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情凝四季】蒋家坪(散文)

精品 【星月情凝四季】蒋家坪(散文)


作者:史建民 秀才,139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34发表时间:2017-11-03 22:23:49


   蒋家坪,依着山傍着水,坐落在泾川县城东八里的泾河北岸,向东数百米的悬崖峭壁上是著名的南石窟寺,泾河南岸是何家坪,泾汭两河在泾川王母宫山前交汇,水势增加,至此水流川急,经两坪间的峡谷奔湧向东,两坪夹一水,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相争之地,散发着岁月悠悠的气息。
   我老家离蒋家坪不远,两村之间就是泾川著名的风景古胜凤凰山,我大姐就嫁给蒋家坪的蒋姓人家,是地道的农民,小时候随母亲去过多少次已记不请了。只记的第一次去蒋家坪,就是三,四岁的样子,那时去蒋家走的是泾河北岸沿山的羊肠小道,翻过村东的水沟,坻坊沟,大沟,这三个沟小溪流常年不断,母亲骑毛驴,父亲拉着,我在后面跟着,五里多路要走两三个小时,翻过风凰沟后再向东,上一平台就到蒋家坪的脚下,那时家家户户都是往在蒋家坪阳坡上挖的窑洞里。大姐家是三孔窑洞,外加东西各三间的瓦房,进院的大门十分讲究,上书"瑞葛"二字,大门两旁有一对狮子,脖子上挂着小零挡,现在想起来应是蒋家坪的大户人家了。
   大姐夫家第兄二人,他叫怀子,弟弟叫锁银,从小就过继到他三叔家,家在纸坊沟的小山子村里,而小外甥怀明只比我小2岁,脖子上挂银锁,手上戴的银链链,十分好看,记的我因要银锁和银链链还挨过父亲的打,那时最开心的事是和蒋家坪的小朋友捉迷藏,父亲和大姐夫的父亲坐在炕头上每人手里拿着烟锅抽烟说话,大姐夫的父亲的烟锅很好看,铜头,檀木杆,玛瑙嘴。母亲则和大姐夫的母亲纳着鞋底啦家常,大姐夫的母亲是小脚,收拾的很精干,很干撒,人也长得秀气,走路一颠一颠,有时我们跟在后面学走路。免不了她举起棍子要打,但棍子从来没有落在身上,只是吓唬吓唬而已。记得最好吃的是大姐夫母亲擀的油拨辣子臊子面,面细细的,长长的,再佐上自家酿制米醋,真的好吃,现在这样的手艺都失传了,虽然泾川臊子面还是美食的代表,但那种清香,在也尝不到了。
   蒋家坪最著名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坪边上大戏台广场中的大槐树,槐树特别大,五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合拢,小朋友需要十个人左右,树的中心还长一棵柳树,叫槐抱柳,树上常年有鸟鸦筑的窠,小时候三三两两还能爬上去,听老人讲,这棵树是明朝大徒迁时从山西洪桐大槐树庄带过来载上的,这就是根,现在这棵树已是泾川大地第一树,也是保护的文物,专门有人看管。二是蒋家祠堂,祠堂很大,四合院,小时候那里是大队部和学校,蒋家好多人就是从这里上的学,走出了村庄,走出了县城,走出了省城,有些还留在国外,我的两个外甥就在北京工作。每年正月初一是蒋家坪最热闹的,祠堂内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唢呐声响彻泾河两岸,祠堂内挂起了祖先蒋干的画像,高二丈八尺左右,家家户户扶老携幼都在上香,祈求平安。后来我试图查清蒋家人为啥以蒋干为祖,查无结果,连蒋家人也说不清,道不明。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后期,蒋家坪人开始离开坪边山坡的住了祖祖辈辈的窑洞,开始在坪上修瓦房或沿沟修窑洞。因为那时所有的耕地都在坪上,方便农作。我大姐家是第一个修住宅的,在蒋家坪最中心段修了一处半明半成暗的窑洞,共七孔窑洞,装饰的十分讲究,窑背上是一望无际的蒋家坪,大门前离沟边还有很大的一片开阔地,那时我大姐夫是大队长,也就是现在的村长,能选择这么好的地段修家园,可见当时权力也还是很重要的。庄子修好后乔迁时,我们全家人都去了,大门及各窑洞的门框上都贴着红色对联,那时叫对子,大门上挂着饹的大饼,每个前来祝贺的人进门要咬上一口,据说当时吃掉的大饼就十几个。父亲的礼品是五棵小枣树,五棵小柿子树,六棵小核桃树,并亲自载上,共一十六棵,现在才明白父亲取的谐音,是要一世留的意思,其寓意如何,只有父亲知道。
