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间百态】艾蒿飘香(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间百态】艾蒿飘香(征文·散文)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6发表时间:2017-09-08 19:17:21


   近日到乡下小镇上游玩,见几位老奶奶在卖艾蒿,一股艾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就要到了,随便拿起几枝闻了闻,还是儿时那味道。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艾蒿是老家那儿的名字,其实它的学名叫艾草。据资料记载,它的别名就有十几个,可能是各地有不同的名字吧,后来才发现是同一种植物,不得不都记上。艾蒿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绒毛,植株有浓烈香气。在我的家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都能见到它苍绿色的身影。艾蒿的生命力极强,割去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秋后枯萎,到了来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
   春天艾蒿鲜嫩的叶子和芽是牛羊上好的青饲料,不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人也是吃蒿子饭才渡过了那难关。如今你如果到山里去游玩,在农家乐也可吃上蒿子饭,鲜嫩的艾蒿叶和芽,还可以作为蔬菜下火锅食用。有时邻居弄了蒿子饭,我肯定会去讨一碗,从中寻找点童年的记忆。
   童年时代,在端午节这天,天刚蒙蒙亮,妈妈便把我们吆喝起来。这时山上就有人采艾蒿了,说是夜露打过的艾蒿最显灵。人们把艾蒿一棵一棵地插在房前屋后,悬挂在门或窗旁,家家如此,年年如此。苍郁的艾蒿给农户人家平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有关艾蒿可以驱邪的传说,主要与药用功能有关。乡间的五六月,天气潮湿而烦热,百虫蠕动,于是在晚上,家家户户在院里点燃一束艾蒿,青烟起处,天空中弥漫艾香,使百虫各归其所而不来骚扰人类。记得小时候,不论是我,还是弟弟感冒了,母亲会用晒干的艾叶熬水,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治而愈。冬天,由于那时保暖的条件差,我经常是手脚生冻疮,妈妈熬一锅的艾蒿水,让我把手脚浸泡在热腾腾的艾蒿水里,几天后,肿胀便会全消。有一次,在山里玩,弄得全身长满红色的小斑点,奇痒难忍,也是是母亲熬艾蒿水洗好的。
   母亲是很能够洞悉并利用艾蒿功效的人。小女出生之后,母亲就用端午日到野外采来艾蒿,洗澡避邪防病。也可能是这艾蒿的作用,女儿小时候很少感冒发烧的。
   农户人家大多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蒿,求吉祥的习俗。虽然我早已住到了城里,但每到过端午节妻子还是要买一把艾蒿挂在门上,给人一种祈盼、一种宽慰,不过现在只有四、五十岁的人才记得它。
   花草能够有幸走进人间的节日,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是花草的幸事!不过大多是取决于花色,如牡丹、玫瑰等等,而艾蒿开不出美丽的花朵,而是以药效取胜。艾蒿的高度虽不及人类,但它们扎根于土地,从大地汲取水分和营养,却有人类不能触及的深度。它随四季枯荣,自生自灭,与山坡上的杂草一样平凡,枝叶里却深藏神奇能量。它不像有一些植物把自身的价值投注在一次美丽的绽放,一次骄傲的展示上,它的每一叶、每一茎、每一根都有存在的价值。
   随着科学的发展,艾蒿的药用价值已大不如前,差点让人们忘在脑后。而去年中国有位老太太得了诺贝尔奖,据说其灵感与艾蒿有关,又让其名声大振,真是说不定,它今后还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

共 12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与艾草的一次偶遇,从而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引发出了一层层的思绪。艾草与国人有很深的渊源,最有名的当属于端午日,无论大江南北都广为盛行,人们将艾草悬挂于屋檐下,以期达到消灾祈福的意愿。不仅仅是赋予的这层神秘,艾草还是中药,驱蚊虫、治感冒、治疗冻疮等,据说,艾草还有安胎的功效,在几千年的历史里,艾草都在人们左右,而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艾草还被用来果腹。文章最后感慨着艾草的命运,它随四季枯荣,自生自灭,不像那些名贵的花草被人们关照和呵护,却以极强的生命力生长在农家左右,给人们以方便。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新作!【编辑:清粥小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9-08 19:18:13
  感谢老师对晓荷的支持,祝您周末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7-09-08 23:08:56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老师辛苦了!问好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