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专栏作家】空心人

编辑推荐 【专栏作家】空心人


作者:吴军 秀才,108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1发表时间:2017-10-02 18:55:55

刘叔解放前出生,初中文化,在他们那一代人里,算是个文化人。他在生产队里当了多年的会计,记工分、分粮、结账,样样干得精彩,唯一一次出错是给自己少算了工分,还是队长在分粮时觉得不对劲,发现刘叔少给自己算了。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了,大家对刘叔更是尊敬,认为他是一个好党员,其实六叔没入党,他也不想入党,就想本本分分分当个农民。
   转眼时光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刘叔的老伴突发心脏病走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孙子孙女也成家立业在外打拼,昔日热闹的家,一下子变得冷清了。刘叔一个人呆在家,种着几亩薄田。农闲时候,刘叔和村里王伯伯,经常蹲在李叔家大门口的银杏树下,聊聊最近几天发生的奇闻异事,也谝谝国家大事,有时因为观点不同争得脸红脖子粗,不欢而散。谁知过了一顿饭时间,他们又在一起聊开了。
   一次,我旁听了他们的闲聊。
   刘叔说:“钓鱼岛本来就是我们的,日本想霸占了,咱们国家能答应吗?肯定不会。最近日本又在钓鱼岛这一带张狂起来了,被中国渔政船赶走了。”
   王伯伯说:“日本就是想占领钓鱼岛,从而扩大自己的海洋领属面积,挖掘更大的海洋资源。”
   李叔说:“日本想夺取钓鱼岛,咱去几个渔船就撞死他了,根本不需要部队去。”
   刘叔一听不高兴了:“你知道个啥?咱国家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力吗?需要全民皆兵吗?咱国家那么多战船,随便去几个就搞定了,渔船的工作就是光明正大的在咱们的海域捕鱼捞钱。日本因为资源匮乏,心里着急呀,所以就瞄上了咱们的钓鱼岛。还是王哥你有见识,说得对。”
   李叔一听也不高兴了,一锅烟功夫,三个老头就散伙了。可谁也不记仇,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待在一块儿闲聊。他们的儿孙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他们坚守在村子里看家,顺便种点粮食,打发寂寞的日子。
   后来,王伯伯和老伴去了儿子所在的城市,李叔患癌症走了。
   从此,刘叔闲暇时再也不出来了,待在家里,一个人听听广播,看看电视。没过几个月,刘叔觉得看电视心烦,就不看了。电视因为长期不开机受潮了,坏了。刘叔心疼了好一阵子,干脆把电视抱进了孙子的房间,上了锁,眼不见心不疼。
   一年后,村里人一天天见不上刘叔,即使见了面,他面无表情,只顾自个走路,像一阵风似的过去了,问候的人望着他的背影,都说刘叔变了个人似的。事实上,刘叔耳朵也不好使了,这个喧闹的世界似乎与他隔离了。
   又是一年春节到,刘叔的儿孙十一口人都回来了。刘叔那段时间乐呵呵的,衣服也比以前整齐干净,家里要是来了男客人,就发一根孙子买的外地香烟,刘叔自己也点上一根,吸一口,回味老半天,嘴一撮,悠然地吐出一股子青烟,像是作了一番深刻思考,盯着手中燃烧的纸烟说:“几块钱一根烟,就是一股子清凉油味,还没我种的旱烟抽起来劲大,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奢侈,整得美。”
   我去了,刘叔急忙拉我坐下,给我发了一根,让我尝尝。我抽了几口,才知道那是薄荷味香烟,一盒三十几块钱。
   没事时,刘叔抱着重孙串子。那小家伙从没见过刘叔,可回家没几个小时,他就只认刘叔,在刘叔怀里咯咯笑个不停,她妈妈拍着手叫,小家伙竟把头一扭不理了,一家子人哈哈笑起来。都说有奶就是娘,可这小家伙就奇怪了,跟着老爷爷串门子,一会儿抓抓刘叔的胡子,一会在怀里使劲往上纵,笑得爷孙两个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过了十五,刘叔的大儿子刘能要出发了,他是最后一个离家的,就是想多陪陪老父亲。
   刘叔说:“我感觉心里慌得很,晚上睡不着。”
   刘能带到医院,做了一个全面体检,发现刘叔没啥毛病,所有指标都正常,有的项目比年轻人还好,但刘叔就是觉得不舒服,心慌气短。这下可难住了刘能,他给老板好说歹说续了几天假,退了火车票。在家里陪了刘叔几天,发现刘叔能吃能睡,哪有他说的睡不着。
   医生悄悄告诉刘能,你爸是一个人待着寂寞,如果有人陪着唠唠嗑就好了,保证心不慌头不疼。
   刘能犯了愁,他们一家子在外面租的地方不大,也就一室一厅的房子。如果老父亲一起去,那就得租个二室房,房租要涨一倍,这可如何是好?