   大姐家住在坪上后,我才对蒋家坪有了初步的了解,蒋家坪南迎泾河,东与下蒋家一沟相隔,西与晁家风凰山又一沟相隔,北上泾川张观察有一很大的土台,上方并不长草,常年如此,后来才知道,那是唐朝时期兰卅薛举屯兵的将台,也叫圻墌,唐李世民伐薛举父子,在泾川薛举城展开18个月的唐初第一大战役,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珍贵遗产;是中国历史在一瞬间就要改写终未改写的美妙军事神话;就是这两个甘肃老乡:秦安李渊、兰州薛举,两个少年秦王:秦王李世民、西秦王薛仁呆之较量;李家父子正建大唐,薛家父子自称西秦,交战一十八月,喋血泾州地面,胜负难分,唐朝危及,李世民28年后特游旧地,他触景生情,题《经破薛举战地诗》,诗意难抑薛举城之战对他一生人格与信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复杂心情。柳宗元因此写的唐乐府《泾水黄》,亦是千古名篇。李薛之战与遗址,是一块待开发的军事艺术、历史艺术宝藏,必将使中外战争史专家和作家、影视艺术家魂牵梦绕而演绎出艺术感染力空前的绝唱。李世民还为泾州龙王湫祠、五龙庙敕赐碑文。而蒋家坪之东面,泾河北岸的悬崖上就是著名的南石窟。俗称东方洞。与庆阳的北石窟寺相对,同是北魏径川刺史奚康生所建。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水平三年岁在庚寅四月寅塑十四日乙卯,使持节督泾川诸军事,平西将军兼华泾二州刺史,武安县开国男奚康生造”等文字,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现存一窟,内有七佛十胁侍菩萨、交脚菩萨。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游客不断。蒋家坪北上过薛举台就是丰台乡的张观察村,张观察,官名,在泾川大地上以职务命名的村子只有这一处,而这个村子著名人物是张连举,蒋介石逃往台湾后曾任中华民国住沙特政府参赞。
   参加工作,在外地工作已三十多年,今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七,泾川县首届“锦绣凤凰”民俗文化旅游节暨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泾川县城关镇凤凰山盛大开幕,我和家人也应邀参加。
   风凰山就在蒋家坪西边的沟底。凤凰村的凤凰山上,相传有一只凤凰在这里涅槃成仙,隐形成山,遂得此名。
   凤凰山东临北魏胡太后赐建的南石窟寺,西接县城王母降临的回中山,南望夸父山,凤凰山山上最著名的是九天圣母庙,它建在山巅、一块宽阔的坪地上。距离山下的川区约150米,北依高塬,东西两面悬崖劈立,壑谷环绕,沟底两条溪水潺潺流淌,在凤凰山前交汇,呈现出“二龙戏珠”之瑞象。交汇处,偏西的地方有一湫池,水色清澈,饮之甘甜可口,出水如柱,四时旺盛不竭。稍远处、东西两个山头分别从东北向西北方向展出,在凤凰山前呈现出“左拥右抱”的姿势,亲昵之态俨然如两对孪生兄弟。
   山顶及周围山崖紫荆花烂漫,梧桐树擎天,皂角果形如利剑,比较特别的柏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把山体遮蔽的严严实实,仿佛一幅绿色的水墨丹青,行走山间,如临仙境。
   而“锦绣凤凰”旅游景区就建在蒋家坪上的西面坪边,占了近少一半的坪地,生态花卉园、稻草人游乐园、儿童游乐园、水上乐园、灯光音乐喷泉、凤翔瀑布、动植物园、窑洞文化长廊、民俗小吃一条街、窑洞农家乐等旅游景点20多处。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是这里远近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七月七那天大概有近二万多人,游客的车在泾丰公路排了大概六公里长龙。
   “锦绣凤凰”旅游景区,因占蒋家坪的一部分,后我和家人徒步去了两公里的蒋家坪中心段大姐家的老宅子。大姐夫的老宅子还在,窑洞还在,并没有坑复,几十年过去了,大姐夫的父母亲先后离世,我的大姐夫,大姐也在78岁那年离开了我们,唯当年载的这十六棵已经长的很大,很壮,都已挂了果,我想树是否还能认识我……
