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孝悌忠信”的真正含义

编辑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孝悌忠信”的真正含义


作者:老庄黑色闪电 布衣,38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58发表时间:2017-10-06 19:50:31


  
   四、信
   圣人云:信为道元功德母,无信不立。“五常”中有信,“五伦”中也有信,可见信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君臣有信,企业有信,朋友有信,社会有信,社会就能和谐、文明、进步。
   子贡问孔子:“如果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哪些东西”?孔子说:“一曰兵,二曰食,三曰信”。子贡又问:“如果非要去掉一样,先去哪一样呢”?孔子说:“去兵”。子贡紧追:“如果还要去掉一样,去哪一样”?孔子说:“去食”。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有强大的军队,有足够的粮食,有很好的信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称雄于诸侯。如果没有了军队,只要有粮食和信用,这个国家照样能安定和平地生活下去。这在春秋时期这样的国家很多。如鲁国、蔡国、郑国等中小国家,当时用的就是这种国策。虽然在军事上不能与大国强国争锋,但他们都能利用信在各诸侯国间周旋,最终能使国家安定和平,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瑞士这个国家用的就是这种国策。几百年来,瑞士不与任何国家和国际军事组织结盟,不参与任何军事活动,保持中立,使瑞士安全地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几百年都没有战争,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持排行世界前列。
   圣人认为,哪怕去掉了兵和粮食,只要有信,国家也不会一下子灭亡。有信用的国家,粮食可以从别的国家借到,渡过难关。如果没有信用,那就真的完蛋了。
   信用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其中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信用的开端。商鞅要在秦国实施改革,但秦国多年政治混乱,政府和民间都没有信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说的话。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城东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张榜公布说:谁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南门去,就赏他十金。众人都不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没人相信,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金,过了好一会,才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来试试,说着扛起木头送到了南门。商鞅立刻赏他五十金。从此,秦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商鞅是个讲信用的人,政府也是讲信用的政府,一时间信用之风在秦国兴起。商鞅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大力推行他的政治改革,最终使秦国从一个野蛮、偏远、文化落后的国家,迅速跻身于战国七雄——七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于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明朝末年,有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穗康钱庄,一天,一个乞丐老人拿着一文铜钱要来存钱,伙计嫌太少不想开单。老板听见立刻出来批评伙计,不得怠慢顾客,并亲自为老人开俱存单,客气地交予他,这个事在当地传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将军拿着一百两黄金来钱庄存钱,老板验货后准备开存单,将军摆手说不要写存单,他在外打仗携带不方便,他相信钱庄。老板说好,存单还是要开的,你那么信任我,我帮你保管存单,到时候你要取钱的时候只需说你的名字就行了,我记得住你的。
   过了几年,一个军人摸样的男子来到钱庄,声称要替几年前在此存钱的人取那一百两黄金。并说那人是他军队里的大哥(上司),曾救过他的性命。因大哥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临死前委托他来钱庄取钱送回家里交给他的老婆儿女。这种情况本来就没有存单,而且存款人已死,来人又不是本人,钱庄完全可以不认账。但老板是个极讲信用的人,他问清情况并核实此人身份后,立刻把一百两黄金和全部利息分文不少地兑给来人,此事一时传为佳话。这么信用极高的钱庄正符合了《易经》上那一句话:“厚德载物”。故此钱庄代代兴旺,延续了数百年,一直到了清朝末年。这就是信用的魅力!
   在当今物欲横流,信用缺失的年代,也有这么一个值得弘扬的信用故事:东北有个建筑小包工头,带领村民搞建筑,挣一点辛苦钱。然而,工程款遭拖欠,他垫出去的两百多万分文收不回来,还欠下村民八十多万血汗钱。气急之下病倒了,没有多久就去世了。这位包工头的妻子在安葬完丈夫后,把所有欠账的村民都叫来,大家以为要宣布“人死账烂”,然而这位守信的妻子却对大家说:丈夫死了这账没有烂,欠大家的钱她来陪,请大家放心,她还不完还有儿子接着还。大家带着怀疑的心情走了。
   接下来她就去找亲戚借了一些钱来,做起了小生意。这位从没做过生意的女人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由于她诚信经商,礼貌待客,没多久小生意越做越开,逐渐扩大,有了一些积蓄后就马上还给村民一部分,就这样,没几年就把所有的欠账都还完了。自己也从一个农村妇女锻炼成为一个小有成就的女老板。其实我们注意到这个包工头家庭过去为什么赚不到钱,现在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能赚到钱?这正应了那句老话: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有诚信天必助之。她发了要还村民血汗钱这个誓愿,就等于向天道下了“订单”,付给老天爷的“款”就是诚实经营,童叟无欺,勤劳工作和笑迎顾客。她做到了,天道“发货”了,她成功了!这就是信的力量!

共 693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孝悌忠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宛如一条清晰的红线贯穿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里;串联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宛如一串晶莹闪亮的珍珠,辉映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远古时代,直到如今,一代代炎黄子孙在“孝悌忠信”的教育影响下,出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孝”的事迹,远古时期的大舜,东汉时期的董永,南北朝时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三国时的陆绩,如今年幼的鑫秋照顾父亲、割肝救母的彭斯,为母亲寻找癌症药方的戴永胜等。关于“剃”,五代时的张仕选分家,隋朝田氏三兄弟分家,现在东北的刘有生等,都是典型。“忠”的故事有诸葛亮、商朝的比干、伯夷叔齐,特别是十九年在外不忘国家的苏武,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关于“信”,强调了信为道元功德母,无信不立。君臣有信,企业有信,朋友有信,社会有信,社会就能和谐、文明、进步。然后引用《论语》里的句子,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故事,明朝时钱庄存钱的故事,现在东北一位小包工头的妻子在丈夫去世的情况下,诚信经营,借钱为丈夫还债,感人至深。文章语言朴实清新,意蕴厚重,运用具体的事例,阐释了“孝悌忠信”的内涵,感人至深。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10-06 19:51:17
  “孝悌忠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宛如一条清晰的红线贯穿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里;串联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宛如一串晶莹闪亮的珍珠,辉映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1 楼        文友:老庄黑色闪电        2017-10-11 21:57:58
  谢谢平淡如水给予审核通过!谢谢深刻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