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易之路再思考——姓名学
提笔写作,几乎是我现在生活的常态。昨日听周国平先生的心灵悟语,有很多感触。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我在这输入与输出之间,平衡着自己的心态。其实,我不觉得自己会写作,只是借写作这种方式修心增慧,调和气质,也把它作为生活的一种试剂,让自己看得更宽广,希望走出自己的风格。
写这个题目的原因,是因为这方面我投入了不少心力,对一些问题也有了一些感悟。我为什么会研究姓名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得益于我的儿子,他的出生让我开始深入思考这些东西。但对它感兴趣的时间,其实应该是在2006年我在学校图书馆读书的那段时光。那时对它的理解还一知半解,谈不上懂不懂。其实,如今看来,我也远没有吃透姓名学这门学问,只能说,在现有阶段,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今年,注定是很辛苦的一年,但我喜欢这种辛苦,因为辛苦说明我在这个年龄段还知道努力上进,辛苦,说明我还在超越自我。犹豫很久,我还是决定写一篇广义性的文章,来验证我对姓名学的一点思考。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找我起名、改名、择日子,推理命局等,说实话,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却自惭形秽,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不足,需要充实和完善。所以,对做不好的地方,我会真诚告知,力所能及之事,尽心而已。
我在姓名学中沉浮久了,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前,我写过几篇这方面的文章,大多浅尝辄止。而且,我也认为,书本上得到的东西,只是第一个层面的,真正的智慧还要靠自己的悟性,更要懂得活学活用。大诗人陆游曾在诗中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错,我们只有先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然后再不断升华和超越,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和路子。才能做到“知规矩而守规矩,守规矩而脱规矩,脱规矩而化规矩。”这也许就是做学问的渐次修行吧。其实,我很欣赏周易玄老师的话,他的话给我很多启发。对于“易道”这门人天学问,我也希望如那些大师所说的:道为术之体,术为道之用,不能乱了法度。周老师曾在他的著作中这么说:“我不是卜者,读书是为了开阔胸襟,启迪智慧,升华境界,促进修为。我只是以《周易》为主线,贯通百家,以八卦定格局,统观世界,以独立的人格,养浩然正气,回归本心。我的需要并不高,能生存即可。挣钱不是目的,只是顺带的结果。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明白了《易经》的道理,做什么都能成功,而不必给人算命。算命不是根本,革命才是终极。《易经》的伟大,不在于仅仅做一些无谓的预测,而在于人心的教化,以臻于天人之境。天地间最大的风水,不是风水,而是人心。政治是安平泰,教化为育圣贤。我的人生追求,是为大本复原。”周老师博大的人格气象感动了我,也让我知道这门学问的利弊和局限。所以,我审慎地看待它,善用者利益众生,不善用者妄造口业,自取其辱。
其实,很多人觉得学易之人,和江湖中混饭吃的卜者没什么两样,加之很多借易之名大肆敛财之辈,更让人觉得学此道者难登大雅。这里存在很深的误解,要知道,能成一名优秀的易学家不次于任何学者,因为要做到那种境界,最起码也要是一个博学的人。应该说,门槛非常之高。书读得杂了,才知道想成“大家”到底有多难。尤其是易学这门特殊学问,如果以事业心看待,必须要具足十种要求:一、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二、要有佛家的慈悲胸怀;三、要有心理医生的耐心;四、要有丰富的学识经验;五、要有冷静的思维头脑;六、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七、要有高尚的学者风范;八、要有尊师敬道的品格;九、要有拼搏的进取精神;十、要有传统的职业道德。由此可见,学易之路不单单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德艺双馨”,不光要技术高,品德更重要。这在任何领域都应该是站得住脚的。话题虽然转远,限于人们对易者的误解,我还是要补充一段文字,让人们更清楚看到作为学易之人,要面对的问题。
