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征文】好人好报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真实故事。
县城的土城门,有个名叫古光兰的太婆,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拉扯大了一儿一女,都先后成家过生活,她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公房里。头几年儿女还隔三差五来看看她,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又都有了自己的儿女,来看望她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经济上也不给予支持,生活的来源全靠她自己。
古光兰为了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她在街道边支起一个小摊,开始做卖瓜子、花生的小生意。这个所谓的小摊,就是一个背篓上放的一个圆簸箕,背篓里装了一大袋瓜子和一大袋花生,都是她自己加工炒出来的,特别的香脆,簸箕里装少量的瓜子花生样品,边卖边从背篓里取出来,每天无论天晴下雨,都要出来摆摊卖,卖到天黑才回家。
古老太卖的瓜子花生,经常都是买回生的,自己用河沙炒熟,火候掌握的好,炒得又香又脆,加之又不缺斤少两,来买的人无论买多买少她都卖,好多人都是买了一次又来第二次,回头客多,每天准备的货,当天都能卖完,能赚到一些钱,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
古老太的生活很节俭,很少看到她买肉吃,基本上都是吃素,经常是煮一顿饭吃一天。穿的衣服都是好心人送的,盖的被子还是她出嫁时,她妈给她的陪嫁物,几十年了被单已是补疤重补疤,内装的棉絮像炒了的油渣又黑又硬,是一床地地道道的烂棉被,盖在身上一点都不暖和,家境稍好一点的人,可能早就扔了,她却一直还盖着。她的吃和穿,没有要儿女供养,也没有要儿女拿零用钱,完完全全都是她自己解决,靠着卖瓜子、花生的小生意养活自己,也算是个有骨气的老太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去秋来,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古老太已年过七旬,满头银发,满脸皱纹,嘴里掉完了牙齿,到了风烛残年,经常咳咳吐吐,已经无法做她那卖瓜子花生的小生意了,生活靠她做小生意的积蓄维持。生疮患病儿女也不来照顾,很是可怜。幸好她的邻居刘婶是个善心人,爱帮人爱做好事,她把古老太当亲人照顾,帮她煮饭洗衣,给她端茶递水。她常流着泪水对刘婶说:“你比我的亲人还亲,没有你的照顾,我可能早就见了阎王,你的大恩大德如今报不了,死了做牛做马也要来感谢你!”刘婶说:“我们是邻居,就当是一家人,人人都要老,人人都要患病,你老了病了,我不来照顾你咋行!”但刘婶的丈夫对她照顾古老太却有些意见,说她傻,照顾那样一个穷老太婆图什么,有啥子好处!刘婶说,“我从未想要得她的什么,她比我年纪大,我就要去照顾她,假若你是那种情况,你想不想别人来照顾你。”她丈夫听了无言以对,也没再说什么。
刘婶继续天天照顾古老太,大约过了一年多,那年冬天,无尽的房屋都现出灰色,天空和街道也染上暗淡的色彩,落了叶的枯枝,飞扬的尘埃,更增加了阴郁的情调,冷风掠过长长的,窄窄的街道,仿佛带来了哀思。古老太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她在尚未断气之前,有气无力地断断续续地对刘婶说:“我走了之后,麻烦你通知我的儿女,叫他们把我安葬了,我没有什么给他们,只有那床烂棉被,他们肯定不会要,我送给你一定要收下,千万不要扔掉了……”话没说完就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刘婶按照古老太的遗嘱,通知了她的儿女,没有想到她的儿女来了,都放声大嚎:“妈哟妈,你怎么还没享到我们的福就走了,叫我们怎么想得完……”很显然,他们是哭给别人看,是做样子的,就是人们常言的“生前不孝,死了做黄牛叫”。刘婶也没劝他们不哭,知道他们一会儿就不哭了,很快就把古老太送去了火葬场,对刘婶的照顾一句感谢话也没有。
过了三天,刘婶去找到古老太的儿女,叫他们把那床烂棉被拿去作纪念。她儿子说,我不要,你拿去送叫花子看要不要!叫她女儿拿去,她女儿说,一床烂棉被有谁会要,干脆一把火烧了!刘婶回到家拿起那床烂棉被,既没送叫化子,也没烧掉,心想古老太说过千万不要扔掉,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就把烂棉被捆好存放起来,心说它不要饭吃,也不要衣穿,留下也算是对古老太的怀念。但当时还遭到了丈夫的臭骂,骂她不该要那破烂棉被,放在家里站了地方。刘婶却坚持留了下来。
过了不到半年,刘婶的丈夫突发疾病,送医院抢救治疗,把家中的积蓄都用光了,眼看没有钱交药费了,刘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晚上她睡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好像古老太来到她面前说:“刘婶,你丈夫医病没钱莫着急,我那烂棉被中缝有两个红布口袋,里面装有我积存的钱,你拿去救急没有问题……”她一下惊醒了,方知是一个梦。
刘婶第二天早晨起来,照梦里古老太说的话,去把那捆好的烂棉被拆开,顿时大吃一惊,里面还真有两个小红布口袋。她先拆开一个大点的红布口袋,里面有一扎面额拾元的钞票,数完有70张,另一个口袋里面是一扎面额5元的钞票共60张,两个口袋装的钱竟有一千元之多,用于她丈夫交住院费用还有剩余。刘婶原以为那烂棉被里是有什么纪念的东西,万万没有想到她还存了这么多钱,她不理解古老太为什么要存这么多钱,为什么不拿出来生前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也可能她没有想到会走得这么快,但她临走前为啥不给她明说,她感到这是个谜,难道是想用这钱来感谢自己吗……
刘婶在一时找不到给丈夫交住院治病钱的情况下,她决定暂时把这笔钱拿去救燃眉之急,去医院为丈夫交了治疗费。丈夫问她钱是那里来的?她说:“就是你臭骂我不该要的那床烂棉被里面的,是古老太生前留下来的,是她天天在街道边摆摊摆出来的,是她在风雨中熬出来的,是她一分一厘积累起来的,是她省吃俭用省出来的,她人不在了,现在帮我们这样大的忙,解决你医病的大问题,亏你那时还指责我不该照顾她,现在你的心情如何?”接着又说:“那时我照顾古老太你说长道短,现在你说对不对,该不该照顾她……”刘婶趁机数落了丈夫一通。这时她丈夫心里真的感到自责:“我错了,我不应该指责你,”并连声说:“这真是应了好人有好报那句话,今后我病好了,也向你学习,多做好事,我们每年还要多买些纸钱到古老太坟墓前去烧,不忘记她的恩情,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刘婶却望着窗外万家灯火陷入久久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