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饥饿的感觉(散文)

精品 饥饿的感觉(散文)


作者:明乔 童生,52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4发表时间:2017-11-03 23:28:26
摘要:有时候,看到学校的垃圾箱里扔了许多啃了一半的面包和水果,养活了成群的流浪猫、流浪狗,我的内心感到一丝悲哀,是不是应该让现在的孩子也尝尝饥饿的滋味?


   吃饭的时候,经常有人嘲笑我:“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我总是笑笑说:“这是饥饿后遗症。”
   不怕你笑话,十二岁之前,我没吃过馄饨。记得第一次吃馄饨,是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看到主人一家忙碌了半天,擀皮,拌馅,卷捏,准备葱花酱油胡椒,我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猫耳饺子”。等到馄饨下锅,煮熟,一股香味弥漫了全屋,我早已馋涎欲滴。一口吃下去,我才知道,人世间竟然有如此美味!
   真不怕你笑话,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天天能吃到咸鸭蛋花生米,加上白面馒头,我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
   那时候整天真的饿啊,饿得看到什么都想吃,一年之中,就盼着过年,能吃上一碗猪肉炖粉条;年过了就盼着端午节,能吃到糯米粽子;端午节过了,就盼着中秋,能吃到月饼了;中秋节过了,又盼着过年。
   春天里,特别饿,还好,有一种大自然恩赐的神物聊以解馋。这东西叫“茅缨”,那是一种茅草尚未成熟的穗儿。一到春暖花开时节,野火烧不尽的茅草便蓬勃生长,很快从草心长出一根细长的尖儿,草尖里开始孕育白色细长的草穗,又嫩又甜,清爽可口。这东西,路边河沿荒滩到处都是,尤其喜欢生长在灌木丛中。蹲在地上,小半天就可以拈出一大兜,然后坐下来,抽一根,剥开皮,把里面的草穗塞进嘴里,那是一种说不出的享受。这东西虽然不解饿,但是解馋。不过吃茅缨要准确把握时节,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太早了,茅缨尚未长成,入口即碎,没什么味道;太迟了,茅缨长出来,成了猫尾巴,类似芦花,老了,嚼不动。
   虽然老师经常耳提面命:毛缨不卫生,上面都是细菌,吃了会生病。但是,我们还是抵挡不住它的诱惑。不过,吃了那么多,好像也没生出什么毛病。让我们对老师的话也生出几分怀疑。
   再过一阵子,麦子长起来,就躲进麦田里偷吃豌豆。那时候的麦子稀稀拉拉,麦垄很宽,人可以在里面自由穿行。豌豆大多是当初混进麦种里自生的,并不是特意种的,长多了反而影响小麦的产量,所以只要不损伤麦子,队长看见了也不管。
   放学了,来到麦田边,放眼望去,麦浪起伏之时,广阔的绿海中露出几丛“暗礁”,明显与别的地方色泽动态都不一样,那就是一小块被豌豆缠住的地方。几个人分散开来,一头钻进麦田,常常吃得肚子鼓鼓的才回家。嫩嫩的豌豆角,又香又甜又脆,比什么水果都好吃。
   然后就到了初夏,麦穗长出来了,粒粒饱满,偷偷地掐几个,放在手掌里一揉,吹几口气,吹掉皮壳,一把塞进嘴里。
   再然后就到了夏天,蝗虫、蚱蜢都出来了,捉几个肥大的,放脚下一踩,把内脏挤干净,塞进几个大豆粒或者玉米粒,放到火上一烤,那叫一个香啊,简直就是人世间最美的零食,比现在的什么烧烤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不知好吃多少倍!
