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塾先生
【编者按】作品再现了文革中一些琐事,让人不禁想起“四大”之风的阴霾。对作品中的细节稍有质疑:1 文革时已经没有私塾了,“ 私塾先生姓吴,叫干成。”似乎不贴切;2 当时户口管理极严,生产队是以劳动工分兑现口粮的,“吴老师来时,已有五十多了,并未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连知识青年都下乡了,50多岁在生产队还是好劳力,不劳而获的不应有;3 “享受的是五保户的待遇。”这个也不可能。五保户其实就是无儿无女的独身老人,生产队分给粮食,但死后房产归集体所有。吴老师有儿有女的享受五保户待遇不合理,更不符合当时的政策。意见供您参考。 【编辑 王老大】
1 楼 文友:王老大 2017-05-15 09:19:35
60年代的四清运动以及文革我都参加了,对农村政策和情况比较熟悉,对农村题材的作品也很关注,很喜欢你的作品,也愿你的作品更真实更圆满。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5-15 11:56:12
各地有各地的不同,私塾先生一说,是过去,不是现在,只为了表明吴老师的身份,才那样说。至于说到五保一节,因他仅老俩口,说他有四个姑娘,那也只是据说,谁也没见他姑娘来过。谜一样的身份,谜一样的人,也只有用谜一样的话语来言说了。
回复1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5-15 11:58:24
各地有各地的不同,私塾先生一说,是过去,不是现在,只为了表明吴老师的身份,才那样说。至于说到五保一节,因他仅老俩口,说他有四个姑娘,那也只是据说,谁也没见他姑娘来过。谜一样的身份,谜一样的人,也只有用谜一样的话语来言说了。
2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5-15 12:42:18
这则编按读后,让人信服!虽在质疑,说明先生是在阅读后,提出来的。我说过,为文的人,不担心人指出,就担心人不指出。这也是我为文的座佑铭。虽然我作了一点辨护,但从内心讲,还是佩服先生的细致。这也给我一个警醒:为文时,一定要切合当时!感谢先生的精心审阅!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间,揽经史子集,只为敷衍成一则小文。
回复3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5-16 20:51:13
谢谢,问好了!
回复3 楼 文友:老游湖 2017-05-18 18:43:56
谢谢,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