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十年之约(散文)
五长白山探奇:红旗村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吉林不到长白山也是一大遗憾,虽然这个季节山下春花烂漫,可山上依旧还是冰天雪地,不过香港师生最期待的是雪,香港一年到头季节不分明,最不缺少炽热的浓艳,缺少的是东北早春的清凉素淡,更没有雪野的浪漫情调……
记忆里的香港摩星岭,枝丫藤蔓蒙络摇缀,荫蔽着树下有着肥大叶子的滴水莲,那晒着南国火辣辣骄阳的深绿,似乎要流下淋漓的浓脂,林间点缀着一丛丛火红的木棉和紫红的紫荆,渲染着熙熙攘攘的繁华,与人们身材的瘦削和性格的温婉形成鲜明对比,不像东北,经历大半年雪里蛰居,复苏后迎来的早春也是大块儿的浅色调,叶是鹅黄和浅绿,花是洁白或浅紫,和东北人的粗犷豪放也形成了反差。
不过长白山是高山气候,变幻无常,要想登山或者一睹天池的真容还真是不容易。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登长白山西坡,那天云雾缭绕,只是模模糊糊看到了天池边黑黢黢的火山岩峭壁。可能被我们的虔诚打动了,等到中午,天池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蔚蓝色的真容,可是顷刻间大片的云层如千军万马从山脚冲杀上来,一会儿就把人淹没其中,场面惊心动魄。别怕,云彩并没有把你也卷走,而是从你身边掠过,重新将天池遮盖,把还没有醒过神儿来的你抛在了丽日蓝天之下……那年,香港教育发展中心詹先生带着儿子暑期来长白山,因为雨季山洪,没能登临,不禁慨叹:什么叫长白山,因为常常白来,所以叫长白山……这次会不会让香港朋友们也留有遗憾呢?
去长白山也牵动着所有老师的心,校长给我打电话,说我们出行的五日,长白山地区有雨,不过她也安慰我:好在五号都在路上和室内活动,不妨碍明天的登山。
五号一大早,陪同循道卫理中学的四位影子同学和徐惠萍、张丽、张静波老师就来到了循道卫理中学下榻的宾馆,连同我班的十几个男孩儿,三下五除二,就把行李和一大堆给孩子们带的食物水果、矿泉水装上了车,香港同学十分赞叹长春同学的乐于助人,大家欣然合影,留下了这难忘的瞬间。
去国商宾馆接到了福建中学小西湾的同学,我们踏上了去长白山的旅程,一路上循道卫理的几位同学忙着排练八日交流的节目,和我们同车的影子同学则惦记着在另一辆大巴上的福建中学的影子,他们提出要和影子坐在一起,我告诉孩子,福建中学的同学们都是一班的同学,班主任陈老师正在和他们排练节目,等明天和后天的旅程就可以坐一辆车了——网络的预热和接机的一面之缘让孩子们的心已经贴在一起了。
车窗外,路边民居的红瓦黑墙逐渐过渡到了青瓦白墙,导游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了,青瓦白墙是朝鲜族民居的特色,记得在小时候我家乡的朝鲜族村,屋顶都是苫着稻草的,但外墙无一例外抹着白灰,白色是朝鲜族喜爱的颜色。
中午我们到了延边安图的朝鲜族民俗村红旗村。
旅游淡季,小村很静,村子中央广场,悬挂着中国朝鲜族第一村的歌舞餐厅里却是锣鼓喧天。下车,我们便被引进了摆放着餐桌的大厅,大家依次坐下,民族歌舞表演开始了,身着短袄长裙的女子的《长鼓舞》鼓声铿锵开场,但最吸引人还是“象帽舞”:舞者是一位彪悍的男子,他戴着斗笠,斗笠上头系着长短两根飘带,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那飘带宛如一道圆形的彩虹,从舞台上漫过台下观众的头顶,引来一阵阵叫好。
尾声是朝鲜族婚礼表演,台上的演员热情邀请台下的一位观众到台上来助演新郎,其实观众基本是我们一行,我和几位同学一致推荐帅哥符嘉豪老师登台,怎奈符老师十分含蓄,自白说自己才十八岁,不肯做新郎,演出也因此作罢。
没有让朋友们看到朝鲜族的婚礼我还是很遗憾的,因为朝鲜族的婚礼十分有民族特色的。
