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深处那一抹微澜(散文) ——一盏茶的思量
那一年,他去了上杭汀江边,那里有楼名临江楼,乃毛泽东曾居住和写作《采桑子·重阳》的地方,登楼眺望思今古,真江天一色好风景!他便诗情滔滔了:
临江顿感气清新,
一任晨风沐此身。
信短情长通闽粤,
应知昨夜梦伊人。
她回应道:
清新信使传清新
冬日知君临瑞金
闽粤一线通彼此
天寒加衣护身心
第二天,他倾心打造一首采桑子,并且再三斟酌推敲:
采桑子·上杭临江楼
临江楼望汀江去,
寻觅当时。
似见当时,
两岸黄花蝶恋痴。
早知秋后离情苦,
不敢相思。
偏要相思,
仄仄平平多少诗!
他说:“我登上临江楼,写下这首《采桑子·上杭临江楼》,我知道你一定感受到的!(临江楼,位于上杭县城关汀江浮桥门码头边。蜿蜒的汀江穿城而过,在一棵百年老榕树的映衬下,这栋三层小楼临江而立。1929年10月,身患恶性疟疾的毛泽东是由几个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一路从永定合溪经由上杭溪口、庐丰抬到上杭城关的临江楼,曾经在此居住近20天。据介绍,那一年重阳,毛对贺子珍说:“重阳节里应该去登山的,我身体不行,不能陪你去了。”贺说:“我们上楼去看看,也是登高了。”毛在楼上感触良多,写下《采桑子·重阳》)
她看了他的采桑子,经过修改更加完美!于是赞叹:
看你写此词经过和感想及缘由倒是和毛与贺堪有一比!
听了她的话,他不禁笑了起来说:“真的谢谢你的赞美!说跟毛堪有一比,羞煞小生!我哪有那么激烈响亮持久大气的平平仄仄的枪声!哈哈哈哈哈……”
她说:“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首。”
他说:“你直接用平平仄仄写诗,江海交汇是最得意的一首。”
这句话,令她产生诗意,她写道:
你是这首诗里最长的一句
你就是一首诗
平平仄仄的韵律
是你这首诗的灵魂
而长亭古道 是诗的触点
风花雪月 是诗的伴奏
江海交汇是诗的高潮
曲线、轮回是诗的回声。
而你 是这首诗里
最长的一句!
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金钗银钗的,散落一地。细看竟然一地黄金。想捡起来,光线太暗,几经努力,还是都找回来了,不仅如此,还多了一些金片。
他们想不明白是何寓意:
他说:“也许是我们的诗文有黄金!”他写道:
临江楼上动江心,
何处金瓯梦里寻。
说梦痴人痴解意,
诗文平仄有黄金!
一日,她闲了无事,一个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花园里飘零的片片落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微雨燕双飞”,想象着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但在李白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一时感慨,便激发了一丝灵感,便上楼去回他的采桑子。
《采桑子·长忆天涯》一稿
十七江念方寸华
便忆天涯
何处天涯,
海角杨帆系浪花。
莫说立冬风云起,
哭也蒹葭。
笑也蒹葭,
落叶如何暖寒鸦!
自然,要请他斧正的。因为他的古韵功底深过她。经过他斧正如下:
《采桑子·长忆天涯》二稿
江流十七海方寸,
便忆天涯.
何处天涯,
海角扬帆系浪花。
立冬莫说风云起,
哭也蒹葭。
笑也蒹葭,
(落叶如何暖夜鸦!——这句她不喜欢),于是有了下一句:
摇曳芦花暖夜鸦!
他称赞道:“摇曳芦花暖夜鸦!”比我改的更好!我用“红叶”是不想动你的原词太多,怕伤了你的意境,当然“黄叶”“枯叶”也行,但是颜色不够亮。现在你的“ 摇曳芦花暖夜鸦!”颜色有了(白白的芦花),动作有了(摇曳婀娜的),情感也有了(给予抚慰温暖),更贴切更生动形象也更妙!是啊,也只有立冬秋后才有这样的芦花吧?尽管叶枯了,还有毛茸茸软绵绵的芦花给予栖息的或活动的夜鸦温暖呢!
