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信仰的力量(小说)
“黑!”民兵连长于志彪五棒三粗,身体魁伟,声音宏亮,中气很足。一喊,大黑狗摇头摆尾跑跟前,以为有什么好吃的,围着他上窜下跳。
“谁叫你?滚!”于志彪用脚一踹。疼得狗“嗥嗥”夹尾巴逃窜。
“怎么,贫下中农叫你不动你?想翻天呀?”于志彪训斥地主狗崽子。
“是叫我吗?”狗崽子轻声问。
“还有旁的狗崽子吗?”于志彪有点不耐烦,声音抬高了。
“哦,就来!”他嗫嚅着,显得无奈。
“今后你就叫黑,黑就是你!”于连长很有权威地说。
大家便都跟着叫黑。渐渐把真名忘记。
黑出生就打上阶级烙印,划入另册。表现再好,也是为掩盖本质伪装和虚假。明知名字带有侮辱贬意,也只好答应。
同自己一起上学的,结巴的二腚,当上农中教师;读了十三年小学的石娃,保进了大学;四喜,五剩也光荣参军……他们根正叶红,是革命接班人。
黑学习再好,也无人过问。还不如狗。狗饿了,有人喂,丢了,有人找,晚上主人会唤进狗窝。自己再真心实意,不说坏已谢天谢地了。
干活,无人一起;拾草,也无人结伴。家更是令人痛恨、忌讳的禁地,谁也不愿无事找事,都与黑划清界限,拉开距离。
脏活,累活,没人干的活,非他莫属。黑必须服从,不干不行。
黑觉得活总要有人干。只要对生产对集体有利,年青人应该多担当。力气是外财,用了会再来。劲是贱种,越干越涌。记工分最好,不给也不计较。
黑看书多,羡慕英雄,崇拜先烈,决心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身在逆境,却出言不逊:“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党教育。我要争取成一名好党员!”
这话被于志彪听到,嘲讽说:“唱得好听!想恢复失去的天堂才是真!入党,白日做梦!”
民兵,夜校,都不让黑参加。黑孤独,便找书看。家里的书不多,将仅有的看了又看。用阅读去打发时光。
四清,反右,文化革命,反击右倾翻案……运动一个接一个,专治有文化的聪明人,黑是活靶子,老运动员。开始不习惯,觉得丢人。次数多了,做反面教员也可让大家加深认识,变得麻木无所谓了。
破四旧,红卫兵抄家。将黑的《青春之歌》《牛虻》《复活》《红与黑》等都搜了去。说他崇洋媚外,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并列为罪证,揪上批斗台。黑不服,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随遇而安。
没书看,憋得难受。便将《毛泽东选集》,历史课本,反复阅读。像阳光雨露滋润着心田,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现实,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坚定了信念,心里亮堂许多。决心遵循老一辈革命家的教导,做堂堂正正的人。不时地用课文里的警句鼓励自己。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黑跃跃欲试。由于不断复习,竟考上大学。
周凯的名字引起全乡轰动,家喻户晓。
于志彪也糊涂了:“周凯是哪村的?从来没听说过。”
“咳,黑知道吧?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不声不响的考上大学了!”
开放初期,各单位都重视文凭,重视人才。大学生成了单位资质、势力的硬件,成了考核评比的第一要素。周凯一毕业,虽然不对口,仍被县绿化部门抢去。成了工程师,分管生产治保的单位副主任。
拨乱反正,大搞经济建设,右派平反,地富摘帽,不再唯成份论。周凯能平起平座,感到从来没有的轻松舒展。党提倡实事求是,看到了希望,挺直了腰杆。上班便递交了入党申请。
不少人一张报纸一杯茶,聊聊天,仗着是正式工,有资历,混工资,吊儿郎当。周凯在农村干惯了。觉得这些活根本就不算活,太轻松了。应做个好职工,对起上级的信任。他办事认真。闲下来便带头拿锨镐去修路,除草,抡苕帚打扫卫生。大多数赞赏、支持,跟着一起做。也受到老干部嫉妒和少数人嘲讽,支部委员二班班长孙秋生首先反对。他把嘴一撇,说:“周凯动机不纯,想突出自己,做表面文章,让人说好。”
周凯过惯苦日子,见草袋随意乱拋,稍有点泥便不要了,田间到处都是,非常痛心。便一一拣起,洗净,晒干,归进仓库备用。
晒了不少,傍晚收起时却不多。正疑惑不解,有人告诉他:“孙秋生拿回家去了!”他闻讯便去二班。
太阳还老高,秋生和几个职工坐一边抽烟唠嗑,等下班了。
周凯去秋生头不抬,眼不睁。晒干的草袋已绑到自行车后座。
他强忍怒火,指着说:“公家的东西,绑到自己车上,想佔为已有?”
