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浅说甄贾宝玉

编辑推荐 浅说甄贾宝玉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5发表时间:2017-04-14 10:06:59
摘要:甄贾两个宝玉艺术形象,是曹雪芹理想中的合二为一,现实生活的一分为二,一成一败,一兴一亡,一正一反,一实一虚,是曹雪芹入世与出家,得志与失意,真实与幻灭,禅意与凡心种种内心情感纠结的写照。

浅说甄贾宝玉 贾宝玉是“假”的,与他相对应,还有一个“真”的,那就是甄宝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原本是小说家的一种写作手法,一种写作技巧,即便不是故弄玄虚,也得搞出些吸引读者眼球的名堂,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就像《水浒传》有个李逵,还有个李鬼;《西游记》里有个美猴王,还有个假猴王六耳猕猴一样。清人魏子安写的《花月痕》,也是此类手法,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现实遭遇,分开来赋予正反两个人物身上,而尽写作者个人的心事。
   甄宝玉是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与贾宝玉有着相同的外貌和相似的性情,似为贾宝玉的镜中幻影,贾雨村将二人相提并论,评为正邪两赋人格的典型。但他却有不一样的结局,甄宝玉中举后留在红尘凡间,娶李绮为妻,重振家业,似为贾宝玉另一种假设结局的诠释。如果说,贾宝玉是曹雪芹自我人生理想化的产物,那么,甄宝玉更接近曹雪芹的本来面目了。
   甄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父母也不便十分管教。更有几件和贾宝玉相同的痴处:读书时必得两个女孩儿相伴,方能认得字,不然就心里糊涂;他还嘱咐跟他的小厮们,万不可唐突了“女儿”二字,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不然便要烂牙的;平时在外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但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孩儿们,立刻变了一个人似的,温厚和平,聪敏文雅;他父亲也曾狠狠教训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次挨打痛得受不了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过后解释道,这样可以止痛。
   甄宝玉四岁时,甄府请了贾雨村做他的塾师。但因祖母溺爱不明,常常为了维护孙子,而责怪老师和儿子。贾雨村不堪忍受,便从甄府辞职了。
   甄宝玉十三岁,正月,甄夫人进京。甄府四个女人拜访贾府,说到两个宝玉的奇事。贾宝玉心中疑惑,梦见甄宝玉。次日,王夫人带了贾宝玉去拜望甄夫人。同一时期,甄宝玉大病一场,几乎死过一次,幸喜一个梦境救了他。梦中到了一个类似真如福地的庙宇,进去见了家中女儿的终身判词,以及无数女子变鬼怪、变骷髅的幻象。梦醒后开悟,儿时的淘气一概不要,立志功名,实意读书。甄宝玉十四岁,七月底至八月初,贾母八旬大寿,甄府厚礼庆贺。八月十二日,贾府盛传甄府获罪革职抄家。次日,甄府派人转移家产到贾府寄存。此后,甄府门户凋零,人口流散,与贾府失去联系。
   甄宝玉十五岁,开始学着料理家务,并代表家族处理外事,接触各种人物,领略了不少世道人情。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些显亲扬名、著书立说的达官贵人、文坛前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道理,并树立了立德立言的理想,四处访师觅友,积极进取。
   甄宝玉十八岁,母亲带他造访贾府,见过贾政、王夫人。两个宝玉见面谈人生,因彼此心中早已认对方为知己,初次见面难免拘谨,相互试探。甄宝玉坦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家族变故对性格的重大影响。贾宝玉越听越烦,二人不欢而散。
   甄宝玉十八岁,父亲蒙恩复职,甄府复兴。二月,贾母病逝。三月,甄应嘉奉旨前往海疆安抚生民,临行前择日拜奠贾母,先拜望贾政,并与贾宝玉见面。七月,海疆靖寇凯旋,甄府议娶李绮。八月,甄宝玉参加乡试。九月发榜,甄宝玉中举。听贾兰提起贾宝玉心迷走失,甄宝玉叹息劝慰。当月,贾府免罪,贾政官复原职,甄应嘉道贺。十月,贾宝玉拜别贾政,回归仙界青埂峰。甄宝玉则留在红尘凡间,与李绮完婚,以科举出身重振家业。
   作者描写贾宝玉的外貌,说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而对甄宝玉外貌的描写是: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两人似乎都属于男人女相。按照相书上说的,男人女相是贵相。两人都是官宦子弟,富家公子,与各自的相貌也是合和的。
