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心蚀(小说)

精品 【渔舟】心蚀(小说)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2发表时间:2017-05-06 23:13:24


   为了能够让父亲安心养伤,儿子终于做了妥协,答应不再追究学生的责任,只要学校能解决医药费,让学生道个歉就行了。父亲的心终于像一块石头一样落了地,他躺在病床上,呼吸轻柔而均匀,身上的伤痛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儿子问想吃什么,他到医院的厨房去买一点。杜老师说,一整天都躺在床上,没有消耗,不饿,不吃也行。儿子说,做了手术,身体虚亏,需要补充营养,不吃怎么行啊。杜老师说,要不就吃一点馒头和番茄汤吧。父亲的话刚说完,儿子就像得到圣旨一样,转身出了病房。
   不一会儿,儿子一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一手端着一只盖着盖子的大海碗进了病房。塑料袋里装着的是馒头,碗里盛着满满一碗番茄汤,汤上面漂着细碎的蛋花。儿子把碗放在桌子上,劝父亲先吃馒头,汤还有点烫,凉一凉再吃。
   杜老师揪一块馒头放进嘴里,嚼一嚼,感觉有一股浓郁的苏打味,难以下咽。他知道这是在发面的时候苏打粉放多了,做出的馒头虽然新鲜膨大,但是总让人感觉不是淀粉的味道。他放下馒头,端起番茄汤,吹了吹缭绕的热气,几朵蛋花像湖面上的小船一样荡漾开来。他喝了一口,也不是在家里的那种味道。这是南德放多了,他想。
   杜老师不但对饭菜能够作一番评价,而且还会做许多种味道鲜美的食品和菜肴。他的这个厨艺不是因为自己吃得多见得广而琢磨出来的,也不是哪位宾馆酒店的大厨传授给他的,而是自己开饭店摸索出来的。他曾经在学校开过几年饭店,管着几十个学生的吃喝,一般的家常便饭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就是做几桌酒席也不在话下。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几乎全国都在推行“普九”工作,因此每一所中学校都是人满为患,杜老师所在的学校也是“济济一校”。有学生就得住校,就得吃饭,学校的大食堂照应不过来,况且食堂规模大,卫生、管理各方面难以跟得上,所以隔三差五就闹个食物中毒,头疼腹泻。虽然没有发生过生命危险,但是着实让学校和上级领导担了不少心。后来,上级决定把学生的伙食分散,允许有条件的老师开小伙房。杜老师把自己的住室腾出来两间,又在院子里盖了一间小房子作厨房,把老婆接到学校当炊事员,于是一个专门管学生吃饭的小食堂开张了。
   在杜老师的食堂吃饭的学生一开始就有二十多个,大多数是杜老师的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如父子,可是吃饭的时候还要付钱,杜老师总是感到难为情。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每到逢集的日子杜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去市场买菜,每顿都要做一些肉,至于番茄鸡蛋汤,只要是番茄上市的季节,这是必备的。杜老师做出来的番茄汤味道鲜美,富有营养,不像这医院的饭店做出来的汤除了一股南德味,几乎见不到番茄的踪迹。
   学校的李老师也和杜老师一样开了个学生的小食堂,一开始只有几个学生在那里吃饭,李老师很发愁,让学生动员其他人来他家吃饭,可是效果很小,开伙一个多月了还是只有十来个人。李老师请杜老师帮忙,杜老师毫不犹豫地把在自己家吃饭的学生动员去了李老师家,李老师家的生意红火起来。杜老师的学生虽然走了,一时显得很冷清,但是第二天,就有三十多个学生转到了他家的食堂,比一开始时吃饭的人还多。
   学校的老师开食堂不是为了施舍,除了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盈利,就是赚钱,不然李老师也不会为自己的食堂没有学生而发愁。学生在哪家食堂吃饭就在那家交粮交钱,用粮和钱从这家老师的食堂里换取饭票,吃饭时就用饭票买饭。在老师开伙的那几年,饭票几乎和钞票一样可以流通,学生用饭票能够在街上的大多数商店买东西,毛巾、洗脸盆,吃的用的,甚至女孩子的卫生巾都可以用饭票买到,更有甚者,有一家私人开设的诊所的避孕套也对中学生的饭票开放。按照通常的营业额计算,一个学期赚取一个学生一百多块钱的利润是很正常的,这符合任何法律和道德准则,也符合市场规律。像杜老师管着三十多个学生的饭,一学期能够有五、六千块钱的收入,这几乎比杜老师一年的工资还要多。而事实上,杜老师根本没有赚这么多钱,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他核算了一下,除了各项开支,盈利近千元,正好够那一年过年的开销。
