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赵姓溯源(散文) ——《百家姓》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实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赵三多(1841年~1902年):义和团首领,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称“赵老祝”,直隶威县(今属河北)人。世代务农,少年时家境贫寒,扛过活,青年时曾以贩碗为生,早岁即习“梅花拳”。在与教会势力对抗时,因门规“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时也为避免连累师门,改称“义和拳”(后称“义和团”)。在山东直隶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先后达两千余人。1901年赴直隶广宗(今属河北),参加景廷宾起义。次年夏被捕入狱,绝食死。
赵尔丰(1846年~1911年):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字季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建昌道,旋充川滇边务大臣,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设立30余县。1908年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激起四川各县人民武装反抗。武昌起义后,立宪派蒲殿俊任都督,赵尔丰以办理边防的名义拒绝交权,煽动兵变,被新任都督尹昌衡处死。
赵藩(1851年~1927年):云南剑川人,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年号石磾老人。白族。清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官至四川按察使。辛亥革命前弃官回籍,并为云南独立效力。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入京主持临时议会。不久回滇,力赞其门生蔡锷等发动的护国运动,后任广州护法军政府的交通部长。1920年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曾编纂《云南丛书》。诗文有《向湖村舍诗初集》《向湖村舍诗二集》《向湖村舍杂著》,并长书法。
赵声(1881年~1911年):字伯先,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歌保国》。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底,与孙中山、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1911年3月29日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未遂。5月18日,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赵亚曾(1899年~1929年):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区域地质学家。所著《中国长身贝科化石》等在系统分类和研究上属国际先进。他与李四光的峡东地质工作奠定了中国南方地层系统之基础。对中国北方石炭纪煤系地层的厘订为中石炭本溪统和上石炭太原统具有国际影响。他与黄汲清合著的《秦岭山与四川地质之研究》是区域地质学之重要经典。是中国第一位因公遇害的地质英才。逝世前仅仅工作6年,各方面有此开拓性贡献,丁文江悼诗“三十书成己等身,赵生才调更无伦”代表了科学界的公论。
赵世炎(1901年~1927年):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重庆酉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念中学时曾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了中共旅欧支部。1923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后,赵世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不幸被捕牺牲。
赵一曼(1905年~1936年):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赵尚志(1908年~1942年):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五、各支始祖
赵令仲:谱称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孙,南宋乾道二年迁上虞县孝义乡,逝世后葬于西华里,为上虞赵氏始祖。
赵不抑:谱称汉王元佐之后,建成炎中扈南迁,寓居上虞等慈寺,生有五子,幼子赵善信,居邑城南门杨巷桥墩,官历车略院事。为杨巷赵氏始祖。
赵景发:赵不抑九世孙,元朝年间自上虞翦阳赘迁邑之镇压龙桥。
赵元佑:宋太宗长子,建炎南渡,裔孙占籍上虞等慈寺。赵元佐二十世孙赵天福,后改名赵淮,明朝中叶因遭牛山这变迁甑山。为上虞赵氏始祖。
赵孟伊:又名孟潮,宋元之际自台州宁海迁山阴华舍,为绍兴赵氏始祖。
赵元份:宋太宗第四子。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嵊县赵氏始祖。
赵永思,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越州赵氏始祖。
赵应麟:始祖赵志四,清康熙间自溧水石场村迁润州,为润州赵氏始祖。
赵子:宋建炎南渡,先居镇压江,继迁丹徒大港镇洪溪,为丹徒赵氏始祖。
赵元份:谱称碧溪赵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孙扬自郑州迁于玉山,及孙蕃,再迁东里八都柳马屋后,为玉山赵氏始祖。
赵孟堙:元泰定二年自浙江迁常州武进县改成乡西盍村,为武进赵氏始祖。
赵天佑:明朝末年自武进殷村迁张桥郡城青山门。
赵成九:世居泰邑赵家坊,于明末清初始由赵家坊迁延令何家庄,为延令赵氏始祖。
赵万六:元季自诸暨银治迁桐庐肃绛孝泉,为桐庐赵氏始祖。
赵士伸:南宋建炎三年自中原南迁福州长府连江县东湖里,为连江赵氏始祖。
赵由镗:明季自临安入赘会稽廿汴都谢氏,为西谢赵氏始祖。
赵不玷:南宋时自睦州迁浦阳仁杏巷,为浦阳赵氏始祖。
赵类四:元末自益阳八都槎塘徙居邑之井头,为井头赵氏始祖。
赵子玉:元至正间自湖北松滋县仙楼乡迁益阳书堂古李塘,为益阳赵氏始祖。
赵崇赞:南宋自越州山阴迁旌德兴仁乡三溪,为旌德赵氏始祖。
赵琳: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县棋盘街迁齐河县桑园赵庄,为齐河赵氏始祖。
赵圭:明洪武初自山阴迁兴化县城北郭,五传而开四房,为兴化赵氏始祖。
赵普:族出北宋名相赵普后,普三世孙概自洛阳迁亳,为亳州始祖。五世孙赵期,建炎南渡,自亳居缙云之云塘,为云塘赵氏始祖。
赵九思:宋元之际人,世居台州黄岩,子浒始自黄岩县迁临海逆溪。为临海赵氏始祖。
赵同文:明季自丹徒大港迁润城白马坊渌水桥,为洪溪赵氏始祖。
赵鲁:明朝时期由山西洪洞现迁山东武城又迁南华,葬于曹城西北六十里甘露集,故为甘露赵氏始祖。
