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第二次见面(小说)

编辑推荐 【星月】第二次见面(小说)


作者:比亚尔 童生,57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1发表时间:2017-07-12 14:03:14
摘要: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一丝发自内心的关爱和牵挂,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演绎了一曲悲壮的爱恨悔交集的情感纠结。莫愁的新短篇小说《第二次见面》以唯美、质朴、清丽的文字再一次诠释了真爱的存在。


   到了外婆家,外婆会拿出发饼、储藏了好久的甘蔗给兄弟俩吃,他们还经常能够吃上许多外婆和妈妈一起做的带晕的香甜可口的饭菜。
   茶余饭后,外婆和妈妈还会带着他们兄弟俩去隔壁刘伯伯家去串门,问长问短的。
   在刘伯伯家去的次数多了,小雨明总能够看到一个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在家里家外东走西窜,她颈项上挂着一个银圈,头发上扎着两个小羊角辫,方正的面颊红润润的。她不大讲多话,说话的嗓音也不高,见了人总是盯一眼就走,好象要把一个人的五脏六腑全看透似的。
   大家都叫她燕子。
   久而久之,小雨明与小燕子就熟了。
   一有空,燕子就领着小雨明去玩游戏。
   他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就是自己躲在附近比较隐蔽的地方去让对方找,找到了就是胜利,找不到就是失败。结果一玩,燕子无论躲在哪里都能让小雨明找到,小雨明躲的地方燕子难以找到,他就叫燕子“宝石婆”。
   他经常和小哥提着一根绳子,一人牵一头,旋转着在空中摆动,让小燕子在绳子中间上下跳跃,他们就边摇绳子边喊着数“一、二、三……”。
   要是小朋友还多一些,他们就吆喝着手牵着手站成两排,两排的小伙伴轮流着向对方冲刺,要是冲过去了就回到原位,要是冲不过去就加入另一排,最终看哪一排的人数多。在冲的时候,两边的队员大喊着“天上股股绳,地下掉毛虫”的话语。每当这个时候,小燕子就自觉与小雨明手牵着手站到了同一排。
   要是互相窜门,双方都会找家长吵着要零食,然后两个人分着吃。
   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在田埂路上采摘野花,然后你追着我,我追着你在田野里肆意地奔跑;夏日的黄昏,他们会蹲在草垛边一起看西边的太阳坠落在云崖深处;秋日里,他们会一起到沟渠边捕捉小鱼小虾;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会一同拾起一些干柴放在堂屋里生火。
   生活的冷暖温凉把两个幼小的生命联结在一起,走过了那充满稚气的孩提时代。
   后来,小雨明上学了,到外婆家去的次数自然少多了。但每去一次,他总是舍不得回家,回到家也是泪眼婆娑。尤其是刚回家的前几天,母亲发现他象是丢了魂式的,不讲话也不多吃饭。
   这个时候,母亲就来安慰他:“孩子,你要上学了,不能经常到外婆家去了。要好好地在学校读书,这里才是你真正的家。”
   小雨明象是被母亲做通了工作似的,马上理智起来,拭擦着眼角的泪水,以掩盖内心的不安。
   他舍不得外婆,也舍不得小燕子,因为那里曾经留下了他太多美好的记忆。
   到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平时忙于学习考试,寒暑假又要帮助家里做农活,刘雨明去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与小燕子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雨明慢慢地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小燕子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由于长期没有交往,就算是后来彼此在外婆家偶尔见了面也不相认了。
   小雨明只是在外婆的口中断断续续知道小燕子的一些情况,如到哪里读书去了,学习成绩怎么样,长多高了。只要外婆提起小燕子,他就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听。
   也许由于生疏了的缘故,双方从来不会主动去找对方交往了。再说,十多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了。
   但在彼此的心目中,双方还都记得对方的小名,一个叫雨明,一个叫燕子。
  
