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白鹿原头信马行

精品 白鹿原头信马行 ——简析《白鹿原》


作者:仔江 秀才,136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90发表时间:2017-10-01 16:17:17
摘要: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忠实先生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还在。陈忠实先生的悼词里对于《白鹿原》给予了高度评价。《白鹿原》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20多年中,《白鹿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艺术的考量和读者的筛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具有无可争辩的经典意义。让我们一起去“白鹿原头信马行”,去聆听一代大师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品味他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

白鹿原头信马行
   鹿兆鹏在文中是以一个白鹿原上早期的革命领袖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他既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及时地自觉地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进而树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进而一步步走上革命的道路,并在白鹿原上积极策划组织领导了一系列有关革命的活动。他的骨子里也许就有叛逆,也许这样说不太准确。无论任何时候,他都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选择。无论是面对父亲的劝告,还是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都异常坚定。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句话用来形容鹿兆鹏既恰当又贴切。当他在白鹿原上掀起一场革命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父亲也列为了革命对象,这一点,就说明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当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丝毫不曾屈服,一直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他之所以能够坚持斗争,是源于他内心深处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他对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自信。他自始至终一直在为理想而奔走呼号,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小说结尾,作者并没有介绍鹿兆鹏的相关情况,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其实关于鹿兆鹏的结局,作者其实在前面的行文当中已经隐含了其最后的归宿,在结尾处自然就无需赘言了。
   黑娃在小说中似乎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先后扮演过多种角色,当过长工,当过农协主任,当过士兵,当过土匪,当过营长,当过副县长,他曾失落过,也曾辉煌过。失落时,他变得落魄不堪。辉煌时,他也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但却也真实地体现了他的地位。他所有的幸与不幸,都与鹿兆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初没有在鹿兆鹏的鼓动下参加农协闹革命,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后面所发生的一切。可惜没如果。当初他之所以参加农协闹革命,那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他觉得他们讲得确实很有道理。他的初心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他心中那美好的期望,随着革命的失败,化为了泡影。革命失败后,他当了一名普通士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部队被打垮了,他也几经辗转,最终被迫为匪。后来他投诚做了保安团营长,再后来他做了副县长,最后却被县长白孝文杀了。这就是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小说中关于黑娃在洗手投诚之后,突然间想重新拜师求学的描写虽然看似荒诞,却也在情理之中。在黑娃准备学为好人之后,成为了朱先生的关门弟子。作者重点刻画了黑娃勤学苦练的形象,这与小时候求学时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许就是常说的人总是要等到经历过一些事之后,才会明白许多道理。即使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别人是先趸下学问再出去闯世事,你是闯了世事才来求学问;别人趸下学问为发财升官,你才是真个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的。”这句话是朱先生对黑娃求学问的评价。从中可见其评价之高。“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黑娃为授业恩师朱先生写的挽联,从这两句挽联里,我们不难看出黑娃勤学苦练所达到的修为。黑娃是执行力非常强的一个人,他一有想法,必将付诸行动,再加上他的勤奋刻苦,无疑会成为白孝文的竞争对手,进而有朝一日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白孝文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黑娃就这样结束了他坎坷曲折、富有传奇的一生。黑娃的两个女人,既有相似之处,又大不相同。田小娥的父亲是一个秀才,高玉凤的父亲也是一个秀才。然而,他们两人对待女儿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田秀才自己满腹经纶,却不教自己的女儿读书习文,高秀才则相反,他自己不但满腹经纶,女儿也知书达礼,举止优雅。一前一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百姓称田秀才为“书呆子”,这应该是作者所暗含的一种讽刺意味。之前黑娃没什么文化,他与田小娥在一起就是理所当然的,在黑娃学为好人之后,遇见高玉凤也就是必然的了。黑娃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始终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黑娃极强的执行力也是我们所欠缺的,这也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田小娥是一个命运恓惶凄苦的女人。她虽然可恨,但是更可怜。她所有的幸与不幸都有黑娃有关。黑娃是她幸运的开始,却也是她幸运的终结。她是那么的特立独行,似乎与白鹿原上所有的女人都无法相提并论。这一点从黑娃带她回白鹿原,想要进祖宗祠堂时就已经显现了出来。因为她的遭遇,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甚至是鄙夷的眼光看她。然而这一切,她都可以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有黑娃如何待她。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生命中,黑娃似乎成了她的全世界。她自始至终都只是想过一种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那不过只是她的一种理想。她也曾在人前人后的风光过,然而没过多久,她就又做回了从前那个她。她本来以为可以与黑娃长相厮守,却不曾想鹿兆鹏的到来,打破了两人原本平静的生活,鹿兆鹏鼓动黑娃在白鹿原上掀起了一场革命,他们成功了,她也在人前风光了一段时间,等到革命失败,黑娃远走避祸之后,她的悲惨遭遇就此拉开帷幕。哪怕在人前丢了面子,她也觉得只要能够活着,就比什么什么都重要。她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不经世事。以致后来一度为人所利用,但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黑娃就是她的天,天塌了之后,她还会有活路吗?一切都是生存所迫,她放荡,甚至淫荡,都是为了活下去。她为了能够活下去,放弃了一个女人应有的尊严,她的每一次委身,都是对尊严的一次无情地践踏。当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的时候,还要尊严做什么呢?而这一切也造就了她最终的悲剧。她的悲剧固然有其自身不可回避的局限性,更多的则是时代以及传统的宗族礼法和纲常伦理所造成的。她颠覆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在她被鹿三刺死之后,作者巧妙地为她安排了魂魄附体的情节,使得鹿三郁郁而终。这样写既在无形中表现了对她的同情,又很好地照顾了普通百姓的心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对于鬼魂附体以及报应说是深信不疑的。作者这样写也暗含了百姓的心智有待启明。
   白孝文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父亲白嘉轩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只因在白嘉轩的心里,他是族长的合法继承人。后来白嘉轩送他去学堂读书,也是出于日后担任族长一职的长远考虑。白孝文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白嘉轩为他安排的一切。他在接受完传统文化的熏陶后,就做起了教授之乎者也的教书先生。直到遇见田小娥之后,他才真正的堕落了。他的堕落一方面是中了鹿子霖设下的圈套;另一方面,也有他自身定力的问题。他从一个少爷沦落为一个讨吃要喝的乞丐,再从一个乞丐成为一名文秘书手,从文秘书手成为营长,再从营长成为一县之长。他的人生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白孝文的堕落,恰好与父亲对他一直以来的近乎呆板的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亲所恪守的传统礼法发起了挑战,进而追求了个性与生活的自由。他毕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而即使在完全堕落之后,依然能够通过鹿子霖的推荐指引而完成自我的重塑与心性的本真回归。他经历过浮沉,因此就对稳定特别渴望。在他觉得黑娃终有一天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时,他选择了找个理由杀了他。这一点又体现了他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虽然书中没有交代他最后的归宿,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去想并结合他的所作所为,也能将他最后的结局,猜个八九不离十。
  
