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树遐想
【编者按】这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写了两棵变形树,分析揭示了它们变形的原因,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挤压造成的。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讲述他们这一代人经历的社会环境,生存的状况。两者自然相映,写树的目的自然显现。这篇文章写树写人,不是在埋怨一种命运和生命环境,而是在阐述一种哲理,一种在恶劣环境挤压中如何学会生存,赢得环境改变机会的哲理。【编辑:春雨阳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7270002】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7-26 21:27:01
这篇文章揭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经历,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压力,都是在这些压力中成长着的。所以,这篇文章表现出的哲理是能引发共鸣的。
语文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7-26 21:39:31
谢谢您所赐的光明的尾巴!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7-27 11:37:53
谢谢鼓励也祝您创作丰硕!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7-27 10:06:02
欣赏老师精品美文,问候,学习了:中间有裂缝,裂开的两部分,像过去老农民穿的一对棉靰鞡,脚跟并拢,脚尖朝外。棉靰鞡上面的树干,和其他正常态势生长的杨树并没有什么两样。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7-27 11:38:38
谢谢鼓励,共同享受码字儿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7-27 11:39:02
谢谢鼓励,也祝您创作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7-27 11:39:58
谢谢您的鼓励,也祝您创作辉煌!
7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7-28 08:09:28
欣赏精品佳作,祝福愉快,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7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7-07-28 09:43:10
谢谢鼓励,也祝你创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