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异电影文学剧本 】常见美丽(上、下集)
建利:“于大姐,早上,我忙忙乎乎的忘了给你把饭盒送过去了。在我包里,你给我拿过去吧,谢谢于大姐!”
二十八
傍晚,毛巾厂大门口。
大门一边的墙垛子上挂着‘国营青岛毛巾厂’的大牌子。门口两边已经站了好几个男青年了,有的还推着自行车子。建利也来到门口边上,加入了等待的男青年中。
不多会,厂里响起了下班铃。一群女青年,前前后后、说着笑着从车间里走出来。毛巾厂净是些女职工。
年轻女职工换上了下班穿的好看的服装,背着包,说说笑笑,你推我拉很快来到了厂门口,然后就分别和迎上来的男青年一起走了。
这时,建梅也走出了车间门口,她和走过身边的人打着招呼,自己向前走着;当她快要走到厂门口时,建利迎了过去。这下,她后面的姐妹都惊了。因为,她们知道,主任没有对象,从来都是一个人走。等她们反应过来,建梅和建利已经走得很远了。
二十九
路灯下,建利、建梅两人顺着长长的大上坡路走着。
建梅说:“那时候在公社演出,他们一齐叫‘常见美丽’我还挺不好意思。后来时间长了,也习惯了,也觉得挺好。当时小,也没想那么多。回城工作后,有时候看看当年演出的旧照片,看到你,也有点想。这两年,有人给我介绍对象,前后有几个,都没看中,就想起了你,心里有些后悔;后悔当年在一起时,也没问你家在青岛什么地方住。有时候看看相片里的你,真后悔!不过又想,也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干什么?也许有对象了。”
他们顺坡往上走着,建梅继续说着:“我当主任以后,车间里的姐妹,下了班,她们的对象就在厂门口等着接她们,她们就逗我说,主任,还没有人来接你呀?今天,她们看见你来接我,明天,就是车间里头号新闻啦!”
长长的大上坡上,行人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下班的,急急匆匆的往家走着。建梅、建利不紧不慢地走着。
建利说:“我那时候也是,当年他们一齐叫‘常见美丽’时,我开始也有些不好意思,可心里很美,也愿意听,对你也有好感,可也没敢想别的。后来,听说你回城了,还听说你爸爸是干部,就更没有多想啦。就是今年,年前年后,老梦见你,就有些想你啦。”
建梅笑着说:“你想我啦?”
建利:“嗯,因为老梦见你,就想你了。也后悔当年没问你家住在青岛的什么地方,也没留个地址。要不那天,一见面就认出你来啦,就因为你和梦里一模一样,包括你当年穿的一身黑色衣服。”
建梅说:“我倒是没太想你,就是前些日子加班,我在办公室趴在桌子上打盹,一下子看见你,你就穿着现在干活的工作服,好像在俺家门口。后来醒了一看是个梦。心想,都是我前些日子有时候想你想的。”
建利拿出烟来点上一支,抽着说:“我下乡回来,当年咱们一起演出照的几张相片,本来想拿回来留个纪念。后来,俺知青点有个参加演出的女知青,说她的那几张照片不知道弄哪里去了,怎么找也找不着了,就把我那几张要了去。后来我也后悔了,连一张有你的照片,我都没有了,想你时,就是想看看相片都办不到。”
建梅两眼看着建利,有点神秘的笑着说:“你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我回家,在你背后一下子就把你认出来啦?”
建利说:“是口琴声熟悉吧。”
建梅说:“不光这个。当时守着俺爸、俺姐,我没好意思说。其实,头天晚上在俺大姨家,我不光梦见俺爸了,也梦见你在俺家,背对着我吹口琴,俺爸爸拉二胡。所以,我就决定回家看看。果不然,到家一看,真和梦中一样,我是又惊又喜!”
建利:“呵!咱们两人的梦,可以写成《梦中缘》啦。”
三十
说着,不知不觉得两人快了走到建梅家的院门口了。
建梅说:“到家门口了。”
建利一看:“还没到院门口哪。”
建梅指着朝街的房门说:“你看,朝街的第三个门,那就是俺家这边的门。”
建利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画外音}对呀,咋把这个门给忘了。这不正是前街左边第三个门吗?
这时,门一响开了,玉梅出现在门口,她朝着他们喊:“梅梅!小常!回来啦?”
建利:“嗯,大姐。”
建梅:“叫二姐。”
建利看看建梅说:“她不是你大姐?”
建梅说:“俺家姊妹四个我最小;俺大哥,我上小学的时候,他支边去了内蒙建设兵团。他上学时一直学习画画,赶上文革,没机会考学,就支了边。因为他创作的油画《草原新牧民》在内蒙展出时获了奖,哲盟艺术馆就把他调去当油画创作员了。嫂子也是他一个兵团的,俺侄子都挺大了。俺爸爸想让他回来,他说在那里挺好,不想回来。俺大姐下乡,两年后被招到胜利油田。她在那里结了婚了,几年回来一次。玉梅是俺二姐,这会知道了吧。”
三十一
上午,院里。
班长来到大个子、小董他们组干活的房间。班长一边看着大个子、小董刚抹得墙一边说:“大个、小董你们看看。”他一指这面刚抹好的墙接着说:“这是抹得什么墙?我当年出徒,墙抹得白皮灰,就跟镜子面似的。就跟你们现在这个样,都当了几年师傅了,你看把墙抹得这个奶奶样,太差劲啦!重新弄好它!”说完,出门下了楼。
三十二
班长来到来到院门外,建利正在往小车上装泥灰。他过来递给建利一支烟,建利放下手中的活,掏出打火机先给班长点上烟,看着班长。
班长说:“小常,我听小高说你要调走。小常,别人调走,我都没试着,你要调走,我有些舍不得。以前,我想等我不干了,叫大个子当班长,可后来发现,他是挺能干,就是很多事干的不靠谱。自从你来之后,我真想现在就让你当班长。”
建利说:“我不行,我是个壮工,没有技术。”
班长说:“忘了当年你们一进班,就让你学瓦匠啦。”
建利说:“小丁技术好,人品也好,他行。”
班长:“唉,他结结巴巴的,没有口才。”
三十三
晚上,建梅下了班,建利已经等在离厂不远的马路边了。两人顺路边走着,晚风习习,吹醉了这对年轻人。
建梅说:“昨天你来接我,今天车间里上、下都知道了。她们几个班、组长都是些三十七、八岁的老婆,也是老主任手下的老先进。干活好,嘴也厉害!中午吃饭时,一下子把我围起来。说我不愧是当主任的!一下子就冒出个小伙子来,还挺高,挺英俊!非问我你在哪里工作;一定是个科室的,机关里的吧?我没敢和她们说你是干什么的。你们局在咱们青岛是出了名的八大局之一,找对象都没有愿意跟的。你的工作更没法说了,是那里的壮工。这跟你当年乡下时干的活有什么两样!我要是说了,她们要不就是不信;要不就得笑死我。非逼我和你散了!”
