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心蚀(小说)

精品 【渔舟】心蚀(小说)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0发表时间:2017-05-06 23:13:24


   吴主任在台上高谈阔论,老师们却在台下窃窃私语。对杜老师的处理意见虽然没有在会上宣读,但是,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消息的传播。吴主任他们一行一进校园,对杜老师的处理结果就在老师中间传开了。他们愤愤不平,认为这样处理不但伤害了老师的尊严,而且是在鼓励怂恿学生往犯罪的道路上滑行,正像吴主任所说的将来走向社会还不知他们要犯下什么罪行。自古以来伤人者偿创,而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生伤人不但不偿创,反而让被伤害者给他们赔礼道歉,这样的处理让任何人都不能接受。他们没有心情听吴主任的说教,却在私下里串联,要为杜老师捐献医药费。杜老师的身心遭到如此重大伤害,大家心甘情愿为他排忧解难,捐献一点医药费,分担一点经济上的负担。大家说干就干,曾经在开食堂得到过杜老师帮助的李老师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记录老师捐献的款数。因为坐在台上的是老师们的上司,所以,尽管他们对处理结果有一万分的不满,但是大家除了为杜老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捐献活动,没有不平则鸣,更没有形成扰乱校园的不安定因素和不利于和谐的社会舆情。
   教师会结束了,按照惯例,校长要留局领导一行吃过饭再走,领导下来是为了工作,不能带着锅碗瓢勺,管一顿工作餐理所当然。但是安全办吴主任说:“今天的工作有点特殊,就不麻烦你了,谢谢你!平时我们称兄道弟,关系密切,今天我说得有点多,有些话可能伤害了你。可是这都是为了工作,你不要介意……”
   校长一边送领导们往外走一边听吴主任说话,这时李老师拿着一个笔记本追了过来,问道:“校长,老师们都给杜老师捐了钱,你怎么办啊?”
   校长连看都没有看李老师说:“我也是老师啊,理当捐钱。大家都捐了多少啊?”李老师把本子摊开,让校长看,本子上记录的有二百元有三百元。校长什么话也没有说,掏出三百块钱递给李老师。安全办吴主任把手伸进口袋里掏出钱包说:“我也是老师啊,也捐一点吧,略表心意。杜老师受到不明不白的伤害,又受到如此不公的处分,我也很同情他啊。这件事就让时间来慢慢消解吧。我们的老师思想觉悟高,能和上级领导保持一致,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吴主任看到本子上有的老师名字后面写着两个数据,就不解地问:“怎么有两个数字啊?要捐两笔钱吗?”李老师说,不是的,有的老师是随份子的礼钱。上次校长没有收齐的份子钱,这次一并交过来了。听了李老师的解释,主任说:“哦,是吧,份子钱是你们之间的情谊和礼尚往来,我就不拿了。”吴主任边说边把五百元钱递给李老师。看到安全办吴主任捐了钱,其他领导也纷纷解囊相助。李老师边收钱边代杜老师感谢大家。
   校长把大家送到大门口,安全办主任说:“送客千里,必有一别,就此止步吧。关于杜老师的问题,以后我们有时间再交流。”校长握着吴主任的手,心情沉重地说,他想辞职。主任听了一阵窃喜,心想,要辞职,好啊,有很多人在想着你这个位置呢。主任心里是这样想嘴上却劝道:“是因为杜老师这事啊,有什么想不开的呀,又没有对你本人作出处理,也没有让你负领导责任,更没有找你诫勉谈话,你辞什么职啊。能走到中学校长的岗位不容易啊,是个人能力和领导赏识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怎么说辞职呢?你看现在的领导都是迫不得己被处理被停职的,哪有自己辞职的啊,就连乡村小学的负责人工作出了纰漏处理了他,还要找领导托关系保留职务,你却要辞职,没听说过。你是说杜老师这件事,感觉对不起他呀,没事,不要紧,向来是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对杜老师的处理是经过充分考虑研究的结果,他都工作了大半辈子,应该懂得珍惜,他那里不会有什么事,更不会去要挟去上访。关于你要辞职的问题,我会向局领导如实汇报,看领导怎么说。”本来是校长辞职的想法,经安全办吴主任这一劝,却成了要辞职的问题。
   送走了领导一行,校长折身回到办公室,李老师已经在这里等他有一阵子了。李老师把本子和钱递给他说,这次的捐款有近一万块,医疗保险给报销一点,差不多够杜老师这次住院的医疗费了。校长接过钱和本子,表情平静地说:“《医疗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明确规定,工伤、职业病,交通肇事,他人故意伤害等医疗保险不能给报销。杜老师属于他人故意伤害,住了一个多星期,少说也得一万多,这些都要自己掏。医疗费大家可以帮助解决,可是他心里的伤害何时能够愈合啊!”听了校长的话,李老师感到很无奈,也没有合适的话语来安慰校长,于是他自嘲且宽慰地说:“自古以来老师就是一个倒霉的职业,过去是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现在稍有门路的人都不愿意当老师,听说过官二代富二代有当老师的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的是孩子和教育,哪有老师的事啊,谁敢说再穷不能穷老师?政策和文件说得好,老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能不拖欠就算不错了,别指望和公务员一个水平,人家毕竟是政府的人,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争破头去考公务员。有些新招聘的老师刚得到上岗通知还没有报到就要辞职,这是为什么呀,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老师不是毕业生们喜闻乐见的职业。既然走了这条路,就一条道走到黑吧,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其实,仔细想一想,当老师虽然工资不多,但是风吹不着日晒不着,退了休还能有养老金,比大多数农民工强多了。”李老师的乐观态度让校长脸上挤出了一丝苦笑。
   看看时间尚早,校长说:“听说杜老师今天准备出院,我想去城里的医院把杜老师给接回来,顺便把大家的捐款给他。”一听到校长要去接杜老师回来,李老师拍着手激动道:“好好好,快把杜老师接回来,他回来就不用我替他上课了。拉扯两个班,麻烦死了。”
   当校长赶到医院时,杜老师已经把东西收拾停当,在等着办出院手续的儿子。不一会儿,儿子办完手续回到了病房,手里拿着一大把药费清单。儿子一边把清单往口袋里放,一边和校长打招呼。杜老师问花了多少钱,儿子说,钱花的不算多,就一万多块,可是医院有规定,这些钱不能报。儿子说完看了看校长,校长内疚地低下头,从兜里掏出一叠钱和笔记本递给杜老师说:“这些钱是学校的老师和局里的领导捐的,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别嫌少。”杜老师推让一番收下钱和本子,说:“今天出院了,也感到轻松了,找个地方咱们坐下来好好叙叙再回学校。”于是三个人一起出了病房。
   三人找了一家饭店,校长和杜老师在客房里喝茶说话,儿子找师傅安排饭菜。校长简单地说了下对他的处理情况,还告诉他通过多方做工作,家长很开明,答应不追究老师和学校的责任。听到要给人家赔礼道歉,杜老师的头嗡的一下,感到全身的血液往上翻涌,都集中在头和脸上。他怒发冲冠,但语气平稳语音平和道:“士可杀不可辱,我宁愿让他们把我告上法庭,就是去坐牢也不会道歉。”
   校长忙解释说:“让你道歉只是一种处理决定,给那些家长们一个脸面,说白了就是让他们捏着咱们的短处,省得我们找他们的麻烦,这样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他们要的不是道歉,而是一个处理结果。”校长还把自己要辞职的想法告诉了杜老师,杜老师听了瞪大眼睛望着他,仿佛是在看一个陌生的外星人。校长说,他年纪大了,思想僵化了,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该是让贤的时候了,让那些年富力强的人干。杜老师问他有什么打算,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在校长的位置上干了近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看学校的领导能不能照顾一下,不再担任学校的课程。有那么多民办学校,随便找一所,给他们打工。我如果站住了脚,你也过去,我们还合作。凭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到民办学校一样会风生水起,”
   “你辞职了可以自由自在,因为你当校长有人脉,领导不会难为你。而我是一介布衣,没有你那种特权,怎么能说走就走呢?”杜老师对于到民办学校去丝毫不感兴趣,于是校长开导道:“你受了这么大的伤害而又处分你,这明显是丢车保帅。其实领导和同事很同情你,你可以趁这个机会闹情绪撂挑子,然后我们一起远走高飞。”
   两人正在谋划到民办学校去,突然,屋子里的光线暗了下来,大街上也慢慢变暗了,过往的车辆都打开了灯,路灯也睁开了明亮的眼睛,原来遇上了日全食。这是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整个太阳被严严实实的遮挡住了。
   不一会儿,太阳走出了黑暗,大街上重新光亮起来。亮光射进屋子里,照在杜老师那张迷惑而沉思的脸上。