   五、
   或许情缘未绝的缘故,想不到刘雨明和刘小燕在读完初中后一同考入了本区的一所普通全日制高中。
   双方的见面是在食堂门口。
   开学不久的一天,因学习耽误了一段时间,刘雨明只好带着饭盆小跑着兴冲冲地往食堂里赶。当来到食堂门边时,冷不防从食堂里窜出一个女学生来,双方撞了一个正着。由于刘雨明站的地方潮湿,不小心脚一溜摔了一胶,手一松又把饭盆扔到了地面上。见此情形,刘小燕不觉暗自发笑,迅速地准备上前去扶他。刘雨明见是一女生,连忙摇头谢绝,立即站了起来,赶紧拾起了饭盒。再回过头一看,觉得眼前的这个女生好面熟。
   “你是……”刘雨明话到嘴边闭口了。
   “我叫刘小燕,同你是一个班的。”
   “我们好象以前在哪里见过。”
   “我也好象在哪里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刘雨明。”
   “你的外婆是不是住在我们哪?”
   “是的。”
   说到这里,双方心领神会了,脸上立即泛出了红晕。
   刘雨明和刘小燕怎么也没有想到,儿童时期在对方心目中互相刻下了生活印迹的玩伴会来到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班读书。
   是高兴也是激动!
   从此以后,双方都怀着一种自然的好感对对方的一举一动开始留意。
   不过,由于刘雨明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他对刘小燕的关心体现在学习上。而刘小燕是一个有生活情调又精于世故的人,他对刘雨明的关心体现在生活上。
   刘小燕理科成绩不好,刘雨明经常帮她解答疑难问题,还借书给她看;刘小燕作文写得好,刘雨明经常去找她借作文本看,并一一谙熟文本中语文老师作了圈圈点点的精彩句子;要是对方在考试中获得了好分数和名次,双方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对方……
   刘小燕知道刘雨明是一个心底善良而老实率真的人,怕他在社会上吃亏,总是暗示他讲话圆滑一点,做事谨慎一点,为的是不让别人误解他,不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钻他的空子。刘雨明又是个朴素随和的人,刘小燕还时常提醒他要注意生活小节和形象。
   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交往,双方心有灵犀,互生好感了。
   这只是一种男女之间纯真的友情,几乎与爱情无关。
   本来嘛,高一这个年龄的男女孩子,还都只有十四五岁,对于爱情还居于一种朦胧的感觉阶段。在八十年代中期,社会还不是很开放,高中同学的男女情感还是居于萌发时期,又有谁会去正儿八经地去谈恋爱呢!
   更何况,刘雨明和刘小燕本来就是性格内向的人。
   正是由于这种潜意识的感觉在作崇,刘雨明与刘小燕的感情,只是隐藏在内心而不敢表露出来。
   他们想见面又害怕见面。见了面,双方都会感觉愉悦,因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会让彼此感觉到温暖。
   见了面双方紧盯一眼就会走,他们生怕旁边的老师和同学会窥探到他们的隐私秘密。
   更尴尬的是,双方都生怕对方对自己有意思,总以为对方只是自己的普通同学而已。
   就是居于这样心态,刘雨明和刘小燕若即若离地在同一个班级完成了高一的学业。
   到第二年开学的时候,刘雨明偶然在教学楼的过道间看见了刘小燕。只见她站在楼梯口,手扶着栏杆,眼里似乎噙着汪汪的泪水。刘雨明看了她一眼,刘小燕也抬起头看了他一下,双方默然无语。
   后来,从别人的口里打探得知,刘小燕理科成绩不好,本来想读文科,不知怎么地,学校平衡来平衡去,把她分到了另一个与刘雨明不同的理科班。
   又过了几天,刘小燕还是转到了文科班。
   这大概是她坚持着与学校论理的结果。
   知道这件事后,刘雨明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
   在以后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读书的日子里,两个人见面的日子少多了,但彼此之间的关心和挂念更多了。双方总是留意对方每次考试的成果。由于刘雨明的考试成绩总是比较好,刘小燕见了刘雨明总是表扬鼓励他。刘小燕的成绩一般化,特别是理科数学成绩不好,刘雨明总是提醒帮助她。
   由于都比较敏感含蓄,双方见了面都不大讲多话。要是不小心近距离接触到了,刘雨明象是触了电一样会马上挪动一下位置。
   他们都坚持认为:“我们可以做知心朋友,但绝不可以谈朋友。”
   正因为如此,在长达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尽管后来同学之间互相谈恋爱的故事渲染得沸沸扬扬,但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几乎没有任何内容。
  