孙秋生瞥他一眼,不屑地说:“本是废品,我几十年的老职工,拿几只犯法呀?”
“你身为班长,不该带头侵吞公家财物。”
“别读了两天书来给我扣大帽子。我是鐘楼的麻雀,经得起惊吓。”
“咱场的规章你应该懂吧?”
孙秋生不语。
周凯说:“按章办事,拿一罚十。自己送仓库,说明能认错改错,可从轻处理。”说完转身而去。
孙秋生知道他铁面无情,说到就能做到。虽狠,但只是执行者。单位是书记说了算。我是支部委员,你周凯的仕途命脉掌捏在我手里。虽然不服,但不想拿钱治气。只好将草袋解下送到仓库。恶狠狠地对仓库保管说:“哼,副主任不给面子,再积极。也甭想在我手里入党!”
在桂花飘香的日子,法院送来传票:孙秋生不养老娘,被告上法庭。
周凯代表单位出席时,大厅里坐满人。
公诉人对孙秋生兄弟三人都住上新房,将老娘拋一边不管不问,致使老娘露宿街头的做法提出批评。
周凯也做了发言:“孙秋生是我单位职工,我们对他了解不够,也有责任。不管老娘在过去有什么不对,但她生你,养你,含辛茹苦为你们成家立业没有错。如今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不管不问是不孝,失职和犯罪!单位支持法院判决,无条件帮助履行赡养义务!”
三个儿子都不肯轮流赡养老娘,法院判决:每人每月在十号前缴纳十二元,作为老娘租房和生活费用。今后根据情况再调整。由单位和居委协助执行。
孙秋生不肯付。单位每月从他工资中扣除,交给老娘。这一作法如割孙秋生身上肉。跑单位又哭又闹,威胁说:“谁敢扣我工资,我就赖着他,让他永世不安生。”
周凯不信邪,照办不误。气得孙秋生干瞪眼。咬牙切齿地说:“你周凯与我过不去,有老子在,想入党,做梦去吧,除非老子死了,开除我党藉!”
话传到周凯耳朵里。周凯说:“我坚信党光荣正确,孙秋生只是党的一员,一粒米搅不了一锅粥。他代表不了党!”
单位党员不多,孙秋生是支部委员,有些人不想得罪。
周凯入党一直通不过。组织会无权参加,常年以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列席党的会议。
周凯仍坚持原则,不迁让,不讨好,按章办事。
书记很赏识他的能力,也想及早解决他组织问题。不断为他出谋献策:“常到局长家反映情况。不行就换个环境,人的政治生命很重要,要抓紧解决。”并说,“局长家里每晚都聚集不少人。不要清高,要拜对佛,抓根本,多沟通,多联系,对自己有好处。”
周凯知道,不少人到局长家去送好处。自己不会拍马溜须,阿谀奉承,不搞这一套。决心凭条件跨进党门,不走斜道,不庸俗化。
改革初期,私人开始创业办厂,挖单位墙脚。不少干部公私兼顾,两面跨着。有的明里上班,暗里兼职搞创收。中央根据这种乱象,坚决刹住歪风。局党委研究认为周凯办事公正,认真肯干,铁面无私,便调到纪委协助工作。虽不是党员,却是好苗子,可由老书记挂帅去调查走访。
纪委抓党风,监督干部,有力震慑不正之风。周凯受到大家尊敬,歪风邪气有所收敛,局党委很是满意。
一年不到,工作步入正规。中央又有新政策,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情况下,可以兼职。允许开小工厂,小作坊。
新规宣告周凯纪检工作结束。
为解决组织问题,局党委为他换单位,仍担任行政主帅。
新单位李书记曾是周凯的调查对象,同其他人一样对周凯有反感。担心周凯入了党会肆无忌惮。表面热情关心,却在暗暗阻挠,怀着戒心。
“为加深了解,到你家看看吧!”李书记建议。
“好。中午到我家吃饭。”周凯热情答应。“李书记,请帮我参谋参谋,我应如何招待大家?”