   白鹿原传统文化浅析
   《白鹿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要属那个白鹿祠堂了。白鹿祠堂之所以叫白鹿祠堂是因为白、鹿两姓的先祖当年在修建祠堂的时候,定下了两姓合祭一个祠堂的规矩。白鹿祠堂是神圣的地方,那里既摆放着白、鹿两姓的祖先及那些逝去的长者的灵位,又是白鹿村启蒙学府——白鹿学堂所在地。白鹿村的年轻一代在他们的神圣的祠堂里,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着之乎者也的魅力。白鹿祠堂是白鹿原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白鹿祠堂的院里,矗立着那块由县令批刻的“仁义白鹿村”的石碑,而在祠堂正门的两边则镶嵌着两块青石板碑,石碑之上镌刻着朱先生所写的《乡约》全文。仁义与《乡约》二者有机地构成了白鹿村传统文化的精髓。仁义是白鹿村人所推崇的为人之道,《乡约》则是白鹿村人所推崇的处世之风。仁义使得白鹿村赢得美誉,《乡约》使得白鹿村秩序井然,一片祥和。仁义的传统文化的属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先民们对他的认可程度自不必说。《乡约》也是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这一点,同样毋庸置疑。《乡约》中固然有一些优秀的做法值得推崇,然而,却难免也有一些做法束缚了人性。
   白鹿祠堂是白鹿原的象征与精神标识,因此,白嘉轩才选择用一生去坚守。白鹿祠堂既维系了白鹿原上的团结,又是白嘉轩与鹿子霖一辈子明争暗斗的根源之一。祠堂文化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宗族礼法曾一度维系了社会的团结,却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往往摧残束缚了人性。白鹿祠堂在人们心中是不可亵渎的圣地,然而,她却也是田小娥悲剧的根源所在。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构筑了一个虚幻的、缥缈的祠堂,并赋予它宗族礼法的象征与属性。在矛盾的心理中,作者既表达了对于祠堂的赞扬,同时也进行了尖锐地批判……
   朱先生自始至终都是白鹿原传统文化坚定地守护者。他的白鹿书院就是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一块阵地,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那块阵地。他的一生都与白鹿书院有着紧密地联系。他在白鹿书院隐居,在白鹿书院传道授业解惑,在白鹿书院诵诗习文,在白鹿书院泼墨挥毫,也在白鹿书院驾鹤西去。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理念,并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儒,也是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
  
