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西风】一张借条(小说)

精品 【西风】一张借条(小说)


作者:剑锐 童生,685.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6发表时间:2017-09-08 14:00:33

【西风】一张借条(小说)
   2008年初夏,我堂哥回大陆探亲,一再嘱咐我,把旧房翻建一下,临走还放了些钱。
   实际上我不是没有钱,所以没翻建旧房,是因为爷爷留下的东西,也只有这四间房子,不毁掉它,是想留点儿念想。而且我堂哥每次回来,再豪华的宾馆都不住,偏来这低矮的小屋里住几宿。我知道,堂哥怀旧,房子里残留着爷爷的气息和生活痕迹,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他的影子。堂哥很崇拜爷爷,每次回来,都跟我谈论爷爷当年办学、植树的事,他说爷爷相当了不起,还说他在这里睡觉很踏实,多次梦见过爷爷。其实,他从未见过爷爷,见到的仅是一张照片而已。
   堂哥年长我一旬,在台湾经营几家大型食品企业。父辈们都不在了,我对他十分尊重,当然尊重他的意见。
   我住的房子是近百年的老房子,既矮小又阴暗,按说早该翻建了。尤其近几年,左邻右舍陆续盖起了楼房,我的房子夹在其中,显得很寒碜,而且新建房屋地势普遍增高,这几年雨季我家连遭水淹,排水相当成问题。虽然,我买了一台抽水机,但有时候深更半夜爬起来排水,也是一件麻烦事。于是,我不再吝惜祖上留下的这份家产了。
   拆旧房时,我专门找了几个细心的亲戚和邻居帮忙,嘱咐他们注意寻找一张借条。
   小时候多次听父亲讲过,当年游击队从我们家借了不少钱和粮食,队长马步云还给写了借条。虽然父亲临终又说借条丢失了,但我想,借条极有可能就在房子里,父亲所以说它丢失了,也许因为他发烧说的胡话,或许因为那个时代在他心里烙下了阴影,担心因此生出事端。现在不同于过去,政策好了,我下决心要找到那张借条,拆旧房时格外留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从房顶上退下瓦片露出芦苇把子,我就发现了异常,当年捆把子的麻绳早就霉断了,把子都是松散的,唯独卧室那间屋子一扎胳膊粗的芦苇捆得紧紧的。我拿到院子一角,小心翼翼地打开,发现里面包着一节用油纸包得很严实的芦苇,芦苇里面是一张卷得像粉条一样的纸。
   那是一张年代久远的纸,早已失去最初的颜色,只留下一片混混沌沌的黄褐,它在我手里慢慢展开时,没有挺括脆生的质感,泛黄的纸面上,是几行秀丽的毛笔字,虽然暗淡得跟出土文物似的,但字迹还是清楚的,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崔育英大洋伍仟块、粮食伍仟斤。待全国解放后,凭此条到县政府兑现,每年翻一番。
   珠山游击队
   队长马步云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看着这张借条,我不觉一下就沉浸到过去的那段历史,就像突然失足跌进深渊,一下子就没有了其他感觉,耳边只有风声,眼前只有黑暗。
   一九四三年初冬,在我们村子东部的珠山一带,八路军和珠山游击队在那里打了一场阻击战,牵制了到莱城一带扫荡的鬼子,枪炮声持续了一天一夜,大地被爆炸声震得乱颤。虽然鬼子伤亡惨重,但八路军和游击队也牺牲了不少同志,还有不少伤员,其中留下来的就有三十多人。这是马步云对我爷爷说的。
   那天深夜,二伯悄悄地回到家里,叫醒了爷爷。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两个人,都是珠山游击队的,爷爷认识,一个是队长马步云,一个是猴子田二宝。
