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恋(小说)
一
栗门坳与齐家湾,都在坡上。村与村相望,地与地相连,中间隔着一条小溪。春日里水涨,小溪水泛黄。夏秋里水干,小溪里露着卵石,踩上去比皮肤还光滑,不小心滑倒溪里,准让你分不清是石头坚硬还是膝盖硬朗。
栗丹与齐枫,对面村住着,平时虽不很熟,但也彼此认识。何况一溪之隔,谁对谁还不有些了解。
天晚收工,齐枫从田垅里上来,裤腿挽着,一腿的泥,下到溪里洗脚。溪岸上栗丹正蹲在一块石头上,低着头搓洗衣服。齐枫也不称呼名字,就招呼一声:“哟,洗衣服呐?”
栗丹头抬了抬,说:“是呀,大秀才,刚从学校回来就下地呀!”
齐枫答一句:“是呀,谁让咱是农村人呢!”
齐枫高中毕业,因为不能升学,便回到家里。栗丹是个女孩,早在念完初中时便被父母留在家了,现已历练成一个成熟的庄稼女孩。
栗丹没有接着齐枫的话往下说,却问了一句:“今晚大队小学的操场上放电影,你去看么?”
齐枫听了就追问一句:“消息确切么?如果确切,当然去!”
栗丹答应一句:“当然确切了,每天田地里忙碌,就剩下天晚这点儿功夫,便四处打听哪儿放电影了!”
“那好吧,晚上一准去。”齐枫答应着。
“那好,晚上一定来,我在放映场等你。”说着,栗丹就站起身,端着洗好的衣服离开了。
天还没完全黑,齐枫就吃完晚饭,洗了澡,换下汗渍的衣服,然后邀了同伴们急匆匆往大队小学赶。大队小学离他们两个村,还有两里多地呢,去晚了电影就开场了,看不到片头了。来到学校操场,只听得放映员在喇叭里喊:“大家别闹了,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先听大队书记给我们讲两句话。”
大队书记讲完,电影便开始放映了。场上慢慢安静下来。齐枫四下里瞅瞅,栗丹还没有来。他一边看电影,一边念诵着屏幕上的字幕。乡下的露天电影,乡民们聚在一起,少不了拉呱几句,没有电影院的那份安静。乡下人看电影,本就是图个热闹,所以也没人反感齐枫念诵字幕的声音。倒有老人,愿意凑得更近些,希望能听得更懂。
齐枫正念着字幕,就听得身后有一个声音:“哟,念得真好,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
齐枫听出来是栗丹的声音,便回过头,答应一声:“呀,才来呀,还说在放映场等我呢!”
栗丹说:“帮家里忙碌些家务,耽搁了。”旁边,跟栗丹一起来的同庄子的伙伴们,也跟着附和着。
两场片放下来,电影很快就完了。回家的路上,两村的男女同伴们一起回家,走在黢黑的溪岸路上,只听得溪沟里时断时续的蛙鸣。齐枫没有带手电,栗丹带了。栗丹的手电光,便一刻不离的照着齐枫的脚下。两个村子同龄的伙伴们,便悄悄的一旁交头接耳了。
到了两个村子交接的分岔路口,栗丹对齐枫说:“不跟你同一条路了,不送你了。”
没等齐枫答话,两村同行的伙伴们便都抢了话,半开玩笑半打趣地说:“不同路了,你就去送他呀!”
栗丹就玩笑地说:“我送他谁送我呀!”
同伴们又起哄了:“让他送呗。”
有人又补充一句:“张郎送李郎,送到大天亮嘛!”
于是说笑着,两队的人便各自分开走了。一队回了栗门坳,一队回了齐家湾。
那一晚,齐枫一夜里没有睡着。不是忘不了电影的情节,而是总想起栗丹的样子。
二
那晚的电影之后,齐枫的一颗心就飞了,每天望着村对面的栗门坳,总希望能看到栗丹。也是彼此有心,每次下地或收工,齐枫想着栗丹的时候,栗丹总会或迟或早的在他面前出现。
队上的活忙,平日里一起出工,难得有空闲。于是晚上偶尔这村那村的放一场电影,人们便远了近了的跟着看。既是消遣,也是聚会。更是相好的青年男女们幽会的好机会。
一场场电影看下来,齐枫与栗丹恋爱的消息渐渐传开。栗丹的父母知道后,极力反对。
母亲对栗丹说:“听说你跟对面齐家湾那小子齐枫好上了?”
