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警事
“叮铃铃……,叮铃铃……”,早上七点多钟,大刘正在派出所的院子里慢跑健身,值班室的电话响了起来。
“喂,派出所吗?我家院子里有袋垃圾,你们快来看看吧。”
“什么?垃圾?这……也要报警?”
“是有人故意扔的,肯定没安好心。”
放下电话,大刘健身的轻松心情一扫而光,嘀咕着:“现在的人,真是的,一袋垃圾也要报警。”
嘀咕归嘀咕,大刘还是叫上一起值班的小王赶往村里。
十分钟后,警车出现在村头,大刘和报警人一阵电话联系后,绕过两条大街,又步行进入一条胡同,来到报警人家里。
报警人姓徐,五十多岁。老徐说,他早上起来打扫院子时,发现有个垃圾袋,一看,里面有一只死鸽子,心里很别扭,觉得是有人要“陷害”他,故意扔进来的。
这一袋“鸽子垃圾”,让大刘心里“咯噔”一下。联想到家禽有可能患病的严重性,也难怪老徐要报警,大刘接警时的消极情绪立时烟消云散:这事还真不能掉以轻心,弄不好,也许会让老徐形成心理负担。
围绕着“垃圾”警情,大刘和小王动起了心思。为了安全起见,大刘觉得先请卫生部门帮忙处理一下比较稳妥,就嘱咐先不要碰这个垃圾袋。此时还不到上班时间,他想到了在县卫生防疫站工作的老同学,又一番电话之后,老同学答应马上带人过来。
防疫站工作人员对死鸽子一番检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做了防疫后,进行了填埋处理。大家的心中这才释然。
鸽子处理了,可“案件”还没有着落。随后,大刘带上小王,围绕“到底是谁扔的垃圾”在村里展开了调查。此时他俩还没有混上早饭,就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两块面包和两瓶矿泉水凑合。
乡亲们见村里来了警察,竟为一袋垃圾大动干戈,有人觉得小题大做。议论归议论,大刘他们不以为然,按部就班干着自己的事。
一直忙活到中午,“案件”有了眉目。同村的一位村民承认,垃圾袋是他扔的。原来,今年春节期间,这位村民因为赌博被抓,怀疑是老徐举报的,便和老徐结下了“梁子”,始终耿耿于怀。头天晚上,他路过老徐家门口时,发现路旁有一只死鸽子,就装进垃圾袋,扔进老徐家院子里,用这种方法“膈应”一下老徐。
无疑,这位村民触犯了相关法律条款,好在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大刘严肃批评了他,村民也后悔莫及。在大刘的主持下,这位村民向老徐作了诚恳的道歉,老徐也原谅了他。大刘和小王还把两个人以前的“不愉快”进行了一番化解,消除了俩人的芥蒂。
回想事情的前因后果,老徐觉得这俩警察“还行”。几天后,性情耿直的老陈手书了“人民卫士”的条幅,送到了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