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大观园,写尽红楼风花雪月

精品 大观园,写尽红楼风花雪月


作者:阿榧榧香 童生,510.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87发表时间:2017-10-04 22:17:40
摘要:因为有了《红楼梦》,才会有了家喻户晓的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位于青浦区淀山湖西侧,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园林是根据曹雪芹《红楼梦》的描写设计而成的仿古园林。该园竣工于1988年,但直到1991年才改名为大观园的。
   我们乘坐大巴到上海虹桥,转虹桥枢纽6路抵达青浦汽车站,朋友不愿意坐公交车,因此提议打车前往大观园。
   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要去大观园,似乎带着九分不解和一分迷惑,并言大观园那里根本没有人去,凄凉到可能整个大观园只有我们俩。不会吧?我表示不相信,因为北京也有一座大观园,我记得旅游的人还挺多的,当然,那是87版《红楼梦》的拍摄外景地。不过,司机却一再跟我强调,《红楼梦》就是在上海大观园拍摄的。我疑惑了,当年拍摄《红楼梦》的时候,上海大观园分明还没有建成,怎么可能拍摄电视剧?可是司机信誓旦旦,并说自己就是大观园那里人氏,亲眼看到《红楼梦》拍摄。我只知道北京的大观园确实是为拍摄《红楼梦》而建造的,那上海的这个,难道也是为哪个版本或者是电影版的《红楼梦》而建的么?或许拍到后期,上海大观园建成,有些戏在这里拍的?
   不过,当司机说到大观园都是原来的旧房子,是当时《红楼梦》里发生的故事,我就差点笑喷了。这司机也太能侃了吧?谁不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小说啊,当然近年来也有扒出红楼作者另有其人的说法,但确实是一部小说,还真能在现实里找到小说里的东西?再说了,小说里的人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跟上海本来就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红楼梦》选择的地点是京都,旧家是金陵繁华地,即使追溯到贾氏上几辈子,人家的祖籍也是扬州的。就是从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来看,也跟上海八竿子沾不着边,可是上海却凭空营造出了一个大观园来,不得不说人家脑子活络。
   我们一路神侃,才知道司机只看过《红楼梦》的电视,估计也没有看齐全了,书是压跟儿没有读过,难怪他把大观园定位为老头老太怀旧的地方,并宣称里面处处都是蛛网,所以对于我们俩要去大观园,表示了一万分的惊奇。我也疑惑着,莫非书中甄士隐解的《好了歌》里那句“蛛丝儿结满雕梁”,竟是先知先觉,一语成谶?
   司机在路口停下,让我们去买一点面包充饥,据说大观园里面是没有餐饮服务的。这一点我倒是有那么一点相信,如果大观园真那么冷清,恐怕餐饮服务也不会每天营业,毕竟今天又不是周末,天气还不算好。可是我百思不得其解,大观园好歹也紧邻着淀山湖,再不济离朱家角也不甚远,朱家角我可是才去过不久,那里的人气足足的,怎么想大观园也不至于冷落到如此地步啊?不过,朋友还是信以为真,于是,去买了两袋面包,打算带进去当干粮。
  