   刘能打电话告诉了弟弟,弟弟和二哥犯一样的愁,再说一大家子搅合在一块,时间一长,矛盾就出来了。
   刘叔似乎成了他们家里的多余人。
   刘能待在家里,也没啥活干,一会出了家门朝公路上张望,一会又回去坐在沙发上抽烟。一次出去张望,无意间看见李叔的老伴李姨在自家房门前晒太阳,做着针线活,他闪出一个念头:何不把老父亲和李姨撮合成一家子,她也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将来养老送终和城里的一样,各管各的亲人,房产啥的各归各的,财产义务清了,也就没啥矛盾了。
   刘能折返回家,试探性地问:“大,你说李姨这个人咋样?”
   刘叔惊奇地问:“都是邻居,你不是打了几年工,连老邻居都忘了?你李姨好着呢,茶饭好!”刘叔将旱烟沫装满烟袋锅,点燃接着说,“你李姨把几个孙子孙女看大了,都上学了,她待在城里没事干,再说和年轻人住在一块,生活习惯啥的都不一样,就一个人回来了。待在家里自在轻松,也没事干,整天就给孙子孙女做娃娃鞋,你说谁现在穿?土气死了,我看她就是打发时间。”
   刘能看了看刘叔,两手一拍大腿,趁机说:“你也不是一天听收音机打发时间?我看你和李姨干脆过到一块算了,能唠唠嗑……”
   “你个兔崽子,你大我多大年纪了,我还再娶个老婆,这不让村里人笑死,我这一辈子在村里还是有点脸面的。以前谁家有矛盾,我去说一句话顶一句话,你这是不想养活我了,嫌我是个累赘,对不?你明就走!”
   “大,大,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没有啥,现在城里黄昏恋多的是,七八十结婚的也多的是,再说这也不是偷,也不是抢,和丢人有啥关系?”
   “滚,快点滚,城里还兴包养小鲜肉呢,你包不?你媳妇愿意不?我重孙都会跑了,你让我娶个老婆。这几天,你像丢了魂似的,一个人跑出跑进,就想了这个骚主意?”
   “大,你咋转不过弯呢?李姨一个人过,儿女都在外面,她去住不惯,你也不是一样吗?刚好两个人也是个伴,她做饭你搭火,晚上看看电视聊聊天,聊着聊着不就睡着了,失眠也治好了,你说多好呀。”
   “你给我滚,你大我快七十多了,我还娶个老婆,还是你李叔的婆娘,我到地下还见你李叔不?你赶紧订火车票走,你们一家子团聚去吧,我不连累你,我死就死在这屋里,你回来在外面把门一锁,也不用你弟兄俩个埋。”
   “爸,你咋就是个老脑筋,我咋不管你?你明天就和我走。”
   “我不去,你们整天都上班,我在家里还不是一个人?在咱村里,这么多老邻居,还能谝,多好。城里人多车多,空气也不好,我一个人清净惯了,那地方我三天都呆不下去。我以前又不是没去,差点憋死我了。你要走就赶紧走,反正我不去。”刘叔掸了掸烟灰,然后一只手摆了摆,示意儿子别劝了。
   第三天,刘能终于下定决心要走了,他五十的人了,找个工作不容易,请假时间长了,就会被炒鱿鱼的。刘叔送出大门说:“我还是觉得闷得慌,晚上老做梦,睡不好,早早就起来了。”
   “让你去你也不去,那咋办呀?”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刘能一时间热泪盈眶,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足足相持了一分多钟,刘叔叔摆摆手,转身回屋子了。
   刘能感觉肩上背包有千斤重,压得膀子疼,就卸下来提在手里,觉得勒的手指头疼,又背上去,如此反复。走到巷子头,正巧碰见李姨提个菜篮子回来了:“李姨,你买菜去了?”
   “哦,买一点,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但还是要吃,这不买了一点。”
   “是啊,我大一天在家里不好好做饭,老是开水泡馍,你说经常吃这能行吗?”
   “嗯,你大脾气犟,几次撞见他路过,我让他吃饭,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哎,自你李叔没了,也很少看见你大出来了,一天就呆在屋子里。以前他和你王伯伯一天只要有时间,就在我门口银杏树下谝,一会儿就吵得生气了,散伙了,要不了一顿饭时间,三个人又聚在一起,你给我发烟,我给你泡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和小孩子一样。”
   “姨,我不在家,你多照看我大一下,多给宽宽心,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待在家里。”刘能长舒了一口气。
   “好啊,都是邻居,我会的。”
   刘能坐在火车上,想起了老父亲送自己时那孤独的眼神和孤单的身影,泪水再一次盈满了眼眶,又忽地想起了李姨的女儿小萌,他俩同岁,也是一级同学,他就拨通了小萌的电话:“喂,小萌,年过得好!”
