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天地事】清平乐(征文· 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清平乐(征文· 小说)


作者:王家钰 童生,5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8发表时间:2017-04-12 23:53:05

下公交车再走三里路就到家了,我没有给父亲打电话,想独自走回去,就像放学后不回家在外面疯够了悄悄溜回去一样,或者像割满了草篮挎着沉甸甸的收获一样,回来了。走在熟悉的道路上,满是亲切,满是喜悦。路边儿的野花随风摇曳,树上的小鸟欢呼雀跃,新鲜的空气携着青苗的气息扑面而来,肺腑之内的污浊随自由吐纳被涤荡被清理,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愉。不远处的村落如一副水墨画,宁静质朴,庄严肃穆。
   绿油油的麦子正抽穗,田间零零星星有几个人在劳作,好像是喷洒农药。喷出去的水雾足有二三十米远,来来回回走几趟一大块地就喷完了,效率挺高的。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翻地,播种,浇灌,收割,秸秆还田等全程都用机器,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地里有杂草也不用人去拔,只需喷点儿除草剂。农药居然能识别莠草与禾苗,这让人不得不惊叹科学的奇妙。农家人不愿赋闲在家就外出务工,工作随意安闲,生活却是富足殷实,因为容易知足所以日子过的怡然自得,着实令人羡慕。
   我的父亲教了一辈子中学语文,顶着全国优秀教师的光环却一心想种地,等他退休后已无地可种,只好在自家院子种点儿瓜果蔬菜。他不愿跟儿女住城市,说城里生活节奏太快,成天跟什么赶着似的,哪儿有乡下的随意从容。他只是每年来蹭几天暖气,一开春就坐不住了,火急火燎要回去。布谷鸟叫了,时令到了,他若不回春风到处打转都吹不回来,他要去迎接她们,迎接新芽吐翠,草长莺飞,那么好的新气象不好好享受一番实在太吃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被鸟叫醒怎么会跟闹钟一样呢?
   想想确实也有道理,又怕老爹一个人在家独叹伶仃,只好忙里偷闲去探望。
   院门敞开着,父亲正躺在摇椅上打盹,旁边茶几上摆着老花镜、《老人春秋》、收音机、打火机、香烟等等,地上散乱放着剪刀、麻绳、破布条,细竹竿、长树枝削的木棍什么的,看样子正要给畦间的西红柿和黄瓜搭架子。这日子舒服啊,想干就干,想歇则歇,太阳暖洋洋地晒着,尽管呼噜,不用担心着凉,也不必害怕睡过了头。
   他属于这里,他是这里的定海神针这里的王,没有他,这里也会跟其他宅子一样成为废弃的荒原;没有他,这里的花草鸟虫都群龙无首,惶惶不可终日;没有他,那些丝瓜豆角蛇瓜就爬不到高处再把果实垂下来炫耀;没有他,那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就了无去处,这里因为他而丰富多彩并热闹非凡。每个物种的位置都是他说了算,家里不养家禽牲畜,开开屋门就是蔬菜和果树。陶潜先生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景吧。身披绿野清风,惯看日出月落,高兴时跟着收音机唱上几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呐,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我希望自己就是那个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那怕有剥不完的莲蓬。曾经我这满腹经纶的父亲对我寄予了太多厚望,经常背诗讲词给我听,希望把我熏陶成“腹有诗文气自华”的博学之士,至今尤记他声情并茂的吟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可惜母亲没有等到白发满头就因病去世,没有人与他共同演绎这对儿模范夫妻,我也不成器,别说博学,跟大学都不搭界,结果是他自己身陷诗情画意不想出来了。他种的那些菜并不拿去卖,而是适时送给来看望他的人。邻居们也不含糊,投其所好,没事就去陪他天南地北地乱侃,做饭时顺便就拿走了要用的菜,成天没事干的老人和孩子更是流连忘返。父亲讲了一辈子书正巴不得有人听他谈古论今,落一个开心痛快。我也拿,不拿他会不高兴。他的菜好得无人可比,害虫都是手工捉除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还听书听戏听音乐。
   感觉走路很轻,父亲还是觉察到了,“你咋有空回来?也不吭一声,蹑手蹑脚贼溜溜的,咋就没个人形呢?”
   果然,一见我还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不是怕搅了你的好梦嘛,我在你眼里从来都没好过。”
   父亲一愣,岂能轻易认错?“我说的不对吗?四十多岁的人了,拎着东西走恁远的路还穿着高跟鞋,鬼咋个啥?就不知道爱惜自己。”岁数不饶人,甭说脸上的皱纹,单是腰身便证实他老了,不服老的是内心,不退缩是灵魂。他起身去屋提出我的一双旧布鞋扔在我脚下,“话也不能这么说,那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人也不能太较真儿,有得必有失,你哥有出息有成色,成天忙得我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就是,有道理。这鞋还给我留着,穿上也挺好的。”