   小说里甄府接驾四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像贾府、王府就只能接驾一次,现实中,只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才赶上了这场盛事,接驾四次;甄府比贾府有一二稍盛者,现实中曹家之显贵,亦稍盛小说中的贾府;甄府在南京,更可以同曹家的繁华旧梦对等;甄府大姑娘和二姑娘嫁到北京,曹寅两个女儿也嫁到北京成为王妃;甄府送给贾府的礼单上有上用妆缎、蟒缎、杂色缎、各色纱、宫绸及宫用各色缎纱绸绫这些高档丝织品,显示了曹家数十年织造生涯本色;甄府送给贾母八旬大寿的围屏上,有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图案,对应甄士隐《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以及端午节打醮时,在神前拈的第二本戏《满床笏》,用以感慨曹家盛衰;甄宝玉父亲甄应嘉谐音“真应嘉”,表字友忠,官名“体仁”,在官场上“一味的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符合曹雪芹嗣父曹頫事实。
   甄宝玉十四岁遭遇抄家,与雍正六年(1728)抄家时的曹雪芹年龄相符。抄家后,甄府子孙流散,失去消息。现实中,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后,同样孤立无援,连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都失去了保障,曹雪芹更是备尝艰辛。
   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兄弟诗云“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提到曹雪芹初到北京的那几年,一度勤奋读书,在科举仕途的正路上辛苦跋涉,并多方干谒朝中权贵,这些都与小说中的甄宝玉自述吻合。二敦诗云“燕市狂歌悲遇合”,曹雪芹半世潦倒,蹉跎不遇,甄宝玉中举,正是他在写作中为自己寻求到的一点慰藉。
   胡适说道:《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俞平伯也说:甄宝玉自然是宝玉的影子,并非实有其人;但何必设这样一个若有若无的人,这不但我们不解,即从前人也以为不可解。
   在《红楼梦》的神话体系中,衔玉而诞的是贾宝玉,不是甄宝玉;木石前盟的一方是石,石自然是假宝玉(贾宝玉),不是真宝玉(甄宝玉);甄宝玉的梦境无一僧一道点化,无甄士隐、贾雨村见证,那座庙也不是太虚幻境或真如福地。所以,甄宝玉无神话来历。
   甄与贾的关系,原着点睛云:“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的影儿”,“自然先躺下照着影儿玩来着,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的;不然,如何叫起自己的名字来呢?”由此观之,甄宝玉是贾宝玉的镜中幻影。
   小说又让甄宝玉和甄府从镜子里面走出来,与贾府交接。甄宝玉议娶李绮,似乎李绮又进入甄府的世界,充当了类似宝钗的角色。这种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思,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吸引力、开放性和玄学味儿。
   甄贾两个宝玉艺术形象,是曹雪芹理想中的合二为一,现实生活的一分为二,一成一败,一兴一亡,一正一反,一实一虚,是曹雪芹入世与出家,得志与失意,真实与幻灭,禅意与凡心种种内心情感纠结的写照。

共 27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说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并不等于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一则因为文学艺术虚构的成份较多,否则就是写实或者传记了;二则那个时候是不能肆无忌惮地谩骂天朝的,腹诽都不行,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是要杀头的,所以,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只能“假语村言”式叛逆,借贾宝玉的口小心翼翼地发泄不满。甄(真)贾(假)两个宝玉艺术形象,是曹雪芹理想中的合二为一,现实生活的一分为二,一成一败,一兴一亡,一正一反,一实一虚,是曹雪芹入世与出家,得志与失意,真实与幻灭,禅意与凡心种种内心情感纠结的写照。文章生动有趣,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14 10:13:16
  甄贾宝玉,一真一假,一直一幻,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一兴一亡,彰显着曹公的艺术匠心。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