六、宗祠用联
日联冬夏,雪梦罗浮。——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说春秋时期贾季称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下联典说隋代赵师雄冬日过广东罗浮山遇一美人共饮,醉卧而醒,见身边乃梅树一株。
中令世泽;半部家声。——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说宋代赵普尝为中书令。下联典说相传其有“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说。
风高琴鹤;图绘麒麟。——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说宋代赵抃政清廉简易,知成都,以一琴一鹤相随。下联典说西汉赵充国,图像麒麟阁。
系承造父;望出太原。——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说造父为颛顼帝裔孙伯益十三世孙。
投书饮泣;留履遗爱。——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晋代赵至,少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乃投书饮泣曰:我小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勤苦。下联典自明代赵豫,官松江知府,及去,老幼攀辕,留一履以志遗爱。
图麟世泽;金城标美。——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说汉赵充国。下联典说宋赵抃。
金城标美;玉尺流徵。——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西汉赵充国,以七十高龄驰马金城,招降破敌。下联典自唐末赵光逢,以文行知名。时人以其方直温润,称之为“玉界尺”。
派衍天潢;家传清节。——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赵匡胤为北宋开国皇帝。下联典用北宋赵抃,卒谥“清献”。
箕骑天上;丝绣平原。——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南宋赵鼎,自题铭旌曰:“自骑箕尾归天上,乞作山河壮本朝。”下联典自赵胜,号平原君,礼贤下士。唐代李贺有诗云:“买丝绣作平原君。”
冀州世泽;天水家声。——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赵氏来历,西周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狩(传说去会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因徐偃王反叛,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得以大破徐偃王,造父被封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古代称冀州。下联典出赵氏郡望为天水郡。
手持半部论语;胸罗数万甲兵。——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宋代太师赵普,世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典出南宋名相赵鼎,有《忠正德文集》。
古为帝王华胄;今有琴鹤世家。——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皇帝后裔。下联典出宋朝殿中侍御史赵抃,清贫如水,只有一琴一鹤。清代赵翼《奉命出守镇安诗》:“剧郡剑牛觇吏绩,傅家琴鹤本官箴。”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故居中堂门额匾上书有“琴鹤世家”四字,即本此。
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赵申乔撰赵姓宗祠通用联。典用清代文学家赵申乔自题联。
建宋光邦称雄主;工收擅画树大家。——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赵匡胤。下联典指元代赵孟頫。
常山骄子英雄胆;松雪道人绝妙书。——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蜀汉赵云。下联典指元代赵孟頫。
发棹唱持楫请命;推针绝绣帛成图。——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晋国赵简子。下联典指三国吴国孙权夫人赵氏。
江上飞云来北固;湖连沧海欲东游。——赵之谦撰赵姓宗祠通用联。典用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联。
灵爽永护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典用三国蜀汉名将赵云庙联。
积善有徵,受德之估;笃心自守,与道合符。——赵魏撰赵姓宗祠通用联。典用清代金石学家赵魏自题联。
虽有周亲,不如我同姓;谁为宋远,率乃祖攸行。——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自赵姓始祖得率于周穆王,赐以赵城。下联典自宋代开国皇帝姓赵。
乃祖曾将半部论语治天下;后人当以千秋俎豆祭堂前。——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北宋军事谋略家赵普。
门迎珠履,平原之声誉昭宣;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自战国赵平原君赵胜,养士三千,下联典自西汉赵广汉,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廉明有威。
八百年聚族于斯,宋室同传宗室表;二千石分符到此,明州来拜润州祠。——赵佑宸撰赵姓宗祠通用联。此联采用江苏省镇江赵氏宗祠联。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祠溯南迁,踵世爵八传,有农部高文、太常恩敕;门开东向,俯平原三面,见榜山叠翠、剑海回澜。——赵藩撰赵姓宗祠通用联。此联采用云南省剑川赵氏宗祠联。
七、起名法建议
赵字的主五行为“火”,因此,赵姓人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一般来说忌用“金”、“水”五行的字。
若赵姓宝宝的最喜五行为“金”,则可在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使用“土”五行的字,名字中的第二个字使用“金”五行的字,这样可构成“火土金”等良好的五行三才配置。若赵姓宝宝的最喜五行为“水”,则可在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使用“木”五行的字,名字中的第二个字使用“水”五行的字,这样可构成“火木水”等良好的五行三才配置。若赵姓宝宝的最喜五行为“木”,火木水、火木火、火火木等都是很不错的配置。若赵姓宝宝的最喜五行为“火”,火火木、火木火、火火土等都是很不错的配置。若赵姓宝宝的最喜五行为“土”,火土金、火土土、火火土等都是很不错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