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檀香】陕西八大怪(随笔)

编辑推荐 【檀香】陕西八大怪(随笔)


作者:陕北老农 秀才,1217.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2发表时间:2017-04-30 11:57:34

【檀香】陕西八大怪(随笔)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演化,再加上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生活在关中平原上的陕西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据此,一些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便将其具有代表意义、特点比较突出的行为方式总结归纳为“陕西八大怪”。即:
   面条像裤带 锅盔塞锅盖 姑娘不对外 板凳不坐蹲起来 房子半边盖 手帕顶起来 油泼辣子一道菜 秦腔不唱吼起来。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面(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很复杂的一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在西安城里,在大街小巷偶能见到biang-biang面,用那两个超复杂的字做为门面的大字招牌。即使不想吃,光看那字儿都好奇得会去店里转一圈,不自禁吃两碗biang-biang面!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它在当地是一种很普通的食物,随处的超市里都可见,几块钱一个。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吃着燎(好)咋咧!”
   在西安几年,还真是见识到了,连我这个曾经从不吃辣子的人都变得如此能吃,回到家一顿没有辣味就觉得不带味。
   这个似乎在许多农村也是可见的。在陕西,由于关中男人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吃,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他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样子,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其实这在城市里亦可见到,打扫不街小巷的大娘,在夏天时节,他们都会在头上搭上一块白毛巾,即卫生又遮阳。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自我感觉这碗蛮漂亮,白底青花,一种很强的沉重感。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早年有段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憨汉高唱秦腔;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形象地描绘了陕西人直率、豪放的个性和文化根源,以及陕西人容易满足、不思进取,爱发牢骚的劣性。
  

共 20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民俗风情也充满魅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陕西特点的八大怪,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对陕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展现了陕西独特的风采和不可阻挡的魅力。令读者萌生想去看看的想法,对传播地方文化很有帮助。立意新颖,构思独特。好作品,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自然,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编辑:卡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4-30 13:15:23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檀香,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2 楼        文友:卡米        2017-04-30 15:18:23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期待精彩继续。
卡米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05-02 12:53:17
  陕西八大怪,带着陕西的民族风情特色,面条像裤带,想想都会好笑,如此的面条,一根也吃不了,可见陕西待人的民风,忠厚热情。油泼辣子一道菜,如此的辣,估计我们也吃不了,可见陕西人的性格直爽……
   一篇陕西传统文化的好文章,民俗风情,生活气息,一目了然,文章豪放洒脱,干净利索,酣畅淋漓,喜欢,学习了,问候老师好。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