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戏说宿松(相声)
相声《戏说宿松》
编剧:郑英豪
甲(上台就唱):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
乙(后上阻止):行了!行了!别“一二哟,得儿哟”的了!
甲:我唱歌正唱得兴头上,你打断干吗呀?
乙:我问你,你是哪里人?
甲:堂堂正正的宿松人!
乙:是宿松人就好!是宿松人就好!我生怕你是山东沂蒙山人呢!
甲:我是借沂蒙民歌来抒发对宿松的感情啊!
乙(对观众):看来我上台来是上对了!(对甲)你说我们宿松好不好?
甲(竖拇指):当然好啊!(接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
乙:好了!好了!我们来说说家乡倒底怎么个好法?(对观众)大家欢迎不欢迎?
(下面一阵叫“好”——互动。)
甲(鼓掌)
乙:宿松名片是什么?
甲:诗意山水,魅力宿松。
乙:真行!我们来说说宿松的山,我问你答。
甲:放马来!
乙:西北三乡云雾绕,山山争峰各风骚。众人好游山景色,哪山最奇哪山高?
甲:长溪山!
乙(摇头)
甲:陈汉山!
乙(摇头)
甲:白崖山!
乙:不对!提醒,最高宿松叫尖。
甲:三角尖!
乙:不对!
甲:竹麻尖!
乙:不对!
甲:三面尖!
乙:不对!大家说什么尖?
众(合):罗汉尖!
甲(不好意思):就是想不起这个尖。
乙:再来!东南一镇水中山,宿松门户第一关。多少名人来朝圣,此山叫做什么山?
甲:小孤山(欣喜)
乙:不给你点面子,我们下面还没有戏唱呢。
甲:去你的吧!
乙:好!我们再来说说宿松的水,你问我答,公平吧?
甲:公平!宿松两条母亲河?
乙:二郎河与凉亭河!“二郎河里姊妹多,不做松伙板唱歌”“凉亭河的雪枣芭,御品第一顶瓜瓜!”
甲:宿松有“五湖”
乙:龙湖、龙鳡湖,黄湖、泊湖大官湖。
甲:五湖积水称——
乙:雷池!“不越雷池一步”源自此!
甲:宿松山水美!
乙:宿松人更美!我问你来答。
甲:随你便!
乙:莫烦大家“汉罗尖”?
甲:但愿大家胜我前。
乙:取长补短自知谦。
甲:知识越学越自添。
乙:张何丹!
甲:松兹县第一县令,为百姓祷雨,六月六卒于雩壇——清官呀!
乙:陈武!
甲:三国名将,孙刘抗曹“赤壁大战”的参与者,因功高与其二子同时成为“宿松进入正史传记第一名人”
乙:石良!
甲:明大将,“俎豆甲兵千世业,江湖廊庙一般心”表明宿松人的坦诚!
乙:朱书!
甲:清文人,与方苞、戴名世誉为“清初三才子”,倡导皖江文化第一人!
乙:罗遵殿!
甲:宿松有句老话——看儿不怕痴。
乙(抢答):只要临时有转知
甲:对!就是说的小时的他。后官至浙江巡抚,宿松人在外地的大清官!
乙:进步好快呀!
甲:当然呀!
乙:宿松山美、水美、人更美,那么迎得了哪些外地名人来湃访呢?
甲:晋.陶渊明来归林
乙: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甲:唐.李白。
乙:三来宿松畄下六首诗篇。最后“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甲:罗隐慕宿松。曾修行两山洞。
乙:凿山仙洞、河西仙洞,两洞因此成仙洞。
甲:宋.陆游过小孤山。
乙:小孤特奇丽,丹翠凌云起。
甲:明.解缙上小孤山。
乙:一川浮玉笋,两岸见青山。
甲:如此宿松文化传承有哪些?
乙:宿松是黄梅戏的故乡,文南词的发源地,断丝弦锣鼓独创地。
甲:讲的不错!宿松还有“十景”呢?
乙:宿松“十景”!
甲:(要一口气说完)海门天柱、严恭石道、西源九井、凿山仙洞、孚玉青峰、仙田瑞谷、龙湖浮笠、燃灯古寺、秀河烟柳、十里桃源。
乙:精彩!宿松还有“新十景”呢。我再问你再答。
甲:保证再不出差错!
(下面要快问快答)
乙:海门天柱
甲:小孤山!
乙:西山仙洞
甲:石莲洞!
乙:西源九井
甲:九井沟!
乙:南国长城
甲:白崖寨!
乙:碧水深潭
甲:钓鱼台!
乙:黄湖日出
甲:渔舟艳!
乙:南台山上
甲:太白台!
乙:百里长坝
甲:同马堤!
乙:长河烟柳
甲:大西河!
乙:青峰城影
甲:钱家山!
乙:宿松还有“二十四景”诗!
甲:这个我也知道!是民间一个姓郑的盲诗人写的《集宿松二十四景诗》
乙:这个你也会?
甲:当然!
乙:鲤鱼春至跳龙门,
甲:鹅子中间凤出鸣。
乙:罗汉九霄天柱立,
甲:观音一帚钓台清。
乙:九姑岭月严恭稼,
甲:三面尖星烈士耕。
乙:问老猪婆轻与重,
甲:杜溪留有大权衡。
乙:雪山如鬓白云浮,
甲:鹤宿松林水入鸥。
乙:隘口樵歌归峡口,
甲:坝头渔网转洲头。
乙:二郎梅放双魁占,
甲:十里花亭四美留。
乙:踏遍龙湖堤上月,
甲:骚人乐问义乡游。
乙:你棒!
甲:你也棒!
甲、乙(合):不对!还是我们宿松真的棒!大家说是不是?宿松,美不美?
众:美——
甲、乙(合唱):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
(边歌边下台)
注:此相声为“宿松世纪网”第六届网友年会特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