   蒋家坪村不大,人口约两千余,此时,山在,树在,庄稼都很茂盛,玉米,高梁,大豆相间在一层层,一块块的农田里。当年的羊肠小道,已变成水泥路面,两旁杨树参天,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再去薛举台看看,不知有何变化,总觉遗憾。我想,从古至今,蒋家坪同地势显要,两坪夹一水,历来是西出长安第一咽喉,又因唐朝初的战事名扬古今中外,是实实在在的。而将蒋姓的人整体迁至泾河南岸福银高速公路旁,蒋家坪是否名不符实,从此不在,也许若干年后,人们只知凤凰大景区而不知道这里叫蒋家坪了,我还想,蒋家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如果再加以利用,加以开发,其人文景观是否更明显,更突出。
   漫步蒋家坪,那棵大槐在微风细雨中好像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苍桑。
   站在大槐树下,远望泾卅古城的大雲寺,王母宫,泾川县城若隐若现,蒋家坪底穿出一列火车驶向远方……

共 33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事沧桑变迁,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记忆中的村庄已不复存在,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是渐已消失的村庄,给人痛惜和遗憾;多少有关的故事,只能在游子的记忆中寻找呼唤。正如此文中的“蒋家坪”,曾留给作者多少美好的记忆,然而它亦是被历史淫灭了。文章用质朴的语言侃侃讲述了蒋家坪的风雨历程:从蒋家坪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等,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村庄的兴衰与发展。蒋家坪的消失,给人思考。如何在发展中能够保留村庄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恐怕是作者所想表达的。文章语言平实,叙述细腻,感情真挚,追忆中流露出作者对蒋家坪解不开的情结。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柏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04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17-11-03 22:24:57
  问好史老师,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柏丫        2017-11-03 22:26:35
  蒋家坪的变迁,有喜有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 楼        文友:柏丫        2017-11-03 22:27:07
  期待再出佳作,继续大力支持星月!
4 楼        文友:荷锄叟        2017-11-03 22:36:27
  有些人、事、物,迟早都只能留在记忆里,成为深深的眷顾!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5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7-11-03 22:49:37
  若干年后,谁还会记起蒋家坪,恐怕就只剩下锦绣凤凰在那里招揽天下游客,历史就是这样,社会总在发展,能被替代的,一定都是美好的。我两周前去过凤凰山,但仅仅看到的是风景,玩的是开心,跟着老师的作品又重新认识了一回凤凰山,看来下次还得去一回了!
6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11-04 07:19:15
  谢谢柏丫的精彩编按,谢谢各位老师,您的点评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7 楼        文友:赵积琦        2017-11-04 21:37:27
  作者以厚重的笔调讲述了蒋家坪的地理,人文景观,历史以及她的变迁。蒋家坪,两坪一水,历来长安第一咽喉,历史上烽烟四起,王朝更替的大战争发生在这里,这样一个有着历史大背景的地方却只能在作者的回忆和遗憾里。让读者也感到失落和不甘心。希望史老师的作品能呼吁当地的有关部门不要遗失了蒋家坪。同时收藏这篇详细讲述她的文章。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