“吃是小事,简单就行,下点面条吧!”
“那行。那行。”周凯一口应允。
来了五名党员,周凯让老婆炖了肉,买了炸鸡,炒三样,下面条招待。
李书记当面说不用,背后议论:“这小子死心眼,无诚意。客套话竟听不出。菜不丰盛,酒也不准备。这样的人能入党吗?真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餐桌是交易办事的舞台,上级来检查工作,周凯离家近,一般不参加公款吃喝,让给其他人。
时间久了,有人说:“他太清高,要廉洁,要防着他点……”
李书记将单位一块土地,让亲戚建房开店。
周凯不肯,质问李书记:“为什么在占用公家地?”
李书记说:“支部研究过了,同意他建。”
“公家地里建房,合法吗?有手续吗?”
“不用手续,公家用时,再让出来。无影响。”
“那将来既成事实,谁说得清?”周凯急了。
“将来不用你我操心,会处理好的。支部决定,照办吧!”
周凯不是党员,无权过问支部事。公家地不清不混的让私人建房,仍感到不对劲,便到局里反映。
局里闻讯,立即制止。
李书记收过亲戚好处,好不容易凭面子在支部通过。没料想周凯会盯住不放,从中作梗,十分不爽。
周凯的个人问题,一拖再拖。
退休前,领导找他谈话:“组织问题有啥想法?”
周凯说:“我一往情深,决不动摇。入党只是形式,关键要思想上听党话,行动上按党指示的去做。党是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即使在单位入不了党,到地方上我仍要争取。”
退休那年,局长因贪污受贿,拉帮结派,蹲了监。
刚过两天,孙秋生因盗窃邻村苗木,被刑事拘留。
新单位的李书记因受经济案件牵连,被降了职。
周凯拖了近二十年的入党申请,终于一致通过。
他举起右手,郑重地站在党旗前宣誓。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激动得热泪盈眶。追求半辈子的理想终于划上圆满句号。
退休后,周凯不忘初心,牢记入党誓言,时刻不忘自己是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被推选为支部书记。他组织老党员学习,参观,让党员结对子,助残扶贫,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树新风。年年被评为市先进党支部。
周凯没忘故乡,没忘那片劳动过的土地。前年一初春,便回故乡探望。
河流改道,荒滩变良田。树杆粗了,小树长成林。家乡变化很大。住上楼房、瓦房,年青人都个子高高,有的驾起汽车……
于志彪老了,眼睛结矇,牙齿残缺黑黄,身体佝偻,蓬头垢面。周凯站他面前老半天,竟没认出来。
“叔,不认得了?我是周凯!”
“周凯?”于志彪懵了,瞅着面前这个衣服整洁,满面红光的人,喃喃自言自语,“是这村吗?谁家?”
“我是黑,你不是常这样叫我吗?”周凯提醒他。
“哎呀!”于志彪突然想起,一激动引起连声咳嗽,脸都涨紫,抹了一下嘴边的浓痰,讨好说:“听说你在外当上书记了!”
“趁能动能为社区做点,应该的。我从小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啊呀,啊呀!多少年过去,地主还是地主,贫农仍是贫农。”
“大叔说得不对。现在的贫农也比过去的地主还富裕。开放、竞争年代,国家不埋没人才,会虎的登山,会龙的潜水。只要有本事,都可自由发挥。”
于志彪似懂非懂,夸他说:“当年把你折腾得那种样子,一般人会吓趴,是谁帮衬你挺过来?”
周凯哈哈大笑,说:“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于志彪愈加糊涂,“信仰是谁?他住那村?是县里的吧?”
“在书里,在心里。是强大的精神支柱。他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要做合格党员,就不能稀里糊涂活着,要听党的教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不忘初心,多做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于志彪不言语了。心里在琢磨:“怪不得周凯精神这样旺盛,原来有灯照着方向,心胸装着那么多盼头,底气十足。自己糊里糊涂一辈子,只知瞎闹腾,真白活了……”
2017,10,3 蠡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