   白鹿原创作手法及语言运用浅析
   《白鹿原》的创作手法及语言运用独树一帜。《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但是它又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作者在创作《白鹿原》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崭新的现实主义手法。在那个文学逐渐走向开放包容的时代,作者巧妙地将西方盛行的“魔幻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进行融合,并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改造,进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现实主义。我们姑且称之为——“陈式现实主义”,只因陈忠实用这种崭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写出了“垫棺作枕”之作——《白鹿原》。《白鹿原》之所以反响巨大,其创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白鹿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采用了把一个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进而通过一系列事件,对其形象进行刻画,例如,“交农事件”,向我们展现了鹿三性格中所不为人知的一面,再比如,通过“编撰县志”这一事件,进而将朱先生一代大儒的文人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例子,在文中数不胜数。
   《白鹿原》的语言运用别具一格。作者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读来让人感觉,似乎一直有一个人在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在向你讲述故事。浓厚的关中风味,语言朴实却通俗易懂。那些出自人物之口的话,虽然质朴,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尤以出自朱先生之口的那些话为最。细致入微地动作描写,再辅之以相应的语言描写,不但给人极强的画面感,更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让人读后由衷赞叹。我想这大概就是《白鹿原》自身的魅力所在吧……
  
   拥抱经典修身养性
   面对商潮冲击,陈忠实以他人生的体验,提出了“文学依然神圣”的名言,又以他的文学实践,揭示了“文学依然神圣”的深刻内涵,陈忠实曾讲过,之所以说文学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要搞文学,有时候就得能耐住寂寞甚至贫穷,我以为,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应该弘扬传承它,让神圣的文学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在当今这个快餐式阅读泛滥的时代,文学经典似乎已黯然失色,然而,我坚信《白鹿原》不会黯然失色。因为过去的20多年《白鹿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艺术的考量和读者筛选。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心也变得浮躁不堪。电子化阅读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并逐渐主导人们的阅读方式。然而,一方面那被称为“快餐式”阅读的电子化阅读,却往往给人一种收效甚微的感觉,况且,纸质阅读带给人的那种独特的感觉,是“快餐式”的电子化阅读所不能给予的。另一方面,那些文学经典是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核心体现。那里面有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阅读经典还是十分必要的。
   在生命里的那些闲暇时光,我们其实还是需要捧起书本,细品其中蕴含的朴实的生活哲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生逢其时,我们更应该以一颗孜孜以求的心,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涉猎,通过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充实自己的精神。

