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语】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散文)
“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饺子”是村里人喜欢吃的美食之一,特别是在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那么温馨,其乐融融。包饺子的同时,更是与家人沟通感情的好时候,那份和谐的气氛,是家的温暖,更是一份美好的享受……
俗话说“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小时候,在清明节这天,家里总要包上一顿饺子吃。那时候白面少,母亲就会从邻居家借回几斤荞面,然后从酸菜缸里捞出一棵大白菜,控净水,拿到菜板子上剁馅子。父亲已经和好面,母亲开始拌馅子,馅子里没有肉,只是放进一些葱花、花椒面和盐,然后,用豆油搅拌均匀,就开始包饺子了。
父亲擀饺子皮,我给母亲递饺子皮,感受包饺子的乐趣。用荞面包饺子要格外小心,因为荞面没有白面有筋性,容易破损,母亲手轻,一个个像金元宝似的饺子,瞬间包满一盖帘。父亲在灶坑里架好了柴火,锅里填满了水,锅底燃烧着红红的柴火,一会功夫水就烧开了。母亲将饺子慢慢下到锅里,用勺子轻轻搅动。我蹲在锅台边,看着沸腾的锅。一会儿,饺子齐刷刷地漂浮起来了,饺子的肚子鼓鼓的。母亲找来盘子,将煮熟的饺子捞上来,我端着满满一盘饺子,一个劲地咽口水,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轻轻咬上一口,嗯,有荞面的劲道,有酸菜的鲜香,饺子馅里虽然没有肉,是那么的好吃。这顿饺子,在我的记忆中,是我吃得最香的一顿饺子。这种素馅饺子,村里人叫做“酸菜篓子”。
那时候,想吃上一顿像样的饺子,要等到过年。因为太想吃饺子了,就跟小伙伴在一起玩包饺子,到壕沟里抠出一大块黄土泥,放在老屋房后的磨盘上,然后用灵巧的小手,把泥巴揪成一个个小圆球,用一根木棍做擀面杖,把泥巴球擀成饼,里面放进蒿子叶,再将饺子皮合拢在一起,捏出一个小沿,不一会就包好几十个饺子。看着小巧玲珑的泥巴饺子,心想,要是真的饺子多好,咽了一下口水,然后跟小伙伴假装吃起饺子来。
轻轻咬一口饺子,满嘴泥巴味道,急忙吐出去。小伙伴说“如果有油饼和饺子,你最喜欢吃啥”?听小伙伴这样问,我就在心里开始琢磨开了,吃饺子,还是吃油饼,因为两样都想吃。最后决定,还是喜欢吃饺子,小伙伴们也异口同声地说“吃饺子”。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包冻饺子。因为临近春节,每家每户都要包上几十斤面的冻饺子。这时候,母亲总会提前把猪肉和酸菜剁碎,先将剁碎的猪肉放到热锅里锅炒成八成熟,再将切碎的酸菜赚净水,切上葱花,将猪肉、酸菜、葱花放在一起,倒进少许豆油,用筷子搅拌均匀。馅子和好后,然后找来左邻右舍的姑娘媳妇,一起开始和面,将和好的面放在一个大盆里醒着,过半个小时后,再将面团反复揉搓,一切准备妥当,才能开始包饺子了。
姑娘媳妇们全都盘腿围坐在面板两侧,父亲站在炕沿边擀饺子皮,父亲擀饺子皮比较麻利,饺子皮擀出来又圆又好看,一个人擀饺子皮能供上5、6个人包饺子。大家把包好的饺子,齐刷刷摆放在盖帘上,父亲再将满满一盖帘饺子拿到室外去冻。
姑娘媳妇们聚在一起,特别的热闹,小凤嫂子是个“话唠”,一边干活,嘴就没闲着过,她讲的故事特别招笑,她说:“我家掌柜的留了几十穗粘苞米种子,都是成穗的苞米,放在墙根底下风干,并且用塑料袋扎紧,昨天上午放在那的,今天早上一看,一袋子苞米全没了,只留下一个破了洞的袋子躺在地上,我家掌柜的认为粘苞米被贼偷去了。我不相信,就在院子里四处寻找,原来这贼不是别人,是老鼠,一袋子苞米都堆在老鼠洞口处,老鼠还没来得及将苞米拖进洞里。要说我家掌柜人太善良,把老鼠洞跟前的苞米重新装进袋子里背进屋里,临了,还给老鼠留下几穂苞米,说老鼠也不容易,累了一个晚上”?
