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纪念屈原

编辑推荐 纪念屈原


作者:常帮娃 布衣,17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7发表时间:2017-05-26 10:59:16
摘要:那个投江的孤绝身影却一直刻在人们心间。那是农历五月初五的一天,传说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士大夫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士大夫屈原准备的鸡蛋等饭团,“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边,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坏蛋,就不会去咬士大夫屈原。人们见后纷纷仿效纪念。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边,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的凶险,以免伤害士大夫屈原到天堂过得享福美满。后来为怕蛟龙所食饭团,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点缀其间,发展成粽子风俗习惯。人们在端午节不仅传承着划龙船、吃粽子、喝雄黄酒所特有的这些风俗习惯,还有深深的敬重和纪念这位高洁傲岸的士大夫屈原。两千多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无息地沉淀着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情怀,和一个勇士不为暴虐坚持斗争精神从来未曾改变,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无不灿烂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

我们可以浮想联翩,那是一个姗姗来迟的黄昏瞬间,夕阳慢慢地退出地平线,周围的光也慢慢地变成黑暗。晚霞一朵一朵飘进金黄金黄的暮霭中的西天,然后又一片一片落到清凉清凉的水面上的江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种执著的追求真理的壮歌正从风雨飘摇的楚国一路弥漫,一直漫到汨罗江畔。一个蓬头垢面的铁汉,嘴里不住地哀声长叹,万分失落地仰望着落霞的西天,心如亿万只乱箭穿心一般,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土家园,和一位渔夫推心置腹地聊一生一世最后的理想和夙愿,留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作家最凄美最壮烈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遗言。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位地地道道的渔夫在时光飞逝中极其有缘,他一辈子居然还能和最后的士大夫屈原见上一面。可他又落下世世代代人们无穷无尽的埋怨,他没有深情款款地挽留住士大夫屈原。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断,这样的推断大致不可能点赞。假如能够苟且偷生的士大夫屈原,能够避在渔船里躲过楚国那场即将来临的一场战难。能够在江水里划着一叶小船,高歌自己的夕阳无限,他就不是士大夫屈原。他是那么一个爱国恋家的铁汉,那么一个赤胆忠心的铁汉,那么一个怀才不遇的铁汉,正如眼里不能容忍一点屑儿一般,不能容忍一点儿污迹往自己身上和心里泼溅。
   士大夫屈原抱石投进汨罗江那一瞬间,浪花一定会伤心地溅湿落霞的西天,也一定会悲痛地溅湿青青的江畔。不然,不会马上惊动那么多的渔船。他们立刻在士大夫屈原没入江水的一刹那就赶到了那个地点,开始寻找一个伟大的士大夫屈原。士大夫屈原明明听到了他一向爱戴的黎民对自己的呼唤,可他依然紧紧抱着一块石头不愿松散。他只能怀着对昏庸君主的痛恨和无法救国的遗憾,他骄傲却无奈地对汨罗江发出生命中的最后一声长叹,来回应那些来回穿梭楫声的渔船。
   士大夫屈原是赤胆忠心为他的祖国而生于忧患,也是完全为他的楚国而于心不忍离开人世间。
   他的盖世才华和过人才干,楚怀王让他挑最重的重担。也正是这个因缘,他却遭到了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楚怀王所宠爱的妃子南后郑袖等一群小人的诬陷。
   那个女人郑袖自己也算文人也有翩翩起舞舞才干,也很赏识士大夫屈原的才干,但功名利禄的纷争超过了对一个天才的景仰和待见。
   此年间,最强大的秦国经常攻打六国楚、齐、燕、赵、魏、韩,四处奔波的士大夫屈原,说服六国君王联合对抗秦国的征战,在楚国的京城郢都结盟抗战,并推选楚怀王挑起联盟领袖的重担。由此倍加被楚怀王器重的士大夫屈原,很多内政、外交大事件,都交由屈原决断。
   这种高人一等的信任和待见,却成了一帮小人排挤陷害的佳机良缘。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胡编乱造士大夫屈原如何专断独权,如何专权不把怀王看在眼。这说一两次楚怀王可能还不会轻信谣言,说多了他就开始将疑将信风语风言。楚怀王不能不相信蜚语流言,自己是不是真的因为过于委以重任士大夫屈原,而导致士大夫屈原有了篡权夺位的阴险。
   子兰、靳尚、郑袖之流终于得偿所愿。
