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纷纷扬扬
在凡洞铁矿生活了十几年,每到冬天,首先传来的是北采顶结冰了,破碎厂低洼地结冰了,然后就特关心会不会下一场雪。
南方少雪。
十几年来,雪只落了三次。九五年,九七年,要数落得“隆重”的,是零八年。
只记得,东线公路的青青翠竹“噼雳啪啦”的压断了一大片,没压断的,也“驼着背”了,竹梢上落满了雪,就像生命难以承载之重量,没法通车,上班的矿工只能选择步行。
铁矿,在大雪封山时,也通知停厂。上班的矿工也只是在维护生产设备,怕给冻坏了。
雪,一开始是蒲公英天女散花般的轻盈,可以微微抬头,看着这天国的使者是怎么的轻飘曼舞,怎样的亲昵大地。然后,只能站在窗前,听窗外寒风呼啸,雪,扑簌扑簌的落下来,一大片,一大片,大地,像铺上了一张棉絮。
雪,在肆意张狂之后,还是会变得稔持。上班的矿工穿上雨靴,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每一个人拿一根竹竿去敲打电路运输线上的积雪,只要轻轻一拍,雪就哗啦哗啦掉下来。
喜欢摄影的,扛着“长枪短炮”从沙溪步行上来,“抢”到的镜头,譬如《银装束衷》在矿山的文学内刊的封底发表了,很是亮眼。
那一年,京珠北告急,车排成了“长龙”,将近年关,走不了的,留在韶关过春节。在他们的记忆里,这一场雪肯定要一直下,一直细吞慢咽的回味。
南方少雪。所以记忆弥足珍贵。
我很喜欢的一阕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是伟人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写的《沁园春·雪》。如此壮观的景象,可以回到七五年,矿山的十二月。“从凡洞铁矿到沙溪,总个大宝山矿都是雪挨着雪,一个白茫茫的世界……”有一次,一个老矿工意味深长地说。
在凡洞,断电,断水,如果不及时补给,就要断粮。矿党委立即召开会议,态度坚定的决不让铁矿的大人小孩挨饿。但又考虑长达十五公里有余的东线公路,弯多,坡陡,更致命的,是路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矿党委书记胡明一边吩咐工作人员准备米、面、蔬菜,一边吩咐工作人员务色技术精湛的司机,“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的,一切就绪。为了安全,又在一辆小平板车的轮胎安装防滑链条。
这就是大宝山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迎难而上,哪里有寒冷,哪里就有人送温暖,这是雪中送炭呀,饱含着矿领导对矿工的深切关怀。
大约过了一小时三十分钟,在铁矿大饭堂,家属们有的拿大脸盆,有的提铁皮水桶来领取食物,每个人的脸上都溢出了笑容。
雪,在第三天稍停了,为不耽误生产,有的家属自发的加入了破冰队伍,没参加的,也主动铲去路上的积雪,热火朝天的,一片繁忙。
南方少雪。
但每一场雪都落进了心里。
在后来的日子,每一提到雪,就会想到七五年,那一个冬天,有“原驰蜡象”,更有一盆盆跳跃在心间的火,温暖着一座矿山美好的记忆。
请原谅,当我一写到雪
雪 , 铺天盖地的飘了
在京珠北
一辆辆车像工蚁前行
一些旅客滞留在路旁
家 , 一张回程的车票
家 , 望眼欲穿了。
请原谅 ,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
手不停的颤抖
心不断的谴责
难道是我带来了这一场大雪
雪皑白的 , 应该纯净
雪从天而降 , 应该恩慈。
当我看到一张张冻得红通通的脸
僵得有些麻木的一双双手
我会忍不住地想
在天堂,我的亲人会去拜访远方的亲戚吗
路上是否也飘着雪
白莽莽的雪 , 一片片的飘
就像一封封白色的信件
落下来
落下来
春天就挨到家门口了
在除夕 , 天堂里的亲人一定会赶着回来
乐融融的与我守岁。
请原谅 , 当我一写到雪
雪厚厚的覆盖了茫茫大地
但如果没有这一群白色的精灵
你的爱会博大浩瀚吗。
雪
-----纪念先生陈超逝世一周年
雪,从早晨到黄昏,甚至夜晚
一直下,落到山岗,河流,屋顶,每一棵树上
不知怎么,落到我的心里
成了我一个冬天的存折
这很冒险
雪,如果要燃烧,得攥着我的血
如果要消融,得等到春天
如果我一口一口的把它吃了
我会想起草莓
哦,草莓,塞在嘴里,一个童年就是我所有的旧梦
这白雪的妹妹,给我的
不止以爱情。懵懂的,似乎有更多的暧昧
雪,我轻声地呼唤。我不怕它的寒冷
就像我不怕夜的漫长
习惯了,听风里的呢喃,燕子般的玲珑细语
雪,一片,一片地落了
落了
谁会踏雪而来呢?轻轻地敲
打开我的柴扉,就等以把我打开
是呀,我的骨头不会逊色于雪
却又比雪坚硬,比雪更难以把握,琢磨
是呀,我的一生都充盈于雪
我的一生,冒死把雪拎回来,才走到一个诗人的墓前
哦,雪。我这么一喊便铺天盖地
多么干净,大地宛如一个处子
那些我诅咒的时光,没有了黯淡,狰狞和破碎
这是我的胜利
却归功于:雪
上了九公里,客车就像蜗牛在慢慢地爬行。路两旁的山上,有些树上"发了芽",眼尖的突然冒出一句:雪绒花。的确,那发出的芽是雪,骨朵一样,才误认了。
雪,昨晚稀稀拉拉飘了一场雪。天气再恶劣些,险峻些,再来一场雨,雪,肯定会大朵大朵的落下来。
可以看到采场了,每一块石头都戴着白色的"帽子"。雪,又降落在矿山了。车上的矿工很是喜悦,雪,像久违了的朋友。
天空一直阴沉着脸,灰暗的让人感到窒息。下午,乞温越降越低,又夹着绵绵的一场小雨。有矿工吃惊地说:要落一场大雪了。今晚不下,躲不过明早。矿山也广播了。家住沙溪的矿工也可以下山了,并且,客车也大约提早了半小时。
到了傍晚,雨夹雪,打在防盗网上,乒乒乓乓着响。过了一会,只听狂风大作,又一阵,是折断树枝的"卡嚓"声,从远山一直传过来,不间断的,很胆颤心惊的。
良山公路的汔笛,一声比一声紧促,一声比一声急切,一声比一声犀利,到最后,奄奄一息了。可以断定,塞车了。
在九公里,行走在前面的客车,打滑,稍徵陡一点的坡也上不去,只好吩咐矿工下车,可空车也爬不上去,只得请示上级,停产!冇些矿工上了车,重返沙溪,有的不嫌累,步行上凡洞。
一路上,只见折断的竹子瘫倒在路上,没折断的,也"躬"着背,偶尔,还可以听到竹子"噼雳啪啦"的开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