   老师们开食堂的第一个学期,在杜老师家吃饭的学生最多,可是这十几家食堂杜老师盈利最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开食堂的老师都赚得钵满盆满,都买了轿车,都在城关的小区买了商品房。而杜老师仍一贫如洗,不要说在城关买房,就是本街上开发的门面房连一间也买不起,所以至今住在学校三十年前分配的两间房子里。这两间房子曾经做过学生的小食堂,如今学生又改成吃大食堂,老师的小食堂早已关闭,这两间房就成了杜老师在学校唯一的不动产,只有到杜老师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杜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解甲归田,才能交出来作为学校的财产再分配给新来的老师当住室。虽然他满腹经纶,但是没有生意人的精明与能耐,他错过了开食堂赚钱的黄金时期,所以注定了一生贫困。现在老师的工资提高了,而那一点死工资除了生活除了人情礼份子,就所剩无几了。说出来不怕丢人,杜老师的日常生活用品大都是用职工医疗卡刷出来的,卡里面的钱只能用来消费,不可以提现。在城关有几家药店,除了药品还销售牙膏牙刷食用油等,杜老师就经常到这样的药店“刷卡”日用品。
   杜老师开食堂没有赚到钱这不怪别人,怪自己没有赚钱的意识。别人开食堂是为了赚取利润,而他是为了方便学生吃饭。当时虽然有十几家小食堂,存在着不少竞争对手,但是能与杜老师竞争的几乎没有一家。在食堂最繁荣的时候,有一百多个学生吃饭,他一家顶得上四、五家,一个学生一天赚取五毛钱,一年也是一万多,可他硬是没有赚到多少钱。这也难怪,别人家买菜专捡罢集时便宜的买,他则上午的第一节课都顾不得上,要去买新鲜的菜;别人家的食堂改善生活买鸡、鱼、肉都是冷冻的,要不就是买剔了肉的鸡壳、猪骨头,他买鸡、鱼都是鲜活的,买回来自己宰杀,猪肉必须是逢集时屠夫肉架子上挂着的新鲜猪肉;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为学生免费改善一顿生活,赚取的一点可怜的利润,也被这一顿免费的午餐赏赐给学生了。在他家吃饭的一个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收废品,有一次父亲收购了一批违禁的物品被公安查了出来,结果罚了一大笔钱,还把他父亲绳之以法了三年。从此这个学生失去了生活来源,在杜老师的食堂白吃了一年多,直到中学毕业离开学校。每到星期天学生大都回了家,但有一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逗留。别人家的食堂在这时都熄火关门,害得留守的孩子们只好到街上的饭店凑合,而杜老师的食堂照样做饭。遇到在别人家吃饭的留守学生星期天没地方吃饭,过来吃一顿两顿,而又没有他家的饭票,杜老师就让他们免费就餐。凡是在杜老师家的食堂吃饭的学生,遇到头疼发烧这样的小病,吃药打针都是杜老师掏钱。因为他两口子和请来的帮厨服务态度好,对学生关心、热情,主要还是伙食便宜、质量好,所以他家的食堂人满为患。有一些在别的食堂吃饭的孩子,宁可舍弃那家的饭票,重新交粮交钱买饭票,也要转到杜老师的食堂来吃饭。
   杜老师家食堂火红的生意众多的学生,影响了别的食堂赚钱,他们很不满,于是就联名向学校的领导反映。他们不说杜老师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把学生挖了去,而是强烈要求学校出面,规定每个食堂的规模,并且要学校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说白了就是把在学校吃饭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十几家食堂,谁家也别想多。这一招釜底抽薪,立即让杜老师的食堂减少了近百人,聘请的帮厨不得不辞退,做饭菜用的大锅也换成了小锅。这一招对杜老师来说未必不是好事,他总算没有以前那么忙了。杜老师这样忙教学忙做饭,农忙季节还要忙家里的责任田,忙忙碌碌的忙了整整八年,这八年的忙碌没有给杜老师带来多少收益,倒是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增添了不少。当老师开设的小食堂都被取缔的时候,杜老师把锅灶扒掉,用白灰水把熏黑的墙壁粉刷一遍,继续充当自己的住室。
  