   六、
   正因小时候和高中时期这两段难忘的交往经历,使两个异性同学,成为了一对彼此心照不宣的知心朋友。
   所以刘雨明在考上大学后,他要第一时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甚至可以这么说,他喜欢上她了!
   他感觉越是往上走,自己越有条件接近她,并让她接受。
   虽然还谈不上谈情说爱,就算是做一个普通的同学朋友,他也要把她纳入视野,让彼此的情谊延续和深化。
   由于脱离了是非纷争的高中生活,他想把彼此这层一直没有捅破窗户纸的情感向她表达。
   刘雨明感觉时机终于来了!
   于是,他壮起胆子写下了第一封信。
   事情果如他所料,刘小燕的复信让他激动不已。
   在以后的二年多时间里,双方互通信笺十多信。
   他们谈人生、理想、友谊,也谈爱情。
   对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彼此有共同的认识,也有不同的看法。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刘雨明认为人生就是干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不应该只为着个人的小利益着想。而刘小燕认为人生就是融入社会,做一名生活的姣姣者,而又不能做昧天地良心的事。
   刘雨明的理想是做一个建筑设计大师,刘小燕的理想只是想跳出“农门”当一名国家老师,好好教书就行了。
   但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是雷同的。他们都认为朋友之间要互相忠诚和信赖,不仅囿于个人的私利互相利用,那样的友谊是不会天长地久的。
   对于婚姻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完全不同。刘雨明注重男女之间的情感基础,漠视双方地位的差别悬殊。刘小燕死认“门当户对”和条件的匹配。她认为离开了这一基本条件,婚姻就几乎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可以说,刘雨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刘小燕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两个人越谈越投机话也越多。在刘雨明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论理下,刘小燕这个自以为看穿了社会红尘的女子常常被刘雨明说服得无言以对。
   也许是出于防范,双方绝口不谈彼此间的情感问题。
   刘雨明还小,就算是大学毕业也就二十二三岁。他不想过早地谈恋爱,也不知道怎么去谈。在大学里,虽说从大二开始,男女同学师生之间互相谈恋爱的事比比皆是了,但他好象还没有成熟,也没有作好心理准备。他只知道与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走路、吃饭、学习,但要是有人暗示或提起这方面的事,他就会象是触了电一样地与别人保持距离,以显示自己的纯洁。
   在刘雨明写给刘小燕的信笺中,他从不主动谈起爱情这个话题。他生怕这个敏感的话题会触动刘小燕的思绪。
   在他的心目中,刘小燕美丽、善良而又富于文艺才华,她的个子看上去比他还要高,年龄比他还要大一点点。他还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根本配不上她。
   “要是她对自己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思,那还不是自找麻烦,双方再交流岂不显得尴尬,这样反而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刘雨明总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与刘小燕的感情太深了,时时提醒自己绝不能在情感方面剑走偏锋。所以,尽管刘小燕在来信中含沙塞影地提起过爱情这个话题,刘雨明总是缄默无言。
   刘小燕对刘雨明提起情感这个话题时,也是很隐讳的。她总是说:“爱情是一杯醇酒,只有经过充分的酝酿才能甜蜜芬芳。我不会象其它女孩子一样,好的时候爱得轰轰烈烈,结果到头来还是竹蓝子打水一场空。”
   正是这种过于成熟的想法,让她不得不全面地思考个人的婚姻问题。她现在只想着捞一个大专以上的文凭,先改变自己的户口身份后再谈个人问题。
   她曾多次把这个念想透露给了刘雨明。
   对于刘雨明的好感,她也从来信中领悟到了一点点,但她不敢去想更不敢表露。
   她感觉刘雨明显还不成熟,她更不想拖累他!
   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双方互相关心和慰藉着以书信的方式共勉交往了二年之久,建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七、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刘雨明上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未了。
   这一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地早。
   学院里连续阴雨绵绵,天空中时不时落下了小不点的冰冷的冰雹,雪花零零碎碎地撒落在校园的路面上,花坛内已经积成了薄薄的雪块堆,远处房棱上更是白茫茫地一片。
   在南方,这已经显得有点不正常了。
   刘雨明穿着母亲为他定做的单棉袄,全身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想到马上就要回家了,刘雨明冰冷的心热了起来。
   这一次回家,他还有一个特别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亲自去看一下刘小燕。
   自打高中毕业时,他在高考分数公布榜下面无意中看见了她的身影,而后又看见她离去的背影之后,他们已经三年多没有见面了。
   “真不知道她现在的工作情况怎么样?自学考试搞得怎么样?谈朋友没有?”刘雨明总是对心目中的“她”充满着好感、幻想和期待。
   他知道,关于她的个人问题,有一些可以从来信中直接了解得知,有一些可是不便提及的隐私啊!
   为了让刘小燕有心里准备,他在以前的复信里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自从高考落榜以后,刘小燕是很少同同学会面的,这一次她坦然答应了。
   她知道,刘雨明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他对所有的人都是忠诚友善的。

共 21180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小说时间跨度很大,写了几十年的跨度的事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刻画,把一个时代的悲喜情怀,全部融汇其中。作者对这个素材十分熟悉,刻画很细致深入。对当时的时代种种人物悲喜体察十分细致。比如对为了转正不惜一切代价,这个独具时代特色的现象,写得十分真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因为这些局限性,很多人物或悲或喜,人物的命运往往因为时代的局限,而跌宕波折。人生就是时代里面的一出戏,很多人的生活故事都得有时代这个大导演编排好了,从此再也没有能超越剧本本身。小说对女主人公的生活压抑和曲折,通过种种叙述方式,表现很到位。看完这篇小说,对编者有很多启示,时代性很强,人物比较真实,情节自然。感谢赐稿星月,祝创作开心!【编辑:萍庭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