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南京·人民·炼狱

编辑推荐 南京·人民·炼狱 ——谨献予以9.3抗战胜利日


作者:湘水楚风 秀才,102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00发表时间:2017-08-29 11:12:47
摘要:9月3日是抗战胜利日。1937年冬天,南京沦陷,南京城成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间地狱。在那个2009,我是怀着异常沉重与悲愤看完《南京,南京!》的。72年前,即1937年12月,南京笼罩着沉重不堪的寒冷与黑暗。可2009年4月,尽管仍然有些寒气未曾消散,可是,毕竟牛年的春天早己到来,正是巍巍神州“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时节......

南京·人民·炼狱 2009年4月,我正准备去看陆川新拍的《南京,南京》的时候,打电话给一名写诗的友人,欲邀其同行。
   友人一再推却:我还没有作好去看这部影片的心理准备。故事实在太沉重,太压抑。
   我只好一个人成行。
   也许,在和平年代生活惯了的我们,的确应该准备那么一点点勇气,去直面那个年代的悲惨与壮烈,以减缓影片带来的——强烈的冲击感。
   可是,我有勇气,没做任何准备就来了,心情肃穆,脚步沉重……
   影片开场,影院内一片黑暗。身后忽然响起一个稚嫩的童音:妈妈,我要冰淇淋。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这位年轻的母亲,究竟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带着自己年幼的女儿,观看这部压抑而疼痛的电影?
   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角川)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小豆子)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来揭示日本侵华战争对人性的巨大摧残……
   舒伯曼的《wintertime》缓缓响起,低沉,忧郁,压住难以平静的心跳,一点一点地下沉、下沉,沉没到冰冷、黑暗的深渊。
   是的,现在,1937年,这是个冬天,没有什么可以依靠,没有什么可以取暖,没有什么拥有色彩,除了鲜血,淋漓的,满城鲜血染苍凉。
   这是一座城市的生与死,这是一座不断地上演着生与死的挣扎的城市。城市里的人,无论士兵、老人、孩子,还是女人,都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南京人民。他们可能平日里常为一些世俗琐事争执不休,可能多多少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陋习,他们一样会自私,他们一样害怕刀枪与炮火,他们一样有着强烈的生存下去的欲望……
   可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打进来了,带来了血腥残暴的杀戮和无穷的绝望,以及生与死的两难抉择。
   他们手无寸铁,蜷缩在晃眼的军刀下,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除了少数乔装的军人),甚至连勇气都在瑟瑟发抖。他们在禽兽不如的侵略军的刀枪下,一批一批被屠杀、凌辱。
   然而,当面对最后的生与死,平日里被那些自命清高的人所不屑的街井市民,身上却迸发出最为闪亮的人性光辉。尽管,这光芒十分的有限,不能照亮整座城市,却至少能够挽救一个或者几个人的生命或灵魂。即便是这微小的光芒,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在嗜血成性的日本兵魔爪的蹂躏下,己足够了。
   上帝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爱一个人,那么,你就爱了整个世界;如果你能够救一个人,那么,你就拯救了整个世界。
   《南京,南京》——这是一个关于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故事……
   在中央的授意下,总指挥唐生智弃城而逃。孙中山的铜像轰然倒下,文明被野蛮与暴行践踏,仅有一张破败的青天白日旗,遮挡住伟人曾经光耀的身躯。
   日本大兵兴高采烈、欢呼雀跃,以为已经摧毁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尊严。
   面对眼前一批批战友惨死,当日本兵的“起立”命令再次下达的时候,一时没有人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很快地,他(下层军官陆剑雄,刘烨饰)第一个站起身,缓缓地一步,再一步,没有对白,也没有表情,只有空洞却依然不屈的眼神。
   尽管守城最高长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国民政府士兵誓死保卫这座大厦将倾的城池,愿与都城共存亡。他,作为一名下层军官(属宋希濂部),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地抵抗,最终一一被十倍于己的敌人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所压制,成百上千的中国军人成为俘虏,最终在敌人的枪炮中血染长江。
   头可断,血可流,中国军人的尊严和气节,决不能丢!于是,他不屈地站起来,步步向前,坦然面对刽子手黑漆漆的枪口……
   后面的中国男人跟上来,走过去,越来越多……面对敌人的枪口,一样的面无表情,一样的沉默无语。
   面对死亡的时候,影片中这种面无表情,显然是真实的: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不可能做到大义凛然、岿然不畏,甚至仰天长笑、视死如归……那只是小说里的大英雄,才能做到的事情。而他们只是一群小人物,他们一样害怕死亡,他们能够保持脊梁挺立的站立姿势,没有发抖倒下、屈膝求生,已经很了不起。
   所有人都在面无表情地静默着,他悄悄地抬起手,捂住了小战士(小豆子)的眼睛。
   枪声响起,在死亡的前一秒,突然有人开始喊:“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此起彼伏,感天动地。
   而他,用自己的身体,为小豆子争得了宝贵的生存。500余名被俘的守城士兵,最终仅有两人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
   镜头切换:宽敞的教堂里,日军正在强迫难民营交出一百名女子做慰安妇,以换取其他人的安定与过冬的物资。一双双手举了起来,在阳光下,在飞舞的尘埃中,向上伸出的手,也许略有迟疑,也许略有颤抖,但那是一颗颗充满光芒与大爱的心灵,是希望在伸展,向自由的天空的方向……
