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陕北小吃系列:洋芋擦擦(杂文)
洋芋:学名“马铃薯”,俗称:土豆,薯类植物,根茎科。
不知何年何月,土豆从外地传入陕北,因其形状酷似山芋,且又是外来的品种,所以便被陕北人冠以了“洋芋”的美称,世世代代叫了下来。当然,“十里乡俗不一般”,就是在陕北,它的称谓也不尽相同。除了“土豆”、“洋芋”外,还有的地方把它叫做“山蔓”、“蔓蔓”、“山芋”、“山药”等等,不一而论。但是在吃法上却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土豆这种植物耐旱耐涝耐病虫,适合于各种气候和土壤,周期短、生长快、产量高,所以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因此, 土豆也就成了全世界的大众食品。我没有走过五洲四海,不知道其它肤色的同类是如何把土豆弄熟了食用的,但是,对于陕北人如何食用土豆,鄙人从小耳闻目睹、熟能生详,故大概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吧!
陕北人吃土豆也无外乎就是:蒸、煮、炖、炒这几种做法,至“炸 ”,过去的陕北人一般是不去做的。因为“炸”是需要用掉很多食油的 ,这对于一贯节俭的陕北人来说是一件极奢侈的事情,得不偿失,因而就免了;炖,就是把土豆去皮切块,与白菜、萝卜、豆腐、粉条等一锅烩之,这就是有名的“陕北大烩菜”,是极大众的菜肴,家家户户都吃这种菜。如果遇上逢年过节,割点儿肉与之一起炖出来,扣在金灿灿的黄米捞饭上,即便成了陕北人的上品佳肴;炒:那就是炒土豆丝,我想这是各地通用的做法,毋庸敖述;煮:这也是陕北的一道名菜,也就是陕北人通常说的“烹洋芋”(“烹”在这里陕北人念作“pang”)。其做法是:将土豆削皮洗净后切成大块,炝锅煸炒之后再加入酱油、调料等,加水煮至松烂即可;蒸:用一种特制的“擦子”,把土豆擦成扁条状的丝,拌上适当的面粉上笼蒸上约二十分钟就熟了。吃的时候拌以柿子酱、蒜汁、醋、油泼辣子等,这就是陕北人爱吃的“洋芋擦擦”了。在陕北,这是一种十分普及的小吃,制作简单,味道十足,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随意调制,更重要的是它经饱、扛饿,一顿吃饱可以扛上一整天,所以它深得陕北人的偏爱!
“洋芋擦擦”,这个在贫瘠的土地上滋生出的一种生命催化剂,的的确确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在那个“瓜代菜”的年月里,由于口粮不够吃,缺少白面,人们便用洋芋拌上少量的黑面(从麦糠里磨出来的面)做成黑色“洋芋擦擦”来充饥;也有人用包谷米面拌洋芋丝做成黄色的“洋芋擦擦”;更有一些人连这些都吃不上,于是就上山采来野菜,撒上少许的糠面和洋芋丝拌起来一起吃,这就是绿色的“洋芋擦擦”了。困境所迫之下,“洋芋擦擦”的色彩是更加丰富了,可是生活却是更加无味了,黯淡了!
记得在六十年代初,我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忍痛把他从部队转业时带回的一块名贵的罗马手表,换了一担洋芋,靠着那些五彩的“洋芋擦擦”,才使得一家人免当饿殍,度过了灾荒。亘古以来,苦难的陕北人就是靠着这些特殊的“小吃”,度过了漫长的的艰难岁月。
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些五颜六色的“洋芋擦擦”也逐渐的消失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那种用白面做成的“洋芋擦擦”却身价倍增,而且还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陕北各地的大小饭馆、酒店的餐桌上,“洋芋擦擦”或者是炒“洋芋擦擦”,成了酒宴上备受人们欢迎的一道大菜。大凡到陕北旅游的人,大都非常喜欢这道其貌不扬的土菜,吃起来津津有味,赞不绝口。特别是那些娇滴滴的都市女孩子们,吃过之后就会对此记忆深刻、念念不忘了。我在省城遇到的所有女孩子们,大凡来过这里的,提起陕北首先告诉你的就是洋芋擦擦,说起洋芋擦擦来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足以看出她们对“洋芋擦擦”的钟情与偏爱。
如今,吃遍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吃腻了大鱼大肉、烧鸡烤鸭,最舒心对胃的还是那始终伴随着我整个生命成长过程的“洋芋擦擦”。时至今日,许久不见了它的踪迹,心里即如失恋般的空落,必定要亲自下厨蒸一锅“洋芋擦擦”,唤回我心灵深处久已被尘封了的记忆,重温往日苦涩但且多滋多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