   “东西都是伺候人的,穿着舒服就是好的。绷着腿拿着架子穿恨天高,那是伺候鞋的。”
   你瞧,王老师的头发都要白完了,教书育人的节奏却是一点儿没变。
   “你们忙,忙工作,忙生活,有应酬有交际,要舒适还要注意形象,怎么会顾及周全呢?”
   “就因你总想得周全,才养得我这么懒。”
   “这也怪我?别老在他人身上找原因。换好了鞋,正好跟我搭手扎架子。
   两三根竹竿或木棍插进秧苗附近的土里,上端用绳子系住,再架一横棍供藤蔓攀爬缠绕。眼下足够长的蔓则用破布条固定在架子的腿儿上,避免嫩茎被绳子勒伤弄折。架子搭好,又拔净了杂草,浇足了水。活儿干完,已是“日高人渴漫思茶”,正要歪躺椅上休息一会儿,我的老爹劲头儿正旺,“三丫,这么好的天气,风和日丽,填首词吧。先前茅檐低小,锄豆编鸡笼,现在就剩下种菜了,这种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这绝对是个好主意。”问题是《清平乐》的曲调早去爪哇国了,什么平平仄仄,或许根本就没弄懂,也没有记住,只晓得吴地一对儿老夫妻落入了辛弃疾老师的法眼,经他那么妙笔一挥,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了。到底是谁家翁媪活得这么滋润,让人羡慕了一千多年不说,还让我这年已七旬的老爹没地也要开发一点儿土地找感觉。
   “应该读清平le吧,备不住是哪个自以为是的文人给纂改了。古代没有拼音,死人又不能说话。后人也吃不准只能将错就错,现代人倒是想推翻既没有权威又缺乏佐证。”
   父亲认真起来,“不会吧,你见过对此有争议的相关文章?”
   “没有。”心虚,只能如实回答,“为啥一背这首诗我就舒服得想睡了呢,你看,我已乐在其中了。”接着,假寐状。太阳暖洋洋地晒着,小麻雀叽叽喳喳地伴奏,春风像一双温柔多情的小手把周身摸遍,任谁他不想睡就得醉啊!
   “ 词,这首词,治学要严谨。”习惯成自然,他轻车熟路地走上讲台,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清平乐》,《永遇乐》同为词牌名,这个乐字字同音不同,想把清平乐读成le的,怕是对诗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创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原为唐朝教坊曲名……”
   炉子上的水开了,父亲站起来去冲茶。
   “睡啦?又耍赖。学习不中,(说话时)打个岔拧个理涮个嘴她可在行。”骂声中满是宠溺。
   咕嘟嘟,一串音符悠扬而起,感觉自己正是一片卷缩已久的茶叶,在这个温馨适意的空间里,打着旋儿幸福地舒展开来……

共 27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心中有诗气自华。父亲一生教书育人,却喜欢种地,以致到了城里仍然日思夜想着回到农村去。村里没有了土地,他就将院子里开垦成土地,地方虽然小,种出的菜绿色环保,连除虫子都是亲自用手去抓。他有文化,是这里的定海神针, 那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经常和他聚集在一起……作品把父亲这个文化人刻画得活灵活现,从为人处世,到传承文化,都是首屈一指的佼佼者。欣赏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4-12 23:53:43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王家钰        2017-04-13 07:16:40
  感谢你猜老师的精彩点评和解读。我认为此文更像散文随笔,问题是我对电脑不熟,好像选择了征文就无法选择文体分类。
2 楼        文友:白甫        2017-04-13 11:12:16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碎银得几两,多少会艰难
回复2 楼        文友:王家钰        2017-04-13 21:26:07
  谢谢白甫老师的关注,问好。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13 21:31:43
  很精彩的文,感谢老师的分享,期待在新一轮征文里取得好成绩!问好老师,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现在正值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我给老师诚挚的祝福,祝万事如意,春安吉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王家钰        2017-04-14 21:34:59
  多谢叶华君老师的关注和留评,一路有你,春风十里。遥祝安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