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房山印象(散文)
对房山从排斥到喜欢,我用了十三年的时间。这十三年,我饱受心理摧残,阅尽人性冷暖。这么说对不起大房山的美景与善良的人们,但这就是我心里的真实感受。
初来房山是在一家制衣厂流水线上当作业工人,正常情况下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七点到晚十点,午餐休息一小时,晚餐时间半小时,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甚至还做过几个通宵。厂里规定压三个月的工资,第四个月发工资的日子,我才知道我做最重要的工序领的却是最少的工资。向老板讲明,老板好话安慰,却没有实质地解决问题。当我听到“像她这样的身体有收入就很不错了”的传言时,我哭了,尽管我身体残疾,但是我从未受到任何特殊的照顾和少做过一丁点儿工作,直到车间解散,我才被迫停止工作,然而后三个月的工资却迟迟领不到手。多方努力,才领到五百多元,平均每月不足二百元。我所吃过的苦受过的累,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打掉牙咽到肚子去,谁叫咱们一个残疾的外地人来大北京讨饭吃呢?传言房山穷,我是不信的,因为我看到了老板的奢侈,看到同事中当地人的优越,可是房山真的很穷,穷得需要压榨一个残疾人血汗来维护他们的生活。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贫乏,是双重的,而房山在我心里就是这样的。
离开服装厂,将家安在了房山,组成新的家庭,却让我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被讽刺挖苦和被欺负成了生活的常态。房山人的形象在我心里很冷,但是我却一直倔强地仰着头,走自己的路,过着自己紧巴的日子,吃着自己能吃的苦。与外界的交流很有限,尽管如此,也逃避不了流言蜚语的影响。
十几年间,我从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长成一位懂得修身养性的母亲。书是我的最佳伴侣,我把别人闲谈的时间用来读书,用来学习生活的各种技能,虽然仅够生存之用,但我仍能骄傲地说,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精彩的成长。学洗衣,学做饭,学安慰自己,学原谅别人,凡是有成长的机会我都努力地向上生长。尽管这些技能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甚至有些滑稽可笑,可是对我而言,都是蜕变,是成长。
两年前,户口转过来了,家人说以后和他们一样,都是房山人,享有房山人能享受的一切权利。可是我明白,任何表象形式都改变不了实质,只要人们的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我受歧视的状况就不会因为一张户籍而发生转变。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那天,楼下有人大骂。我本不是爱看热闹的人,可是骂声太大,不堪入耳,听了一会儿我才听明白是邻居家的三轮车被剐了一条漆痕,我心想这么点小事,至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破口大骂吗?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给社区副主任打了电话,请求来劝说一下,很小的事,不值得破口大骂,左邻右舍的,影响也不好。社区副主任在电话那头说:“为什么骂?是骂你吗?”我说不是骂我,只是很影响居民生活。那边说:“调解人员没来,不是指名骂你,你就不要管。”
我挂完电话拿着包就出门了,刚下楼,骂声就冲我过来:“不要脸。”我当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就说了一句:“不要乱骂人,我又没招惹你。”那骂声又开始强烈起来。我听得出他虽然没有指名骂我,却也是在骂我的家人,说故意剐他的车。我本来就是赶时间,又怕爱人和他吵起来,拉走爱人说:“走,不是咱们弄的,不要理他,让他骂去。”
后面的声音简直就是指向我们:“有本事剐车,别跑呀!”爱人回过头,我赶紧拉住他,不让他接下话。当我坐上公交车时,再次给社区副主任打电话,将这一情形说明了,并请她帮助劝一下骂人的邻居,副主任仍然说:“没有指名骂,我们就没有办法劝说。”
事情虽小,不值得一提,可是对我来说却关乎着人格。所以尽管我生活在房山,对房山人从心理上还是抵触的,房山给我印象大概就是欺负弱小吧?当然,我说这些的时候是有偏见的,因为我说的只是个例,大部分房山人还是热情的,只是在不影响自身利益中才能体会到房山人的热情的,在明哲保身中才能感觉到房山人性的一面。
然而,从去年开始,我倾斜的天平开始回位,房山欺负弱小的形象一点点地坍塌,取而代之是温暖,是力量!
雨雪天送孩子上学,有人主动帮助我,在我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求助社区、物业甚至是警察的时候,都能得到帮助,甚至管片民警还主动帮助我解决一些邻里纠纷。这些,温暖我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对房山的印象。
去社区开具一些简单的证明,不再是冷冰冰的等待了,而是有礼貌的迎接。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房山大环境的改变。
今年三月份,无意中走进文苑,结识了一帮学习国学文化的朋友。他们脸上笑容真挚,话语亲切,随和而又温润。每次走进文苑,心灵被洗涤,被净化,房山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对它我突然充满感恩。春天里的芳香,夏天里的浓郁,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花,在我眼里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觉得它们的美好。生活了十几年,我这才发现,我一直生活在一个温情的社会里。
街道社会大讲堂,我能学习插花,学习烹饪,在课堂里结识了一批批志趣相投的朋友。房山已经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而我也身在其中。
偶然走进房山文化活动中心,被书山书海淹没,更被奢华的读书环境而震撼,各种现代化设备读者随便运用。
十几年的宅居生活,就这样悄然地结束了,图书馆,文苑,社会大讲堂,他们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影响了我的心情,更是因为它们对房山增添了更多的热爱,甚至有些留恋它了。
我愿做一名文明房山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一已之力传递房山精神文明。愿房山硬件建设给力的同时,房山人的心灵更加纯美!

作者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几十年不容易。生活让自己学会了成长,向前看,一切都会好起来,加油!

感谢乔山编辑深夜审稿,一个人一口气审过四篇文章,编按好精彩!太辛苦了,好有责任心的人,向您学习,敬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