栗丹不是个遮遮掩掩的姑娘,也从不回避,她毫不掩饰的承认了。
母亲一听就急了,气忿地说:“你倒是答应得爽快,你怎么能跟他谈呢?”
栗丹问:“跟他谈怎么啦?”
母亲说:“你又不是不知道,齐家湾那地方穷,地少人多又年年干旱闹饥荒,你想守在这里一辈子吃苦受穷呀!”
栗丹说:“我嫁的是人又不是地方,人家有知识有文化,到哪不能吃得开,又不像我,初中才刚刚念完!”说完就撇撇嘴。
母亲一听便来了气,说:“你这是埋怨我跟你爸没送你读书呀!有知识有文化怎么啦,有知识有文化又不能当饭吃,不照样跟着握锄头把!”
栗丹不再争辩,便噘了嘴离开了。母亲又跟上来,继续说:“我们也是为你好,不想再让你窝在这山沟沟里。你好歹得嫁进城里,跟着城里人拿工资吃国家粮。”
栗丹不耐烦地说:“我的事你们就别管了,你们就让我自己做回主行啵。”
尽管栗丹多么的不情愿,父母还是开始四处托人为她介绍对象了。女大不中留呀!
一天,母亲把栗丹拉进屋里,对栗丹说:“你姨妈给你介绍了个对象,是她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县氮肥厂当合同工,已经工作两年了,还有一年合同期满,就可以转正吃国家粮,成为城里人了。”母亲说着,眼睛都放着光。
栗丹听了,什么话也不说。母亲又说:“明天,你姨妈陪着他来我们家相亲,你一定要好好的接待人家,千万别冷落了人家。”
栗丹却嘣出一句:“我不想见,谁约了来谁接待吧!”
第二天,那人在栗丹姨妈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来了。栗丹却躲在地里,不愿收工回家。母亲叫了好几遍她都不愿回。母亲没有办法,只得搪塞着跟人家说:“她地里的活正忙,改天我陪她来城里看你吧。”那人仍不死心,把礼物给留下了。
那人被送走后,栗丹回到了家,母亲对她说:“好歹你得见见人家呀,说不定见了,就看上了,其实小伙子人挺不错的。”
栗丹却说:“见不见都一样,我没那心情。”
母亲总试图能说服栗丹,但终究没能说服,最后只得将礼物退了,暗自感叹一声:真是女大不由娘呀!
但尽管怎样,父母仍不死心,仍张罗着找人为女儿介绍对象,总希望能找到一位让女儿心动、而又让他们满意的,让栗丹回心转意。
三
夜很静,星星扑闪扑闪,仿佛在眨着眼睛。青蛙一声高一声低的鸣噪,或远或近,仿佛要唤醒夜,却又不忍打扰村子的宁静。夜风渐凉,田野空旷,山跟着夜一起沉寂。狗时不时地吠叫,仿佛不愿让村子睡去。
栗丹和齐枫坐在溪旁的石头上,眼睛都望着溪岸的田野,谁也不说话。一只萤火虫扑闪着光,从他们眼前飞过,齐枫伸手扑了下来,问:“丹,想啥呢?”
栗丹回答:“我妈托人给我介绍对象了。”
“哦,哪的?”
“县城的,在县氮肥厂工作,合同工,合同期满就转正了。”
“噢,好事呀,城里比乡下好,城里人有工作,能拿工资,至少不会像咱农村一样吃苦受穷。如今咱农村人,只要有机会,谁不想着往城里挤!”
栗丹听了就推他一下,说:“你咋听了一点都不急呢?还说风凉话,你就不想听听人家心里是咋想的?”
齐枫听了就笑笑,说:“那你心里是咋想的呀?”说得栗丹也笑了。
栗丹说:“我姨妈陪着他来了我们家,我躲在地里回都没有回,让他坐了冷板凳,他就自个儿回了。”
“噢……”齐枫答应一声,却没再说话,仿佛在想着什么。一只青蛙蹦进水里,打断了他的思考。
栗丹又说:“可我妈还在四处张罗着为我介绍对象,我怕有一天,他们还会让我去相亲!”