共 28947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
转到
【编者按】课堂上的一次言语冲突,最终演变为打人的恶性事件,老师和学生,谁才是真正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小说的主人公杜老师,是省级骨干老师,博学多才,对工作认真负责,当然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教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在动手打老师的学生里,陈建是一个数学尖子,不论是月考还是期终考试,他几乎都能得满分。赵鑫爱好广泛,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台球、乒乓球,他都能得心应手。传道受业解惑,双方一开始显然并没有什么矛盾,但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杜老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开始踏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学会了整学生,凡是范文背不下来的,他照样扇耳光,甚至跑到学生家长那里去告状;在早自习堂上,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背诵任务,他可以不让学生吃早饭;就是在星期天,他也舍不得让学生闲着,布置了许多作业。一方面留守的中学生多,基本都处在青春期,缺少管教,心理比较叛逆,一方面老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迫学生为成绩而学习,考试成了学校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最终,作者借安全办吴主任之口道出了心声,教育是为了生活,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教育之路是宽广的,可是被我们越走越窄,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当老师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工作,教出的学生却不知感恩,不懂尊重,不知敬畏生命,甚至做出伤害老师的蠢事,这是教育的失败。无可否认,杜老师虽有偏激之处,但出发点是好的,他将一生的心血放在了教育事业上,让这样一个教育工作者为手底下几个顽劣的学生道歉,是文化的后退,是精神的腐蚀,结尾的日全食也有一语双关之意。小说叙事流畅,角度多变,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一步步暴露出教育的弱点,引人思考,推荐阅读。——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08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7-05-06 23:19:41
  这篇小说很有力量,为何一提起教育现状,人们总是痛心疾首,归根结底,不是几个老师与学生的事情,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马仲良        2017-05-07 06:19:05
  柳编你辛苦了,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