   至于秋天,那是一年之中最富足的季节,高粱、玉米、大豆、地瓜,枣子、梨子什么都熟了。最好吃的莫过于烧地瓜,烧玉米棒子了。把地瓜和玉米棒子埋进锅塘的灰烬里,过一会拨出来,吹去青灰,剥去皮,可以当着午餐或晚餐了。
   生产队的瓜园已经歇园,不过瓜秧还在,许多嫩嫩的瓜妞还挂在瓜秧上,好像家里的老幺,别的兄弟都离开了独自创天下去了,只有他还在父母怀里撒娇。
   刚刚收割完的庄稼地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美味的野果子:猫兜兜(灯笼果),狗兜兜,小喇叭,野稍瓜,狗奶子……那种发育不全、不长粮食的玉米高粱的秸秆竟然是甜的,跟后来吃到的甘蔗差不多。
   还有一种特别的美味:豆丹。豆丹,又叫豆虫,体形如蚕。其实就是一种大青虫子。成虫时长约5公分左右,嫩绿色或黄绿色,头部色较深,尾部有尾角。它对大豆危害极大,能把大片黄豆吃得像光秃秃的破扫把。
   豆丹虽然是大豆的天敌,但是它的肉浆却是一种极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并有治疗胃寒疾病和营养不良的特殊疗效。豆丹入菜,形式多样,清焖、制汤、烧炒、炸皮,无不令人大饱口福。
   奇异的土地生长出如此奇异的美食,真要感谢老天的恩赐了——后来看了一部科教片才知道,如果不是黄河泛滥,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带到苏北,形成连云港一代特殊的地理环境,就不会有这种美食。我估计,当初先人们之所以敢吃这种吓人的虫子,恐怕也是遇到了灾荒,饿到极点了。现在,老家每年都要举办豆丹节,外地人开始不敢吃,或者不愿吃,但是一尝之后,才赞不绝口。
   豆丹有夏豆丹和秋豆丹两种,夏豆丹生在大豆叶上,嫩绿色,味道极其鲜美;秋豆丹是入蛰的,躲在泥土中,需要用铁叉挖,或者在犁地时跟在后面捡。秋豆丹没有夏豆丹那么鲜,但是味道醇厚,有点像奶酪。
   豆丹多的年头往往庄稼收成都不好,虽然得一时大块朵颐,然而余下的时间常常更要饿肚子。
   最难熬的是冬天,记得有一年,快到腊月底,还没有一点过年的气象。那年是个灾年,前半年发了场大水,后半年又几乎没下过一场透雨,地里的庄稼全像枯草,打下的粮食连喝粥都不够。村里已经有人偷偷外出要饭了。
   瑟瑟冷风中,我们几个半大小子裹了裹身上光溜溜的破棉袄,灰头土脸的就像几只夜游的小鼠,流窜于巷口、牛棚、田头、小树林,饿得两眼发绿,看到石头都想啃两口。
   村子是一条十字街,街心是个小广场,广场上有一棵歪脖子老槐树,那会儿光秃秃的。生产队里经常在此召开批斗大会。吃饱饭的时候我们也会腆着肚子跟着瞎起哄,高喊打倒某某某,坚决拥护某某某;或者一边油腔滑调地唱起“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只有那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下雨下雪,冻死老郭;老郭挑水,冻死小鬼”之类。一边翻着眼皮朝着大人做鬼脸;夏天的晚上偶尔还有走街串巷的说书人在此打场子。不过,多数时候空荡荡的,只有旋风偶尔从巷子里卷来,鬼也似的卷走了一柱烟尘。
   “米花糖!米花糖!不甜不要钱!卖米花糖喽!”街心老槐树下传来一阵吆喝声,给死寂的小村带来一丝活气。
   我们几个仿佛馋猫闻到了鱼腥味,从巷子里溜出来,狠狠的咽下了几口唾沫。
   卖糖的是个老头,浑身脏兮兮的,两只手就像两只黑鸡爪,胡子却全白了。一根扁担挑着两只纸板盒,盒子里整齐的码着切好的米花糖块。我们围着担子,互相递了个眼色,前面的假装要买,后面的两个突然一齐伸手,从盒子里抓起一大块就跑。老头惊慌大叫道:“嗨!嗨!干什么?你还没给钱呢!”他一着急,扔下担子就追,那两个早已钻进巷子不见踪影。等他转过身来,前挑那只盒里的糖块已经被一扫而光。老头连忙又去追,结果后挑盒子里还剩的几块也被抢得精光。简直就像一群印度的猴子打劫街边的小贩。
   老头气得站在街心跺着脚破口大骂:“贼种啊!抢我糖不得好死!……”
   可是,任凭他怎么骂,只有北风呼呼的刮过,压根就没人理他。老头骂累了,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抱着脑袋嚎啕大哭:“天杀的,没良心的,叫我一家怎么活啊……”
   我和堂弟溜回了家,母亲看到我们神色慌张的样子,早就猜出了几分,她停下手中的针线活,什么也没问,怔怔的望着门外,外面传来老头发疯似的叫骂声。我们吓得头都不敢抬,偷偷躲进后面的柴房里。平时,我如果偷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她知道,轻则骂得狗血淋头,重则要吃几十扫把,还要罚跪。可是今天她竟然什么都没问,只是失魂落魄的望着门外,一言不发,吓得我连家里也不敢呆,只好偷偷溜出去,看那老头走了没有。
   我们躲在巷口偷偷张望,发现老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坐在地上,风恶狠狠地吹着他的一头乱发,我心里似乎有了一种罪恶感。突然,我母亲不知从哪里走了过来,递给了老头几张钞票,也不知跟老头说了些什么,老头抹了抹满脸沟壑里的泪水,千恩万谢地走了。
