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村志名汇编(散文)
(一)固村志名
一村一坡一里坪
松岭苏岭杨桃岭
加上咀则合一处
弯弯曲曲路不平
走进固村,总体给人的形象是这样:由固村,南河坡,李坪,松岭,苏岭,杨桃岭,咀则七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山大沟深,土地分散,道路弯曲,全村有戶数170戶,人口666人,土地面积2700亩,这个多点一村属韩北乡所轄,与黎城县接壤,一道脉络位于东方山下,震龙发脉,逶迤而来。人类的生存总是两个纵向,由聚到散,由散到聚,如果不是这样,这里还应该是古荒,然而这些村落都是从外地或大村搬来的,有生存不了的,有逃难避祸的,均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身份,也就是在不利条件下寻找自身的方便。在这里可以开荒种地,不纳税,不纳粮,治安管理松懈,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过的比较安然。他们先到这里一个点上,从一二家到三四家,到现在点多了,每个点上有二十戶有三十戶,各自形成自然村,行政介入,治安管理进入了编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到位,村庄的模式具备。但现在由散到聚的反向成立,小村到大村,甚至向城市集聚,这里的小村落面临着这种趋向。
固村原来叫古村,当初的理念为了永固居住,后来改古村为固村。南河坡在从后面说在南,所以原名不变,现在的村居坐向实际是座北朝南。李坪原来叫里坪,这个小平台从北向南,从东到西,算起来面积都是一里,所以最早叫里坪,后来这里姓李的住下了,便改里坪叫李坪,也有的叫李家坪。松岭因村头上长凢棵老松树,郁郁葱葱,这就叫成了松岭。书岭与松岭相对,当时有个读书人常在岭头念书,书声在山头上回荡,余音萦萦,人们就把那里叫成了书岭。杨桃岭原也没一个好叫法,有一年这里要修一座庙,在建材上正好缺一根檩,找来找去遇上一根杨桃树〔五加皮树〕有碗口粗,拿回去正合适,这样就叫成杨桃岭了。咀则儿这个小村在圪咀上,这就不言而喻叫成咀则儿了。
以上这些村落,大约从明未清初年间搬来的,固村的姓马的是从左权〔辽洲〕来的,姓魏的是从武乡魏家窑来的。杨桃岭姓韩的是从东堡来的。松岭姓李的是从西堡来的。
这里没有出过什么有名人物,但有过民间英雄的拪所地,传说当时东堡村的史拉贵和史双贵,因家庭贫寒没地耕种,便来到村下一个叫东凹的地方住下来,开荒种地以维持生话。有一天在山径上遇到了一个山东大汉,因犯了官司便来到这里躲难,他是一个响马头子,兄弟俩拜他为师。师父在这里住了三年,到了第四年上要走,兄弟俩把师父送出村外,就在此告别。当师父走出山口,忽见俩个脸黑如油的人拦住了去路,师父便同这俩个人动起武来,师父使那一招,他们会那一招。师父实在不知该怎么办,只好把最后一招使了出来,当下就把他俩制服了,这俩个人一下跪倒在师父面前:“师父还请回山吧!”
这俩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史拉贵史双贵兄弟俩,师父心里明白了,便回山又教了俩三年,最后说孩则们,你们把师父肚子掏空了,这就放心让师父走吧!
这以后兄弟俩成了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山西好汉,后来跟他兄弟俩学艺的马八者成了山东路上第一条好汉。兄弟俩当时住的地方,现在还能依稀可见。
(二)內顷村志名
东西两庄一道坪
土地肥沃有内容
圪针边,田家拐
新背连着靑羊嘴
从韩北村五里圪廊处向东一拐,一条大路弯回来由此向南从一道高梁大坪就到了一个村子,该村是由东庄和西庄组合而成,共名叫内顷。有人开玩笑说:四面下雨当中晴,这就叫内晴。真的是这样吗?另反问:旱死你庄稼你不心疼?这些说法都不正确。那么这个村名的来历到底是怎么样?
当初到这里来的有两戶人家,一家是姓王的,一家是姓田的,因为那时修不起房子,都在垴下打窑洞住。姓王的住东面圪针边叫王家庄,姓田的住南面拐上叫田家庄,两家关系不太好,因为一些事情免不了常生气。姓田的人性好,姓王的不说理,常在鸡蛋里找骨头,说不好那一天就会象圪针一样扎你一下,人们就把姓王的叫成是圪针,而且和地名相吻合,有了这个绰号,就取代了他的姓氏,姓王的一听就非常脑火:我怎么成了圪针了,这样说,我不扎,也得扎!
