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病病(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病病(赏析)


作者:玉峡耕牛 秀才,136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10发表时间:2017-08-20 06:42:14

共 3492 字 1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章,老子谈“病病”,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谈对“不知”的态度。尽管“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尽管“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老子却毫不气馁,首先大力肯定“知不知”,称之为“尚矣”。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对“不知知”进行严厉的批评,称之为“病矣”。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这是一种毛病,而且是大毛病。第二部分:“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谈对“病”的态度。“不知”不可怕,“病”不可怕,可怕是强不知以为知,可怕是患病而讳疾忌医,所以要视病为病,敢于面对,正因为敢于视病为病,才能“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才不至于养痈成患,才会不病。总之,一方面要善于知道自己的“不知”,另一方面,要敢于直面自己的“不知”。谢谢耕牛的解读,辛苦了!立体感的、日渐丰腴的《道德经》初现端倪。【编辑 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7-08-20 07:44:01
  人们往往是不能正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不知”,即使知道也不敢直面自己的“不知”其实这是最无知的表现。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道法呼吸        2017-08-20 08:58:55
  知不知,上。
   译文一:知常道之有,且知,常道不可尽知,才是上等智慧——老子自己的解释:道可道,非常道也。(也就是现代哲学关于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译文二: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才是上等智慧——孔子演绎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不知,是知也。
   译文三:知常道而不自以为知,才是上等智慧。(个见:若真是原文之意,要么是装腔作势,要么是谦虚至极。似乎都不是老子的本意。但这是丁福保之《道德经笺注》之译文以及一些专家的意见。留档,存疑。)
  
   不知知,病。
   译文:有所不知却自以为知,这叫有疾加身——脑残。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只有担心害怕疾病、把病当做病而加以治疗,才能不生病。
  
   注:有所不知却自以为知,这叫有疾加身。病,比喻为缺点。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圣人无病,因为圣人担心害怕病、把病当做病而加以治疗,所以无病。
  
   心得:本章也可以看成是老子箴言。心得如下。
  
   若已知是阳,那么未知则为阴。哪怕在人类灭亡的那一天,不知与知,一样并存的。即阴阳俱存。
   西方人的哲学中,恩格斯的论点当属先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至少是在世世代代无究无尽的人类延续中完成。”他的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世界可知的,但永远不可能完成对世界所有的认知。因为他的“世世代代无穷无尽的人类延续”就决定了不可知的永恒性。
   就哲学而言,我们至少知道了世界是两部分组成的:可知的部分与不可知的部分并存。然而西方至今没有哲学模型来描述这种情况。倒是两千五百年的中国人一言以蔽之:阴阳!
   就已知与未知的关系,阴阳学说可以说是诠释得淋漓致尽。可是至今为之,不自信的某些中国人还说老祖宗的哲学“朴素”。更有甚者说中国人自古就无哲学。西人说说倒也罢了,偏偏是自以为是,且有了一定话语权的人,也跟着西人后面而鹦鹉学舌——成语数典忘祖的绝妙注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