   那天晚上,我吓得不敢回家,躲进村西打谷场上的草垛里。母亲找来了,她似乎早就知道我躲在里面,一伸手把就我给揪出来。我习惯地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做好了挨打的准备。谁知她没有打,也没骂,只是紧紧抓着我的手把我拽回了家。
   昏暗的油灯下,我看见母亲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地抽泣。
   我真的相信,饥饿,能让人变得疯狂!饥饿,能让人性中最恶的一面充分爆发,历史上那些人吃人的惨剧并非虚构。
   记得前几年做班主任,有一次周末,跟学生一起去参加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了中午,大家都还没吃饭,附近小饭馆,里面有炒粉干、盒饭、三鲜面。我说:“抓紧时间,过来一起吃点东西。”学生们都笑了,有个学生说:“老师,你真老土,没看见那边好多店吗?”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那边原来是肯德基、比萨、韩国料理之类的洋店。结果,他们都跑去吃洋快餐了。看来,比起现在的孩子,我真的是个落伍的老土了。
   我也吃过比萨、意大利面、日本料理之类的洋快餐,不过吃了之后,肠胃很不舒服。看来祖先遗传的生活习惯,我是很难改变的了。只是不管什么样的美味,如果没有了饥饿的感觉,吃起来似乎都没有那么香。
   有时候,看到学校的垃圾箱里扔了许多啃了一半的面包和水果,养活了成群的流浪猫、流浪狗,我的内心感到一丝悲哀,是不是应该让现在的孩子也尝尝饥饿的滋味?
   小时后,我几乎没读过什么像样的书,家里仅有的几本书就是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还有毛选四卷。同村有个同学家里有很多小人书,什么《林海雪原》《鸡毛信》《杜桥山》《芦荡火种》《烽火少年》《刘胡兰》《琼虎》《金光大道》之类的连环画整整一纸箱。不过,他的书不让我们白看,看一本要交一张纸,一张没有写过字的纸。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收这些纸是干什么用的。于是我就经常为了看小人书偷撕作业本,为了不让老师发现,都是从后面开始撕。然而不久就露了馅:作业本都是从中间装订的,撕了后面的,前面自然脱落,结果,少不了被老师训一顿。
   有一年,我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本《红旗漫卷》,里面都是一个个阶级斗争小故事,我简直就像饥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馒头,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书都看成了“破菜饼”。
   初三时,考到了县一中,那时候,“文革”已经结束。周末晚上回家,正在上小学的妹妹摇头晃脑地背着一首我从未听过的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大吃一惊,急忙问她这是哪里的,她说,就是书上(课本)的,我翻开那本和我们以前学的大不一样的小学课本,果然,一首唐诗,杜牧写的。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根本不知道这杜牧是何许人也。还有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让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无比神奇。
   回到学校,我忘了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唐宋诗词选》,第一次读了,惊为天书!我从来不知道人世间还有这样美好的诗歌!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从来没有读到如此优美的文字!它让我有一种心灵颤抖的惬意。为什么以前课本里要我们背诵那些“学习黄帅反潮流,要当小闯将,不做小绵羊”“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资产阶级心不死,想把历史往后拖”之类的东西?除了那首“赤脚医生好阿姨,一顶草帽两脚泥”还有点诗的韵味,别的东西,跟唐宋诗词相比,简直连垃圾都不是。就好像某个地方的仓库里堆满了山珍海味,而我饿得要死,却偏偏要让我吃糠糟垃圾!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李白的《将进酒》,没要任何一个老师要求我背诵,我自己偷偷把它给背了出来。虽然背错了好几个字的读音,但是对于我,比过年吃一顿红烧肉还舒心。
   一年后,我考上了淮安师范,学校条件很差,除了教学楼是新建的,别的都是些旧房子。吃饭时,没有餐桌,没有凳子,菜盆饭桶放在地上,八个人一组,蹲成一圈,开始用餐。住的地方原先是所谓的餐厅,一溜十二间,中间用芦席隔开,没有厕所,没有洗澡间;每间六张上下床,住满十二个人,晚上只要有一个寝室有人打呼噜,别的寝室全都听得见。
   可是,当我一头撞进学校图书馆时,我就像一只饥饿的山羊闯进了菜园。当年的淮安师范图书馆号称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藏书十万册!