   镜头再次切换:建立难民营并保护着中国人的拉贝先生,被勒令回国。临行前,面对苦苦哀求他留下来的人们,白发苍苍的拉贝先生,竟跪了下来。
   这里不是他的故乡,这里没有他的血缘亲脉,他没有任何义务一定要保护眼前的众多难民。可是,他在忏悔,他在流泪,他为自己心中坚守的正义与良知而屈膝,唤起了观影者内心中的多少感动。
   除了拉贝先生,这里还有3名国际友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不会忘记:他们为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泪。
   对着日本人一口一个“朋友”、显得无比下贱、甚至出卖了难民营里受伤士兵的唐先生,一样阻止过日本士兵对难民营中妇女的侵害,一样在生与死的两难抉择中,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其实,有些人当时的所作所为,在我们今天看来,的确毫无骨气可言,可是,他们也是无奈而为之,他们也不想伤害别人,他们只是想努力活下去,无奈而又残酷。
   《南京,南京》没有主角,如果一定要定义一个,应该就是日本士兵——角川。
   镜头一次又一次地将周围的一切切换、虚化,只突出他的眼神。那是一种面对信仰与现实的激烈冲突,而产生的强烈不安与无所适从。
   他在教会学校读书,他了解仁爱与天理报应;他还是一名处子,他懂得怜悯、羞怯与珍视。他说要娶军妓百合子为妻的时候,他给百合子送新年礼物的时候,眼神无比温柔天真;他看着躺在床上的江香君的时候,望着江香君等人赤裸的尸体被抬走的时候,又充满了不解与迷惘;他在面对被拉走的姜老师(高圆圆饰)的时候,他在放小豆子与老高走的时候,又是那般怜悯而充满歉意。
   不得不感谢中泉英雄(饰角川),那是怎样传神的眼神,竟能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表达得如此真切!
   日本士兵的祭鼓声声,每一捶都叩问着角川的心灵:是对还是错?是坚持还是放弃?是选择干净的死亡?还是残酷的生存?重压之下,他终于无力嘶吼……最终,他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救赎小豆子二人。
   耳畔响起难民营里角川对姜老师说的话:“我在教会学校读书,这个十字架送给我好么?”
   于是,我深深明白:无论战争多么残暴,无论邪恶是如何侵略了正义,无论野蛮是如何玷污了文明,总有一丝高尚的灵魂,一直不曾泯灭……
   影片中,中泉英雄的演技着实高超,不仅如此,我想,他的内心一定真正进入到1937年的南京——那个血雨腥风、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真正进入到这座生与死不断纠结不清的城市中来——一如穿行在刚遭受原子弹浩劫的广岛、长崎。
   看这部影片之前,浏览《南京,南京》的花絮,我己经了解到:他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真的哭了许多次。他说,尽管这己是7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每一位热爱和平的日本人,都应该正视它,而不是否认、歪曲和试图抹掉它。毕竟这是我们的先祖曾经犯下的罪,可我们这一代没有,我们只是要记住历史的教训——战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而当时的日本,也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伤亡惨重,千疮百孔。
   《南京,南京》的最后,唐先生的妻子,在唐先生被枪杀前,终于离开了这血流成河、满目废墟的地狱之城。暂时劫后余生的小战士——小豆子,在开满蒲公英的田野上欢笑、奔跑、无拘无束。仿佛之前的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他,也还是那个整天无忧无虑的少年。
   唐先生死了,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直微笑;她的妻子又怀孕了,新的生命会取代死亡,然后,努力活下去。
   的确,在《南京,南京》里,在193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里,草木含悲,山河呜咽。几乎所有的人,最后都死了;但是,孩子们活了下来。
   这样也好。只要孩子还在,中国就有希望,不是么?
   ——中国不会亡!今天,十几亿中华儿女,在这片曾经饱受炮火摧残的土地上,不是生活得很幸福么?
   这也许是整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镜头——战斗的间隙,孩子们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孤立的难民营里,孩子们在咿呀学唱;毫无色彩的田野里,孩子们在尽情地奔跑……
   这样一座惨绝人寰的“屠”城,这样尸横遍野、死气沉沉的南京城里,依然有孩子的笑声!这样就够了,这样就有了足够的、支撑人们顽强生存下去的动力。
   影片的最后,在祭奠着一个个陌生的小人物——南京大屠杀30万亡灵中的一分子,那一幅幅写着生卒年份的照片不断闪现。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辰,却几乎都将生命定格在了1937——1938,定格在了那个寒冷而阴霾的冬季。而最后一张照片里的小豆子,依旧在笑着,只有一个出生纪年,后面写着——还在活着。
   看着,看着,如同早些年看《美丽人生》,片中躲在集中营垃圾箱里的孩子,在走出来的瞬间,在真的看到美国大兵开着坦克来迎接他的一瞬间,令我无比感动,泪流满面……
   不知那位开场时还在问妈妈要零食的小女孩,看了影片是何种心情?她真的看得懂吗?这场电影对她今后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也许,她还会继续看日本动画片,还会喜欢吃日本料理,将来也会喜欢某个日本歌手或影星,但是,我相信:她的心中会有更坚定的东西在支撑。
   如今,尽管我们知道,在日本,也有许多有良知的日本人,知道忏悔自己或祖辈的罪孽,也有许多人对中国人心存友好和善意。但是,在累积如山的铁证面前,只要日本政府还有一名政客不肯承认侵华的罪行,只要日本右翼官员还在参拜靖国神社,只要还有一名慰安妇活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与致歉,只要日本官方不公开向中国人民进行赎罪,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日本的唾弃及控诉——就永远不会停止!
   电影落幕,我久久没有离去,直到偌大的影院空无一人,只有舒伯曼的《wintertime》还在继续……
   是的,那是冬季,1937,南京笼罩着沉重不堪的寒冷与黑暗。可是,现在已是四月,尽管仍然有些寒气未曾消散……
   可是,毕竟——牛年的春天早己到来,正是“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时节。