   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一亮眼前。带着金银财宝万贯,更携着阴谋多端,张仪到了楚国郢都就想埋下糖衣炮弹。他先去屈原的府邸拜见士大夫屈原,宣扬了一番楚国与秦国联手后的多多益善,谁知却遭到士大夫屈原的义正言辞的揭穿。气急败坏的张仪只好去找子兰,并将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向郑袖进献。
   光明正大失算,只有暗中诬陷。一帮小人将冤屈的士大夫屈原交给阎王爷裁判。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无奈的屈原拿起笔杆子以人性之光照亮黑暗,将楚地(古代长江、汉水一带的华南地区)的民歌依音调写下属于我们时代、民族精气神的光辉诗篇,373句字里行间,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生平、意志、个性、理想及血泪洗冤,撼地震天。这就是著名的自传体传世之作《离骚》政治抒情诗篇。
   尽管厄运的魔抓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伸向了士大夫屈原,那他的灭顶之灾还在后面。
   因为士大夫屈原在《离骚》字里行间,写出了自己对楚国的忧患和对楚怀王的哀怨,这首长诗流传到宫里边,郑袖、子兰、靳尚一伙抓住这一“罪状”诗篇,说他把楚怀王丑化成了桀纣一般。怀王一听“罪状”诗篇,怒发冲冠,遭馋去职的士大夫屈原,被黑暗现实无情的鞭子抽赶出都城里边。
   绝望至级的士大夫屈原,虽然对楚怀王的昏庸之举痛恨到了极点,可他还是难分难舍自己的国土家园。
   但他又不得不流放到湘、沅。
   依依不舍地走出郢都的士大夫屈原,一路不时回望自己的国土家园。有一天,他踏进一座古庙里边,仰望墙壁上画着天地神灵和古代圣贤,那些圣君贤王的德操一下子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灵感,再想想楚怀王的不分忠奸,一种叩问苍天的悲情涌上心田,于是有了《天问》佳作流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被秦军强大的暴力攻破的一瞬间,也是士大夫屈原纵身一跃投入汨罗江的一瞬间。他不忍耳闻目睹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难。
   被折磨致死的楚怀王在咸阳监牢里边,临死的那一瞬间,是否后悔过流放士大夫屈原?后悔流放士大夫屈原的一瞬间,他是否有过悲痛欲绝的肝肠寸断?
   那个投江的孤绝身影却一直刻在人们心间。那是农历五月初五的一天,传说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士大夫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士大夫屈原准备的鸡蛋等饭团,“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边,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坏蛋,就不会去咬士大夫屈原。人们见后纷纷仿效纪念。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边,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的凶险,以免伤害士大夫屈原到天堂过得享福美满。后来为怕蛟龙所食饭团,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点缀其间,发展成粽子风俗习惯。人们在端午节不仅传承着划龙船、吃粽子、喝雄黄酒所特有的这些风俗习惯,还有深深的敬重和纪念这位高洁傲岸的士大夫屈原。两千多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无息地沉淀着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情怀,和一个勇士不为暴虐坚持斗争精神从来未曾改变,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无不灿烂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

共 24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屈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爱国者,一位顶天立地的人,他不愿意看到故国的大地被敌国占领,他不愿意看到故国的人民遭受战火的涂炭,因此他在国破之时慷慨赴死,不然,不足以唤醒沉迷与安乐与权利的楚国贵族。所以,我们说屈原死得其所一点也不为过,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缅怀屈原。【编辑:铁血胡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7-05-26 11:05:24
  纪念屈原的铁骨铮铮,拜读。
铁血胡杨
回复1 楼        文友:常帮娃        2017-05-26 11:41:26
  多谢老师!
2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7-05-26 11:49:29
  楼主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铁血胡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