共 1115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我还没能读过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只是观赏了电视连续剧《白鹿原》,今天终于在这篇赏析文章的引导下,对《白鹿原》这部经典原著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文章通过斯人已逝白鹿长鸣、走进白鹿原、白鹿原主要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传统文化浅析、白鹿原创作手法及语言运用浅析和拥抱经典修身养性等六个篇章,对《白鹿原》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尤其是对白嘉轩、鹿子霖、鹿三、白灵、鹿兆鹏、黑娃、朱先生、白孝文等艺术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分析,使我们随着文章的叙述,再一次对《白鹿原》进行了一次粗略地赏读。读罢此文,不禁要为《白鹿原》拍案叫好:20多年过去了,《白鹿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艺术的考量和读者筛选。赏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02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仔江        2017-10-01 16:36:43
  其实在我的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天为《白鹿原》写一篇读后感或是简评。而触发我写《白鹿原》的读后感或是简评的最初动力,还是自己当初写的那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文章。在这个深秋时节,我又萌生了为《白鹿原》写一篇文章的欲念。是以才有了大家看到的这篇文章。我深知《白鹿原》的影响力巨大,自己刚20出头,就去评价《白鹿原》无疑是压力山大。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所以在作评的过程中,显得格外谨慎小心。然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若有言辞欠妥或分析不到位之处,敬请大家谅解!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仰无愧于江山,俯无愧于萌芽。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01 16:36:48
  没读过《白鹿原》这本书,却观看过《白鹿原》电视连续剧,通过阅读这篇赏析文章,使我对《白鹿原》又有了新的认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02 09:11:06
  文章对《白鹿原》的赏析非常到位,也帮助读者读懂了《白鹿原》。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仔江        2017-10-02 10:08:16
  谢谢武戈编辑的祝贺,我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跋涉在文学这条漫漫长路上,以一颗虔诚的诗意的心去修行!
4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10-02 17:53:57
  赏析细致到位,祝贺佳作获得精品。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4 楼        文友:仔江        2017-10-02 18:51:11
  感谢平淡如水编辑的祝贺,我会以一颗虔诚诗意的心继续修行!
5 楼        文友:极冰        2017-10-03 05:50:33
  对《白鹿原》的解读,有见识。
  
   作为曾经深读《白鹿原》的一个读者,在这顺带聊两点我的读后领悟(时间久了,人物名字我记不全,用姓代替)。
  
   一:《白鹿原》最深邃的是,用理性的笔墨,直面描写了延安整风运动,活埋知识分子型的革命者的荒唐和一部分革命队伍里投机者领导的可恶嘴角。书中描写了白灵被活埋的过程,延安的高层领导看上白灵了,如果白灵也和其他女性一样,在这场整风运动中,见风使舵,嫁给领导高层领导,也就自保了。白灵不仅没有同意嫁给高层领导,甚至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丈夫同样是%共%产%党%高%层%领%导%鹿兆鹏,悲壮地被活埋了。这条线一直拉到小说的后期,一个新时代的记者鹿记者来白鹿原调研白灵的身世,最后才知道白灵居然是自己的母亲。我记得当时读到此处,整个让人情感崩溃,哭的稀里哗啦的……
  
   二,文中的朱先生,没有用浓墨重彩去描绘,但却贯穿整部作品的前半部分,他是《白鹿原》的精神领袖一样,他在院子赏月,随口吟一句:“今年成豆。”白鹿原就都种上了豆子……
   他对选择了投身共产党的鹿兆鹏,白灵礼遇有加。同样对投身国民党的鹿兆海同样礼遇有加。像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精神领袖,对这些年轻人,站在人性和精神的高度,对他们的拼搏,信念,给予了大开大合的包容。
  
   对白鹿两家的家族争斗,也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观点。
   他不折不扣是一个对白鹿原深有影响的人。
  
   半夜睡醒,偶然路过,忽然想起当年两次深读的感悟,写下来,仅为交流。
    
极冰
回复5 楼        文友:仔江        2017-10-03 06:36:30
  首先感谢极冰老师浏览拙文,其次感谢极冰老师分享感言!问好极冰老师,并祝双节快乐!
6 楼        文友:东辰        2017-12-05 19:51:09
  如同作者,脉络清析,一篇解析实数难得,做了灯塔而用,仔江,了不起,敢断言,你如果写小说,也如美乐绕梁之感。不愧精文有。当赞,点大赞。再问仔江好。谢你留评鼓励。
回复6 楼        文友:仔江        2017-12-05 20:26:53
  老师辛苦了,洋洋洒洒万余字,其实我也很惊讶,一切都得归咎于灵感,其实文中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感谢老师来访,向您问好,愿您冬日一切安好!《生命对我足够深情》——陈忠实先生的自传体散文集,我最近在看,快完了,个人觉得很不错,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陈忠实,老师有机会的话也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说不定会有一些特别的感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