   马步云抽着烟,跟爷爷聊了一会儿,就聊起山上的情况。他皱着眉头说:“我们就要断粮了,而且伤员伤口恶化,急需购买药品。今晚我们来,是想借些钱和粮食。”
   爷爷说:“现成的钱也没有多少,得过日再操持。”当晚,爷爷给了他们五百块大洋和两袋小米应急。
   后来马步云又带人来过我们家几次,共借了五千块大洋和五千斤粮食,并给打了借条。
   说实在话,那时的世道乱糟糟的,对于将来能否兑现借条,爷爷并没抱多大希望。在此之前,他依仗着祖上留下的家产,既帮过共产党,也帮过国民党,还帮过杂牌军和土匪。祖上留下的家产,因为战乱的洗礼在逐年减少,但他仍然拥有几百亩土地和五个店铺,既是我们那一带有名的大财主,又是区公所所长。这样的身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常有人为粮饷的事找上门来,他们带着队伍,腰里别着家伙,搞不好就会闹出人命,用如今的话说,爷爷是花钱买平安。当然,他能借那么多钱和粮食给游击队,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他们。那时候,他为扩建自己的学校筹下一笔钱,钱不够,又卖了几十亩土地,才凑足那五千块大洋。因此,扩建学校的计划自然就泡汤了。
   这就是借条的来历,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它毕竟与众不同。
   刚解放,县上有人提出要镇压我爷爷,遭到不少人反对。马步云还把手枪掏出来,在桌子上拍得当当响:“谁要敢动他,我就先崩了谁!”
   有人说:“他是有名的大财主,还是区公所所长,拥有几百亩土地,好几个店铺。他剥削了劳动人民那么多血汗,不镇压他镇压谁?”
   马步云说:“他是大财主不错,他是区公所所长不错,但他没剥削人没压迫人,而且他还做了许多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他出钱出粮支持抗战,如果没有他的帮助,珠山游击队饿也饿死了,八路军和游击队三十多名伤病员就没钱买药治病疗伤;他带领老百姓,建起了二十多里长的沿海防护林带,自己贡献了一百多万棵树苗;他办的学校,全县教学质量最好,收费最低,五里地以外的学生还免费吃一顿午饭;他还资助十几名学生上了大学……现在解放了,我们本该对他好,为什么还要镇压人家?”
   “他大儿子跟蒋介石跑到了台湾!”
   “可他二儿子是珠山游击队副队长,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他不仅仅是我们的烈属,他还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终我爷爷没有被镇压,从某种意义上说得益于那张借条,因为根据当时的形势,仅凭二伯为革命献出生命是保不住爷爷一条命的。可以说是借条救了他的命,也可以说是马步云救了他的命。因为如果当初没发生借条的事,也许马步云就不能冒着那么大风险为他说话;如果没有人为他说话,爷爷就必死无疑。
   因此,马步云也惹了麻烦,文革中被打倒,吃了不少苦头。
   爷爷共有三个儿子:大伯去了台湾,二伯在解放县城时牺牲了,父亲最小,在家务农。
   土改时,上级派马步云带领工作队来到我们村。那时候,他在县上当了武装部长。
   马步云对我爷爷说:“现在是新社会了,要土改,你看怎么办?”
   爷爷说:“我听政府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马步云说:“按说政府还欠你的,当年借的钱和粮食至今没还你。但是,这和土改是两码事。”
   爷爷说:“帮助共产党抗战是应该的,不提了。关于土改,这好说,该收走的就收走吧!”