演出之间,朝鲜族的特色美食摆满了餐桌,主食当然是米饭,但是打糕作为一道是饭又是菜的辅食也是必不可少,更不能缺少泡菜为主料的或热或凉的菜品,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石锅酱汤压轴。
不得不提那道拌明太鱼干儿,入口有嚼劲儿带着清淡的鱼香。
明太鱼属于冷水鱼类,虽不珍希,却也是延边一代特有的品种,是鳕鱼的一类。朝鲜族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海边的朝鲜人遇到了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有一个叫朴明太的人发现海上漂来许多大鱼,捕来食之不完,又淹制成干,帮人渡过了灾荒。人们就叫这种鱼为“明太鱼”。鱼保佑了百姓,所以又叫“民泰鱼”。
美味的朝鲜族特色午餐结束,我们开始观览民俗村的风土人情了。
粉红色金达莱和洁白的李花掩映下的民居整齐排列,家家的菜园子里都有包着头巾的老大妈劳作,鲜见几个男人,大都是背着手,显得十分悠闲。
据导游说,这个村子是轮值接待游客的,今天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少妇,她站在入户的门厅前,用朝语打着招呼,我们也用导游事先教我们的问候语回敬着。
鞋子脱在了门厅,这才能进了屋子,充斥视线的是一屋子的大炕,炕的里侧摆着一些装饰的物件,炕的外侧靠门的地方是一排黑色瓮状的三个铁锅,铁锅外侧的空间镶着厨房瓷砖,瓷砖中间有一块空地,铺着对开的两块木板。那下面一定是藏着灶膛吧?蔡校长和黄校长很好奇,征得主人同意,二人掀开了木板,果然下面藏着地窖式的灶膛,灶膛前放着一个小板凳,凳子旁边摞着整齐的木头柈子。
大家被让到了炕上坐下,年轻的主妇教男客人如何盘腿,教女客人如何将腿侧伸,顺势说起了朝鲜族的“男尊女卑”:
我在家里是不管钱的,公公婆婆才是家里的主人,我要买衣服什么,都得向他们讨要,外面的活儿我一样干,回来料理家务照顾公婆丈夫都是我的事儿……我们朝鲜族十分传统的,我家是老大,那父母就要跟着我们一起生活,弟弟妹妹也要我们操心,这是天经地义的。她指了指门厅旁的一个门说:我们要把最好的房间,给公公婆婆住,我们住在那个小屋子里。
说完了家事,她又说起了生活习惯。
我们朝鲜族喜欢喝酒的。她指着靠窗架子上的一排大酒瓶说:那都是我们泡的药酒,里面泡着人参、天麻、灵芝、蜂王浆等珍贵的药材,强身健体,喜欢的可以喝一点儿。
有着东北人豪爽性格的洁美,率先接了半杯,接着冯文忠主任也去接了一些。洁美品了一口,不住赞叹:好好味呀,开始有些辣,还有药味儿,再一品有些甜,这要是能带回去些就好了,可以给公公喝……
我真是佩服洁美,作为传说中豪饮的东北人,我虽能胜酒力,但是不胜酒味,什么酒我都觉得难以下咽。
主妇又说起了泡酒的人参:我公婆都在山上看参地呢,我们家种了大片的西洋参,还有林下野山参,平时有来批货的,都是我来打理,虽然我没有经济大权,不过我也可以赚上个百八十元私房钱,自己用起来也方便……我想给你们看看宝贝,但是你们要保证不能给我动呀!她故弄玄虚,大家被吊起了胃口,都想看看。
原来是一包干的林下参,这才明白,这是她的营销技巧!当然大家都买了许多,洁美要买给公公,黄校长要买给丈夫、一位女同学也买了一棵,说是回家那天是母亲节,送给妈妈做礼物。
临别,我和主妇开玩笑:这次能赚多少私房钱呀,是不是要塞进炕垫子下面,藏起来呀!
出了主妇家门,香港朋友对朝鲜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十分入迷,我就给大家讲了朝鲜族好友李哥和崔姐的故事:
朝鲜族是十分孝敬老人的,一次去李哥家串门儿,听到卧室里有人敲墙还传来了一连串的朝语,语调很高,好像是很不满意,汉族人的习惯是不能随便进主人家卧室的,我们又不好多问。后来崔姐告诉我们,说是她婆婆卧病在床,但是按照规矩,客人进门,必须先去问候老人,你们没过去,她在数落你们没礼貌呢!