建利说:“这么厉害呀!”
建梅说:“俺厂的老婆可厉害了!可能因为厂里净是些女职工的原因,说话、闹完可野了,那些没结婚的小嫚都怕她们。谁要是搞个对象,要是人她们看不中,或工作、家里条件不好,让她们知道了,非给弄散了不可。那些小嫚搞上对象,一开始都偷偷摸摸得躲着,不让来厂门口接,早晚等到熟悉了以后,才敢让来厂门口接她们。因为我是主任,她们还怕我点。今天没敢闹你,要不,轻饶不了你!”
建利看着建梅笑着说:“我还寻思光我们单位上这样,你们这里更厉害!”
建梅接着说:“俺爸爸看了你画的油画说,你确实是个人才;音乐、美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品也好。他说前面定陶路小学的校长,是他过去的同学,以前在区教委工作,文革期间被下放到这里当校长。他们两人一直来往,也互相帮着办过一些事。俺爸说,你们不是国营,是大集体。看你们修的房子,云南路下头的几个院,去年刚修好了,今年就定了要拆迁,准备盖新楼。估计你们这样的单位很快就会受到冲击,饭碗很快就端不住了。所以,托他先把你调到小学去。现在,咱们文革期间的初中、高中的学历,国家都不承认了,要重新考。你本来学习也挺好,再去复习复习,重新考考,有机会再去师范进进修,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的!”
三十四
两人光顾了说话了,前面一辆自行车拐弯,都到了眼前了。建利一看,一把把建梅拉到自己前胸来,车子骑得很快,顺建利他们身边,拐弯就奔前面去岔道上了。
建梅说:“这人骑车子怎么这么快!”
建利说:“可不是,连铃都不按!”
建梅看看建利说:“你不愧是干壮工的反应快!手上力气也大!”
她看着建利,建利不好意思的赶紧把手撒开,建梅偷偷地笑了。
三十五
一晃,深秋到了。这个院,还有里面套着的几个院都已经修好了,外墙的架子也拆了,旧楼焕然一新。
油工班也开过来了,她们正在往工棚里搬她们的工具、油桶、箱子等物,准备开始油窗、油门的收尾工作。
三十六
建利刚从院里出来,班长迎面叫住他:“小常,我刚从队里开会回来,听说你的调动上面局里批下来了,马上就要走啦。”
建利说:“谢谢班长关心!”
班长:“小常,这就要走了,真有点舍不得。”
建利:“班长,我也舍不得你和班里的人。班长,我离开这里,但咱们还像以前一样。以后,你们要是有孩子上学的事,我能帮上的一定尽力!”
这时,小刘、小高、小丁、小韩也过来围在边上。小刘说:“我今天把俺姐的照相机拿来啦,咱们‘丁铁桶’小组在这个院门口留个念。”说完,就和班长一起在院门口合影留念。
三十七
建梅坐在床边拉着欢快的《赛马》二胡曲,建利吹着口琴,两人合奏着。
这是深秋的晚上,外面的风刮的落叶‘哗哗’的响着。就听见朝街的门有轻轻的敲门声。建利放下口琴,起身去开了门。他朝街一看惊呆了!一条大黑蛇把门外的马路全堵上了。他正愣在那里,一刹那间,蛇没有了,就见秀梅笑着站在门前的马路上说:“常建利,恭喜你们,幸福美满!”
建利说:“哎,秀梅,我正想问你。”
秀梅说:“我知道你要问什么。我给你查过,你们两人有好几生都认识;有一生,你们两人是戏班里的师兄妹,也互相爱慕。有一生,你们两家是邻居,两家的菜园子紧挨着,你们俩从小就一起在菜园子里玩,心里也都念着对方。还有一生,你是和尚,她是道姑。在一次赶路时,你在茶棚喝水,她路过,看她那么秀丽,你不仅多看了她一眼。他看你英俊,也很留恋,也偷偷地看了你一眼,你们都起了凡心。所以,你们两人有缘。这一生又下乡在一个公社。一起演出,也都心里互相爱慕。因为无意中你救过我,因为你们有缘分,为了报答你,我就从中促成了你们。”
建利说:“秀梅,真的感谢你呀!你进来吧,听我和建梅为你演奏《欢迎曲》。”
秀梅说:“不了,再见!常见美丽!”
建利还想说挽留她的话,就觉得身后有人叫他:“建利!建利!快起来。你今天不是去学校上班吗?是七点、还是八点呀?”
2017年9月21日于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