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悼慈父
在西北,
黄河岸边,茂密的山林间,
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穿着一双母亲新编的草鞋,
背着简易的行囊,借着朦胧的月色,
时儿奔走在水浪拍打鹅卵石的岸边,
时儿奔走在野狼隐约狂吼的密林间,
时儿走进几十华里起伏山峦之上,
一百多华里的夜路,
您走的是那样的无畏,那样的坚定。
朝着重镇省会,农村人心中的大城市奔去,
朝着你慈祥母亲自豪逢人讲的秀才上的大学堂奔去,
那是1946年的初春。
青城古镇的长辈们像是过年,
敲锣打鼓把您送出村口,
贫苦的母亲,一夜,从此在黄河边的小村庄扬名。
一夜的行程,
您走得满头大汗,
因为您心中装着满满的喜悦和嘱托,
在您走进百年铁桥的瞬间,走过金城关城门的那一刻,
您的命运将翻开新的一页。
父亲,你可曾记得,
我八岁从奶奶身边离开,来到繁华的城市,
一年级的算术,对一个八年在农村旷野中成长的顽童,
好比登天还难。
你可曾记得,父亲,
您一手拿着捡来的冰棍棒,数着,
一手捧着课本,
耐心地比划着,
1+7=几?我犹豫半天,
“九”,我算出了答案,
不对,父亲数起了冰棍棒,
屋檐上的雨水,打湿了他长袖的衣襟,
无数个夜晚,昏暗的灯下,
严热的夏日,我一觉醒来,
仍能看到您批改作业的身影,
您仿佛就在我眼前。
回想当年,十年动乱,
是您带着我们兄弟三人,一个姐姐,
自制黄土砖柸,晒干使用,
使我们不到40平米两间小屋,
不到二十天功夫,前后院落达到近百平米。
彻底改善了我们拥挤的居住环境。
十六平米内庭的伙房,叫母亲露出了少有的微笑,
一个南方出身的母亲,终于有了梦想的能放置各种
器具的宽大厨房。
虽然屋顶裸露着木梁,竹席。
但,我们非常满足,非常满足。
最欢快的是我们三个兄弟,
六十多平米温馨的后院,
是我们种菜,养鸡,养兔,玩耍的天堂。
冬天来了,它是我们的冰场,
下大雪了,它是我们雪仗的“战场”……
父亲啊!父亲,
您付出无数的体力和心血。
换来了我们欢乐的童年。
那一幕,
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您讲中年时,是那样的自豪。
您毅然放弃留在省会城市工作的机会,
来到淸静,偏辟的银色小镇,
为了做个孝子,您放弃了大好的前程,
来到离奶奶青城古镇最近的小城市,
不到半小时车程,
使您在每每休息日,来回奔波,
无怨无悔地赶来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二儿子,
杂乱的年代,您与事无争,
古镇,才是你慰藉的港湾。
儿,真后悔,真后悔,
怨您到银城两年后,再次放弃回省城的希望,
依然一如既往地陪伴在奶奶身边,
二十多年如一日,
之后十多年,我却常常挂在嘴边。
怪你“固执”。
直到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
方知孝的真谛。
父亲啊!父亲,
你能睁开眼睛吗?睁开眼睛啊,
再看看您最牵挂的儿子,不孝的儿子,
他悲痛欲绝,他长跪在您的灵前,
天地作证,日月作证,黄河作证,
儿此刻多么的后悔,多么的自责,
你能睁开眼睛看看吗?那怕一眼,就一眼,
我的老父亲啊,
我又是多么的自私,自私啊,
长香供上,长明灯作伴,党旗覆盖,六十年党龄的骨灰盒上,
您一生正气,两袖淸风,勤劳持家,一生上进,职称位居高工。
您不朽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儿女的心中,
父亲啊!慈父,
您保重,天堂之路,一路顺风。
2017.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