著名易学家、中国社科院国家一级研究员俞长江教授指出,易学家应该发扬光大“十八种精神”,这十八种精神乃是研易的一条指路明灯,做人之准则,凡是在易学界能成其大业者,无不遵此准则,实乃易家之典范。十八种精神让人看清学易之正途,附录于此,自警利人。
1、易学家应该有自立精神:所谓“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学强以待问,忠信爱民以待举,身体力行以待自立”。
2、易学家应有独特风貌:衣冠适中,动作谨慎。每当大事有威严之貌,些须小事谦和礼让,摒弃争名夺利。
3、易学家应有中正素养:处于危难之中,不苟且从事,所谓“言必有信,行必中正”,不应获取险恶之利。
4、易学家应有不宝金玉的德行:不以金玉为宝,以德行为宝。所谓养其清廉明正,“以有待也,以有行也”。
5、易学家应有重义忘利精神,所谓“易有见其利,不忘其义”,在暴力面前,虽一介书生,亦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淫欲不动,不更操守。
6、易学家应有刚毅品性:“易家可亲而不可即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7、易学家应有忠信风格:以仁义为行动指南,以教化为人伦宗旨,顺民心,理天道,谐阴阳,忠祖宗。
8、易学家应有简朴的风格:所谓“箪食瓢饮”,“一亩之宫”,陋巷安居,安贫乐道。应该知道“广厦千间,夜宿八尺;谷粟千石,日食开合,驷马轩车,难以永年”的道理,并要身体力行。
9、易学家应有不忘百姓疾苦的忧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遭遇艰危,陷罹党难,仍能不忘百姓疾苦。
10、易学家应有博学笃行的特性:所谓“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以和为贵,以信为美,慕贤容众。对博学与行为,应以孙中山先生引《中庸》之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行为准绳。
11、易学家应有举贤授能的心怀:所谓内称不辞亲,外举不避怨,利国而不求身贵。
12、易学家应有人与人共患难的精神:所谓“患难与共,患难相守”。岁寒而知松柏后凋,路遥知马,日久见心。
13、易学家应有以德修养自身的谨慎精神:所谓“闻善以相告,见善以相示“,所谓”澡身浴德“。
14、易学家应有坚韧精神: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应有流水之性,遇百石而勇进,跃崖万碎而不辞,决心东流而不可夭。
15、易学家应有志同道合的团结精神:所谓“易有合志同方,营造同术,并立则乐”,“闻流言于不信,而察信其行”。
16、易学家应有温良恭俭让之精神:所谓“温良者,人之本也;敬慎者,人之地也;宽裕者,人之作也;逊接者,人之能也;礼节者,人之貌也;言谈者,人之文也;歌乐者,人之和也;分散着,人之施也。”“易者应兼而有之,尤且不敢言仁也”。
17、易学家应有慎独精神:汉易学家张震提出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所谓暗室不欺,行必慎独。太平盛世,不务享乐;动乱年代,不悲观失望。特立独行,不苟流俗。
18、易学家应有贯穿终生的报恩思想:要时刻感激天地覆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家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恩师教化之恩。正是这种浩大宽仁的报恩思想,使得他们成为从不趾高气扬,睥睨傲视,而是勤奋博学,严肃敬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终于祖国,谨言慎行,厚积薄发,严己宽人,智圆行方之人。
俞长江教授谈到的关于易学家应具备的精神,贯穿了一个易者为人之道的基本规则,可见,学易之事,不亦难乎?附录于此,励人心志,发人深省!
