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摸爬叉

  摸爬叉


作者:李固国 童生,78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0发表时间:2017-08-12 16:34:30
摘要:往昔今日,摸爬叉,人与事,颇多感慨!

摸爬叉
   小时候,河沿、沟边、地头,到处都是树木,而柳树居多;就连一个个村庄,也被树林包围着。七月初的晚上,是摸“爬叉”的最好时候。
   那时候的爬叉可真多,在沟边的大柳树下随便走几遭,几乎每棵树上都有收获。记得村里的吴老太,她腿脚不好,干脆就搬一个小马扎,坐在一棵大柳树下守株待兔,没想到,一晚上也能摸二十多个爬叉。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家人在屋里坐着吃饭,一个爬叉竟然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
   我那时候七八岁,大人不让我跑远,也不让我带家里唯一的手电筒,怕我弄丢了。天快黑的时候,我就拿着玻璃瓶子,在树林里、沟边转悠,专摸爬树的。不大一会儿,玻璃瓶子就装满了。
   大柳树上的蝉是真多,几乎每个树枝上都有,还有的三五只聚在一块。几个大孩子,在树下生了一堆火,其中一个人爬到树上,使劲晃着粗大的柳树枝;受惊的蝉们一只只鸣叫着,冲着火光乱飞,不大一会儿,火堆周围就落了一层蝉;更有甚者,几只蝉竟然飞蛾赴火般飞进了火堆里。
   院子里有几棵树,回到家里,随便看看,也能摸几只爬叉。压水井旁的一棵小槐树,一人多高,有的枝条竟然低低地垂在压水井上面;呵呵,在微弱的月光下,竟然有三只蝉的幼虫,刚蜕掉了壳,嫩嫩的,身子晶莹剔透,一动不动。
   现在,我偶尔也摸爬叉,可村庄周围的树木早已经荡然无存了,就连沟边河沿也所剩无几,而且清一色多是杨树。而这时,摸爬叉的人太多了,天暗下来,这儿那儿,到处都是手电筒闪烁,随便去树多点的地方去,都能见到熟人,有人戏谑地说:“摸爬叉的人比爬叉还多呢!”
   好几个晚上,我都一无所获。一个深夜,我突发神经,拿着手电筒去河边照蝉;既然摸不到爬叉,就照照蝉吧!我这么做也是有根据的,村里的一个人死了,埋在了那里,深更半夜的,怕是没人敢去,况且那里有二十多棵大树,都说那里的爬叉多。
   夜是出奇地静,我也有点胆怯,走路也小心翼翼,周围田地里虫子的鸣叫声,扰得我毛骨悚然。快到地点的时候,我借着皎洁的月光,突然发现一棵大杨树下竟然站着两个人,像做着什么动作,看样子,他们不是摸爬叉的,因为手电筒没有打开;那一刻,我突然精神亢奋,打开手电筒照去。想也没想到,是一对相好的:男的我认识,邻村的、有家庭,女的不可而知。此时此刻,女的躲到了一边,男的迎上来,又是让烟又是给我说讨好的话,还邀请我明天一块吃饭,倒弄得我面红耳赤,做贼一样心虚。
   那天晚上,我没有摸到一只爬叉,倒照到了一对“野鸳鸯”,心情糟糕透了。从此之后,我很少摸爬叉。

共 10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爬叉,是蝉猴在河南、河北中南部以及鲁西南方言叫法。由于蝉面临蜕变的幼虫(又称为若虫)蝉猴善于攀爬,故在鲁西南的泰安东平一带以爬叉称呼之,河南称之为爬叉猴,豫西巩义嵩县洛阳一带也叫“马知了(马几了)”。“爬叉”为地方口音误传所致,实为“爬蚱(pa zha)”,一般指蚱蝉未脱壳的幼虫。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8-12 16:39:56
  摸爬叉,就是捉蝉猴,只是河南与其它地方的叫法不一样。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