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小生说论语(杂文) ——解读有子其为人也孝弟篇
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解析:孔门高足有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君子的学业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必须以“孝、弟”为所有行为的本原。
关于“孝、弟”的概念并不难理解:善于事奉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即是孝弟。当然,说起来很容易,但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家庭的伦理与政治上的“犯上作乱”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有子又紧接着点明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并且提出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的观点。
这就扯出天大的学问了,因为“务本”就能够“道生”!古今以来获得大成就的人物,都是有道之士。没有哪个泛泛之辈能获得伟大的成就。这句话似乎为我们拨开了迷雾,让我们得知了“想要成就伟大的事业,获得伟大的成就”的前提是让自己成为有道之士;而让自己成为有道之士的前提,即“务本”——学好孝弟或从孝弟开始而已。
这样的说法有根据吗?!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有子活动的春秋时代。为什么要考察这些呢?因为有子说这些话是具有针对性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犯上作乱的事件频繁地发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通患。所谓礼崩乐坏,就是说社会失去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崩溃了。由于本性迷失、人心浮动,人的行为也就没有了规范和约束,致使犯上作乱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使严刑峻法也不能禁止!针对这种现象,有子指出:造成这种混乱恶性局面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务本”——失去了起码的家庭伦理。因为一个人如果具有孝和弟的品性,那他不会由于情绪的波动而迷失,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就算是因为形势所迫、习俗所移,也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血气冷静,保持本心的纯良品性。
然后,有子又以那些修养极高、开物成务,为天下后世所景仰的君子为例,说:君子之所以能够成就其高深的修养和伟大的事业,其秘密不过是专注于自身根本品德的培养。因为虽然世界如此广大,但每个人都是以自身为本的;就个人的生命状态而言,又以我们的“心”为本、为一身之主;并且,我们所有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都出自这个“心”。但是我们的心又是以什么为本呢?又该以什么为主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个成语叫“宅心仁厚”,也就是有子的这个说法,明确指出了儒家学术的核心,即要求我们的所思所想都要以“仁”为本。而在此有子又指出“孝弟”是仁之本,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应该以“孝弟”为本了。
那么做一个“孝弟”的人与做一个具备高级修养与智慧的人,有直接的联系吗?这其实是密不可分,甚至是一体的两面。因为人和人之间,感情和理性既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一个对待父母能够尽孝,对待兄长尽悌的人,必定具备至诚的品性与缜密的思维。因为只有具备此两项条件,才可能做到“孝弟”。而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是能够感通每一个人的。
这是为什么呢?诸君可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能让自己的内心满是世界和同类的深爱和敬重,那么心中不会生起刻薄的念头、不良的情绪,更不会有不良的行为。君子们建设世界、改造世界、匡扶正义的条理,正是由此而生。能够静心敛气到待人接物时甘愿为子为弟的程度,那么恣意言放肆、凌驾他人的思想行为都已在人格中消融。君子们含弘、包容万物的胸怀由此得到扩充。为什么历史以来的伟人和大人物都有海涵春育的雅量,其实皆不外乎这个道理。所谓“君子务本”,所指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