齐枫仍然没有说话。夜很静,听得见彼此心跳的声音。沉默了许久,栗丹忽然推他一下,对他说:“你倒是说句话呀!”
齐枫想了想,忽然告诉她一个想法,他说:“我想去当兵。”
栗丹一听,迟疑地看着他,说:“咋,你这是要退却么?还是要逃避!”
齐枫说:“不,我想去部队锻炼锻炼,也保卫我们的爱情。我当了兵,我们的恋情就没人干预了。你妈也不会再让你去相亲,别人也不会再登门提亲了。复员回家,我就娶你。军婚,谁敢破坏呀!”
他开玩笑似的,却说得很认真。她听了,就苦涩的笑笑。那个晚上,夜一直很静。她支持了他作出的决定。
秋季的征兵工作开始了,他先找到大队营长报了名。然后参加了县里的体检。体检通过后,他顺利的应征入伍了。临走的那一天,她将他送到县征兵办。临上车的那一刻,她对他说:“到了部队,你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他点点头,答应了。
一个月后,她收到了他的第一封信。
丹:
分别已经近一个月了,今天才给你写信。部队的训练紧张而艰苦,但抹不掉我对你的思念。那些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常常在脑海里浮现。你送的布鞋与毛巾,部队里用不上,我只能留着每天看看。
我被分配在电讯班,每天能学到许多电讯方面的知识。家里就拜托你了。田地、庄稼和村庄,都是我不变的思念。等着我回来。
念你的——枫
四
一晃三年过去了,栗丹盼着齐枫复员。忽然有一天,栗丹收到齐枫的信。信很简短。
丹:本该复员了,忽然接到上级通知,我们连要派往中越边境,参加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这是部队开拔前让写的家书。收到信后,你就别等我了。
——枫
看了信后,栗丹不愿相信,以为齐枫变心,不想履行婚约。后来从报纸上知道战争真的打响以后,她就天天担心,整天打听从部队传来的消息。
很快,战争结束了。部队慢慢地开始复员。她却仍然没有打听到齐枫的消息。
一天,母亲对她说:“齐枫回来了。”
她一听,就莫名其妙的看着母亲,问:“那他咋不来见我?一点消息也没有!难道他真的躲着我,不想跟我成亲!”栗丹着急。
母亲说:“还成亲呢,他是不想见你,怕拖累了你。”
栗丹一听更急了,忙问:“他怎么啦?”
母亲说:“他的一条腿已经残废。整天躲在家里不愿见人。也不让家里人向外面透露。”
栗丹一听,连忙奔出门,说:“我去看看他。”
来到齐枫家,栗丹叫了很久都叫不开门。栗丹在门外说:“你说过回来后就跟我成亲的,干嘛现在却躲着我,不愿见我,难道你还想悔婚!”
叫了很久,齐枫才开了门,说:“我现在这个样子,还能跟你成亲嘛!我只会拖累你!”
栗丹看着他,说:“你说过的,咱这是军婚,谁也干预不了,谁也别想破坏。你也一样!”
想起自己说的话,齐枫看着栗丹,他的手颤抖了。
栗丹说:“我明天就去大队开结婚证明,我们结婚。”说完了又纠正一下,说:“不,现在应该叫村了,我明天就去村里开结婚证明。”
齐枫看着她,说:“你还是先考虑考虑吧,我不想拖累你一辈子!”
她回答:“不用了,我已经等了你三年,也考虑三年了。你也不用总为你的腿感觉到不方便,我也早替你想好你能做的事了。”
在栗丹的鼓励下,齐枫渐渐地振作起来。
时间进入到八十年代,农村经历了最后一次“土地改革”。农村的经济政策也正在逐渐地放宽搞活。
结婚那一天,镇、乡、村的领导都来为齐枫和栗丹祝贺,场面十分热闹。
不久,镇上就有了第一家家电维修店。齐枫利用部队所学的电讯知识,恶补了一些家电维修技术,夫妻俩开了全镇第一家家电维修店。