有一年田家地里的水淹埋了王家地里的谷苗,到秋后田家给王家赔偿了谷子,这本来说该没事儿了,但王家还没完没了,故意找些叉子,使矛盾持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官司打到了县衙,结果遇上了一个糊涂官,田家还敗诉了。田王两家出了衙门,王家是得意忘形,田家是闷闷不乐。田家真不想在这里呆了,回村之后准备离开此地到别的地方去。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外地人,这个人饥饿无度,田家就把他带回家里,给他把饭吃。那人十分感谢他,说他是好人。田家一听,叹了一口气:“什么好人,好人难做。”这个外地人见他面有苦衷,便问是怎么回事?田家从头到尾备说所以。
这个外地人听了说,问题发生在村名上,是不是从这一边走,人们叫王田庄,从那一头过来人们叫田王庄?是呀,人们就是这样叫的。外地人说,王字在头,王能压田,田字在头,田不力王。去掉姓氏,改一下吧。于是念了一句诗文:内有顷万富,读书得功名。那就叫:“内顷”吧。自从改了村名以后,两家就和好起来,经营土地,读书求进,后来都发迹了,上了京城,离开了内顷,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还有人说,这里土地广,一顷一顷都是好地,旱涝保收,都在内五环,这不就是内顷。
现在居住在这里姓氏有:魏,冯,史,刘等,大约都有400多年的历史,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全村有110戶,人口370多人,耕种土地1300多亩。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五谷杂粮都适合种植,梨果,葡萄,西瓜,蔬菜,都种有,品质鲜美,颇受人们欢迎。同时在精神文化方面,在传统理念里倡导文明,有着望子成龙,读书求进,浓厚的思维,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上大学,考研,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内顷万千知识,怀揣梦想理念,在内顷村己涌现出众多的萃萃学子,遍布全国各地……
(三)大坪村志名
先有大坪后移坪
搬迁上梁立新村
历史多在老村里
好把乡愁记在心
要到大坪,很不容易,翻下深沟,爬上高岭,曲曲弯弯,道路不平。到了村中,又看地形,大块小块,岭埆丘陵,那有坪之可言。那么为什么叫作大坪,实在让人费解?面对这个问题,年轻人不知所以,只有老年人才知端倪。
据说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时迁往这里有几戶人家,在地方办理手续,因为还没有到实际地方,他们也不明真相。登记薄上写着几个名称,其中一个名称叫大坪。为什么叫作大坪?其实是这个地方不叫大坪,叫什么北圪垴,因为地理环境欠佳,几次就分配不去,于是便把北圪垴换了名称,叫成了大坪。大坪好啊,顾名思义,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于是他们就决定了要到大坪定居,当下就按了手印。一按手印,就好比铁扳钉钢钉,不去也得去,再不能反悔改变了。其实这些办事主管是心知肚明的,对于普通老百姓,作弄了你,就作弄了你,你也没有一个伸冤的地方。
来到当地后,他们一看就傻眼了,知道是受骗上当了,站到土河坪这边一步也不想过那边。由于他们強烈的争执,决定在土河坪这边分给他们一块地方,在名誉上有了经营的主动权,这才把事情了结。这个胜利对他们鼓舞不小,但问题是这个地方暂还不能住,因为是平地,当下修房盖屋还没有这个能力,另一个问题是天气己近隆冬,还下了一场薄雪,于是先到大坪住下,待情况好转,有了经济实力,我们一定要移到这边平地,这一口气不争不行,从那时候就设定了这个理想。这个名不其实的大坪,地势不平,但有垴有坡,太阳光照好,在这里打窑洞省时省力非常适合,于是就开始在这里建村立业。一晃就多少年过去了,在这里住惯了,也就觉得占上坡儿不嫌陡。仅管如此,想移到坪上的愿望不因为时光流逝而熄灭,盼啊,昐啊,不知道是那个猴年马月?然而这一天终于盼来了,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当大坪人有了经济实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个“移坪新村”拔地而起,展现在人们面前。现在百分这八十的村民在移坪定居,只有少数人还留在大坪旧村。
住在了移坪新村,而太多的历史回忆还留在那里。人们没有忘记先祖们在那里艰苦奋斗創业的历程,没有忘记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没有忘记抗战年间八路军住在大坪村那些军民团结一致的峥嵘岁月,没有忘记朱总司令,彭德怀,邓小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村的情景,没有忘记他们这里曾是华北版报的基地,还有济南银行在紫坊庙办的情况……