   一、上海大观园之大观楼
   汽车停在大观园门口,我立刻发现尽管微雨,可是大观园还是有不少人的。当然,老头老太真有不少,可是年轻人也并非凤毛麟角,还间或夹杂着花样美少女,虽然不如5A景区那样人山人海,但旅行社和散客都有。我顿时心情大好,虽然我素来喜欢景区清静,但是对于酷爱《红楼梦》的我,还是不愿意大观园这个景点会那么冷落。
   大观园的门很气派,门口有着应景的鲜花,看起来就不像是冷清的景点。走进大门,离景区还有一段距离,停车场上停着半数的私家车。道路两侧桂花盛开,甜香沁人,顿时无语。都说人家东北人能侃,可人家说得有理有据,这上海的司机,也侃得太信口雌黄了吧?景点的建筑我都嫌弃它太新,哪来的蛛丝网迹啊?
   地上微湿,我的脚步也渐渐地轻快。景区门口的湖边,有杏花村饭店,完全不是司机说的什么没有餐饮服务之类云云。
   我在游客中心拿了一份导览图,立刻发现上海的这座大观园和北京的有着明显的不同,利用江南水乡的特点,在园里布置了大面积的人工湖泊。整个建筑以大门——体仁沐德——大观楼为中轴,共有十多组建筑,二十多个景点。还有一大片免费景区,从太虚幻境开始才是收费景点。
   走进太虚幻境的牌坊,迎面是一块巨大的石刻,正面是女娲补天遗石图,这是贾宝玉的来历。当年女娲补天炼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偏偏只用了其中的三万六千五百块,而剩下的一块顽石便未作补天之用,弃在青梗峰下。女娲炼的石自然不一样,灵性已通,正逢一僧一道说起红尘富贵,便求二者带他下凡,在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恰神瑛侍者下凡历练,这块石头便成了贾宝玉衔玉而生的那块玉了,从此成了贾宝玉命根儿一般的存在,也是全书最重要的一个物件。
   背面是十二金钗图,中间带着侍女的大概不是金钗中的人物,只是单凭石刻,还真难以一一辨认,只有巧姐因为身量最小,所以还能够轻易认出来。而其他十一钗,只能胡乱配一气,勉强把十二钗给对上。
   曲径通幽的大假山作为入口的屏障,这也是原著中的大观园亮点。贾政当年就赞:“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这个设计是大观园的亮点,“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而今可以沿着高低起伏的太湖石爬上爬下,估计小朋友们比较喜欢。
   体仁沐德应该是元春下轿更衣的地方,虽然贾府一早就接到省亲恩旨,不过一溜程序下来,元春到晚上才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贾府。从这里出去又有两条路,我们选择的是前往丹凤榭。
   丹凤榭是元妃等待上船的码头。贵妃候船处有荷塘,不过现在已经过了花季,倒是一尾黄金锦鲤,在枯荷败叶中独自嬉戏,败叶枯梗,却因为这尾黄金色泽的鱼,而显得生机盎然。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省亲别墅的汉白玉牌坊就格外醒目。其实不过是百米的湖面,绕一下也费不了什么体力。《红楼梦》里的贾氏是包衣(这一点存疑,如果著者并非曹氏后人,红楼故事便成大明遗事),按理说并不像汉人缠小脚,却偏偏要省亲的贵妃乘坐画舫,难怪这位见怪了皇家奢华场面的妃子还要念叨:“太奢华了!”游幸之后奖赞之余仍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临别时尚不忘叮咛:“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可见,贵为皇妃的元春,也觉得贾府这次的银子花得太多了些。
   当然也或许曹雪芹笔下的湖要大得多,或许还真需要一艘画舫,一则节省体力,二则也显示排场。元妃省亲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却也不过是瞬息繁华,盛筵必散。后来听得有一位导游介绍,说大观园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造的,那这湖似乎又只有这么点大,只能说贾府众人自上而下都是忒会享受了。
   省亲别墅之后是大观楼,这是大观园的主体建筑。据说门口镇守的石狮子来历不凡,是北京某王府的旧物。以前有传这对狮子曾经八国联军的枪子儿,于是我绕着找了两圈也没有看到弹孔,大概是以讹传讹了。
   两侧有两幢房屋,一为红楼书画研究院,一为大观园书斋,倒是充分发挥了红楼的文化,研究院并不开放。
   大观楼里的大殿类似于故宫的太和殿,这应该就是元妃接受贾府满门朝拜的地方了。大殿左侧有长廊,图文并茂地叙述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只要有几分耐心,应该就能理清十二钗和宝玉之间的关系了。当然,仅仅是了解红楼里各色人物表面上的这些关系,更深的脉络至少需要熟读红楼几遍。这里也是当年的元妃省亲,与亲人团聚,并且首肯林薛二人才情稍胜一筹的地方。
   宝玉独做四首,苦思未得,黛玉悄悄操刀,果然该首被元春大加赞赏。可见虽然贾母自谦贾氏的几个女孩子并没有读什么书,只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其实如果不是林薛二人珠玉在前,贾府四姐妹也是工诗善文的。
   虽然元春位列十二钗,却只是在大观园省亲一回。她曾隔帘泣道:“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可见,她也是个感情充沛的女子,或许我们也能揣测,纵然贵列皇妃,恐怕在宫里的生活也像现代清宫戏那样,免不了勾心斗角,从《恨无常》来看,元春的死亡似乎并不正常,“恨无常又到”,来得有些突然。这位年尚青春的女子心情定然并不快乐的,至盛年暴亡,成为十二钗中继秦可卿之后,又一个在贾府尚未败落即已死亡的美女。不过前八十回还没有写到她的死亡,后四十回里草草给她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病症而已。
   大观园的两侧应该分别是缀锦阁和含芳阁,里面陈列着一些旧物件,大约这就是司机说是老房子的缘故了,但房子是新建的,只是这些桌椅可能是从周边搬进来的。
   整个大观楼的行宫,总共有五重建筑,从正门、垂花门,到大观楼、寝殿,最后是后门,中间有四进院落,规模也算是很宏大的了。而在原著中,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时候,却分明写到了九重门,门深九重,一般是皇家的规格,而真正皇妃省亲,却只五重门。所以,有人就索隐出贾氏是皇家,至于是前太子后裔,还是朱明皇室,就是众说纷纭了。
   还有一位十二钗中人物,甚至在大观园未建时就已经去世,然后托梦告诉王熙凤,说是有一件泼天的富贵喜事,她就是书中身世成谜的秦可卿。
   秦可卿是宁国府的人,出现的场次并不多。却借贾母之口,极写其能干,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情既相逢必主淫”,曹雪芹的原标题里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可见秦可卿的死,再与焦大说的“爬灰的爬灰”,不难联系到贾珍与秦可卿非正常的关系。
   秦可卿的死是个疑团,她的身世更让人觉得奇怪。按书里的介绍,秦可卿出身贫寒,且秦钟是从养生堂抱来的。秦钟要交束修的二十四两银子还要东拼西凑,这样的人家只因与贾氏有一点瓜葛就能结亲?试想贾府一门非富即贵,贾蓉又是贾珍的嫡子。贾珍是谁啊?宁国公的长房,贾氏的族长,怎么会为儿子娶一房贫寒人家的女儿呢?因此,红学爱好者们就推测秦可卿的身世,恐怕是前太子的公主。之后的死因,便更是一个谜团了,闻听她的死讯,竟然全家都觉得纳罕。
   相较于北京的大观楼,上海的这座要气派得多。且其前有中央大湖,虽然从原著里找不到大观园是否真有这个大湖,但却让整个大观园显得颇具灵气。只是繁华成锦,最终不过南轲一梦,虽然花团锦簇,也不由让人唏嘘。
  
