积学斋善本书目录卡及金石碑帖本六千种,存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还有不少木刻版本存放在苏州报国寺内。抗日战争以前,曾赠送梓乡(安徽南陵)民众教育馆线装书数千卷,并用木板夹住,纱带扎紧,一部一部置于书庋内,藏于孔庙明伦堂真经阁上(当时为县参议会址),县长刘植派林达章继任馆长。抗日战争爆发,倭机轰炸县城,为保护好文物,林派人将几大橱珍贵文献搬至香由寺。不久,继任县长刘靖清见香由寺古木参天,林荫密布,为防空袭之好场所,命县府各科室迁香由寺办公。林达章无可奈何,只得另迁南门城外茶庵。时进隆冬,天气酷冷,县府卫兵将一捆一捆古书搬出燃烧御寒,就这样,珍贵文献被全部烧光。
  
   五、
   佛门是一块净地,能够安静么?总之,在抗日战争期间,防空警报时不时地在头顶响,天寒地冻的,士兵们就把徐先生的书籍当柴火给烧了取暖了。
   也是这样的季节么?可能还要冷。因为气候的变化,如今已经很难看到市桥河的冰了。而在徐先生乃昌过世不久的南陵,香由寺还热闹呢?国难当头,做亡国奴的命运叫乡亲们难受,已非一日了。
   香由寺始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屡毁屡建的,香火一直盛着。据说香由寺,一名香油寺,因寺内有古井一口,井水如油,可以燃着,故名。原寺占地数百亩,是古春谷第一胜地。院内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寺侧东有周瑜点将台,台高丈余。西有乱世佳人小乔之青茔,碑石矗立,芳草萋萋。市桥河蜿蜒曲折,一抹如银,河水由籍山桥北折,穿玉带桥,与寺前之金桥、银桥相沟通,波光潋滟,莲叶芬芳。清人陶性有诗赞曰:
   南国知名寺,危楼半欲摧。
   松鼯缘碧树,巢鹊下苍苔。
   一水喧虹影,千秋静远埃。
   老僧开历日,移得竹枝栽。
   只是到徐先生那会,香由寺屋宇已破败不堪,山门亦荡然不存,仅有香由巷之遗址矣。迨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间,任弼时来南陵,在香由寺召开会议,因泄密被捕。
   往事沧桑风华尽,老屋旧忆痴人梦。不过一切以及湮没在岁月里了,叫后人唏嘘。
  

共 740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开篇是对南陵县城陵阳西路的徐家大屋进行了描述,从大屋坐落到外观布局极尽笔墨,使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韵味,接下来作者对屋主人徐乃昌生平以及家族的回顾,让读者了解到他出生望族,并且博学多才,是著名的学者、藏书家,,历经历史的蹂躏,他还为中国的传承和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这一切的历史已经定格在昨天,正如作者感叹到“往事沧桑风华尽,老屋旧忆痴人梦。不过一切以及湮没在岁月里了,叫后人唏嘘。”文章文笔凝练浑厚,引古论今相结合,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好文,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06 12:54:45
  徐乃昌是了不起的学者藏书家,他对安徽南陵乃至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都做出了贡献,让人钦佩!老师写得很精彩,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赐稿,祝创作愉快,万事如意春安吉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