大坪村60多户,人囗200人,土地面积400多亩。
是回忆,更是乡愁,是信念,更是理想,大坪人有争一口气的执著,在新的时代不会落伍,只能前进,成为迈向小康路上的姣姣者。
(四)斗底村志
金牛神话传如今
石山斗底叫村名
只说烟紫何处来
山顶空穴八面风
不知何年,一个道人来到此地,他要敲山问穴,只见他念动真言,举神器点击,山体抖动,果然发出空旷之声。众人惊异而来,他化一道烟紫而去,只听牛声哞哞,其后是大雨而至,淹没了这一切……此道人是变化而来,他是天上的一个放牛的神童,他和金牛有感遇之交,金牛从天上打发下来,他失之交臂,痛哭流涕。神童终于找到金牛了,但他不能把它带走。金牛在山洞内感知,逃身不得,泪力上冲,那泪化雨而下,便出现了这一情景。
说来也是这金牛下得凡来,运气不好,遭下此劫难,使它喷然不消,难以冰釋。
原当初情形是这样的:上天让金牛在这里碾平好建一座金城,因为看好了这一块地方,这里有一个金山洞,它在里面住着,到时它拉金磙出去就可以了。在时间上也有规定,天明以后就要完工。金牛在山洞里也老结记这事儿,开始睁着两只牛眼睡不着,时间长了,眼睛疲乏了,不由地合上了眼睛。睡中它还做了一个怪梦,忽然醒了,赶紧就出去工作,左一圈,右一圈地碾着,它完全没有审视到,在时间上己经迟了两个小时,还自作聪明,心里想:天明时就会大功告成。然而天就要亮了,厄运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劣神找上来,她变作一个农家妇女,身穿一身丧服,头挽白花,白帽,白衣,白鞋,飘荡而来,她见金牛干的起兴,脱下裤子就尿,这尿澡气就直冲向金牛,金牛见不得邪,知大事不妙就跑回金山洞了,结果工程没有顺利完成。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劣神本不是什么好货,她是一个女妖所变,她看上金牛了,可金牛正眼儿就看不上她,因为它心里另有所爱。这女妖怀恨在心,找机会要报复它,果然机会来了,她就采取了这样的恶劣手段。金牛回到山洞,感到羞辱万分,一世英名,就这样毁于一旦,欲死还不能,因为一封天条将它终身禁锢,它心痛流泪,前途茫然……
神童回天以后,向玉帝备说所以,玉帝思衬半天,感到金牛有功在前,有过在后,遂生恻隐之心,将玉斗一只投到这里,算是对它的奖赏,后来就变成了斗状。其实人们对玉帝的喻意没有加深理解,这个“斗”是赞扬它的奋斗精神,为什么后来成语上有“气冲斗牛”的说语,大槪就是如此而已。
当初这里没有人家,多少年后才有了村落,就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山下的这个小村子叫成了斗底。因为在这里有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均都是老财地主家的,当时没有村落,一是上地干话劳动远,二是刮风下雨长工们没有一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修了一些临时的房屋,有住人的地方,也有喂牲口的地方。这个举措果然凑效,使上地劳动降低了风险,又提高了效益。
解放以后,土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但这里人少土地多,公社以后成立了农场,土地面积得到了利用。农场解散后从其它地方迁来了人口,这个小村才初具规模。现有54戶,人口180人,土地面积400亩。斗底土地肥沃,在农业发展上应该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必需与大村合作,依赖自然资源,走出自已的一条路子。
(五)土河坪村志名
田园广袤好一村
关帝庙上看碑文
絲绸之路当初是
北坪店铺有远名
一路车行,穿越五里圪廊,上了坡顶,放眼望去,这里天宽地广,在远山的环抱中,坡下一块广袤的田园,一眼就能看到那个叫土河坪的村落。要想了解,只有走近它,先来关帝庙上看一下碑文上是怎样记载的:土河坪村,位于巍巍太行山麓,滔滔漳河岸东侧,是一个地肥水美,五谷飘香,群山环抱,人杰地灵的北国圣景之乡。关帝庙始建于大清光绪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位在土河坪中宫﹝坤方﹞四季土旺,人财俱兴。
抗战时期,八路军卫生部在村中驻扎,关帝庙变成了八路军卫生院。在百团大战时,打关家垴战役中,庙文院,各神台均作为手术台,国际友人德国医生米勒同志给八路军伤员在此庙进行手术,疗伤。敌人发现后,多次指派敌机轰炸,至今还留下了弹迹子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