   二、上海大观园之潇湘馆
   除了中轴线上的主建筑,环绕着中轴线呈U型分布的建筑就是宝玉和十二钗们居住的地方了。虽然我们从大观楼出来第一个游的是蘅芜苑,但我还是想先写一下潇湘馆,因为相比较另一个女主角薛宝钗,我对黛玉是从一开始就有所偏爱的。
   曹公对很多人都有大段的外貌描写,比如贾宝玉和王熙凤,薛宝钗出场时也有一段,就连贾氏三姐妹,虽然未写服饰,但也给了她们一段各有千秋的描写。但是对于黛玉,却是侧写得多,就算是正面写,也只是一句略过,但我却看到了曹公对黛玉的偏爱。“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仅此一句,便直指黛玉之美,并非由外物而生,概因仙草降世,非凡物可比。
   当然,后文又借宝玉出场,才算真正地正面描写黛玉,不过未写裙衩首饰,只写其姿态风流,又是一种自然风韵。虽然觉得陈晓旭还没有演出黛玉的真正风韵,但综合几版红楼梦,尤其是看了新红楼之后,还是觉得陈晓旭版的黛玉最好。
   王熙凤出场就说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可见黛玉丰姿,确非旁人可比。而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也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得出来。阿凤说“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其实黛玉应该是从未见过外祖母,贾母自然是因为爱女之故,所以对外孙女格外怜爱。未见面尚且如此,及见了黛玉,长得如此标致又有如此才情,怎会不喜?所以,黛玉一来就跟着宝玉住在贾母身边,两小才得以“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而吃穿用度,一如宝玉,可见贾母爱重。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潇湘馆最大的特色就是竹子,书里是这样描述的:“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样的地方,连贾政都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当年林黛玉选择潇湘馆的理由就是“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对于黛玉的审美,我想大多数读者都会觉得认同。她的出身其实可以算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不像宝钗出身皇商家族,有的是商人的精明,而少了幽雅的底蕴。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红楼里出场的贾赦和贾政是她的哥哥,看到贾家的四春就知道,贾母亲自教养的贾敏必定才情也是一流的。因此贾雨村就赞叹他的女学生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方得其女。”
   而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人间天堂姑苏人氏,脂批说他是“学海文林”。他不像贾氏都是荫封的官职,人家那是正儿八经走科举的,并且点了探花,祖上也曾袭过列侯,“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又是扬州鹾政,这是朝廷派到地方管理盐务的官员,带原衔品级。谁都知道维扬自古富庶,盐商们个个都富得流油,可见林如海其人不仅有才,而且也很会做官。如果不得皇帝信任,一般人是得不到这个肥缺的。但是林如海却又并非一般的官员,他待人谦恭有礼,极注意分寸。贾雨村本来是要拜托他开开后门的,结果到了林如海嘴里,却成了请贾雨村照应女儿,不仅全了读书人的脸面,也让人心里熨贴得舒服。

共 23196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从写法上讲,是有新意的,是值得品味学习的。这篇文章是游记吗?是。这是在写作者游览上海大观园的见闻感受。文章描写了作者去的路上发生的故事,和司机的争论;写了这天去时的天气情况,写了每一处景点的环境、布局、造型等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描写,让我们明白,上海大观园是把《红楼梦》中的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是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读作品?是。在说到每一处建筑的时候,文章都回忆了《红楼梦》中的描述内容,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解读了红楼作者们的构思匠心。这是一篇值得我们品味阅读的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005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10-04 22:56:49
  走进这篇文章,我不仅领略了大观园,而且再次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品味了《红楼梦》。谢谢老师,中秋快乐!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阿榧榧香        2017-10-06 08:55:59
  多谢老师雅评,握手问安。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10-05 09:32:33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祝贺佳作获得精品。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2 楼        文友:阿榧榧香        2017-10-06 08:56:43
  多谢如水,雅爱红楼,期待有更多共同的交流。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0-05 11:14:32
  “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当年林黛玉选择潇湘馆的理由就是“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欣赏老师美文佳作,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阿榧榧香        2017-10-06 08:57:35
  红楼里最爱的是黛玉……看来君也一样。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10-05 11:53:50
  拜读老师精彩之作,欣赏学习了,祝贺精品!就中秋快乐!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4 楼        文友:阿榧榧香        2017-10-06 08:57:53
  多谢,遥祝秋安!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0-05 17:00:49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5 楼        文友:阿榧榧香        2017-10-06 08:58:07
  多谢武戈,遥叩金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