   四
   杜老师咬着牙喝了半碗番茄汤,总是感觉不到当年自己做的番茄汤的味道,于是他把汤碗放在床前的小桌子上,用手抹了一下嘴唇说:“唉,真难吃,不吃了。小媳妇挨打又一顿。”儿子看父亲没怎么吃饭,歉疚地笑一笑:“要不给你买一点卤鸡,猪蹄吧。”杜老师说:“那些卤制的东西吃了上火,我这伤啊,想消火还消不下去呢。等伤势好了再多吃点补补身体吧,现在就是龙肝凤爪也吃不下去。”刚丢下碗,杜老师又想起了这次真是太窝囊了。可是又不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丝怨恨,担心儿子和那几个不懂事的孩子纠缠,于是他自言自语又像是安慰儿子说:“吃这些就饱了。本来我的饭量不大,在家里顿顿就是一碗饭。”
   儿子例行地问了问他的伤情和身体的感受,就劝他好好休息,别胡思乱想。晚上,腰上的疼痛让他难以入睡,他不敢呻吟,怕儿子担心,怕影响病房的病友和他们的家属。病友和家属们很理解他的心思,从没有人问他关于受伤的情况。有关心的也只是劝他好好休息好好吃饭好好配合医生,绝不谈论再深入一点的话题。在别的房间,当大家谈到杜老师受伤住院时,除了感慨现在的孩子缺少管教无法无天外,更多的则是埋怨杜老师过于认真。有的竟毫无怜惜地说他有点二蛋,学生学不学、学好学坏是自己的事,一个当老师的合不着这么认真;今天在学校你是他的老师,明天离开校门他认得你是谁呀,连他老子都不买账,还在乎你这个老师吗?说这种话的人虽然有点生气,但多少还有一点对杜老师的同情。
   医院永远不是安静的地方,白天那么多人出出进进,热闹喧哗,到了深夜除了到处像白昼一样的灯光,不时还能听到病人的呻吟,听到病人家属喊值班医生的声音,听到值班室滴滴答答的铃声,还能够看到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在病房穿梭。
   大概是赵鑫年龄较小、力气弱,刀子短,虽然下了很大的劲,杜老师所受的主要还是外伤。至于心灵的内伤,在儿子的精心护理下也在慢慢愈合。杜老师打算再在医院住两天,挂几瓶吊针就出院,让医生开一点药回去治疗。校长虽然答应给解决医药费,但是不管是谁的钱,他都不舍得花。
   吃过早饭,医生护士陆续上班了,挨个房间检查病人的病情体征,给病人吃药打针。杜老师今天接着挂吊针,针头刚扎进手臂,杜老师刚躺平稳静等药液一滴一滴安详地注入体内,学校的陈副校长进来了,他和校长一样,也是来看望杜老师的。不同的是,今天副校长来没有带水果,而是带了一只褪得干净的老母鸡。
   陈校长把鸡放在桌子上说:“本来早就想过来,这几天学校的事多,没过来。这是我的一点意思,你炖着喝点汤吧。你这不是病,什么都可以吃,吃好点身体恢复得快些。”杜老师明白,这鸡是副校长自己的,不像上次校长来,买水果可以用学校的经费。杜老师一边说谢谢,一边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坐起来。
   “你来看看,我就很高兴,还带什么东西呀。都不容易,又让你破费。”杜老师轻揉着挂着吊针的手臂说,“学校这些天都在忙啥呀?我在这里躺着,什么都做不了,真急人。”
   “唉。没事,没什么事,你只管放心养病,学校那边天塌下来有人顶着。”副校长这样说是想安慰杜老师,却不知杜老师听了更放心不下,追问学校到底有什么事。
   陈副校长知道有事瞒不下去,杜老师早晚要知道,于是吞吞吐吐露头不露尾地说:“就是你这次的事,听说有人在活动……”
   一听到关于自己,杜老师更加沉不住气,他迫切想知道这件事究竟往什么方向发展,于是问道:“我的事?怎么了?那几个孩子逮起来了?可不能啊,他们还小,都快毕业了。唉,等他们离开校门到了社会上,想咋干就咋干,也不关咱学校的事了。这些学生没少让人操心。”
   副校长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用手捻了捻,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他知道在病房里不能抽烟,于是把烟又放进烟盒。他看了看杜老师,张了张嘴,想说,又闭了嘴。看到他这种为难的样子,儿子知道这事可能对父亲不利,于是就急忙问:“什么事?怎么了?难道那几个学生还要找我们的事吗?”