   面对书架上那一排排我从未读过的图书,我简直无从下手。我只好先从靠近门边的书架上借了一本《东周列国志》。从那以后,早上看,中午看;上课偷偷看,晚上熄灯了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看。看得天昏地暗,看小说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为此没少挨班主任的臭骂。
   一年后,小说终于看腻了。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也忘了是哪个同学,从街上的书摊上租来了一本薄薄的没有封面,没有书名的怪书,那里面的英雄豪侠武功高强,除暴安良,情节奇幻诡异,扣人心弦。我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奇书!据说租金很贵,要三毛钱一天,学校食堂最贵的菜——红烧鸡块,也不过三毛钱一份,我从来没有买过。于是,大家凑钱,歇人不歇书,连天昼夜,整个寝室全都入了迷。
   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庸的《神雕侠侣》。不过当时不是一整本,好像是被出租人拆成一小本一小本分开的。
   其实,当时读书基本上都是这样囫囵吞枣,甚至可以说是狼吞虎咽,饥不择食,读的效果并不好;加上自己先天不足,语文水平提高有限,直到今天,文字仍然粗糙而不圆熟。
   不过,那种文化的饥饿感,真是让人刻骨铭心。
   后来成了教书匠,经常跟学生念叨:要读书啊,要多读点经典啊。可是每届高考结束的时候,教室里的书架上总会落下许多没人要的书,那些书最后大多被当成垃圾被清理掉。有时候,我会随手翻阅几本,这些扔掉的书真的很可惜,除了教材教辅,还有许多文学名著和工具书。特别是那些文学名著,基本都还是新的,甚至还有的几乎就是没人看过,连装订时粘连在一起的纸张都没有裁开。说实话,现在的高中学生,真的没有几个人认真读过几本书。他们所谓读过的书,大多是简介梗概,或者是从影视剧动画片上看来的。这些名著在他们眼中早就失去了神圣的光环,他们恐怕从来也没有过我们这代人的文化饥饿感。

共 54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饥饿,写了物质带来的饥饿,写了文化贫瘠带来的精神饥饿。第一个方面,文章先写物质,写那个饥饿时代吃的东西,然后,重点讲述几个饥饿引发的吃的故事,写出了饥饿的程度,写出了无奈,也写出了应对饥饿的方法,写出了饥饿中作者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教育,写出了人性的善良;第二部分,写了文化的饥饿,讲述了作者读书的故事,描写了读书的情形。叙述故事流畅,写出了故事的真实和新颖,语言质朴却生动,细节描写有表现力。值得阅读品味的散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04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11-03 23:30:25
  该文对饥饿中的行为写得很具体,讲述的故事让人难忘。阅读这篇文章,能把我们带入那个饥饿的时代,在切身感受中体验了那个时代的饥饿,增长了历史知识。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明乔        2017-11-04 17:05:35
  谢谢春雨阳光!欢迎批评指点。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05 20:14:52
  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知道饥饿是个什么感觉。恭喜获得精品,期待佳作连连。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