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征文】灭火经理高晓晓
“灭火公司吗,帮救个急,我县天然气发生爆炸,记者将陆续赶到……”
“我镇一领导干部儿子结婚违规办酒席被网上炒作,麻烦贵公司派员前来帮助我们做舆情处理……”
灭火公司是今年新挂牌成立的,经理高晓晓是一位三十出头的漂亮女士,过去一直在省城一家电视台从事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工作,因薪水不高,去年底毅然辞职,另辟蹊径,在省城成立了一家“突发事件灭火公司”。
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现在还得多加一个防范:防网民。官们常感叹:现在的互联网威力大啊,记者难应对,网民难对付,弄得不好就要丢“乌纱帽”,甚至追究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呢。省内好多起突发事件,就是因为官们自以为有多能干,结果在记者、网民面前,因一个不恰当微笑被免职,因一句不恰当话语遭“下课”……
请高晓晓的灭火公司灭火,能行吗?好些人对这家公司持怀疑态度。
高晓晓接洽的第一笔业务是巴山县的一起突发事件。今年初,巴山县一高中女学生坠楼身亡,网上谣传破案不及时,处理不公,不明真相群众围攻公安局,赶到现场的记者与执勤民警还发生冲突。这些消息一上网、上报,那还得了。局长与高晓晓是熟人,得知她成立了一家“突发事件灭火公司”,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赶赴省城找到晓晓:“高总,快帮我们想想办法。”公安局长祈求的眼神,只差眼泪没往下掉了。
高晓晓微微一笑,略加思考:“局长,给我三个人就得了,其余不用你们管。”“三个人?”局长满脸惊愕的表情,三百人也不成问题。高晓晓重复了一句,就三人足够,马上出发。
两个小时后,到了巴山县事发现场。群众与警察对峙,记者被阻拦进现场。面对混乱局面,高晓晓派出了第一个人,在事发现场东侧一办公区贴出一张醒目的标牌:记者接待处。数十忙乱的记者找到了自己工作区域。区域拉出了警戒线,记者全部划定在圈子内,等候信息,安排采访。接着找来第二个人,负责联络,很快联系来分管副县长、学校校长、刑侦队长、事发现场见证人,学生亲属。高晓晓一一面授如何回答记者问题。第三个人就是新闻发言人,主持新闻发布会,让政府官员、破案干警、见证人、亲属与记者见面,讲述事件真相。如此这般,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将负面舆情扭转了苗头。一起重大的群体事件化险为夷。
接下来水江市的一起螃蟹宰客事件被媒体曝光,事件正在升温“发烧”,严重影响了水江市形象,并波及到旅游产业。小事演变成大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但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平息“螃蟹事件”,市领导一班人急得焦头烂额。市委宣传部长想到了高晓晓的灭火公司,急忙给晓晓通上了电话:高总,请速来我市,商议“螃蟹事件”舆情处理。“哈哈,你早找我,事情就没这么麻烦了。不过我相信事情会给你处理好的。”高晓晓立即前往水江市。
高晓晓自然得到市上的高规格接待。市委书记、市长、宣传部长亲自出马,等候高总的高招。高晓晓深思熟虑,在路途已经想好了平息“螃蟹事件”的办法。她画了个处理流程图:处理不法店主——在媒体公布处理结果——查处相关部门责任——全市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转移民众视线)——征集水江螃蟹民间烹饪工艺——举办水江市螃蟹美食节。
水江市按照高晓晓的策划,迅速平息了“螃蟹事件”负面势态,转移民众视线,由当地特产螃蟹打响了水江市的旅游品牌,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今,高晓晓成了一个大忙人,来接洽业务的要么是书记、县长,要么是宣传部长……过去当记者是为官们跑腿,现在官们来找她。开始,她还有点不习惯,现在她也习惯官们甜甜地称她:高总、高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