   马步云说:“那,我就按上级政策办了。”
   爷爷说:“现在的时局就这样,办吧。”
   爷爷被划为地主成分。土改工作队给他留了四间房子和五亩半土地,其余的房屋、土地和山林全部充了公。
   从此,爷爷就不提借条的事了。
   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爷爷见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眼瞅着一家人就要饿死,便怀揣那张借条,去县城找已经当了县长的马步云,想兑现些钱或粮食救命。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灰蒙蒙的天空飘着零星雪花,爷爷步行向县城走去。快到县城时,远远望见田野里有不少人,似乎在寻找什么。爷爷觉得奇怪,走上前想探个究竟,却见一张熟悉的面孔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县长马步云。只见他的脸浮肿着,手里拿着一根拇指粗的木杆,一端插着一节一扎长的铁条,铁条上串着几片黑糊糊的地瓜叶子。
   “你们这是干啥?”爷爷不解地问。
   “捡地瓜叶,挖野草根……”马步云少气无力地告诉他,大家没有吃的,不少人都浮肿了,也饿死一些人。这些天他正带领县上的干部职工,在野外寻找东西充饥。
   爷爷望着那些饥饿的人,心里问自己:“县长都饿成这样了,还找谁要钱要粮?”他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揣着马步云当年给他写下的借条回家了。
   爷爷回家不久就饿死了。
   爷爷死后,并没有连同他的地主帽子带进坟墓,而是作为一份政治遗产留给了子孙后代。因此,我和姐姐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而且不能入团,不能当兵,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社会上深受歧视。而父亲更是受尽折磨,文革期间,记不清他到底挨了多少场批斗。当年那张借条不知怎么被红卫兵知道了,每次召开批斗会,他们都对他拳打脚踢,逼他交出“变天帐”。父亲咬紧牙关任凭皮肉受苦,直到死,也没交出那张借条。这事直到现在我都没弄明白,是他死咬牙不肯交出借条,还是他对此事真的一无所知?
   父亲死于文革时期,不满四十六岁。那些天,他犯了哮喘病,起不了床,是红卫兵用门板把他抬到大队部的,因为,公社里一个副主任听了我们大队造反派的汇报,对借条很感兴趣,就来我们大队搞调查,提出要见一见这个地主崽子。他当场审问了父亲,并让他交出借条,争取宽大处理。父亲死不认账,说他从来没见过什么借条。红卫兵就愤怒了。一个重病在身的人,怎能禁得住那些丧心病狂的人拳脚相加,第二天晚上,父亲就去世了。他临终嘱咐我:“借条丢失了,以后对任何人都不要提借条的事。”我搞不懂父亲说的是胡话还是真话。因为,我们把他从大队部抬回家后,他一直在发烧,嘴里不停地胡念八说,念叨最多的就是借条。但我分明看见,在他咽气之后,两行浑浊的泪水像两条蚯蚓,慢慢地从他眼眶里爬出来。我跪在父亲身旁嚎啕大哭,我知道是那张借条害了他。同时我也在心里为他庆幸:一死百了,父亲终于解脱了。
   借条终于找到了。我让妻子做了几个菜,把在镇政府上班的邻居黎明请到家里来,一边喝酒,一边向他咨询借条的事。
   黎明认真地端详着那张借条,表情显得很严肃。他抽一会儿烟,然后告诉我:“这方面的政策我也拿不准,估计至少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吧,如果一年翻一番,不知要值多少亿呢。但是,这张借条早已失去了法律时效。不过,按照人道主义的原则,折合现价兑现,再适当给点补偿,估计还是有可能的。”
   “就是说,政府至少要给我几十万?”我问道。
   “估计应该是这样。”黎明说。
   我和姐姐两家虽算不上大款,但家道殷实。这些年,堂哥对我们姐弟俩很关照,给了不少钱,还帮我们建起一个食品加工厂,每年有上百万利润。我想,当年爷爷能把借条从县城揣回家饿死,父亲临终嘱咐我对任何人都不要提借条的事,我还找政府兑现吗?“要不,咱捐了吧。”当着黎明的面,我对妻子和儿子说,但我的话立刻遭到他们反对。
   妻子嘴一撇说:“别高尚了你。你看那些当官的,谁不千方百计捞好处?他们那么多钱你见有谁捐了?就说咱村村长,儿子才读初中,就花几十万在城里买了房子,自己开着十几万的轿车到处跑,他一不经商二不办厂哪来那么多钱?”
   黎明淡淡地笑笑说:“要不人们怎么都稀罕当官呢。过去村委会换届,想当官的仅是暗地里做些工作;如今倒好,人家光明正大,直接拿钱买选票。”
   妻子气呼呼地说:“你说如今的干部咋就那么牛?!”
