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攀枝花,我的家

精品 攀枝花,我的家


作者:玲珑语 童生,51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0发表时间:2017-06-19 15:24:28
摘要:攀枝花的建设,是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之于父辈们而言,是他们一生最荣耀的记忆;之于中国而言,是一部浓缩的三线建设的伟大史诗。

“攀枝花”我的家,她是一座城,也是一枝花。我住在这城里,我卧在这花间,已经四十余年。在几十年的日升日落中,我看着她变化万千,我看着她沧海桑田……
   攀枝花的建设,是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之于父辈们而言,是他们一生最荣耀的记忆;之于中国而言,是一部浓缩的三线建设的伟大史诗。
  
   修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父亲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东北的铁岭调到西南的攀枝花,汇入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全家迁来攀枝花,也融入了三线建设的洪流中。从此,“攀枝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从此,与她“患难与共,荣辱兴衰”;从此,“生生息息,魂牵梦萦”……
   来攀枝花的那年,我还小。给我印象最深的,应是这条通往攀枝花的这条路---成昆铁路,“攀枝花”就坐落在成昆铁路的中段。之前,父亲每每回家探亲,经常讲起关于这条路的事,嘴里心里都充满了对建设者的敬佩。
   成昆铁路的修建,既壮烈的又伟大。壮烈的是,一条建设者的生命铺就的路;伟大的是一个奇迹,一部史诗,一个神话。这神话里的主角不是神,而是人,是人定胜天的力量。
   据史料记载,成昆铁路是中国最难修的几条铁路之一。当时,外国人得知中国人修建成昆铁路时,曾经嘲笑中国人是“疯子”。他们甚至断言:“即使建成,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然而,三线建设者们,用生命和汗水创造了这个奇迹,这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神话,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只有这一条铁路,也仅此一条铁路进出攀枝花。全长上千公里的沿线:崇山峻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
   一路上,父亲数着一些隧道的名字给我听。就只听这些名字,就可以想象出修建铁路的艰难程度。有“一线天隧道、大相岭隧道、莲地隧道、黑井遂道”以及壁立万刃的黑区沟岩壁。近百米高的桥墩铺架过程中,每天都有险情发生,每天都有建设者献出生命,他们在路边坡地上掩埋了战友,接着又把铁轨铺向前方……
   儿时的我,一路上边听父亲讲着,一边趴在火车的车窗前(那时没有空调车,车窗也不是封闭的),好奇地望着连绵不绝的山峰,心里数着经过的一座座山,一道道沟,一座座桥,一个个隧道。经常是数着数着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火车依旧在山里狂奔。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车头已经进入这座山的隧道口,车尾还在前座山的隧道里没出来。刚有光亮闪过,瞬间又是一片黑暗,连续的翻山越岭,连续的黑亮交替,恍如穿越在时光隧道里。
   大西南干裂的风与火车并驾疾驰,轰鸣的汽笛声在高山峡谷里回荡。我发现,在两座山之间铁路沿线的两边,有很多的坟茔,一座挨着一座,像是守护铁路的卫士。看上去,有些坟上的土石还是新的,上面还有花圈摇曳,花圈的挽联上隐约有死者的名字;有些坟茔已经旧了,坟头长着几株野草。父亲告诉我,那里面埋的,就是修建这条铁路牺牲的建设者们,大多是铁道兵,有的甚至还不到二十岁......
   后来读书了,清明节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祭奠。老师告诉我们,据统计:为修建成昆铁路,平均每一千米铁轨就有两三名建设者为之牺牲,光是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就有几十座。
   就只我们攀枝花境内,就有5座烈士陵园。其中的一座烈士陵园里,只有一座墓碑,矗立在两山的夹缝中,里面埋着一位年轻的铁道兵,是一位舍生忘死的英雄。墓地的管理员说,在修建这段铁路的时候,有一群年轻的铁道兵,相约不修好铁路,绝不回家,一定要让毛主席睡好觉。当年,毛主席曾说“攀枝花建设不好,我就睡不好觉。”他们放弃休假休息,加班加点地修路,希望早日通车,早日把攀枝花的矿产资源运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备战备荒。
   有一天,天上正下着雨,为了战天斗地抢时间,他们依旧没有休息,照常在工地上干活。突然,一块石头自山体滚落,向着正在干活的两位铁道兵砸来,其中一位发现险情,及时推开他身边干活的战友,自己却被石头砸中,再也没有醒来......路修好了,被救的这位铁道兵,年年的清明节都会来这里祭奠,从没有间断过。
   在攀枝花市同德镇的烈士陵园,100多名烈士中,年龄最大的42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烈士,牺牲时都在25岁以下。他们为成昆铁路,为祖国的建设,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勇于献身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如果,西藏的路被称为“天路”,那么这条路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
  