对了,你寒鸦的寒字是平声,不符合词谱里此处一定要仄声的要求。你说“改成夜鸦也不是很合意呢”,我不知道你的原意是什么,但是你词里已经说了立冬,这样的时候,夜鸦自然也是寒鸦了。而且,秋冬早晚温差很大,夜字更突出了气温的寒,更感觉到芦花的暖。还有,因为夜,让人更有了联想的空间!比如我,就因为看到“ 芦花暖夜鸦!”更想到”玉树绽幽兰“,蒹葭玉树都是这样有情有义!”
她很是喜欢这样的交流,每每感到收获满满。
她说:看了此信,受益匪浅!寒鸦的寒字是平声,不符合词谱里此处一定要仄声的要求,我说“改成夜鸦也不是很合意呢”,就是想突出“寒”。你解释了因为立冬,夜鸦自然也是寒鸦了,那么我就欣然了!
更何况你还补充说秋冬早晚温差很大,夜字更突出了气温的寒,也就更突出到芦花的暖,则令我更加欣欣然!
谢谢你!古诗古韵的,由你来为我把关,甚是欣慰!如何谢您?
再谢先生!
她曾问他:最喜欢《江海集》中哪些文字,那时,他刚好去了一个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于是,他作诗以答:
原始溪流珠水源,
鲜花果实满田园。
长洲岛上思当日,
春色迷人度假村。
她懂得其中之意,写道:
原始溪流系中流,
前尘往事浮心头。
长洲岛上与君聚,
春色迷人闹不休。
他写道:
冬至民以食为天,
习俗民间吃着传,
君尝饺子或汤圆?
既无利市也无假
冬至何曾大过年?
她应和道:
也要水饺也要圆
吃喝玩乐过冬年
君送温暖润心肺
天涯玉树护幽兰!
在这样诗词唱和中,她的世界发生了质的改变!
于是,他便在一旁呵护着她的忙碌,因着她的幸福而幸福,并不忘记时时发来关注,祝福。
他说:“《孟子·梁惠王上》 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类就这样老一辈,小一辈,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是啊,我们在这样人世轮回中幸福充实的度日。
即将停笔了。看看窗外,夜幕即将降临。白昼的喧闹伴随着夜色的落幕即将退却。四周静悄悄的,连楼下总爱啾唧的那些小鸟也不见了踪迹。
屋内,渐渐光线朦胧起来。她拧开台灯,柔和的光,逐渐变亮。站起来,走到茶柜,拿出普洱茶,捏几片层层叠叠的普洱,放入青花瓷茶壶,冲上沸腾的开水,而后轻轻的合上瓷盖。她重又虔诚地坐下,心思随着壶里的茶叶在浮动,一瓣,一瓣,散开……
喜欢普洱茶,还是因为他。
那一年,他送来一柄普洱,一喝就是十多年。品味着普洱的醇芳。喜欢普洱的厚重。觉得唯它才有耐性。由此深知唯美的东西总是那么难得,表面的繁华缺乏人生的真谛,就像暑夏里,一瓶饮料下肚,虽然畅快却未真正解渴。偏执的认为,那样的人生肤浅单调。
静静的一盏茶,饮进口中的是茶水,流淌在心底的是思念。
行走在岁月的最深处,浅浅的缘,深深的情,只一瞬间的不经意,就悄悄绽放,如昙花般绝美,在黑夜里芬芳。生命短暂,他们停留在红尘路上的时光会有多长,有多少往事能够凝固记忆,有多少思念会胜过一盏茶的功夫?!
暮色中,她捧一盏茶,虔诚的独自静饮,只为纪念岁月深处那一抹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