共 42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巨著,影片用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极具张力的黑白叙事影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本片以此为背景,用真实的记录将那段黑暗的历史重现,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在那段幽暗的黑色岁月里,我们中国人是有过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在暴行面前,它的抵抗,它的自我救赎,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们挣扎过,可能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在累积如山的铁证面前,只要日本政府还有一名政客不肯承认侵华的罪行,只要日本右翼官员还在参拜靖国神社,只要还有一名慰安妇活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与致歉,只要日本官方不公开向中国人民进行赎罪,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日本的唾弃及控诉——就永远不会停止!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8-29 11:33:13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29 12:07:33
  编辑辛苦了。感谢编辑的指导及精彩点评。现在《二十二》正在上映,票房不佳。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苦难及历史的教训,沉醉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韩剧之中......这的确让人沉重与纠结。
2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29 12:02:27
  原我们世世代代永远保持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宁死不做亡国奴,永不向邪恶低头。
  
   【编者按】《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巨著,影片用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极具张力的黑白叙事影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对中国军民展开长达6周的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本片以此为背景,用真实的记录将那段黑暗的历史重现,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在那段幽暗的黑色岁月里,我们中国人是有过不屈不挠的抗争的!在暴行面前,它的抵抗,它的自我救赎,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们挣扎过,可能软弱过,但在死亡的这座城市中间,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严,也许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幸存下来的,至少那希望要幸存下来。在累积如山的铁证面前,只要日本政府还有一名政客不肯承认侵华的罪行,只要日本右翼官员还在参拜靖国神社,只要还有一名慰安妇活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与致歉,只要日本官方不公开向中国人民进行赎罪,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对日本的唾弃及控诉——就永远不会停止!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必合为时而著。
3 楼        文友:优雅的转身        2017-08-30 10:08:28
  希望国人要重视历史,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看过这部电影,我看的时候也非常震撼,也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真的为生活在那一代的人感到悲痛,还是愿世界和平,永远不会有战争。
不恨结局太伤感,只怪青春太青涩!
回复3 楼        文友:湘水楚风        2017-08-30 13:28:32
  爱国与卫国,是每一位中国人最起码的素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