   “不是他们要找事,他们也没有理由找你的事啊。听说那几个学生的家长回来了,找校长理论,说不该打学生。他们说把学生交给学校是来学习的,不是让老师打的,你也打我也打,时间长了还把学生打零散了呢。”副校长尽量态度平稳,尽量把话说得婉转缓和富有幽默,并且在说话时脸上带着少有的微笑。
   一听到“打人”,杜老师无话可说了,他在懊恼,在后悔,他恨自己不该打学生。可是事已至此,后悔没有一点用。副校长接着说:“都知道老师管教学生是为学生好,是希望学生往好上学。你只要遇到家长,都会说孩子交给你了,只管管教,你就是打,我也不护短。话说得多好听啊,可是真的打起来,又该抓住老师的小辫子不放了。家长的话,不可信。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信家长那张嘴。”副校长的话里显然有埋怨杜老师的意思。

共 28947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课堂上的一次言语冲突,最终演变为打人的恶性事件,老师和学生,谁才是真正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小说的主人公杜老师,是省级骨干老师,博学多才,对工作认真负责,当然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教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在动手打老师的学生里,陈建是一个数学尖子,不论是月考还是期终考试,他几乎都能得满分。赵鑫爱好广泛,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台球、乒乓球,他都能得心应手。传道受业解惑,双方一开始显然并没有什么矛盾,但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杜老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开始踏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学会了整学生,凡是范文背不下来的,他照样扇耳光,甚至跑到学生家长那里去告状;在早自习堂上,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背诵任务,他可以不让学生吃早饭;就是在星期天,他也舍不得让学生闲着,布置了许多作业。一方面留守的中学生多,基本都处在青春期,缺少管教,心理比较叛逆,一方面老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迫学生为成绩而学习,考试成了学校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最终,作者借安全办吴主任之口道出了心声,教育是为了生活,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教育之路是宽广的,可是被我们越走越窄,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当老师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工作,教出的学生却不知感恩,不懂尊重,不知敬畏生命,甚至做出伤害老师的蠢事,这是教育的失败。无可否认,杜老师虽有偏激之处,但出发点是好的,他将一生的心血放在了教育事业上,让这样一个教育工作者为手底下几个顽劣的学生道歉,是文化的后退,是精神的腐蚀,结尾的日全食也有一语双关之意。小说叙事流畅,角度多变,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一步步暴露出教育的弱点,引人思考,推荐阅读。——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08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7-05-06 23:19:41
  这篇小说很有力量,为何一提起教育现状,人们总是痛心疾首,归根结底,不是几个老师与学生的事情,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马仲良        2017-05-07 06:19:05
  柳编你辛苦了,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