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眼镜

编辑推荐 眼镜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26发表时间:2017-06-07 15:34:25
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不要因眼镜影响了我们的视野,不要因眼镜的放大或缩小,影响了我们的判断,更不要因有色眼镜搞混了是非。

眼镜 小时候见到戴眼镜的人很少,偶遇就像见到了洋人,小朋友们总会围观。后来在电影里见到许多戴眼镜的人,如账房先生、医生、老师等,听长辈们说那些都是读书人。我从小学到高中正值文革时期,参加义务劳动多,读书很少,到高中毕业时眼睛仍很好,到了大学为把那损失的青春时光找回来,读书多了,眼睛也很快近视,不得不天天与眼镜打交道。看来眼镜与读书多少有点联系。
   据有关资料记载,眼镜1300年前就出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发明者是一个名叫萨尔沃•德格里阿买提的佛罗伦萨人。14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许多地方就有了眼镜制造厂,威尼斯是当年的眼镜制造中心。15世纪时,西班牙传教士弗朗西斯•克萨维耶把眼镜传到日本。日本人为眼镜加上了一个支架,从而增加了其稳固性。
   国外有杂志报道,中国早在纪元前就已经有人戴水晶镜片,用来治疗眼炎和遮蔽阳光,只是从国内的历史文献中还没有证实。有人考证,元朝时中国就有老年人戴老花镜的记载。明代吴宽有《谢人送西域眼镜》诗,清赵翼有《初用眼镜》:“相传宣德年,来自番舶驾,内府赐老臣,贵值兼金价。”《辞源》有“眼镜”一词,就是没有“近视”,可能是先辈人读的书、平时写字是用毛笔的写的大字,不易近视的缘故。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小县城没有眼镜店,可四十年后的今天眼镜竟成了朝阳产业,小县城里没有四五小店似乎就有些对不起人,只要你街面上看看,就会发现随处可见到戴眼镜的人。
   眼镜的功能是帮助那些视力差的人澄清事物,方便日常生活,不过近十几年来其功能有所扩展,如遮阳、挡风、避沙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附属用品。
   眼镜不是先天之本,而是身外之物,起初戴眼镜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影响人的视野,而且其有放大或缩小的功能,眼前的事物是否真实还要思考一下。记得开始学英文时,有人开玩笑,眼镜的意思就是隔着玻璃看。既然是隔着玻璃看,就存在误差,但可以通过眼镜悟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人戴眼镜,也有不同的味道,如骚客戴眼镜就是文绉绉的;学生戴眼镜就是斯文;搞笑的人戴眼镜就是俏皮等等,其实这些都来源于生活,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心中的演绎。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不要因眼镜影响了我们的视野,不要因眼镜的放大或缩小,影响了我们的判断,更不要因有色眼镜搞混了是非。
   在世上,有许多不如意、不公平;有许多失落,也有许多羡慕。如果你天天观察的是负面的东西,你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你天天羡慕远处的风景,就会忽略身边的幸福。
   人世间因参差不齐,才有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有很多时候,自己在欣赏别人,而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有人羡慕高楼大厦,有人羡慕田园风光,更多的是自己亲自去感悟,有时自己在马路上行走,想着坐在豪车里感觉,如果有一天你躺在病床上,就会感到能自由自在地行走是多么幸福。
   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无论熟人还是生人都在你眼睛中过往,有故事,有风景,如果以自己为中心,你就是主角;如果以别人中心,你就是配角,如何开头和结局,内容精彩与否,都在书写中。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辉煌,也要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把握最真实的自己。

共 12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上之事,有时侯即使你戴着再大度数的眼镜,把眼之所及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也未必能看清世事,看透人心,未必能真的看穿一切,或许就连自己,都有认不清自己的时候。文中,作者借眼镜一物,追溯它的起源,它的功用,借此观世事,看人间百态,所言真实在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读来给人感思,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6-07 15:35:15
  问候朋友,欣赏你的文字,感谢支持江山散文,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7-06-07 15:44:38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