   建设
   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这里的“不毛”就是形容攀枝花的。
   确实,初时的“攀枝花”异常荒凉。说是一座城,却没有城的“城郭”;确实是一枝花,却没有尽展芳华。
   三十多万三线建设的精英,齐聚在这西南“不毛”之地的一角,为的就是开发建设她蕴含的丰富矿藏,为的就是让她尽展芳华。
   攀西大裂谷的风,干燥且猛烈,特别是季风到来的时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裂谷的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谷底是川流不息的金沙江,金沙江把攀枝花分成了江南和江北两个区域。
   穿谷望去,零零星星的房屋倚山就势建在金沙江的两岸,沿江向前绵延。山是那样的高,高的山顶上的大树,看上去像是一株株小草;路是那样的险,一圈圈的盘绕到山巅;草是那样的黄,满山遍野的“荒草萋萋”的黄;房子是那样的“单薄”,夏天遮不住雨,冬天遮不住风的“席棚子”。
   虽然生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建设者们还是干劲冲天,激情似火。当时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植根在每个人心底。墙上写着“天当被,地当床,三个石头架口锅”、“ 守山餐,伴山眠,风梳头,汗洗脸”、“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巨幅标语,处处彰显着激励的号角,涌动着建设的激情。看着这些,还真是既感人,又催人奋进。
   建设初期,生产技术和机器设备非常落后。没有路,就一步一步抓着草踩着石头往上攀登;没有水,所有人结成长龙,用水桶一桶一桶的往山上传递;没有电,大家一起把电线杆一根一根抬到山上,再架设起来。那年月,建设着们喝着浑浊的水,吃着刮满风沙的饭菜,用一双打着血泡的手和红肿的肩,憧憬着攀枝花的明天。
   那时,只记得爸爸天天加班,总是早上一大早去上班,晚上天黑了才回来,星期天也很少休息。妈妈每次做了好吃的,不管多晚,总是等着爸爸回来一起吃。其实,也说不上啥好吃的,就是每到周六,妈妈就早早把我喊起来,揣着按计划供应的肉票,去排两个多小时的队,买点新鲜的猪肉回来,和上韭菜或者白菜,包上一顿饺子或者包子,就算是好吃的饭了。
   每每做好了,妈妈就先用筲箕盛了,再用白口罩拆开的纱布盖了,冒着热气放在小桌上,等着爸爸下班回来。那肉肉的香味,透过纱布在小屋里冉冉漂荡着,让我和妹妹不时地吞咽口水,即使再馋,我们也总是等爸爸回来才吃。每次,爸爸也总是叮嘱妈妈,下次不用等他,让孩子们先吃。但是下次,妈妈依旧等爸爸回来一起吃,也依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听着爸爸讲着工地上的事情。爸爸讲的永远都是:今天他们又得了一面“红旗”,又得了第一,又爆破了一座山头,又突破了啥记录......反正爸爸讲起他的工地,总是眉飞色舞激情飞扬。
   每次爸爸得了奖状,我总是抢着帮爸爸贴在墙上。年底一看,整面墙都贴满了,一张张鲜红的奖状,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火红火红的攀枝花。
  