大本已立,进而谈姓名学之事,方可有的放矢,不至囫囵吞枣,草草了了。姓名之道,之前我已说过,它是一门亦古亦新的学问。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总体无外乎“象、数、理、占”对人自身的作用关系。今单举一例,可作抛砖引玉之资,与君共勉。
此人与我关系密切,碍于隐私,不便透露姓名,但就姓名学之深浅,可察照一二,以作参考学习。
此人八字为:乙丑、壬午、乙酉、丁丑。(坤造)
统观八字格局,日元乙木,花草之柔木也。提纲午月,乃泄秀之象,不得令,加之丑酉丛林,坐下无根,支地一片异党,为失地、失势之象。由于年干乙木比和帮身,月干壬水正印护身,所以不以从弱格局论,只能以普通弱格论。因月提午火于时支透出丁火食神,所以,为食神格局偏弱论命。偏弱格局取印比为喜用。格局自作酉杀,为截脚之相。又有丑土金库双临,杀旺宜纠结。此造常犯头痛之病,因其印下根弱,扶身牵强,所以久久不化。
再观其姓名,先天数之“天格之数、人格之数、地格之数”分别为15/19/13,后天数之“天格数、人格数、地格数”分别为16-34-32。总格数为47,外格数为14。外格数与人格数均为凶数,表示自身环境和外环境不和谐。虽然整体格局是(地木生人火、人火生天土)由下顺生,但人格为凶,凶数受生且为凶,凶数生吉不为吉,整个格局已坏。早年看地格,地格32乙未木,加之命局早年走癸未木库枭之大运,喜用秉令,所以年少之时,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各方面都有得天独厚之优势,常年年级第一,才艺与体育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可圈可点。然命造18岁交甲申之运,气象大不如前,申金秉令,官杀混杂之象,乙木受到伤害,再观姓名之人格数理34丁酉凶数司职,外环境变化复杂,内环境忧心忡忡,食神偏旺,泄秀势猛,有心无力,自此,思想负担加重,精神受挫之象严重,有苦难伸。28岁命造进入乙酉大运,酉金杀旺,因截脚自坐其身,苦痛难挨。所以,征得同意,决定改名。
纵观其命局,财杀盘结,乙木无根,有飘零之象,斟酌取舍,字、数厘辨,我决定突破以往起名之常规,摒弃单一套用吉数组合格局之常,抉择吉数之后,套用了“奇门姓名”之法,对症施药。拟定数理后天格局为“16-32-24”,总格47,外格8。这个格局,如果单单以五格剖象观察,未必是一个好的格局,为什么我还要用此格局呢?在于组局如用兵,常者以正用,非常以奇用。奇正相兼,方为大用,这也就是我前面说的,要在规矩的基础上,守规矩而脱规矩。虽然是脱了外规矩,却从另一个角度合了内规矩。我为什么要用这个方便呢?我综合各种学说的基础上,发现它有其独特之处,就是它把60甲子,配在数字之中,数和象产生统一共振。这样,这个拟定格局,就变成了天格(己卯)、人格(乙未)、地格(丁亥),总格(辛丑),外格(辛未)。之所以用人格乙木比帮扶命局日元,而没有用壬癸水枭印帮扶命局,是因为,整合所有格局数理,均不适合命造之用。所以,退而求其次,选以比劫帮身。这个格局是个两难之局,难点在于天格干己土,地格干丁火,一个是偏财,一个食神,身弱之局,无力统局,这是一般人不敢用之处。我为什么敢为人之不为?在于天地人三格地支成势,天支卯木帮身,人支未木库收,可藏身,地支亥水可注身,三者成掎角之势。而最奇之处,恰是形成了“亥卯未”三合木局,与人干乙木成环拱之势。虽然总格辛丑和外格辛未,有辛金环杀成势之象,但我也看到了三点化势之力,一点是丑未金木二库相冲,干杀之力减弱;一点是地格食神丁火有护母制杀之功;还有一点,我是观其大运不现杀运,这样,就能够达到木林抗杀之势。当然,为其化掉多余金杀之力,我在命造用字上,选用了润泽之字,这样,也就把那些杀力转变成水印,环生日主,起到治病调运之功效。希望,我的改名之力,能帮助她早日走出疾病的困扰。
写下这个命局和名局,是想说,我们中华文化的数术之道,自成体系,有很深的道理,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因长篇累牍,不想狗尾续貂,点到即止,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