   黎明显得很不屑:“村干部算个啥呀,镇干部那才叫牛呢!有的在城里光房子就有好几套,公款吃喝一桌花好几千,甚至上万,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年下来财政支出招待费一二百万;县干部就更牛了!有房有车不说,有的包养着二奶三奶,还有的把钱存到国外。”
   儿子长叹一口气说:“我曾爷爷那代人傻呀,如果换了现在的人在那个年代当县长,谁会饿得浮肿?如果换了现在的人揣着那张借条,谁会饿死?我爷爷是被历次运动吓破了胆,那借条怎么是“变天帐”?它是光荣帐!记载着我们家为国家、为抗战做的贡献。现在有些当官的恨不能偷个理由捞好处,我们为什么不讨回本该属于自家的钱?!”
   经他们一说,我心里有些乱。随即打电话把事情告诉我姐。
   我姐不加思索地说:“当年政府借了咱们的,为啥不要回来?”
   晚上,我失眠了,并非因为我有可能得到一大笔钱而激动,我不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找它,只是为了证明一个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传说。说实话,找到这张借条,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要不是因为它,父亲也不会受尽折磨死得那样早。自古以来树大招风,钱养人,钱也害人。当年爷爷如果不是因为有钱,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钱找他,因而生出许多是非,父亲也就不会被土匪绑了票。但是,妻子和儿子说的话又使我心态失衡,如今有些当官的不贪赃枉法哪来那么多钱?我一个老百姓的风格为啥要比他们高?我翻来覆去想了一夜,想想还是他们说得对,为什么不讨回本该属于自家的钱!
   次日,我和儿子一起去了县民政局,一位姓宋的副局长接待了我们。我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宋副局长看过借条,似乎很早就认识似的,热情地握着我的手,一脸惊喜地说:“啊呀,原来崔育英是你爷爷啊!”
   “对,我是崔育英的孙子。”我说。
   宋副局长问了我一些情况,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然后喊来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收起借条。

共 67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小说《一张借条》生动地塑造了“爷爷”崔育英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游击队借钱借粮的借条,给地主出身的爷爷和几代人造成了灾难。在“平反”之后,“我”带着爷爷留下的借条,找政府兑现的过程中,得知政府要为爷爷建设纪念馆,便秉承了爷爷的意愿,将借条兑现款捐给了学校,用于扩建镇中心小学。小说《一张借条》以“借条”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有正义感、有社会担当的好地主的故事,故事时间跨度大,情节曲折迂回,矛盾冲突不断,文字质朴厚重,主题深刻聚焦,充满社会正能量,此篇小说也很现实,耐人寻味。作品很厚重,很耐读,正能量十足,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小说。大赞!推荐赏读。感谢作者带来倾心之作!【编辑:海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09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9-08 14:01:18
  作者简介:剑锐,本名逄建锐,山东青岛人。《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2011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参花》《胶东文学》《齐鲁文学》《古城文学》《山东青年作家》《中国草根》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散文三十余万字。曾获《参花》短篇小说优秀奖、《关东文苑》最佳优秀作品奖、《中国草根》2015年度十大作家、冯梦龙杯“新三言”全国短篇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首届健康杯全国散文小说大赛中篇小说优秀奖、“东北文学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首届“芙蓉杯”全国原创文学大赛小说三等奖、首届“世界汉语文学杯”文学作品大赛散文二等奖、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短篇小说二等奖、“国学杯”华人文学创作大赛短篇小说二等奖等。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2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9-08 14:02:23
  非常感谢老师带来这篇非常厚重耐读的好小说,编按理解如有不妥,请老师指教!祝您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3 楼        文友:晶莹        2017-09-09 19:54:47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拜读学习!
( (
4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7-09-09 20:08:03
  恭喜加精!老师这篇作品太好了!祝老师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5 楼        文友:念家的麻雀        2017-09-09 20:47:47
  祝贺加精,学习并问好!
6 楼        文友:山野和风        2017-09-09 22:08:21
  祝贺加精!充满正能量的一片佳作,拜读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