大家听完小凤嫂子的故事,都夸她家掌柜的太善良,对耗子发善心不应该。这时候,一直低头包饺子的李婶说话了:“去年过小年,我婆婆头天晚上就剁馅子,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包了一盖帘饺子,婆婆将一盖帘饺子放在外屋酸菜缸上,留着小年早上煮饺子。天刚放亮,就听见婆婆大声囔囔,饺子缺了大半盖帘?外屋门是反锁着的,这饺子怎么就没了半盖帘?婆婆就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认为是我偷着煮吃了。我一气之下准备回娘家,正在这时候,公公说话了:“饺子都在酸菜缸后面的老鼠洞里那,我和婆婆急忙走过去,看见在酸菜缸后墙根下,有一个碗口大的老鼠洞,洞口里面全是饺子。给婆婆气得,烧了一锅开水浇进老鼠洞里,把老鼠活活烫死了”。
在大家说说笑笑中,饺子全部包好了。父亲给锅里填满水,架上火,煮熟一盘盘饺子,与大家一起品尝。吃过饺子,父亲将冻好的饺子装进大缸里储存,留着春节时候吃,来人去起煮食十分方便,因此,一到腊月,村里人就有了包冻饺子的习惯,如今,包冻饺子已经成为乡村人一种传统习俗。
记得小时候,盼年特别的慢,每天掐着指头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大年三十。过年,村里人都要吃饺子,饺子馅有很多种馅:“有芹菜猪肉馅的、蘑菇鸡肉馅、兔子肉萝卜馅,纯属酸菜猪肉馅饺子,是村里人常做常吃的饺子。
“初一的饺子,初七的面”。村里人有个讲究,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一直吃到破五,煮的都是冻饺子。从外面捡回来,放进沸腾的锅里,然后将煮熟的饺子,一碗一碗端上饭桌,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饭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那份幸福感是过年时候才有的欣喜。在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俗称的人七日子。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面条,象征着在新的一年,大人小孩身体健康,顺顺利利。
村里人认为饺子,是“小子”的代名词。年三十那晚上,家家户户都将半夜接神吃的饺子提前包好了,村里有新结婚的小两口,就会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帮忙到村里男孩子多的家里,去偷饺子。谐音“偷小子”。村里人善良,有男孩子的家庭,在三十晚上都要多包些饺子准备着,知道会有人来偷饺子。因此,院子里的大门总是敞开着,有的人家更讲究,还在饺子边放一张红色的纸条,上面写上几行字“祝来年生个大胖小子”。三十晚上偷饺子,不光局限于生个胖小子。像子女特别孝顺老人的家庭,日子过得好的家庭,考上大学的家庭,这些家庭都会有人来偷饺子。在三十晚上,家里包的饺子被偷的越多,证明这家日子过得最好,所以,只有家里饺子被偷了,才会是一种荣耀。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是乡亲们过日子,一个美好的期盼。
饺子是招待客人最好礼节,在正月初六,家里都要请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母亲会准备一些上等菜系,留着家里来客人品尝。父母都特别好客,家里好吃的都要留着给客人们吃。母亲手巧,一个上午就准备出十几道菜。两口铁锅里分别炖着小鸡炖蘑菇,大鹅炖酸菜,还有排骨、猪肚、血肠、凉菜等等……
炕头上放一张八仙桌,当客人都到齐时,母亲就会将这些香喷喷的美味佳肴全摆满一大桌子。父亲会在火盆里用搪瓷杯烫一壶白酒,顿时满屋里的飘散着酒香。席间,父亲总要说几句客套话,亲人们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打算着来年的计划。我喜欢坐在一旁,闻着飘散的酒香,听着大人们谈论着未来的好日子。酒过三巡,母亲将冻饺子煮熟,端上饭桌,大人们会招呼我一起来吃饭,坐在大人们中间,吃着喷香的饺子,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儿时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一直在眼前围绕。在寂静的夜晚,在记忆中轻轻跋涉,喜欢用心中一点墨意,写一篇童年的过往,在文字中寻觅那份珍贵的时光,在流年中串联起一段段往事,在岁月的辙痕中,抚摸故乡的馨香。那些舌尖上的味道,是家的温暖,是游子眷恋故乡深沉的感动。人在他乡,乡愁总会围绕在脑海之中,年年岁岁,乡愁澎湃,正所谓:“食之香口,嚼之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