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乡村的土路(散文)
【编者按】纵横交错、越阡走陌的土路,犹如巨大的蛛网,笼罩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由此串联起家家户户,汇聚成村镇城市,构建起整个社会。因为,社会的发展,与土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从土路的形成、作用、发展、改变等几处用墨,有些地方看似中国画里大写意,跑马圈地,挥洒自如;有些地方则用工笔细描,点划必究,浓淡相宜。目光定在土路上,却精确落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本文夹叙夹议,定位正确;虽说娓娓道来,情义交融;文字朴实,足见作者功力。感谢作者赐稿西风,如此佳作,当倾情推荐,欢迎大家阅读。【编辑 寒江孤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2416】【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70724第875号】
1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7-05-23 14:58:03
小草,你的文终于编辑好了。没啥多说的了,一个字:好!
回复1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3 21:50:14
我把寒哥编辑前后的文章认真品味对比了一下,感谢寒哥对编辑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文字的敬畏。原文中,拖沓的地方精简了,纰漏的地方丰满了,原来自己感觉笔力不济的地方也生动起来了,关键时添一句减一句,或者调整一下语序或者改一下标点符号,就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可写作者自己,一时却难修改出这样的效果,这就是差距,再次感谢寒哥的编辑,让我的文章提高了高度,让我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回复2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3 21:51:47
乡村长大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土路情结吧?谢谢幽兰老师读文,问候夏安!
回复2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7-30 20:04:00
谢谢幽兰老师鼓励,问候夏安!
3 楼 文友:谈笑中 2017-05-23 17:30:59
语言风趣,忒耐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履其中。堪称笔下生花,美不胜收啊!应该加精无疑,先恭贺了。
回复3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3 21:54:55
笑谈老师过奖,妙笔称不上,只是用心写了内心很想写出的感受,文字相对来说还很单薄,还需努力,谢谢鼓励,共勉!
4 楼 文友:山野和风 2017-05-23 21:13:37
随着时代的车轮飞速行进,土路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曾经的辉煌与便捷已成为一代人永久而美好的记忆。感谢听雨给我带来的如此真实而生动的文字,让我重温了那个年月有关土路的往事,读来亲切而激动!
回复4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3 21:59:54
有相同的经历,才能有共鸣,感谢岁月给过我们的曾经,乡村土路是农耕文化的精髓,也是乡村人人格品性的积淀。谢谢老师读文,问安!
5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5-24 09:15:07
这篇乡村土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很清新而又淳朴的文字,透着自然之美,带来泥土的芬芳。好文!祝听雨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5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4 13:32:20
谢谢韵姐鼓励,问安!
回复6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4 20:58:24
谢谢。
7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7-05-24 16:12:39
按规定,我已经给你打榜了。祝贺小草又摘一颗红豆哈。
回复7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4 20:59:38
谢谢寒哥的指导和鼓励。
回复8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4 21:00:33
谢谢晶莹姐的共鸣,问候安康。
9 楼 文友:念家的麻雀 2017-05-24 17:36:12
好文,祝贺加精!
回复9 楼 文友:檐下听雨 2017-05-24 21:01:25
向勤劳博学的麻雀老师问好。
10 楼 文友:衢四海 2017-05-31 20:06:01
一条土路浓缩人与自然的关系,此文确实不错,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