   “刘能,今咋想起我了?有啥事?”小萌快人快语。
   “我今走时看见我李姨了,她一个人呆在家,也怪寂寞的。”
   “我妈能把我气死,她就不来城里,不习惯城里的吵闹,觉得咱村里好,硬是回去住。以前看孩子回不去,现在孩子大了,她有理由不来了。”
   “我大也是一个人住,这不,一个人待,出问题了——有点抑郁,我想能不能让我大和李姨生活在一块?我想和你先商量下。”
   “我伯伯有病了,你让他们生活在一块,前两年干啥去了?你这不是让我妈伺候你大吗?我不瓜。刘能,亏你想得出,没事我先挂了。”
   “喂!喂喂喂!”刘能想解释下,父亲本就没病,就是一个人太寂寞了,老是找借口让我多陪陪他。这次让小萌误会了,肯定骂我不地道。哎,这疯丫头,还是那个样,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刘能上班没几天,刘叔打来电话:“我晚上睡不着,头晕乎乎的,心口像搁了个东西,我看我活不久了,你妈在底下等的时间也长了,我也该去陪了,她在底下也寂寞。”
   “大,你检查没啥,都好着哩,你不要胡思乱想,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咱也不缺钱,我五一就回来看你。”刘能给父亲宽心。
   “我看我活不到五一了,关键是头晕乎乎的,可能就像广播说的是脑溢血的前兆,千万不敢瘫了,要溢就多溢一些血,一下子就死了,也不连累你和刘武。”
   刘能不放心父亲,给弟弟刘武打了个电话,让弟弟有时间赶紧回去下。
   刘武回去呆了半个月,感觉父亲吃饭睡觉都很好,话也多,精神都不错,怎么一走就不对了,看来都是寂寞惹得祸,刘武把父亲的情况给大哥汇报了一下。
   刘武走了不到一个月,刘叔又给大儿子刘能打电话:“我睡不着,老做梦,心口闷得慌,最近乌鸦老在咱家房子上叫,一声比一声阴森,看来我真是不行了。”
   “大,您别胡思乱想了,我还忙着呢,先挂了。”
   刘能以后看见刘叔打电话,就转成静音,不接,刘武也一样。
   转眼到了暑假。一天,李姨给刘能打了一个电话:“刘能,你大感觉行为异常,一天跑出跑进,连房子门也不关就走了。中午天这么热,你大穿一件厚衣服,沿着大路走过来走过去,头上汗水直往下流。我让他来家里喝口水,他也不喝。你快回来看下。”
   “好,好,谢谢李姨。”刘能感觉事情有点严重了,火速订机票往家赶。
   刘能返回家,刘叔正盘腿坐在炕上,鞋子也没脱,凝望着老伴的照片,看见儿子刘能回来了,吐了一口白沫:“能,大不连累你们了,你们都忙,要生活,我陪你妈去了。”说完就一头栽倒在炕上……
   “大啊!大!”刘能一把抱住刘叔,吓得失声痛哭起来。
   一周后,村外的小树林,立起了一座新坟。
   “你大就是犟脾气,我都私下给你大说过,咱俩一块过,包你吃得好,也是个伴,你大一听脸红地跟苹果一样,说我没事了就赶紧回去,看门户要紧。你说过在一块就是个伴,死了各自孩子一收拾,也没个啥呀,我就觉得你大这人正直,是个文化人,说啥一套一套的,所以就给你大说了,谁知道他想不开,最终还是提前找你妈去了。”李姨抹着眼泪,拉起在坟旁嚎啕大哭的刘能。
   “李姨,你比我大开通多了,你说我大咋就想不开呢……”刘能抹着眼泪,不理解的哭诉着,哭声传了很远很远……
  

共 4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农村孤寡老人独自生活的寂寞与无奈。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去城市里,老人不习惯;儿女回家照顾老人,就得舍弃工作。当孝道和生存不能兼顾时,做儿女的又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成了儿女的心病。本文中的儿子为了父亲晚年的幸福,在想促成一段黄昏恋时,却遭到父亲的强烈抵触,最终老人抑郁而死。社会进步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老人的精神生活堪忧。小说语言流畅,主题清晰,人物鲜活,故事情节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角,透过事实反映社会共性问题,意在惊醒为人子女,尽孝当趁早,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悔之晚矣!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荐赏!【编辑:雅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雅润        2017-10-02 18:58:36
  问候作者,感谢赐稿短篇小说栏目,祝双节快乐!
雅润
回复1 楼        文友:吴军        2017-10-02 19:59:58
  雅润老师对拙文做了精心修正和编辑,在此说声谢谢,远祝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雅润        2017-10-02 19:04:13
  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空心人很多,他们每天守着故土,除了看看天就是看看地。空洞的眼神透露着那份孤独寂寞。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唤醒那些离家在外的儿女。
雅润
3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10-03 06:38:33
  小说不长,内涵丰富。不仅写了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写出了文化道德传统对老一辈人的深刻影响。
寻找姚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