   崛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里面的诗句。攀枝花的路难建,桥更难架。攀枝花市依江绵延,跨金沙江、雅砻江,水深浪急、河床宽阔,令人望而生畏,想修路架桥,困难重重。可是,凭着攀枝花人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险,终于一次又一次地征服自然,让江北与江南“天堑”变了通途。
   现在的攀枝花,各色桥梁飞越大江之上,如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在几十公里长的金沙江江段上,先后建起十多座公路大桥。以及雅砻江河段上,建起多座公路大桥。其中不少的大桥,极具特色,堪称我国桥梁之最,有的还填补了亚洲桥梁的空白,被称为“桥梁博物馆。
   我的家住在江北,在江南上班。我经常上班经过的,是一座钢桁架拱桥,叫“密地大桥”,这座桥全长近300米,跨径近200米,是当时国内跨径最大的钢桁架拱桥。桥面两侧,有两根粗大的尾矿管道,管道的直径约有1米多高,尾矿管道的外侧是人行道,内侧中间是行车道,选矿厂的钒钛磁尾矿,经过这条管道,源源不断地沉积在江南的山坳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坝,等着后人开采。
   攀枝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76种,有很多种稀有金属和贵金属。1970年,经过建设者们不懈的努力,攀枝花钢铁厂一号高炉正式投产。随后的几年里,随着二号、三号、四号高炉的投产,顽强的攀枝花人,最终在一片荒凉干热的河谷间,建成了一座铁路用钢、钒制品、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是西部乃至全国的一座重工业城市---被誉为“象牙微雕钢城”、“钒钛之都”。
   攀枝花的各色钢铁钒钛制品,也通过成昆铁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强国战略的实施,逐步走向了世界。从此,攀枝花市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攀枝花的炉火“点燃”了大西南的夜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攀枝花的基础设施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1991年开工,2000年完工的二滩水电站,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电站。二滩水电站的顺利建成,标志着中国水电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缓解了川渝两地,以及西南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为攀枝花的经济发展,乃至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去过二滩水电站几次,每次矗立在大坝上,都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这里属于攀枝花,这里的电力可以覆盖西南,这里谱写着中国高坝建设交响乐的第一乐章。这时,总有一种浓浓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这里被称作“苴却砚之乡”。石质细腻、黝黑如油、存墨不腐、光滑温润的苴却砚,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苴却石集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与一体,被誉为“中国彩砚”。它绿眼中带着黑,有些砚台上有100多个眼,极富特色。新型苴却砚造型新颖,富有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已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远销东南亚、台湾、美国、欧洲等国家,驰名世界,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这里得天独厚”是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为攀枝花题的词,也是攀枝花人的骄傲。
  
   发展
   如今的攀枝花,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城市规划也逐渐调整。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华丽转型为阳光康养、旅游饮食业为主的城市。建设了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红格温泉度假区,打造了“中国阳光花城”。成了养生养老、康体运动、休闲度假的标杆示范地,形成了颇具影响的“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
   中央电视台“孝敬爸妈,请到攀枝花”的广告语,引得无数的全国各地的游客,以及外国友人都纷至沓来,每年的游客量近千万人次。为此,攀枝花的康养产业迅速提升,已经占据了全市产业的半壁江山。
   攀枝花的水果四季飘香。盛产芒果、石榴、雪梨、香蕉、鸡血李、番木瓜、龙眼、红心果等等,被誉为“芒果之乡”,有的芒果一个足有几斤重。产自攀枝花大田镇的石榴,被誉为“水晶珠玉”“果中珍品”,有一种青皮软籽石榴果形端正,色泽绚丽,晶莹剔透,味甜爽口。富含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美容、保健、强体之功效。1993年,还在北京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在外读大学的儿子,每年暑假结束,都要带回一些攀枝花的水果给他的同学们,大家都说又甜又香。我出差去他那儿,也时常给他带去一些,儿子总是说,又被大家一抢而光了,连他自己都没吃到那。虽然如此,他也是乐此不疲,因为他为此特别自豪。
   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令攀枝花这条“钢铁巨龙”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与辉煌。大山耸立,大江奔流,攀枝花人以顽强的意志锻造了自己的传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鲜血、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攀枝花人的新篇章。
   夜晚,凭栏眺望,城市的灯绚丽如花,璀璨夺目。这朵绽放的花叫“攀枝花”,其中的一朵,就是我的家。

共 48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攀枝花,我国西南地区崇山峻岭之间一朵年轻的鲜艳的花朵;这座美丽的城市,记录了一代人创业辉煌的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献身祖国建设崇高的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劲,这里凝聚着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壮美的诗篇。这篇叙事散文主要叙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代人来到这里投身建设大业的经过。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叙述的是修建成昆铁路的艰难和建设者们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其次是建设,先引用诸葛亮的一句话,点出这里的偏僻和荒凉,反衬出新时代建设者们不怕艰难困苦的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第三叙述了攀枝花这座城市的崛起,面貌的巨大改变,写出了这里经济飞速的发展,体现着时代进步发展的潮流;最后通过攀枝花市发展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清新,充满着赞美的感情。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2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19 15:25:01
  攀枝花,我国西南地区崇山峻岭之间一朵年轻的鲜艳的花朵;这座美丽的城市,记录了一代人创业辉煌的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献身祖国建设崇高的热情和冲天的革命干劲,这里凝聚着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壮美的诗篇。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玲珑语        2017-06-20 04:45:51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敬茶!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20 17:28:04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2 楼        文友:玲珑语        2017-06-20 19:20:28
  谢谢老师鼓励,我会加倍努力。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6-20 17:41:07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玲珑语        2017-06-20 19:22:55
  谢谢武戈老师的鼓励与关心。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