那天李哥兴冲冲告诉我他在秦皇岛买房子了,让我们有时间去旅游,我很诧异:您什么时候买的?……老大世博买的,就是我们的房子呀!正像那位主妇说的一样,在朝鲜族的观念里,老大要赡养父母,还有承担父母的责任,管理照顾弟弟妹妹。
当然,大哥在家里也拥有父母一样的地位和尊重。那次世博结婚,弟弟妹妹和晚辈,小到抱在怀里的孩子,都要依次给老大和刚过门儿的大儿媳行礼敬酒。
朝鲜族民族婚礼很有特色,仪式很多,一套下来至少要一个上午,每个仪式高潮,公公婆婆都要上来跳舞。有一个有趣的环节,就是新娘子要背着身子扔葫芦瓢,如果瓢口儿朝下,就预示着会生男孩儿,那婆婆就要上来热舞,公公和众亲友也要上来配合……仪式结束,下午还要举行酒会舞会,兴致高处,通宵达旦。
热闹是热闹,婚礼结束,崔姐躺在床上三天没起来。
六长白山探奇:美人松小镇
天公作美,民俗村一游,天气不错。下一站,我们将奔赴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下榻,等待第二天上长白山。
天边漫上来了灰云,纷至沓来的的美人松,挺拔着秀颀的身姿,在风中舞动着一头秀发,欢迎着远方的客人。
有资料说:美人松也叫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木。
美人松高达20—30米,零星或成片地高耸于林中,它的主干高大,挺拔笔直,下部枝条早期就已脱落,侧生枝条全都集中在树干的顶部,形成绮丽、开阔、优美的树冠。而那些左右伸出的修长枝条既苍劲而又妩媚,在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你招手致意。
汽车进入了号称“长白山下第一镇”——二道白河,我们被窗外的风景吸引住了:房屋掩映在茂密的美人松林中,分不清是森林还是村镇。街上行人很少,路两旁的桃杏梨李兀自怒放,和近旁的松林比美,冯文忠主任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赞叹道:白发,白发(白花)……李花的一树洁白在香港是见不到的。
这个时节,长春已经是绿肥红瘦的初夏,原来花季转到了长白山脚下了,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想转入此中来。
在夹在林间的街道上拐来拐去,到了我们下榻的宾馆,没等下车,车窗外忽然狂风骤起,雷声大作,噼里啪啦的大雨点儿扑打着窗子,仿佛要把车子掀翻,冯文忠主任又是一阵惊呼:洪雨……下洪雨了!
前车的几个孩子已经下车了,他们的衣服被吹成了超人的斗篷,我也下车去看情况,宾馆的大厅黑漆漆的,服务员说是因为大风刮断了线路。
雨还没有停,来电了,我一声吆喝,我的两位女同事还有影子学生排队接力,在几个香港同学的帮助下,将行李都传进了大厅。蔡校长赞叹道:还是长春的同学乐于助人,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夜深了,孩子们还在排练八号的汇演节目,班主任陈老师很无奈:我觉得节目还是太随意,提了一些建议,他们不接受,坚持自己想法,没办法,由着他们去吧!
夜的风声让我难眠,长白山的天气难以捉摸,明天会怎样呢?
七长白山探奇:风雪浮石林
一大早就被孩子兴奋的呼喊吵醒了,拉开窗帘一看,原来是下雪了!
雪花纷飞,如白蝴蝶漫天飞舞追逐,包裹在雪花中香港同学,拍照嬉戏,乐不可支,我也很高兴,因为终于实现了让香港同学看雪的愿望。
天公又一次作美,一场美的演绎之后,竟然雪霁天晴,天空蔚蓝,白云悠悠,门前的一片李花也抖落了一身雪花,绽放了笑脸。蔡校长也兴奋十分,背靠着马路对面的十几米高的残雪堆,留下了一张登临“雪山”的靓照。
天晴了,大家都很高兴,觉得可以登上长白山了!
大戏在序幕阶段就引人入胜了,长白山难得一见的雪淞奇观就在路的两旁盛大上演!满目玉树琼枝,妆点出一个粉妆玉砌的冰雪世界,阳光照射,松针和枝条上凝结的雪花和冰晶,闪射着幽蓝的荧光,和人们的眼眸辉映,配合着一阵阵的赞叹,喧腾出了欣喜若狂的气氛!
太震撼了,就是我们东北人也没见过这样的奇观!惠萍老师赞叹道。
雪淞形成气候条件十分苛刻,需要在飘雪的天气里,经历高温低温的塑造成形。气温较高时,雪花飘落时,落到地面或树木上化成水,借着气温骤降,后下的雪就不再融化,雪花被树枝上的水珠粘住、冻结,越积越厚,就形成了雪凇。
在途中的租借点儿,香港朋友平生第一次绑上了皮护膝,穿上了厚厚天蓝色或者红色的羽绒大衣,还装备了帽子和手套,心里既忐忑又期待,想象着山上的寒冷。其实山下虽然大雪纷飞,可是并不怎么冷,树林里的雪地里还有娇嫩的山花绽放!
到了山门,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传来,因为道路结冰,需待雪化才能登山!
怎么办呢,我们只好在浮石林的景区的门前等待!
真的没有什么遗憾,此时长白山神又给我们上演一幕幕壮丽的大戏,丽日蓝天下,我们在亮闪闪的水晶丛林里拍着照片,就连一向温雅的蔡若莲校长,也禁不住躺在雪地里留影;天气说变就变,忽而云雾骤起,狂风大作,漫天大雪将兴致勃勃的人们包围期间,洁美老师、秀莲校长和孩子们围在一起,抓起一把雪送入口中,好不快活,大家都尽享长白山神准备的这场美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